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9658U -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9658U
CN220019658U CN202320965120.XU CN202320965120U CN220019658U CN 220019658 U CN220019658 U CN 220019658U CN 202320965120 U CN202320965120 U CN 202320965120U CN 220019658 U CN220019658 U CN 220019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hell
die assembly
lower di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51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51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9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9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9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针模组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操作面板,壳体侧面设有检测口,壳体上设有朝向操作面板的显示组件,壳体内设置有检测组件,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下模组件连接有横移机构,包括连接到下模组件一端的第一气缸,用于将下模组件推向检测口外或拉回壳体内;上模组件连接有纵移机构,纵移机构包括连接到上模组件的活动板和若干纵向滑块,活动板上设有连接至纵向滑块的斜滑槽,活动板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驱动活动板横向移动时,纵向滑块沿着斜滑槽纵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电路板进行电性能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针模组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路板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测试治具来测试电路板的电性能,如采用弹片针模组对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的触点进行阻抗测试,由于人工手动测试方式工作效率低,因此全自动、半自动的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其采用横向设置的气缸和纵向设置的气缸分别驱动下模组件的横移和上模组件的下压,以此实现对放置于下模组件上的电路板进行测试。然而现有的检测设备大多将下压气缸设置于上模组件的顶部,导致检测设备过高,整体体积较大,同时在测试时,也需要连接外部设备配合使用,无法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
因此,亟需一种支持测试效率高、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的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可实现对电路板进行电性能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操作面板,所述壳体侧面设有检测口,所述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面板所在一侧的显示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下模组件和上模组件;
所述下模组件连接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连接到所述下模组件一端的第一气缸,用于将所述下模组件推向所述检测口外或拉回所述壳体内;
所述上模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方且连接有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包括连接到所述上模组件的活动板和若干纵向滑块,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连接至所述纵向滑块的斜滑槽,所述活动板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活动板横向移动时,所述纵向滑块沿着所述斜滑槽纵向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检测组件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支架和显示屏,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顶部的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支架顶部并位于所述壳体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组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活动板和所述纵向滑块,每个所述活动板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纵移机构还包括联接板,所述联接板中间位置避让所述支架,两端分别固定到两个所述活动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机构还包括载架,所述下模组件安装于所述载架上,所述第一气缸连接到所述载架上,用于推动所述载架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载架末端还设置有轻触开关,当所述载架被收回所述壳体内时,所述轻触开关被触发。
