CN220028444U - 一种铆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铆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8444U
CN220028444U CN202321372714.6U CN202321372714U CN220028444U CN 220028444 U CN220028444 U CN 220028444U CN 202321372714 U CN202321372714 U CN 202321372714U CN 220028444 U CN220028444 U CN 220028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face
riveting
die set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27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anhua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27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8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8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8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下模组,下模组具有容纳部,下模组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卡槽,定义容纳部中心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容纳部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和第一定位部沿第一方向分布;通过第一卡槽对接管进行限位,防止接管掉落,接管位于第一卡槽内并且支撑部与接管抵接,进而支撑部对接管进行支撑,防止接管在重力作用下偏转、倾斜,以实现接管的定位,提高接管的稳定性避免降低胀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铆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胀铆的方式来固定接管与工件,胀铆时需要对接管限位。然而对于弯曲的接管来说,只对接管一端限位,由于接管呈弯曲状,接管重心与限位处不处于同一竖直线内,因此在接管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倾斜,接管与工件连接的一端会由于接管整体的倾斜而发生位移,进而引起接管与工件连接处出现错位现象,影响到胀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装置,有利于提高管体限位的稳定性,降低管体倾斜引起管体与工件连接处错位的几率,提高胀铆效果。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具有容纳部,所述下模组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卡槽,定义所述容纳部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容纳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具有容纳部,所述下模组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第一卡槽,定义所述容纳部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容纳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所述铆接装置包括上模组,定义所述上模组背向所述下模组的动作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下模组包括第二定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下模组相对靠近所述上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限制部;
所述容纳部具有配合部,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面为第一面,所述配合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制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所述限制部具有避障部,所述避障部从所述限制部外侧面向内侧延伸,所述避障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铆接装置铆接管体与工件时,铆接装置通过第一卡槽和支撑部两个地方限位起到支撑效果,有利于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胀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铆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限制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限制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限制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限制部与工件的第一实施方式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限制部与工件的第二实施方式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限制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限制部的第五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部和支撑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部和支撑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视图;
图11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部和支撑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投影视图;
图12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部和支撑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投影视图;
图13是本申请中第一定位部和支撑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投影视图;
图14是本申请中支撑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模组1,容纳部11,第一定位部12,第一卡槽121,支撑部13,第二卡槽131,第二定位部14,限制部141,避障部1411,承接部142,配合部15,连接槽16,下模限位柱17,导套18,上模组2,顶板21,铆接板22,压紧板23,导柱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冲头27,上模限位柱28,预压限位柱29,铆头30,工件3,接管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此描述的具体组件、器件及特征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视为限制。本说明书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描述。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来。