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8807U -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8807U
CN220018807U CN202321489884.2U CN202321489884U CN220018807U CN 220018807 U CN220018807 U CN 220018807U CN 202321489884 U CN202321489884 U CN 202321489884U CN 220018807 U CN220018807 U CN 220018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ressure
pressure sensor
cool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98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月樱
王凤森
金梦诗
刘宜胜
瞿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98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8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8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8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以及气体接头。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限定第一冷却腔,内壳体中限定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容纳腔,如此通过第一冷却腔中的冷却介质冷却压力传感器,保证压力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有助于延长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气体接头的一端连接于内壳体,并与容纳腔连通,气体接头的另一端伸出外壳体,以通过气体接头将待测气体导入容纳腔中,供压力传感器检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试验过程中,具有对高温气体进行压力检测的需求。例如在进行航空发动机性能试验过程中,需测量一些高温环境下的部件(如燃烧室部件)的压损情况来分析发动机效率,然而由于传感器的耐温原因,高温环境下的压力数值并不能直接测得,而是需要经过间接测量的方法计算得到,这不仅无法在试验过程中实时检测高温部件的压损情况,而且会导致测得的数值误差较大。
目前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高温气体引出高温部件后进行压力测量的方式,但是仍存在由于温度较高导致影响传感器寿命以及影响传感器检测精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能够降低高温气体检测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高温影响,进而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提升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能够降低高温气体检测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高温影响,进而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提升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限定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容纳腔;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限定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中的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
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壳体,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气体接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以通过所述气体接头将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
可选地,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凸出所述第一壳体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共同限定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由所述第二壳体部限定的部分用于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部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部的部分分别具有多个气膜孔,所述多个气膜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冷却腔。
可选地,所述气体接头包括进口气体接头和出口气体接头,所述进口气体接头和所述出口气体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两端,且所述进口气体接头用于将高温部件的进口处的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出口气体接头用于将所述高温部件的出口处的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
一种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容纳腔中。
可选地,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冷源进口,所述第一冷源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
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冷源管道、第一流量调节器、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一压力检测件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冷源管道与所述第一冷源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源管道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以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以检测所述第一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压力;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
可选地,第一压力检测件为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翘头安装。
可选地,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气体冷却装置,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具有引气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引气通道设置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用于冷却所述引气通道的内的待测气体,所述引气通道与所述气体接头连接,以将冷却后的所述待测气体送入所述气体接头。
可选地,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的第二冷源进口;
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冷源管道、第二流量调节器、第二温度检测件、第二压力检测件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冷源管道与所述第二冷源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冷源管道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引气通道,以检测所述待测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腔,以检测所述第二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压力;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为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翘头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以及气体接头。