进一步的,所述纵移机构还包括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块设置于所述纵向滑轨上;靠近所述纵向滑轨还设有与所述纵向滑轨相垂直的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上设有横向滑块,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横向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距离所述壳体底部一定高度平行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检测组件、所述横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方,对应于所述承载板下方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组件设置有弹片针模组,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检测位,当所述下模组件被收回所述壳体内时,所述上模组件下压以使所述弹片针模组的微针接触放置于所述检测位上的待测电路板的测试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的配合实现对待测电路板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组件上,同时显示组件朝向操作面板所在的一侧,查看检测结果方便直观,带有斜滑槽的活动板使第二气缸的横向推拉转变为上模组件的垂直运动,使得第二气缸无需放置在上模组件的顶部,节省顶部空间,缩小整体体积;通过设置联接板,使得上模组件两侧的活动板能够同步移动,避免上模组件两侧高低不一致;通过设置载架,用于承载下模组件;通过设置轻触开关,使下模组件在被收回时能够与上模组件相对应,避免错位;通过设置横向滑轨和横向滑块,使活动板仅能沿着横向导轨的开设方向移动;通过设置承载板和散热风扇,便于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电路板进行电性能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组件处于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组件伸出壳体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机构和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纵移机构和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壳体、110-检测口;2-操作面板;3-显示组件、310-支架、320-显示屏;4-检测组件、410-下模组件、411-检测位、420-上模组件、421-弹片针模组;5-横移机构、510-第一气缸、520-载架;6-纵移机构、610-活动板、611-斜滑槽、620-纵向滑块、630-第二气缸、640-联接板、650-纵向滑轨、660-横向滑轨、670-横向滑块;7-电源组件;8-轻触开关;9-承载板;10-散热风扇;11-待测电路板。
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附图1至附图5,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参阅附图3,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包括:
壳体1,壳体1一端设有操作面板2,壳体1侧面设有检测口110,壳体1上设有朝向操作面板2所在一侧的显示组件3,壳体1内设置有检测组件4,检测组件4包括下模组件410和上模组件420;
下模组件410连接有横移机构5,横移机构5包括连接到下模组件410一端的第一气缸510,用于将下模组件410推向检测口110外或拉回壳体1内;
上模组件420设置于下模组件410上方且连接有纵移机构6,纵移机构6包括连接到上模组件420的活动板610和若干纵向滑块620,活动板610上设有连接至纵向滑块620的斜滑槽611,活动板610连接有第二气缸630,第二气缸630驱动活动板610横向移动时,纵向滑块620沿着斜滑槽611纵向移动。
参阅附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面板2与检测组件4电连接,用于控制检测组件4进行检测工作,操作面板2上设有测试、终止、急停等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控制上模组件420的下压、下模组件410的伸出与收回或其他测试动作等。为了便于操作和查看检测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3朝向操作面板2所在的一侧,同时,检测口110也与操作面板2同侧,使得操作员可以在用一侧进行待测电路板11的放置、操作面板2的控制和检测结果的查看,方便快捷直观。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状,检测组件4设于其内部一端,第一气缸510和第二气缸630设于其内部的另一端,其中,第一气缸510连接到下模组件410上,用于驱动下模组件410从壳体1内经由检测口110水平推向壳体1外,便于将待测电路板11放置到下模组件410上,然后,第一气缸510将下模组件410拉回到壳体1内,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二气缸630平行于第一气缸510设置,第二气缸630拉着活动板610横向移动,由于活动板610上设置有斜滑槽611,因此在活动板610移动时,纵向滑块620在沿着斜滑槽611滑动,在斜滑槽611的限制下,纵向滑块620实现了上下滑动,从而使得上模组件420上下移动,如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630无需设置于上模组件420的顶部,因此减小了设备的高度,缩小了整体体积。上模组件420与下模组件410对位下压,接触下模组件410上的待测电路板11,实现检测目的。
参阅附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组件7,检测组件4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第一气缸510、第二气缸630和电源组件7位于壳体1内与检测组件4相对的另一端,显示组件3位于检测组件4与电源组件7之间。实施例中,检测组件4与电源组件7电连接,电源组件7与检测组件4相对设置于壳体1内的两端,而第一气缸510和第二气缸630则分别靠近电源组件7设置,显示组件3设置于中间位置,合理利用内部空间占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修和销售。
参阅附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组件3包括支架310和显示屏320,支架310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内,另一端穿过壳体1顶部的开口延伸至壳体1外,显示屏320安装于支架310顶部并位于壳体1外部。实施例中,支架310竖直固定于壳体1内,显示屏320安装于支架310的顶部且竖向设置并于检测组件4电连接,显示屏320的屏幕朝向操作面板2所在的一侧,使操作人员在一侧即可完成检测、操作、查看结果等一系列操作。