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9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下模组1,下模组1具有容纳部11,用于放置接管4使得接管4伸入下模组1,下模组1包括第一定位部12,第一定位部12具有第一卡槽121,参照图9,定义容纳部11中心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一方向,第一卡槽121内径大于接管4相对于第一卡槽121远离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使得接管4一侧能够穿过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内径小于接管4相对于第一卡槽121靠近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使得接管4另一侧不能通过第一卡槽121,进而对接管4一端限位,防止接管4掉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远离、靠近指的是沿第一方向与上模组2的路径距离远、近,而并非是指在空间位置中与上模组2直线距离的远、近,容纳部11包括支撑部13,支撑部13和第一定位部12沿第一方向分布,接管4位于第一卡槽121内并且支撑部13与接管4抵接,对接管4进行支撑,防止接管4在重力作用下偏转、倾斜,提高限位时接管4的稳定性,进而避免降低接管4与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降低胀铆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抵接指的是支撑部13与接管4之间相互接触并且接管4对支撑部13的壁施加压力,支撑部13的壁对接管4施加支撑力,而并非只是接触。
实施例二
具体地,请参照图1、图4、图5、图9和图13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下模组1和上模组2,上模组2位于下模组1上方,上模组2包括顶板21,顶板21下方通过第一弹簧25固定连接有铆接板22,铆接板22内固定设置铆头30,铆头30用于对接管4和工件3的胀铆,铆接板22下方通过第二弹簧26固定连接有压紧板23,用于将工件3压紧防止工件3在上下方向移动,顶板21底面固定连接导柱24、冲头27,冲头27能够进入铆头30内将铆头30顶开进行胀铆,顶板21底面固定连接上模限位柱28、预压限位柱29,预压限位柱29用于防止预压板移动过多挤压工件3变形,下模组1顶面固定连接下模限位柱17、导套18,上模限位柱28与下模限位柱17上下位置对应,导套18与导柱24上下位置对应且导柱24与导套18滑动连接,用于上模组2和下模组1的定位,防止胀铆时上模组2和下模组1错位进而引起铆头30错位影响到胀铆工作。
参照图1、图2,下模组1具有容纳部11,用于放置接管4使得接管4伸入下模组1,参照图9,定义容纳部11中心线方向为第一方向,下模组1包括第一定位部12,沿第一方向,第一定位部12位于靠近上模组2的一侧,第一定位部12具有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内径大于接管4相对于第一卡槽121远离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使得接管4一侧能够穿过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内径小于接管4相对于第一卡槽121靠近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使得接管4一侧不能通过第一卡槽121,进而对接管4靠近上模组2的一端限位,防止接管4掉落。
参照图13,容纳部11包括支撑部13,支撑部13相对于配合部15靠近容纳部11中心线,支撑部13具有第二卡槽131,第二卡槽131、第一卡槽121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二卡槽131对接管4的第二处位置进行支撑,沿第一方向,第二卡槽131内径大于接管4相对于第二卡槽131靠近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第二卡槽131内径小于接管4相对于第二卡槽131远离上模组2一侧的外径,第二卡槽131对接管4抵接,进而防止接管4在重力作用下偏转、倾斜,提高接管4的稳定性,进而避免降低接管4与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降低胀铆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抵接指的是第二卡槽131与接管4之间相互接触并且接管4对第二卡槽131的壁施加压力,第二卡槽131的壁对接管4施加支撑力,而并非只是接触。
参照图4,下模组1包括第二定位部14,定义上模组2背向下模组1的动作方向为第二方向,沿第二方向,第二定位部14位于下模组1相对靠近上模组2的一侧,第二定位部14向下模组1相对靠近上模组2的方向突出设置,即第二定位部14位于上模组2和下模组1之间,第二定位部14包括限制部141,限制部141数量为四个,四个限制部141矩形分布,定义下模组1长度方向为第三方向,沿第三方向,限制部141与工件3内侧面或外侧面贴合,定义下模组1宽度方向为第四方向,沿第四方向,限制部141与工件3内侧面或外侧面贴合,四个限制部141分别限制工件3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上的移动,即限制工件3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所在平面内的移动,进而实现工件3的定位。
参照图4和图9,容纳部11具有配合部15,配合部15位于容纳部11距离上模组2最近一侧,定义垂直于第二方向的面为第一面,配合部15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限制部14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内,即限制容纳部11的一端位于限制部141内侧,进而限制接管4的一端位于限制部141内侧,接管4位于容纳部11且工件3位于限制部141时,接管4的管口与工件3重合,进而确保接管4与工件3铆接的位置位于工件3内。
参照图2,限制部141具有避障部1411,避障部1411从限制部14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避障部141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与容纳部1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接管4通过避障部1411向下进入容纳部11内,避障部1411能够避免限制部141卡住接管4。
参照图2和图9,下模组1具有沿第二方向开口的连接槽16,沿第一方向,连接槽16从下模组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连接槽16与容纳部11连通,连接槽16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与容纳部1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重合指的是,沿第二方向,容纳部1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与连接槽16在第一面的正投影的相交部分就是容纳部1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连接槽16用于容纳接管4,便于胀铆前接管4进入容纳部11中,胀铆后接管4和工件3一起离开容纳部11。
参照图4,第二定位部14包括承接部142,承接部142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限制部141在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沿第二方向,承接部142比限制部141更靠近上模组2,用于抵接工件3防止胀铆时工件3变形,并且承接部142将工件3顶起,高于下模组1表面,胀铆完成后方便将工件3取出,承接部142在第一面的正投影与配合部15在第一面的正投影的距离大于等于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距离指的是投影的外轮廓,可以是配合部15的正投影在承接部142的正投影外且投影外轮廓的距离大于等于0,也可以是承接部142的正投影存在空白区域,配合部15的正投影位于承接部142的正投影的空白区域且投影外轮廓的距离大于等于0,进而承接部142不会阻碍接管4进入容纳部11。
实施例三
具体地,请参照图11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第二实施例,区别在于,沿第一方向,第一定位部12位于远离上模组2的一侧,对接管4远离上模组2的一端进行限位,即对接管4远离铆接部位的一侧进行限位,不需要对铆接一侧的接管4限位,能够在胀铆时对胀铆部位进行观察,确认胀铆质量。
实施例四
