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2528U -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 Google Patents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2528U
CN220022528U CN202321012335.6U CN202321012335U CN220022528U CN 220022528 U CN220022528 U CN 220022528U CN 202321012335 U CN202321012335 U CN 202321012335U CN 220022528 U CN220022528 U CN 220022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otor
heat dissipation
storage box
oi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23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勤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Dey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Dey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Dey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Dey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23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2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2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2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壳、电机主体和转轴主体,所述转轴主体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内部,所述转轴主体的两端均贯穿电机主体并延伸至电机主体的外部,所述电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罩的外部安装了可以制冷的储油盒,可以将储油盒中的散热油制冷后,通过输料泵输入至循环冷却管的内部,使得散热油在循环冷却管内部进行循环,可以配合传导块,将冷却的温度,传导给电机主体,可以减少散发进电机主体外壳内部的热量,使得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降低,并与现有的散热风扇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

Description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常见的动力源,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包括多种类型,例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其中,伺服电机通过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控制速度和位置精度准确,通常被作为伺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动力输出,由于伺服电极需要满足高速运转的需求,因此,对伺服电机的冷却和散热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功率伺服电机而言,其运行过程中的散热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若工作温度过高,可能会出现故障,缩短使用寿命;虽然部分现有的伺服电机内设有冷却系统,但散热效果有限,在极端高热的环境下工作,仍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217824549U的中国实用新型内容,公开了一种冷却效果好的伺服电机,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伺服电机结构散热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支撑架、转轴、伺服电机本体、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放置槽;支撑板上表面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位于放置槽横向一侧,安装板上沿横向贯穿安装板设有通风通道;支撑架设在通风通道纵向两侧内壁上,支撑架上转动设有安装轴,安装轴沿横向贯穿支撑架,安装轴靠近放置槽的一端位于通风通道内,另一端位于通风通道外;安装轴位于通风通道内的一端侧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扇叶;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并沿横向贯穿支撑板,转轴位于放置槽下方。该实用新型使用时散热稳定,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但上述伺服电机仅仅通过后端的散热扇吹动气流进行风冷散热,并且散热面积较小,冷却气流与散热表面接触效果差,导致散热效率差,影响伺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通过现有电机内部自带的散热风扇,对电机主体外壳的内部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能够循环冷却的循环冷却管对电机主体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降低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安装壳、电机主体和转轴主体,所述转轴主体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内部,所述转轴主体的两端均贯穿电机主体并延伸至电机主体的外部,所述电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转轴主体的端部连接,所述防护环外部通过定位组件与散热罩连接;所述散热罩的外表面连接有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一端连接有循环冷却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所述循环冷却管通过定位圈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定位圈的外表面与安装壳的内壁连接;及安装在所述储油盒内腔内壁的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防护环外表面的定位块,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一侧的限位圈;其中,所述防护环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主体的末端,所述限位圈固定连接在防护环远离电机主体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散热罩的一端内壁与定位块配合连接,所述散热槽的另一端表面开通设置有用于通气散热的散热槽。
优选的,所述电机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定位圈连接在散热片的两端,且所述定位圈内表面与电机主体的表面连接,所述定位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与循环冷却管的外表面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还包括:连接在电机主体外表面的传导块,及连接在储油盒端部的输料泵;其中,所述传导块均匀分布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循环冷却管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在传导块的顶部表面。
优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管的一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循环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入液管。
优选的,所述入液管的端部与输料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料泵的输入端连通至储油盒的内腔,所述储油盒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贯穿储油盒并延伸至储油盒的外部,所述电机主体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接线盒,所述转轴主体的下方位于安装壳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导块、过定位组件、循环冷却组件等结构的设置,通过散热罩的外部安装了可以制冷的储油盒,可以将储油盒中的散热油制冷后,通过输料泵输入至循环冷却管的内部,使得散热油在循环冷却管内部进行循环,可以配合传导块,将冷却的温度,传导给电机主体,可以减少散发进电机主体外壳内部的热量,使得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降低,并与现有的散热风扇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壳;2、电机主体;3、转轴主体;4、散热风扇;5、散热片;6、定位圈;7、定位卡槽;8、传导块;9、防护环;10、限位圈;11、散热罩;12、储油盒;13、注油口;14、半导体制冷片;15、循环冷却管;16、回液管;17、输料泵;18、入液管;19、安装座;20、接线盒;21、定位块;22、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安装壳1、电机主体2和转轴主体3,转轴主体3安装于电机主体2的内部,转轴主体3的两端均贯穿电机主体2并延伸至电机主体2的外部,电机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环9,防护环9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与转轴主体3的端部连接,防护环9外部通过定位组件与散热罩11连接;散热罩11的外表面连接有储油盒12,储油盒12的一端连接有循环冷却组件,循环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15,循环冷却管15通过定位圈6设置在电机主体2的外表面,定位圈6的外表面与安装壳1的内壁连接;及安装在储油盒12内腔内壁的半导体制冷片14。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传导块8、过定位组件、循环冷却组件结构的配合设置,通过现有电机内部自带的散热风扇,对电机主体外壳的内部进行散热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能够循环冷却的循环冷却管对电机主体进行散热,可以有效降低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