参阅附图5,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模组件420的两侧均设有活动板610和纵向滑块620,每个活动板610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第二气缸630,纵移机构6还包括联接板640,联接板640中间位置避让支架310,两端分别固定到两个活动板610上。实施例中,上模组件420两侧的活动板610对称,每个活动板610上设有两个斜滑槽611,每个斜滑槽611连接有一个纵向滑块620,即上模组件420的两侧共连接有四个纵向滑块620,以确保上模组件420的移动更加平稳。同时,两个活动板610各连接一个第二气缸630,确保能够稳定提起和下压上模组件420,避免接触不良。在两个活动板610的末端使用一个联接板640将两个活动板610连接固定在一起,确保两个活动板610的位移同步,避免两个第二气缸630的伸缩长度不一致导致活动板610位移不一致,进而引起上模组件420两侧一高一低的异常情况,避免压坏微针模组,提供检测稳定性。实施例中,联接板640呈U字形,其两端固定在活动板610上,中间位置避让显示组件3的支架310,在联接板640移动过程中,所预留的中间位置不会碰触到支架310。
参阅附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气缸510与第二气缸630相平行,具体的,检测组件4和电源组件7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的两端,而两个第二气缸630分别设置于电源组件7的两侧,第一气缸510设置于电源组件7与其中一个第二气缸630之间。其中,第一气缸510为笔形气缸。
参阅附图4,在上述实施例中,横移机构5还包括载架520,下模组件410安装于载架520上,第一气缸510连接到载架520上,用于推动载架520横向移动。实施例中,载架520上安装有下模组件410,在第一气缸510将载架520推往检测口110外时,下模组件410也同步推至检测口110外,此时下模组件410位于壳体1的外部,而载架520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的外部,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内。靠近载架520末端还设置有轻触开关8,当载架520被收回壳体1内时,轻触开关8被触发。通过轻触开关8的设置,在载架520收回壳体1内并抵接轻触开关8时,下模组件410的位置恰好与上模组件420相对应,即通过轻触开关8的触发与否来确认下模组件410是否与上模组件420对位准确,以便第二气缸630驱动上模组件420进行下压动作,避免错位检测导致的检测结果异常、待测电路板11损坏或上模组件420的损坏。
参阅附图5,在上述实施例中,纵移机构6还包括纵向滑轨650,纵向滑块620设置于纵向滑轨650上;靠近纵向滑轨650还设有与纵向滑轨650相垂直的横向滑轨660,横向滑轨660上设有横向滑块670,活动板610设置于横向滑块670上。实施例中,当第二气缸630驱动活动板610移动时,安装于横向滑块670上的活动板610沿着横向滑轨660的开设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活动板610上的斜滑槽611位置改变,从而使得纵向滑块620沿着纵向滑轨650的开设方向竖直移动,因此连接于纵向滑块620的上模组件420同样竖直移动,实现下压测试或测试完成后的抬起动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内距离壳体1底部一定高度平行设置有承载板9,检测组件4、横移机构5、纵移机构6均设置于承载板9上方,对应于承载板9下方的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风扇10。实施例中,承载板9用于承载上述零部件中电源组件7以外的其他零部件,且承载板9的高度与检测口110相对壳体1底部的高度相同,载架520活动设置在承载板9上,壳体1的侧壁下方位置设置有多个散热风扇10,用于从承载板9的下方对检测组件4进行散热,在电源组件7所对应的壳体1的侧壁上也设有较大风扇,用于为电源组件7散热。
参阅附图5,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模组件420设置有弹片针模组421,下模组件410上设有检测位411,当下模组件410被收回壳体1内时,上模组件420下压以使弹片针模组421的微针接触放置于检测位411上的待测电路板11的测试点。实施例中,弹片针模组421为PogoBlade弹片针模组421,下模组件410上的检测位411用于放置待测电路板11,待测电路板11上设有连接器,在下模组件410收回壳体1内上模组件420进行下压测试时,弹片针模组421上的微针接触连接器上的触点,以此进行待测电路板11的连接器的阻抗测试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通过上模组件420和下模组件410的配合实现对待测电路板11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组件3上,同时显示组件3朝向操作面板2所在的一侧,查看检测结果方便直观,带有斜滑槽611的活动板610使第二气缸630的横向推拉转变为上模组件420的垂直运动,使得第二气缸630无需放置在上模组件420的顶部,节省顶部空间,缩小整体体积;通过设置联接板640,使得上模组件420两侧的活动板610能够同步移动,避免上模组件420两侧高低不一致;通过设置载架520,用于承载下模组件410;通过设置轻触开关8,使下模组件410在被收回时能够与上模组件420相对应,避免错位;通过设置横向滑轨660和横向滑块670,使活动板610仅能沿着横向滑轨660的开设方向移动;通过设置承载板9和散热风扇10,便于进行散热;本实施例可实现对电路板进行电性能测试,具有测试效率高、整体体积较小、能够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结果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一端设有操作面板(2),所述壳体(1)侧面设有检测口(110),所述壳体(1)上设有朝向所述操作面板(2)所在一侧的显示组件(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下模组件(410)和上模组件(420);
所述下模组件(410)连接有横移机构(5),所述横移机构(5)包括连接到所述下模组件(410)一端的第一气缸(510),用于将所述下模组件(410)推向所述检测口(110)外或拉回所述壳体(1)内;