具体地,请参照图9和图11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区别在于,容纳部11中心线为曲线,支撑部13位于容纳部11的壁面,定义容纳部11中心线上所有点所在的面为第二面,支撑部13与第二面相交,利用支撑部13对接管4管体进行支撑,防止接管4在重力作用下偏转、倾斜,提高限位时接管4的稳定性,进而避免降低接管4与工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降低胀铆效果,同时支撑部13设置于容纳部11的壁面,相比较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支撑部13突出于容纳部11设置通过第二卡槽131进行支撑,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铆接装置工作更稳定。
参照图10、图12和图13,支撑部13相对于配合部15靠近容纳部11中心线;
参照图14,支撑部13也可以关于第二面中心对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中心对称指的是多个支撑部13关于第二面位置对称分布。
实施例五
具体地,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限制部141数量为一个,限制部141环形设置,限制部141环形侧壁与工件3外侧面或内侧面贴合,相比较于实施例二中四个限制部141的设置,增加限制部141与工件3侧面的接触面积,在工件3有移动趋向时,降低工件3侧面的压强,降低工件3侧面变形几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环形指的是限制部141在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的平面内封闭设置,轮廓形状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矩形,还可以是不规则多边形,具体与工件3轮廓相同即可,而并非限制为圆环状。
实施例六
具体地,请参照图8所示意的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限制部141凹陷于下模组1设置,限制部141环形设置,工件3侧面进入限制部141内,限制部141的壁与工件3侧面贴合以对工件3限位,相比于突出设置,限制部141凹陷设置耗材更少,并且加工过程简单,降低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凹陷指的是,沿第一方向,限制部141相对远离上模组2的方向凹陷设置于下模组1。
参照图7,当然,限制部141也可矩形设置,相比较于环形设置,矩形设置更利于加工成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矩形设置指的是限制部141在第一面的投影形状为矩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铆接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1),所述下模组(1)具有容纳部(11),所述下模组(1)包括第一定位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12)具有第一卡槽(121),定义所述容纳部(11)中心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容纳部(11)包括支撑部(13),所述支撑部(13)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2)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装置包括上模组(2),所述下模组(1)包括第二定位部(14),定义所述上模组(2)背向所述下模组(1)的动作方向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14)位于所述下模组(1)相对靠近所述上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14)包括限制部(141);
所述容纳部(11)具有配合部(15),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面为第一面,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制部(14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相对于所述配合部(15)靠近所述容纳部(11)中心线,所述支撑部(13)具有第二卡槽(131),所述第二卡槽(131)和所述第一卡槽(121)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位于所述容纳部(11)的壁内;或者,所述支撑部(13)相对于所述配合部(15)靠近所述容纳部(11)中心线;
所述容纳部(11)中心线为曲线,定义所述容纳部(11)中心线上所有点所在的面为第二面,所述支撑部(13)与所述第二面相交;或者,多个所述支撑部(13)关于所述第二面中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14)向所述下模组(1)相对靠近所述上模组(2)的方向突出设置;
所述限制部(141)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制部(141)矩形分布;或者,所述限制部(141)数量为一个,所述限制部(141)环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14)向所述下模组(1)相对远离所述上模组(2)的方向凹陷设置;
所述限制部(141)环形设置;或者,所述限制部(141)矩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141)具有避障部(1411),所述避障部(1411)从所述限制部(14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所述避障部(14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部(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1)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开口的连接槽(16),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槽(16)从所述下模组(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所述连接槽(16)与所述容纳部(11)连通,所述连接槽(16)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部(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1)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开口的连接槽(16),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槽(16)从所述下模组(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所述连接槽(16)与所述容纳部(11)连通,所述连接槽(16)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部(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4)包括承接部(142),所述承接部(142)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制部(14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承接部(142)比所述限制部(141)更靠近所述上模组(2),所述承接部(142)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4)包括承接部(142),所述承接部(142)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制部(14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承接部(142)比所述限制部(141)更靠近所述上模组(2),所述承接部(142)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
