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803U - 卧式冷柜 - Google Patents

卧式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803U
CN220017803U CN202320226217.9U CN202320226217U CN220017803U CN 220017803 U CN220017803 U CN 220017803U CN 202320226217 U CN202320226217 U CN 202320226217U CN 220017803 U CN220017803 U CN 220017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inner container
temperatur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62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敏
成俊亮
张绍红
任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62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冷柜,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蒸发器和气流循环装置,箱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形成有制冷间室;蒸发器贴靠所述内胆外壁设置,为所述制冷间室提供冷量;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和设置于所述均温风道内的均温风机,所述均温风道包括靠近内胆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远离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二风口;至少部分所述均温风道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并且沿内胆内壁延伸,所述均温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以促进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气流循环。利用均温风道和均温风机使制冷间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换热,从而减小制冷间室内上方和底部的温差。

Description

卧式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现有商用冷柜一般采用直冷或者风冷两种制冷方式,直冷方式易结霜,风冷方式成本高。商用冷柜中,立式柜风冷产品较多,而商用卧式冷冻柜均采用直冷方式,但直冷方式一般为将蒸发器缠绕至冷柜内胆的侧壁及底壁,导致制冷间室内四周和底部温度较低而柜内上方温度较高,柜内食物达不到预定的低温温度,导致食物变质或腐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冷柜,在冷柜的内胆内壁设置有均温风道,通过均温风道内的均温风机使制冷间室内的空气通过均温风道进行换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柜内上方温度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卧式冷柜,包括:
箱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形成有制冷间室;
蒸发器,贴靠所述内胆外壁设置,为所述制冷间室提供冷量;
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和设置于所述均温风道内的均温风机,所述均温风道包括靠近内胆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远离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二风口;至少部分所述均温风道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并且沿内胆内壁延伸,所述均温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以促进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气流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整体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并沿所述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延伸,在垂直所述内胆内壁的方向上,所述均温风道的投影与所述蒸发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呈工字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设置有若干个,分别设置于工字型均温风道的底边和顶边且朝向所述制冷间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工字型均温风道固定于所述内胆相对设置且间隔较远的两个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口的尺寸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所述第二风口的尺寸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角部,所述第一风口朝向制冷间室水平开设,所述第二风口朝向所述制冷间室上方开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四个角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部分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且远离所述第一风口一端向所述制冷间室中部横向延伸,在垂直所述内胆内壁的方向上,贴靠内胆内壁部分的所述均温风道的投影与所述蒸发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口的开口向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呈L型,L型均温风道包括第一竖风道和第一横风道,所述第一竖风道固定于所述内胆内壁,所述第一横风道与所述第一竖风道远离内胆底壁一端连通,设置于制冷间室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竖风道靠近内胆底壁一端,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横风道远离所述第一竖风道一端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均温风道呈C字型,C字型均温风道包括两个第二竖风道和一个第二横风道,两个第二竖风道分别固定于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第二横风道连通两个竖风道远离内胆底壁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两个第二竖风道靠近内胆底壁一端,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横风道中部位置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冷柜沿其内胆的内壁设置的均温风道,通过均温风道内的均温风机将制冷间室内的空气通过均温风道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进行换热,使空气通过均温风道进行传递,制冷间室内的空气不断循环,从而减小制冷间室内上方和底部的温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卧式冷柜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卧式冷柜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卧式冷柜的正视图。
图7是图6中沿D-D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卧式冷柜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沿E-E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卧式冷柜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F-F线的剖视示意图。