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在防护环9外表面的定位块21,及设置在定位块21一侧的限位圈10;其中,防护环9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主体2的末端,限位圈10固定连接在防护环9远离电机主体2的端部。散热罩11的一端内壁与定位块21配合连接,散热槽22的另一端表面开通设置有用于通气散热的散热槽22。
具体的,通过防护环9配合表面的限位圈10,可以对散热罩11进行装配,定位块21是对散热罩11进行固定的连接结构,散热罩11是对散热风扇4进行保护的结构,并对储油盒12起到装配连接的作用。
电机主体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5,定位圈6连接在散热片5的两端,且定位圈6内表面与电机主体2的表面连接,定位圈6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卡槽7,定位卡槽7的内壁与循环冷却管15的外表面配合设置。电机主体2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接线盒20,半导体制冷片14的散热端贯穿储油盒12并延伸至储油盒12的外部,转轴主体3的下方位于安装壳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座19。
进一步的,定位圈6是对安装壳1进行装配的结构,并对循环冷却管15进行定位,使得循环冷却管15安装在电机主体2的表面,半导体制冷片14是对储油盒12内部的散热油进行冷却的作用。
循环冷却组件还包括:连接在电机主体2外表面的传导块8,及连接在储油盒12端部的输料泵17;其中,传导块8均匀分布设置在电机主体2的外表面,循环冷却管15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在传导块8的顶部表面,储油盒12的内部注入有散热油。其中,传导块8是对循环冷却管15的冷却效果传导至电机主体2的结构,输料泵17是将储油盒12内部的散热油进行输送的结构。
循环冷却管15的一端连接有回液管16,循环冷却管15的另一端连接有入液管18。入液管18的端部与输料泵17的输出端连接,输料泵17的输入端连通至储油盒12的内腔,储油盒12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13。
通过散热罩的外部安装了可以制冷的储油盒,可以将储油盒中的散热油制冷后,通过输料泵17输入至循环冷却管15的内部,使得散热油在循环冷却管15内部进行循环,可以配合传导块8,将冷却的温度,传导给电机主体2,可以减少散发进电机主体外壳内部的热量,使得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降低,并与现有的散热风扇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电机主体内部的温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安装壳、电机主体和转轴主体,所述转轴主体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内部,所述转轴主体的两端均贯穿电机主体并延伸至电机主体的外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转轴主体的端部连接,所述防护环外部通过定位组件与散热罩连接;
所述散热罩的外表面连接有储油盒,所述储油盒的一端连接有循环冷却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冷却管,所述循环冷却管通过定位圈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定位圈的外表面与安装壳的内壁连接;
所述储油盒内腔内壁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防护环外表面的定位块,及
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一侧的限位圈;
其中,所述防护环的端部固定连接电机主体的末端,所述限位圈固定连接在防护环远离电机主体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罩的一端内壁与定位块配合连接,所述散热槽的另一端表面开通设置有用于通气散热的散热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定位圈连接在散热片的两端,且所述定位圈内表面与电机主体的表面连接,所述定位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与循环冷却管的外表面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组件还包括:
连接在电机主体外表面的传导块,及
连接在储油盒端部的输料泵;
其中,所述传导块均匀分布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循环冷却管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在传导块的顶部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管的一端连接有回液管,所述循环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入液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管的端部与输料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料泵的输入端连通至储油盒的内腔,所述储油盒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贯穿储油盒并延伸至储油盒的外部,所述电机主体的表面一侧设置有接线盒,所述转轴主体的下方位于安装壳的底部连接有安装座。
CN202321012335.6U 2023-04-28 2023-04-28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Active CN220022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335.6U CN2200225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2335.6U CN2200225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2528U true CN22002252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3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2335.6U Active CN220022528U (zh) 2023-04-28 2023-04-28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2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4720U (zh) 一种高效散热器
CN218733598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机机壳
CN220022528U (zh) 伺服电机的循环冷却组件
CN219018623U (zh) 一种带有强制冷却装置的电机转轴
CN218587037U (zh) 一种外冷却式全封闭直流电机
CN219254528U (zh) 激光焊接头防过热水冷保护装置
CN218549697U (zh) 一种设有循环冷却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
CN211377820U (zh) 一种油冷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CN211744251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矿山机电设备用电机
CN206743046U (zh) 一种针对龙门式搅拌摩擦焊主轴的水冷电机系统
CN209545373U (zh) 一种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18004832U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散热装置
CN216774487U (zh) 一种具备高效能散热的伺服系统电机
CN213270296U (zh) 一种具有高效冷却结构的循环泵
CN213754251U (zh) 一种低压伺服电机
CN218624638U (zh) 一种螺杆泵定子
CN216342419U (zh) 一种新型汽车水泵
CN218915562U (zh) 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CN217082968U (zh) 一种螺杆式冷水机
CN210565353U (zh) 一种电子水泵散热结构
CN217207028U (zh) 一种风机散热结构
CN217716073U (zh) 一种易安装且高效型油冷却器
CN214281144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发电机散热器总成
CN220383463U (zh) 一种具有风冷式往复散热结构的变频柜
CN21973971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分布式储能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