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限定第一冷却腔,内壳体中限定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容纳腔,如此通过第一冷却腔中的冷却介质冷却压力传感器,保证压力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有助于延长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气体接头的一端连接于内壳体,并与容纳腔连通,气体接头的另一端伸出外壳体,以通过气体接头将待测气体导入容纳腔中,供压力传感器检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上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对压力传感器的冷却,降低了高温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延长压力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空气管翘头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气体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0-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10-内壳体;111-容纳腔;112-第一壳体部;113-第二壳体部;114-气膜孔;120-气体接头;121-进口气体接头;122-出口气体接头;130-外壳体;131-第一冷却腔;132-第一冷源进口132;133-第一热源出口;141-第一冷源管道;142-第一流量调节器;143-第一压力检测件;144-第一温度检测件;210-控制系统;211-信号反馈模块;212-控制指令模块;220-数采系统;300-气体冷却装置;311-内层空心圆柱体;312-外层空心圆柱体;313-引气通道;314-第二冷却腔;315-第一通孔;316-第二通孔;317-第二冷源进口;318-第二热源出口;321-第二压力检测件;322-第二温度检测件;323-第二冷源管道;324-第二热源管道;325-第二流量调节器;411-压力传感器;412-冷气瓶;413-热气瓶;20-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请结合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用于冷却压力传感器411,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包括该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因此在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对压力传感器411降温。下面以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用于测试燃烧室20内压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以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进行说明。
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包括外壳体130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30内的内壳体110,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30之间限定第一冷却腔131,内壳体110限定安装压力传感器411的容纳腔111,如此进入第一冷却腔131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对容纳腔111中的压力传感器411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还具有气体接头120,气体接头120的一端连接于内壳体110,并与容纳腔111连通,气体接头120的另一端伸出外壳体130,以通过气体接头120将待测气体导入容纳腔111中,以满足压力传感器411的检测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用于检测燃烧室20内压差,相应地,压力传感器411为压差传感器,同时气体接头120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气体接头120分别为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进口气体接头121用于将燃烧室20内进口处的气体导入容纳腔111中,出口气体接头122用于将燃烧室20出口处的气体导入容纳腔111中,压差传感器通过对进口气体以及出口气体的检测获得燃烧室20进出口处压差。可以理解的,当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用于其他工况的压力检测时,压力传感器411的类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30为外形呈圆柱状的壳体类结构,内壳体110设置在外壳体130内,从而在内壳体110外周形成包裹内壳体110的第一冷却腔131。同时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30之间通过肋板相连。
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分别设置在内壳体110的两端,与压力传感器411两个感受端对应,从而将分别将进口和出口处的待测气体引至压力传感器411的两个感受端。可选地,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内壳体110上。可选地,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均配有外螺纹和密封球面。
可选地,外壳体130包括两个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两个中空圆柱体的开口对齐后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成一体。相应地,内壳体110也包含两个独立的分布,如图4所示,内壳体110包含左右两个部分(图4中内壳体110中部的竖线即为内壳体110左右两部分的分界线),左边部分与外壳体130其中一个中空圆柱体通过肋板焊接在一起,右边部分与外壳体130的另一中空圆柱体通过肋板焊接在一起。如此在两个中空圆柱体通过法兰螺栓连接后,内壳体110的两个部分自然对齐,在其内形成容纳腔111,便于实现压力传感器411的拆装。同时进口气体接头121与出口气体接头122均通过焊接与内壳体110以及外壳体130连接。
进一步地,外壳体130的周面还设置有第一冷源进口132和第一热源出口133,第一冷源进口132和第一热源出口133均与第一冷却腔131连通,冷却介质通过第一冷源进口132进入第一冷却腔131,在对内壳体110以及设置在内壳体110中的压力传感器411冷却后从第一热源出口133离开。可选地,第一冷源进口132和第一热源出口133分别设置在两个中空圆柱体上。可选地,第一冷源进口132和第一热源进口均配有外螺纹和密封球面。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部112和第二壳体部113,第二壳体部113凸出第一壳体部112设置,且第一壳体部112和第二壳体部113共同限定容纳腔111。容纳腔111中由第二壳体部113限定的部分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411的检测部。
具体地,第一壳体部112大致呈圆柱状壳体结构,第二壳体部113位于第一壳体部112的周面,且凸出第一壳体部112的周面设置,如此形成的内壳体110的纵截面呈如图3和图4所示的“凸”字型,相应地,容纳腔111也呈“凸”字型,该“凸”字型与压力传感器411的外形适配,且“凸”字型中凸出的部分,即容纳腔111中由第二壳体部113限定的部分,用于容纳压力传感器411的检测部。如此容纳腔111中的冷却介质能够通过内壳体110更好地实现与压力传感器411的换热,保证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冷却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部112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部113的一部分组成内壳体110的左边部分,第一壳体部112的另一部分和第二壳体部113的另一部分组成内壳体110的右边部分,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10的左边部分为一体结构,内壳体110的右边部分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等形成的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部113以及第一壳体部112靠近第二壳体部113的部分分别具有多个气膜孔114,多个气膜孔114连通容纳腔111和第一冷却腔131,如此部分少量冷却介质能够通过气膜孔114进入容纳腔111中,实现对压力传感器411的检测部的冷却,压力传感器411内的电子元件设置在检测部处,如此进一步加强了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冷却。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部113位于第一壳体部112的上部,第一壳体部112的上部大致1/4范围内设置有气膜孔114,气膜孔114的尺寸为Ф0.7mm。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体130和内壳体110上分别加工有一个Ф3mm的通孔(图未示出),且两个通孔同心,如此压力传感器411的线缆依次通过该两个通孔穿出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并与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的数采系统220连接,实现压力传感器411与数采系统220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还包括第一冷源管道141和设置在第一冷源管道141上的第一流量调节器142,第一冷源管道141与第一冷源进口132连通,通过第一流量调节器142对第一冷源管道141中流量的调节,进而实现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冷却效率的调节。