1、箱体;11、外壳;12、内胆;121、制冷间室;122、侧壁;123、底壁;2、蒸发器;3、均温风道;31、第一风口;32、第二风口;33、均温风机;41、顶风道;42、底风道;43、中风道;51、直角壁;52、斜边壁;61、第一竖风道;62、第一横风道;71、第二竖风道;72、第二横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使用的例如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风口可以被称为第二风口,并且类似地第二风口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风口,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如图1-3所示,包括箱体1、蒸发器2和气流循环装置,箱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内胆12形成有制冷间室121;蒸发器2贴靠内胆12外壁设置,为制冷间室121提供冷量;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3和设置于均温风道3内的均温风机33,均温风道3包括靠近内胆12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31、远离第一风口31的第二风口32;至少部分均温风道3贴靠于内胆12内壁并且沿内胆12内壁延伸,均温风机33设置于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以促进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气流循环。其中,内胆12还包括形成于制冷间室121四周和底部的四个侧壁122和底壁1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蒸发器2为缠胆式蒸发器,均温风道3呈工字型,固定于相对设置且距离较远的两个侧壁122,即可得知,在垂直内胆12内壁的方向上,均温风道3的投影与蒸发器2部分重叠,能够利用蒸发器2辐射的冷量为流经均温风道3的空气制冷。工字型均温风道3包括横向设置的顶风道41和底风道42,以及竖向设置且连接顶风道41和底风道42的中风道43。作为进风口的第一风口31设置有若干个,且间隔开设于底风道42,作为出风口的第二风口32也设置有若干个,且间隔开设于顶风道41;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均为横向开设,均温风机33设置于中风道43内部。
由于冷空气较重,制冷间室121内的冷空气易下沉至制冷间室121底部,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向上,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将第一风口31设置于底部,第二风口32设置于顶部,可将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空气横向吹向制冷间室121上部,使制冷间室121内冷量分布均匀。
进一步的,自横向设置的底风道42两端向中部,第一风口31的尺寸逐渐变小,自横向设置的顶风道41两端向中部,第二风口32的尺寸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冷柜的蒸发器2缠绕于制冷间室121的侧壁122外侧,因此,制冷间室121的侧壁122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将靠近侧壁122的第一风口31尺寸设计较大,能够吸入更多的冷空气;而在水平方向上,制冷间室121中部空气温度较高,需要更多冷量,将中部的第二风口32尺寸设计较大能够使较多冷空气从中部吹出,均匀制冷间室121内的冷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风口31为进风口,第二风口32为出风口,相反的,第一风口31也可以为出风口,第二风口32也可以为进风口,此时为上进风,下出风。同样的,在缠胆式蒸发器2的作用下,制冷间室121上方中部的空气温度比靠近侧壁122的温度要高,中部的第二风口32尺寸较大能够吸入较多温度较高的空气,从两侧尺寸较大的第一风口31吹出,利用蒸发器2传递的冷量降温。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如图1-3所示,包括箱体1、蒸发器2和气流循环装置,箱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内胆12形成有制冷间室121;蒸发器2贴靠内胆12外壁设置,为制冷间室121提供冷量;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3和设置于均温风道3内的均温风机33,均温风道3包括靠近内胆12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31、远离第一风口31的第二风口32;至少部分均温风道3贴靠于内胆12内壁并且沿内胆12内壁延伸,均温风机33设置于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以促进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气流循环。其中,内胆12还包括形成于制冷间室121四周和底部的四个侧壁122和底壁1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蒸发器2为缠胆式蒸发器,均温风道3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设置于制冷间室121的角部,即可得知,在垂直内胆12内壁的方向上,均温风道3的投影与蒸发器2部分重叠,能够利用蒸发器2辐射的冷量为流经均温风道3的空气制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均温风道3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使得均温风道3包括两个直角壁51和一个斜边壁52,其中两个直角壁51紧贴相邻的两个侧壁122,均温风道3的顶部自直角向斜边壁52倾斜向下。第一风口31作为进风口开设于斜边壁52,第二风口32作为出风口开设有均温风道3的顶部,也即,第二风口32吹出的冷风为斜向上吹出。
由于冷空气较重,制冷间室121内的冷空气易下沉至制冷间室121底部,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向上,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将第一风口31设置于底部,第二风口32设置于顶部,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空气在均温风机33的作用下吸入均温风道3,从顶部的第二风口32斜向上吹出,降低制冷间室121上部空气的温度,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扩散至制冷间室121的中上部,使制冷间室121内冷量分布均匀。
均温风道3设置于制冷间室121的四个角部,四个均温风道3从四角向制冷间室121上方的中心位置吹风,既能降低制冷间室121上方四周的温度,还能使制冷间室121上方的中心位置温度降低,避免制冷间室121内仍存在:上方的四周和中心位置存在温差的问题。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如图1-3所示,包括箱体1、蒸发器2和气流循环装置,箱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内胆12形成有制冷间室121;蒸发器2贴靠内胆12外壁设置,为制冷间室121提供冷量;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3和设置于均温风道3内的均温风机33,均温风道3包括靠近内胆12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31、远离第一风口31的第二风口32;至少部分均温风道3贴靠于内胆12内壁并且沿内胆12内壁延伸,均温风机33设置于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以促进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气流循环。其中,内胆12还包括形成于制冷间室121四周和底部的四个侧壁122和底壁1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蒸发器2为缠胆式蒸发器,均温风道3呈L型,包括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固定于侧壁122的第一竖风道61和与第一竖风道61远离底壁123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横风道62。即,均温风道3部分贴靠于侧壁122,且在垂直内胆12内壁的方向上,第一竖风道61的投影与蒸发器2部分重叠,能够利用蒸发器2辐射的冷量为流经均温风道3的空气制冷。
第一风口31作为进风口设置于第一竖风道61靠近底壁123一端;第二风口32作为出风口设置于第一横风道62远离第一竖风道61一端的底部,且第二风口32开口朝下。
