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268U -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268U
CN220020268U CN202320928033.7U CN202320928033U CN220020268U CN 220020268 U CN220020268 U CN 220020268U CN 202320928033 U CN202320928033 U CN 202320928033U CN 220020268 U CN220020268 U CN 220020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voltage
connection structure
vcom
touch electrode
electrod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80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东琪
付浩
伍小丰
张松岩
杜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Renshou High end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80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一VCOM阵列和一DUMMY层,所述的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一第二TP走线、一第三TP走线、一第四TP走线和一第五TP走线,所述的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一第二参考电压区、一第三参考电压区、一第四参考电压区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所述的第三TP走线通过一第一过孔连接至一DUMMY层,所述的DUMMY层通过一第二过孔与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通过一延展走线与所述的第一参考电压区相连接。由于第三TP走线不再直接延伸到第一参考电压区和第二参考电压区上,而从DUMMY层进行走线,DUMMY层有效分散了耦合电容分布,从而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路结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内嵌式显示屏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但其特殊的结构带来了一些例如竖纹显示异常问题,给用户带了困扰,降低了用户体验。如图1所示,5条TP线自左向右依次为TP1、TP2、TP3、TP4、TP5,现以TP3走线为例,从IC连接出的TP3在和VCOM3处通过过孔连接,该条TP3触控线继续延伸至VCOM2、VCOM1上方,避免电容差异。但是,该连接方式和延伸方式会导致屏幕出现竖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中国发明专利文献CN101377905A公开了一种LCD显示的多灰度级显示方法,用于对输入的第一种灰度范围,能在支持第一种灰度范围显示的LCD上显示第二种灰度范围,其特征在于:分别对每一个点(pixel)的R(红色灰度),G(绿色灰度),B(蓝色灰度)分别进行处理;解析度为M乘N的显示屏被分成m乘n个子区域;每个m乘n的子区域每F(2,3……f—1,f)帧循环一次;每次循环中的每帧(第1帧,第2帧,第3帧……第f-1帧,第f帧)按照不同的模式图案进行显示。其中,R(红色灰度),G(绿色灰度),B(蓝色灰度)采用相同的子区域划分方法,采用相同的循环方法,采用相同的模式图案;mod(M/m)=0,mod(N/n)=0;根据f的取值,取f种模式图案,使得每个子区域的相邻帧模式图案不同;模式图案是m乘n个点,根据模式图案中被加强(该点灰度级加1)的点的个数,可以构造出中间的灰度级;在一个循环(f帧)内,对于每一个子区域m×n,每帧的被加强的点的个数相同,但是被加强的点的位置不同,并且不重复;如输入的灰度级是G1,模式图案中被加强的点的个数是x(0,1,2……,m×n—1,m×n),则在一个循环中(f帧),m乘n区域内的平均灰度级是:G2=G1+x/(m×n)。整个屏由(M/m)*(N/n)个子区域组成,所以屏幕显示的灰度级为G2。
显然,该发明通过F帧循环提升灰度级数量,通过使用模式图案降低闪烁等影响画面质量的噪声,从而消除因为采用模式图案而产生的横纹、竖纹、斜纹、网状纹,无法解决现有的TP走线的竖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和一VCOM阵列,所述的VCOM阵列位于所述的TP走线阵列的下方,所述的VCO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层,所述的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一第二TP走线、一第三TP走线、一第四TP走线和一第五TP走线,所述的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一第二参考电压区、一第三参考电压区、一第四参考电压区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所述的第三TP走线通过一第一过孔连接至一DUMMY层,所述的DUMMY层通过一第二过孔与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通过一延展走线与所述的第一参考电压区相连接。由于第三TP走线不再直接延伸到第一参考电压区和第二参考电压区上,而从DUMMY层进行走线,DUMMY层有效分散了耦合电容分布,从而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和一VCOM阵列,所述的VCOM阵列位于所述的TP走线阵列的下方,所述的VCO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层,所述的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一第二TP走线、一第三TP走线、一第四TP走线和一第五TP走线,所述的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一第二参考电压区、一第三参考电压区、一第四参考电压区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所述的第三TP走线通过一第一过孔连接至一DUMMY层,所述的DUMMY层通过一第二过孔与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通过一延展走线与所述的第一参考电压区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DUMMY层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隔离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隔离槽口呈条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隔离槽口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DUMMY层上设有若干圆形的隔离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隔离圆孔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DUMMY层上设有一隔离窗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隔离窗口呈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过孔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过孔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由于第三TP走线不再直接延伸到第一参考电压区和第二参考电压区上,而从DUMMY层进行走线,DUMMY层有效分散了耦合电容分布,从而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可以在该DUMMY层上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隔离槽口。该隔离槽口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利用该DUMMY层上的隔离槽口,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另外,可以在该DUMMY层上设置若干圆形的隔离圆孔。该隔离圆孔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利用该DUMMY层上的隔离圆孔,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另外,可以在该DUMMY层上设置一隔离窗口。该隔离窗口呈椭圆形。利用该DUMMY层上的隔离窗口,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另外,可以在该第一过孔的内壁设置一绝缘层。该第二过孔的内壁设置一绝缘层。利用绝缘层,可以提高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绝缘性,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5为图3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的B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M、第一过孔;N、第二过孔;P、延展走线;S、DUMMY层;S1、隔离槽口;S2、隔离圆孔;S3、隔离窗口;TP1、第一TP走线;TP2、第二TP走线;TP3、第三TP走线;TP4、第四TP走线;TP5、第五TP走线;VCOM1、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2、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3、第三参考电压区;VCOM4、第四参考电压区;VCOM5、第五参考电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对于内嵌式显示屏的特殊结构带来了一些例如竖纹显示异常问题,给用户带了困扰,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和一VCOM阵列,该VCOM阵列位于该TP走线阵列的下方,该VCO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层S。该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TP1、一第二TP走线TP2、一第三TP走线TP3、一第四TP走线TP4和一第五TP走线TP5。该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一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一第三参考电压区VCOM3、一第四参考电压区VCOM4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VCOM5,