进一步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还包括冷气瓶412、热气瓶413以及第一热源管道,冷气瓶412中存储有用于作为冷却介质的冷气。第一冷源管道141与冷气瓶412连通,第一热源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热源出口133连通,另一端与热气瓶413连通,如此冷气瓶412中的冷却介质从第一冷源管道141进入第一冷却腔131,对压力传感器411冷却后从第一热源管道进入热气瓶413,从而被热气瓶413收集。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制冷系统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内壳体110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件144,第一温度检测件144用于检测压力传感器411的温度。第一冷却腔131中还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件143,第一压力检测件143用于检测第一冷却腔131内的冷却介质压力。第一温度检测件144、第一压力检测件143和第一流量调节器142均与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的控制系统210电连接,控制系统210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件144和第一压力检测件143检测的信号控制第一流量调节器142。同时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的控制系统210与数采系统220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温度检测件144为N型热电偶,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30分别具有一个Ф1.8mm的通孔(图未示出),且两个通孔同心,通过压片点焊将N型热电偶固定在内壳体110的Ф1.8mm的通孔处,用于实时检测压力传感器411表面的温度,N型热电偶的线缆通过外壳体130的Ф1.8mm的通孔穿出并与控制系统210电连接。第一压力检测件143为空气管,外壳体130处加工一个Ф1.7mm的通孔(图未示出),利用压片点焊方式将空气管固定在外壳体130内表面,后空气管的线缆经Ф1.7mm通孔穿出外壳体130,并与控制系统21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类型的元件作为第一温度检测件144和第一压力检测件143。
控制系统210包含信号反馈模块211和控制指令模块212,第一温度检测件144和第一压力检测件143均与信号反馈模块211电连接,通过信号反馈模块211获取第一温度件和第一压力检测件143检测到的信号,控制系统210根据获取到的信号通过控制指令模块212向第一流量调节器142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冷却效率的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调节器142为有级调节阀,且第一流量调节阀的开度A有三个值,分别为0°(全关)、45°(半开)、90°(全开),控制系统210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件144和第一压力检测件143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一流量调节器142的过程包括:当Tt<Tmin|Pt>Pmax,,令A=0°;当Tmin<Tt<Tmax&Pt<Pmax,令A=45°;当Tt>Tmax&Pt<Pmax,令A=90°;其中,Tmax为根据发动机试验工况设定的压力传感器411温度最大值,Tmin为根据发动机试验工况设定的压力传感器411温度最小值,Pmax为根据发动机试验工况设定的冷却介质压力最大值,Tt为第一温度检测件144检测到的温度值,Pt为第一压力检测件143检测到的压力值。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第一流量调节器142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将第一流量调节器142设置为无极调节阀。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管翘头安装,即空气管进入外壳体130后,与外壳体130内壁面呈一定夹角。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气管进入外壳体130的尺寸为d1,2mm≤d1≤4mm,空气管端部与外壳体130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d2,1mm≤d2≤4mm。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还包括气体冷却装置300,气体冷却装置300具有引气通道313以及环绕引气通道313设置的第二冷却腔314,第二冷却腔314用于冷却引气通道313内的待测气体,因此管道与气体接头120连接,从而将冷却后的待测气体送入气体接头120,进而通过气体接头120引至压力传感器411的感受部。通过设置气体冷却装置300在压力传感器411检测之前对待测气体进行冷却,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温气体的温度,进而降低高温气体对压力传感器411产生的热影响。
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411为压差传感器,气体接头120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气体冷却装置30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气体冷却装置300分别安装于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以分别对从进口处进入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的气体和从出口处进入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进口气体接头121处气体冷却装置300及其冷却管路的设置与出口气体接头122处气体冷却装置300及其冷却管路的设置基本相同,以下以进口气体接头121处气体冷却装置300及其冷却管路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出口气体接头122处气体冷却装置300及其冷却管路的设置不再赘述。
气体冷却装置300通过球头锥面连接方式与气体接头120紧密连接,气体冷却装置300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空心圆柱体,内层空心圆柱体311围成引气通道313,内外层空心圆柱体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冷却腔314。外层空心圆柱体31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冷源进口317和第二热源出口318,第二冷源进口317和第二热源出口318均与第二冷却腔314连通,且分别靠近外层空心圆柱体312轴向的两端设置,如此从第二冷源进口317进入第二冷却腔314中的冷却介质在从第二冷却腔314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后从第二热源出口318流出。
进一步地,第二冷源进口317通过第二冷源管道323与冷气瓶412连通,且第二冷源管道323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器325,以通过第二流量调节器325调节进入第二冷却腔314中的流量,进而调节对引气通道313中待测气体的冷却效率。第二热源出口318通过第二热源管道324与热气瓶413连通,第二冷却腔314中的冷却介质在换热后通过第二热源管道324存储至热气瓶413中。
进一步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件322和第二压力检测件321,第二温度检测件322设置于引气通道313,以检测待测气体的温度,第二压力检测件321设置在第二冷却腔314,以检测第二冷却腔314内的冷却介质压力。第二温度检测件322、第二压力检测件321和第二流量调节器325均与控制系统210电连接,控制系统210根据第二温度检测件322和第二压力检测件321的检测信号控制第二流量调节器325。
具体地,气体冷却装置300上形成有与引气通道313连通的第一通孔315,且第一通孔315贯穿内外层空心圆柱体设置,第二温度检测件322设置在第一通孔315处,且第二温度检测件322的线缆通过第一通孔315引出气体冷却装置300,并与控制系统210的信号反馈模块211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可选地,该第一通孔315的尺寸为Ф1.8mm。可选地,第二温度检测件322为N型热电偶,其通过压片点焊的方式安装在内层空心圆柱体311内表面。可选地,第一通孔315位于气体冷却装置300靠近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的一端。
气体冷却装置300上还形成有与第二冷却腔314连通的第二通孔316,第二通孔316贯穿外层空心圆柱体312设置,第二压力检测件321设置在第二通孔316处,以对第二冷却腔314中的冷却介质压力进行检测。第二压力检测件321的线缆通过第二通孔316引出气体冷却装置300,并与控制系统210的信号反馈模块211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可选地,该第二通孔316的尺寸为Ф1.7mm。可选地,第二压力检测件321为空气管,其通过压片点焊方式固定在外层空心圆柱体312的内表面上,且该空气管翘头安装,具体地,翘头安装的结构与图5所示结构相同。
