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047U -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047U
CN220020047U CN202321388160.9U CN202321388160U CN220020047U CN 220020047 U CN220020047 U CN 220020047U CN 202321388160 U CN202321388160 U CN 202321388160U CN 220020047 U CN220020047 U CN 220020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frame
plastic
back fram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81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伟伟
张传旺
刘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81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包括:塑胶中框和金属背框;所述塑胶中框包括中框载板和中框挡壁;所述金属背框包括背框侧壁和背框底板;所述中框载板位于所述背框侧壁上方,所述中框挡壁位于所述背框侧壁外侧,所述背框侧壁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所述凸齿插入所述中框载板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背框侧壁的若干凸齿插入塑胶中框载板内,可减少中胶框受热变形,低温收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塑胶中框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改善显示屏显示不良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提供光源,使得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图像。常规的背光模组由金属背框、光源、导光板、中胶架、反射膜等组成。其中,导光板的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液晶面板上,金属背框的作用是容纳固定光源、导光板和反射膜等,同时防止光线泄漏,而中胶架的作用是在金属背框和显示屏之间起到承接作用,以将显示屏承托在背光模组上。反射膜的作用是将漏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例如专利号为20222010753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需垫胶条的背光模组,其包括下铁架、反射片、导光板和中胶框,所述下铁架包括背板和由所述背板边缘向上延伸的侧边;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上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片的上方;所述中胶框包括套设在所述侧边上的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内侧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向下延伸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导光板抵接。利用承载部向下延伸的挡壁与导光板抵接,由于中胶框的材料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跌落实验中,挡壁可以替代垫胶条从而避免导光板发生异响,且挡壁可与中胶框一体成型,其无需额外人工安装,也无需额外配置零部件,从而简化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中胶架由于其塑胶材质的特性,存在强度不足、受热易变形等缺陷,导致中胶框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受热变形而挤压导显示屏,从而引起MURA等显示不良现象,降低用户体验,使得产品使用寿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中框结构,通过金属背框侧壁的若干凸齿插入塑胶中框载板内,可减少中胶框受热变形,低温收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塑胶中框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改善显示屏显示不良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和金属背框;
所述塑胶中框包括中框载板和中框挡壁;
所述金属背框包括背框侧壁和背框底板;
所述中框载板位于所述背框侧壁上方,所述中框挡壁位于所述背框侧壁外侧,所述背框侧壁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所述凸齿插入所述中框载板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胶框挡壁与中胶框侧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口朝向与所述金属背框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有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载板与中框挡壁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口朝向背框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背框侧壁相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载板与中框挡壁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口朝向中框挡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凹槽侧边设有第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背框侧壁与所述中胶框单边间隙为0.1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学膜和导光板,所述光学膜设置于所述中胶框挡壁下部和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背框底板与背框侧壁围合成的容纳空间内。
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项的塑胶中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和金属背框;所述塑胶中框包括中框载板和中框挡壁;所述金属背框包括背框侧壁和背框底板;所述中框载板位于所述背框侧壁上方,所述中框挡壁位于所述背框侧壁外侧,所述背框侧壁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所述凸齿插入所述中框载板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背框侧壁的若干凸齿插入塑胶中框载板内,可减少中胶框受热变形,低温收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塑胶中框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塑胶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塑胶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框侧壁凸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塑胶中框第一开口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塑胶中框第一开口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类塑胶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类塑胶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塑胶中框第二开口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背框侧壁与中胶框单边间隙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和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1、塑胶中框;11、中框载板;12、中框挡壁;13、第一凹槽;14、第一开口;15、第二凹槽;16、第三凹槽;17、第二开口;2、金属背框;21、背框侧壁;22、背框底板;23、凸齿;3、光学膜;4、导光板;d、单边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常规背光的塑胶中框和金属背框的装配关系如图1所示,塑胶中框10位于金属背框20上方,塑胶中框10不受金属背框20支撑,强度较弱,且受热易变形,当背光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时,会挤压玻璃槽内的液晶显示屏,从而引起MURA等显示不良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如图2所示,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1和金属背框2;所述塑胶中框1包括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本实施例中,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垂直,所述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一体成型;所述金属背框2包括边缘向上延伸的背框侧壁21和背框底板22;所述中框载板11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上方,所述中框挡壁12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外侧,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23,所述凸齿23插入所述中框载板11内。
本实用新型在塑胶中框1的中框载板11上设置有若干开孔,且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23,安装时将所述中框载板11上的若干开孔一一对应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的若干凸齿23,并用力向所述金属背框2方向按下,使所述中框载板11上的若干开孔与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的若干凸齿23相嵌合,以此达到所述塑胶中框1的支撑和限位效果,可减少塑胶中框1受热体积增大,进而避免挤压玻璃槽内的液晶显示屏,而引起MURA等显示不良问题,以及低温收缩体积缩小显示屏晃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塑胶中框1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开口朝向与所述金属背框2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13底部设有第一开口14。