12.根据权利要求2—4、7—11任一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2)包括顶板(21)、铆接板(22)、压紧板(23)、导柱(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冲头(27)、上模限位柱(28)、预压限位柱(29)、铆头(30);
所述下模组(1)包括下模限位柱(17)、导套(18);
所述铆接板(22)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5)与所述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23)通过第二弹簧(26)与所述铆接板(22)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上模限位柱(28)与所述下模限位柱(17)位置对应,所述导套(18)与所述导柱(24)滑动连接,所述铆头(30)位于所述铆接板(22),所述冲头(27)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2)包括顶板(21)、铆接板(22)、压紧板(23)、导柱(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冲头(27)、上模限位柱(28)、预压限位柱(29)、铆头(30);
所述下模组(1)包括下模限位柱(17)、导套(18);
所述铆接板(22)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5)与所述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23)通过第二弹簧(26)与所述铆接板(22)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上模限位柱(28)与所述下模限位柱(17)位置对应,所述导套(18)与所述导柱(24)滑动连接,所述铆头(30)位于所述铆接板(22),所述冲头(27)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2)包括顶板(21)、铆接板(22)、压紧板(23)、导柱(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冲头(27)、上模限位柱(28)、预压限位柱(29)、铆头(30);
所述下模组(1)包括下模限位柱(17)、导套(18);
所述铆接板(22)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5)与所述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压紧板(23)通过第二弹簧(26)与所述铆接板(22)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上模限位柱(28)与所述下模限位柱(17)位置对应,所述导套(18)与所述导柱(24)滑动连接,所述铆头(30)位于所述铆接板(22),所述冲头(27)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所述铆头(30)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在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15.一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1),所述下模组(1)具有容纳部(11),所述下模组(1)包括第一定位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12)具有第一卡槽(121),定义所述容纳部(11)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容纳部(11)包括支撑部(13),所述支撑部(13)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2)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
所述铆接装置包括上模组(2),定义所述上模组(2)背向所述下模组(1)的动作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下模组(1)包括第二定位部(14),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14)位于所述下模组(1)相对靠近所述上模组(2)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部(14)包括限制部(141);
所述容纳部(11)具有配合部(15),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面为第一面,所述配合部(15)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限制部(14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内;
所述限制部(141)具有避障部(1411),所述避障部(1411)从所述限制部(141)外侧面向内侧延伸,所述避障部(14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部(11)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重合。
CN202321372714.6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铆接装置 Active CN220028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714.6U CN2200284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铆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714.6U CN2200284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铆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8444U true CN22002844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8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2714.6U Active CN2200284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铆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8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28444U (zh) 一种铆接装置
CN108907664A (zh) 一种载具回转顶升定位装置
JP3298656B2 (ja) 穴抜金型の位置決め装置
CN208614170U (zh) 一种载具回转顶升定位装置
CN214078772U (zh) 一次冲压管件斜孔平孔的冲压装置
CN214022979U (zh) 一种级进模防止铆点冲穿结构
JPH06277887A (ja) ナット溶着位置決め工具およびその方法
CN213602528U (zh) 一种铁芯压装工装
CN213117036U (zh) 一种偏心销钉
US11229936B2 (en) Pr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liptical-cylindrical member
CN219746905U (zh) 压装工装
CN221091000U (zh) 一种定位预挂结构
CN208916714U (zh) 重载卸力顶升机构
CN113198914A (zh) 带负角零件冲压方法及翻边负角一体成型模具
CN105742938A (zh) 一种汽车线束插头扣压工装
CN112453207A (zh) 一种翻边模具
CN217226738U (zh) 铆压装置
CN210754654U (zh) 翻边模具
CN215786203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高精度导套
CN218894213U (zh) 一种杯口基础钢模板对接定位装置
CN210188896U (zh) 一种焊接夹具
JPH1015848A (ja) ピン挿入工具
CN220010820U (zh) 一种储料罐锥筒结构及其成型模具、储料罐
CN219786305U (zh) 铆压设备
CN217528905U (zh) 一种床架管件冲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