第二流量调节器325与控制系统210的控制指令模块212连接,控制系统210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件321和第二温度检测件322检测到的数据,并通过控制指令模块212对第二流量调节器325发动控制指令,具体控制方法与对第一流量调节器142的控制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10,使用时,燃烧室20进口处的气体和出口处的气体分别进入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100两侧的气体冷却装置300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待测气体分别通过进口气体接头121和出口气体接头122引入压力传感器411的两个感受端处,从而对燃烧室20进出口的压差进行检测,同时,在检测过程中,根据第一压力检测件143和第一温度检测件144的检测数据实时对第一流量调节器142的开度进行控制,保证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冷却,并根据第二压力检测件321和第二温度检测件322的检测数据实时对第二流量调节器325的开度进行控制,保证在待测气体进入压力传感器411之前对待测气体进行冷却,进而能够显著降低高温气体检测时对压力传感器411的影响,保证压力传感器411对高温气体检测的精确度,延长压力传感器411的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限定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容纳腔;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限定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中的冷却介质用于冷却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
气体接头,所述气体接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壳体,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气体接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体,以通过所述气体接头将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凸出所述第一壳体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共同限定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由所述第二壳体部限定的部分用于容纳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部的部分分别具有多个气膜孔,所述多个气膜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冷却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接头包括进口气体接头和出口气体接头,所述进口气体接头和所述出口气体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两端,且所述进口气体接头用于将高温部件的进口处的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出口气体接头用于将所述高温部件的出口处的待测气体导入所述容纳腔中。
5.一种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容纳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冷源进口,所述第一冷源进口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
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冷源管道、第一流量调节器、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一压力检测件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冷源管道与所述第一冷源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源管道上;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以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腔,以检测所述第一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压力;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力检测件为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翘头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气体冷却装置,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具有引气通道以及环绕所述引气通道设置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用于冷却所述引气通道的内的待测气体,所述引气通道与所述气体接头连接,以将冷却后的所述待测气体送入所述气体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的第二冷源进口;
所述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冷源管道、第二流量调节器、第二温度检测件、第二压力检测件和控制系统,所述第二冷源管道与所述第二冷源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冷源管道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引气通道,以检测所述待测气体的温度;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腔,以检测所述第二冷却腔内的冷却介质压力;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为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翘头安装。
CN202321489884.2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Active CN220018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884.2U CN220018807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884.2U CN220018807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8807U true CN220018807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9884.2U Active CN220018807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8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9435Y (zh) 散热器散热性能试验台
US4154088A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particulate matter content of a gas
US6679098B2 (en) High flow rate sample flow path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gas leak detectors
CN220018807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冷却装置及高温气体压力检测系统
CN109292113B (zh) 温度控制恒温器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4166393A (zh) 叶片动应力测量结构
JP2021089276A (ja) 温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温度管理方法
CN213019742U (zh) 一种带冷却阻尼装置的燃烧脉动压力测量系统
CN212228890U (zh) 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11413099B (zh) 发动机受热件内壁面温度测量方法验证装置
CN2135799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5521349U (zh) 一种蒸汽压缩机试验用流量调节装置
CN114965895A (zh) 一种集成式气体浓度检测装置
US6619103B1 (en) Sample flow path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gas leak detectors
CN103674554B (zh) 汽车发动机燃烧室检测装置
CN114136647A (zh) 一种超音速高温三维流场测量装置
CN113465969A (zh) 冷冻干燥机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2057772U (zh) 燃烧装置和热水器
CN113137756A (zh) 燃烧装置、热水器及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221039319U (zh) 一种芯片老化测试装置风道结构
CN113933061B (zh) 静叶模拟器和具有其的燃烧室试验装置
CN115356113B (zh) 一种发动机中压气机出口温度和压力测量装置
CN219734752U (zh) 高温炉膛监测相机安装组件
CN214538293U (zh) 一种用于飞机热电偶检测的热气源装置
CN217424446U (zh) 一种外置传感器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