其中,通过在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3,可以有效地增加中框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中框的美观性。此外,通过在第一凹槽13底部设有第一开口14,可以方便地固定连接金属背框2和塑胶中框1。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1和金属背框2;所述塑胶中框1包括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所述金属背框2包括背框侧壁21和背框底板22;所述中框载板11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上方,所述中框挡壁12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外侧,所述中框挡壁12顶部垂直向内延伸形成所述中框载板11,所述中框载板11向下凹陷承接LCD模组。由于塑胶中框1受热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金属背框2的背框侧壁21支撑塑胶中框1可以提高塑胶中框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改善显示屏显示不良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口朝向背框底板22;所述第二凹槽15与所述背框侧壁21相嵌合,所述第二凹槽15夹住所述背框侧壁21加强塑胶中框的强度,为防止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受热膨胀挤压背框侧壁21和LCD模组时,如图9所示,在所述背框侧壁21与所述塑胶中框1设置单边间隙d为0.1mm的缝隙,可缓冲膨胀变形挤压的空间,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1和金属背框2;所述塑胶中框1包括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所述金属背框2包括背框侧壁21和背框底板22;所述中框载板11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上方,所述中框挡壁12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外侧,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23,所述凸齿23插入所述中框载板11内。由于塑胶中框1受热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使用金属背框2的背框侧壁21支撑塑胶中框1可以提高塑胶中框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改善显示屏显示不良现象,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三凹槽16,所述第三凹槽16开口朝向中框挡壁12。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凹槽16侧边设有第二开口17。
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三凹槽16,可以有效地增加中框的结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第三凹槽16侧边设有第二开口17,可以方便地固定连接金属背框2和塑胶中框1。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还包括光学膜3和导光板4,所述光学膜3设置于所述中框载板11下部和所述导光板4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4设置于所述背框底板22与背框侧壁21围合成的容纳空间内。
其中,导光板4的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液晶面板上,塑胶中框1的作用是固定导光板4,同时防止光线泄漏,所述光学膜3是一种能够改变光线传播方向、透射率、反射率等光学性质的薄膜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透光性,使得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更加优化;可以减少液晶显示器光线反射,提高显示效果,使得画面更加清晰;可以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偏振器能够更好地控制光线的透过和阻挡,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图像显示;可以作为液晶显示器的保护层,防止机械刮擦和化学腐蚀,从而延长液晶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采用的上述塑胶中框结构,包括:塑胶中框1和金属背框2;所述塑胶中框1包括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所述金属背框2包括背框侧壁21和背框底板22;所述中框载板11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上方,所述中框挡壁12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外侧,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23,所述凸齿23插入所述中框载板1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使所述中框载板11上的若干开孔与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的若干凸齿23相嵌合,以此达到所述塑胶中框1的支撑和限位效果,可减少塑胶中框1受热体积增大,进而避免挤压玻璃槽内的液晶显示屏,而引起MURA等显示不良问题,以及低温收缩体积缩小显示屏晃动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塑胶中框1强度,降低液晶显示屏损坏风险,提高了显示器的品质和寿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中框(1)和金属背框(2);
所述塑胶中框(1)包括中框载板(11)和中框挡壁(12);
所述金属背框(2)包括背框侧壁(21)和背框底板(22);
所述中框载板(11)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上方,所述中框挡壁(12)位于所述背框侧壁(21)外侧,所述背框侧壁(21)向上延伸出若干凸齿(23),所述凸齿(23)插入所述中框载板(1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开口朝向与所述金属背框(2)朝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底部设有第一开口(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口朝向背框底板(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5)与所述背框侧壁(21)相嵌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载板(11)与中框挡壁(12)形成第三凹槽(16),所述第三凹槽(16)开口朝向中框挡壁(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16)侧边设有第二开口(1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侧壁(21)与所述塑胶中框(1)单边间隙(d)为0.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3)和导光板(4),所述光学膜(3)设置于所述中框载板(11)下部和所述导光板(4)的出光面之间;所述导光板(4)设置于所述背框底板(22)与背框侧壁(21)围合成的容纳空间内。
10.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塑胶中框结构。
CN202321388160.9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Active CN220020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160.9U CN220020047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8160.9U CN220020047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047U true CN22002004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8160.9U Active CN220020047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1360B2 (en)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648250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assembly
KR100873068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07817A (ko) 확산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101028926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JP2005347062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0514884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1884823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assembly
US817463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312684B1 (ko) 램프 가이드와 그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US79569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030020849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20020047U (zh) 一种塑胶中框结构及显示屏
KR2013004649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20473A (ko) 빛샘이 방지된 액정표시소자
JPH1113342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6349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80047181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17484648U (zh) 一种侧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KR20080049441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CN212060818U (zh) 一种保证液晶面板亮度均匀的背光装置
CN217506439U (zh) 一种触控一体机
KR20080045820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KR101252086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모듈
WO2010013870A1 (en) Direct-lighting type back-light apparatus, power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cover-bottom fram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