所述上模组件(420)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410)上方且连接有纵移机构(6),所述纵移机构(6)包括连接到所述上模组件(420)的活动板(610)和若干纵向滑块(620),所述活动板(610)上设有连接至所述纵向滑块(620)的斜滑槽(611),所述活动板(610)连接有第二气缸(630),所述第二气缸(630)驱动所述活动板(610)横向移动时,所述纵向滑块(620)沿着所述斜滑槽(611)纵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7),所述检测组件(4)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510)、所述第二气缸(630)和所述电源组件(7)位于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检测组件(4)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显示组件(3)位于所述检测组件(4)与所述电源组件(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3)包括支架(310)和显示屏(320),所述支架(3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顶部的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所述显示屏(320)安装于所述支架(310)顶部并位于所述壳体(1)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420)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活动板(610)和所述纵向滑块(620),每个所述活动板(610)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气缸(630),所述纵移机构(6)还包括联接板(640),所述联接板(640)中间位置避让所述支架(310),两端分别固定到两个所述活动板(6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510)与所述第二气缸(630)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5)还包括载架(520),所述下模组件(410)安装于所述载架(520)上,所述第一气缸(510)连接到所述载架(520)上,用于推动所述载架(520)横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载架(520)末端还设置有轻触开关(8),当所述载架(520)被收回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轻触开关(8)被触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机构(6)还包括纵向滑轨(650),所述纵向滑块(620)设置于所述纵向滑轨(650)上;靠近所述纵向滑轨(650)还设有与所述纵向滑轨(650)相垂直的横向滑轨(660),所述横向滑轨(660)上设有横向滑块(670),所述活动板(610)设置于所述横向滑块(67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距离所述壳体(1)底部一定高度平行设置有承载板(9),所述检测组件(4)、所述横移机构(5)、所述纵移机构(6)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板(9)上方,对应于所述承载板(9)下方的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散热风扇(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420)设置有弹片针模组(421),所述下模组件(410)上设有检测位(411),当所述下模组件(410)被收回所述壳体(1)内时,所述上模组件(420)下压以使所述弹片针模组(421)的微针接触放置于所述检测位(411)上的待测电路板(11)的测试点。
CN202320965120.XU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Active CN220019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120.XU CN22001965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120.XU CN22001965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9658U true CN22001965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5120.XU Active CN220019658U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9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33264A1 (en) Probe module separation-distance quick-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forming needle bed
CN109828152B (zh) 电池加热片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CN217820513U (zh) 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测试装置
CN220019658U (zh) 一种全自动微针模组检测设备
CN110456109A (zh) 一种新型测试设备
CN114910776A (zh) 一种pcb板元器件密集的测试装置
CN213843447U (zh)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的射频测试治具
CN210834980U (zh) 一种新型测试设备
CN207992346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装置
CN207268746U (zh) 手机主板功能检测治具
CN110531245A (zh) 一种服务器主板功能测试机
CN212965278U (zh) 一种通用测试设备框架及测试设备
CN21309205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老化检测设备
CN213023437U (zh) 电路板测试设备
CN114597733A (zh) 连接器插接设备
CN112595958A (zh) 一种pcba测试设备
CN209878811U (zh) 一种fpc定位机构、fpc定位装置、导通装置和点灯测试治具
CN209372375U (zh) 中控显示屏测试装置
CN220490265U (zh) 一种可快速换型的拔插力测试机
CN104394660A (zh) 可快换的fpc排插压入检测设备
CN218647079U (zh) 一种插接件高低pin针检测治具
CN216792393U (zh) 一种电开关模块检测设备
CN214895492U (zh) 整板微电流测试治具
CN112946494B (zh) 一种电池盒自动测试机
CN113963742B (zh) 硬盘背板的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