该第三TP走线TP3通过一第一过孔M连接至一DUMMY层S,该DUMMY层S通过一第二过孔N与该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相连接,该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通过一延展走线P与该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相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由于第三TP走线TP3不再直接延伸到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和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上,而从DUMMY层S进行走线,DUMMY层S有效分散了耦合电容分布,从而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和一VCOM阵列,该VCOM阵列位于该TP走线阵列的下方,该VCO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层S。
该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TP1、一第二TP走线TP2、一第三TP走线TP3、一第四TP走线TP4和一第五TP走线TP5。
该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一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一第三参考电压区VCOM3、一第四参考电压区VCOM4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VCOM5,
该第三TP走线TP3通过一第一过孔M连接至一DUMMY层S,该DUMMY层S通过一第二过孔N与该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相连接,该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通过一延展走线P与该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相连接。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由于第三TP走线TP3不再直接延伸到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和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上,而从DUMMY层S进行走线,DUMMY层S有效分散了耦合电容分布,从而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DUMMY层S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隔离槽口S1。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离槽口S1呈条状。
另外,该隔离槽口S1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利用该DUMMY层S上的隔离槽口S1,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M与第二过孔N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该DUMMY层S上设有若干圆形的隔离圆孔S2。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离圆孔S2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利用该DUMMY层S上的隔离圆孔S2,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M与第二过孔N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实施例4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如图9所示,该DUMMY层S上设有一隔离窗口S3。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离窗口S3呈椭圆形。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利用该DUMMY层S上的隔离窗口S3,可以进一步消除第一过孔M与第二过孔N之间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实施例5
对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地,该第一过孔M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该第二过孔N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利用绝缘层,可以提高第一过孔M和第二过孔N的绝缘性,进一步减轻了TP线引起的竖纹,提升了显示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包含一TP走线阵列和一VCOM阵列,所述的VCOM阵列位于所述的TP走线阵列的下方,所述的VCOM阵列的下方设有一DUMMY层(S),所述的TP走线阵列包含一第一TP走线(TP1)、一第二TP走线(TP2)、一第三TP走线(TP3)、一第四TP走线(TP4)和一第五TP走线(TP5),所述的VCOM阵列包含一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一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一第三参考电压区(VCOM3)、一第四参考电压区(VCOM4)和一第五参考电压区(VCOM5),所述的第三TP走线(TP3)通过一第一过孔(M)连接至一DUMMY层(S),所述的DUMMY层(S)通过一第二过孔(N)与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参考电压区(VCOM2)通过一延展走线(P)与所述的第一参考电压区(VCOM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UMMY层(S)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隔离槽口(S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槽口(S1)呈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槽口(S1)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UMMY层(S)上设有若干圆形的隔离圆孔(S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圆孔(S2)的间距为0.2毫米~0.4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UMMY层(S)上设有一隔离窗口(S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窗口(S3)呈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孔(M)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过孔(N)的内壁设有一绝缘层。
CN202320928033.7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020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8033.7U CN220020268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8033.7U CN220020268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268U true CN22002026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8033.7U Active CN220020268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869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866236B1 (ko) 다원색 표시 장치
CN10794573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818288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708139B1 (ko) 픽셀 어레이 구동을 위한 방법
US20060221030A1 (en) Displaying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183723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120001965A1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crossover connections effecting dot inversion
CN1157554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333843B (zh) 双栅线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03043952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のスキャン構造、その駆動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51996B2 (en) Distributed aperture display
KR100873229B1 (ko) 공유픽셀 전자발광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JPH1063198A (ja) マトリクス型el表示装置
CN111833754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5808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8958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71562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220020268U (zh) 一种显示面板触控电极连接结构
CN10929857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0974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069396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76710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15576442A (zh) 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8297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