由于冷空气较重,制冷间室121内的冷空气易下沉至制冷间室121底部,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向上,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将第一风口31设置于底部,第二风口32设置于顶部,在均温风机33的作用下,将位于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风吸入均温风道3内,从第二风口32吹出,第二风口32由于开口向下,能够直接将冷风吹向制冷间室121中上部,本实施例中,冷量传递较为集中,较为适用于制冷间室121中上部冷量需集中的情况。
均温风机33设置于第一竖风道61内与第一风口31高度一致的位置处,靠近制冷间室121的底部,具有足够的吸力将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空气吸入第一竖管道,冷空气沿第一竖风道61上升至第一横风道62后,由于离均温风机33逐渐变远,风力逐渐变小,待冷空气从第二风口32吹出时风力较弱,不会使冷空气在很大风力下直接吹回到制冷间室121的底部,而是以较小风力吹出后利用重力逐渐回到制冷间室121底部。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冷柜,如图1-3所示,包括箱体1、蒸发器2和气流循环装置,箱体1包括外壳11和内胆12,内胆12形成有制冷间室121;蒸发器2贴靠内胆12外壁设置,为制冷间室121提供冷量;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3和设置于均温风道3内的均温风机33,均温风道3包括靠近内胆12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31、远离第一风口31的第二风口32;至少部分均温风道3贴靠于内胆12内壁并且沿内胆12内壁延伸,均温风机33设置于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以促进第一风口31和第二风口32之间气流循环。其中,内胆12还包括形成于制冷间室121四周和底部的四个侧壁122和底壁1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蒸发器2为缠胆式蒸发器,均温风道3呈C字型,包括两个第二竖风道71和一个第二横风道72,两个第二竖风道71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22,第二横风道72连通两个第二竖风道71远离底壁123一端。即,均温风道3部分贴靠于侧壁122,且在垂直内胆12内壁的方向上,第二竖风道71的投影与蒸发器2部分重叠,能够利用蒸发器2辐射的冷量为流经均温风道3的空气制冷。
第一风口31作为进风口设置于两个第二竖风道71靠近底壁123一端,第二风口32作为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横风道72中部位置的底部,且第二风口32的开口向下。
由于冷空气较重,制冷间室121内的冷空气易下沉至制冷间室121底部,沿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向上,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将第一风口31设置于底部,第二风口32设置于顶部,在均温风机33的作用下,将位于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风吸入均温风道3内,从第二风口32吹出,第二风口32由于开口向下,能够直接将冷风吹向制冷间室121中上部,本实施例中,冷量传递较为集中,较为适用于制冷间室121中上部冷量需集中的情况。
均温风机33也有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竖风道71内与第一风口31高度一致的位置处,均温风机33靠近制冷间室121的底部,具有足够的吸力将制冷间室121底部的冷空气吸入第二竖风道71,冷空气沿第二竖风道71上升至第二横风道72后,由于离均温风机33逐渐变远,风力逐渐变小,待冷空气从第二风口32吹出时风力较弱,不会使冷空气在很大风力下直接吹回到制冷间室121的底部,而是以较小风力吹出后利用重力逐渐回到制冷间室121底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内胆形成有制冷间室;
蒸发器,贴靠所述内胆外壁设置,为所述制冷间室提供冷量;
气流循环装置,具有均温风道和设置于所述均温风道内的均温风机,所述均温风道包括靠近内胆底壁设置的第一风口、远离所述第一风口的第二风口;至少部分所述均温风道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并且沿内胆内壁延伸,所述均温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以促进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气流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整体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并沿所述卧式冷柜的高度方向延伸,在垂直所述内胆内壁的方向上,所述均温风道的投影与所述蒸发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呈工字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设置有若干个,分别设置于工字型均温风道的底边和顶边且朝向所述制冷间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工字型均温风道固定于所述内胆相对设置且间隔较远的两个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的尺寸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所述第二风口的尺寸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角部,所述第一风口朝向制冷间室水平开设,所述第二风口朝向所述制冷间室上方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四个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部分贴靠于所述内胆内壁,且远离所述第一风口一端向所述制冷间室中部横向延伸,在垂直所述内胆内壁的方向上,贴靠内胆内壁部分的所述均温风道的投影与所述蒸发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的开口向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呈L型,L型均温风道包括第一竖风道和第一横风道,所述第一竖风道固定于所述内胆内壁,所述第一横风道与所述第一竖风道远离内胆底壁一端连通,设置于制冷间室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竖风道靠近内胆底壁一端,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横风道远离所述第一竖风道一端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风道呈C字型,C字型均温风道包括两个第二竖风道和一个第二横风道,两个第二竖风道分别固定于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个侧壁,第二横风道连通两个竖风道远离内胆底壁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两个第二竖风道靠近内胆底壁一端,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横风道中部位置的底部。
CN202320226217.9U 2023-02-15 2023-02-15 卧式冷柜 Active CN220017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217.9U CN220017803U (zh) 2023-02-15 2023-02-15 卧式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217.9U CN220017803U (zh) 2023-02-15 2023-02-15 卧式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803U true CN22001780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4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6217.9U Active CN220017803U (zh) 2023-02-15 2023-02-15 卧式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3943B1 (ko) 혼합 송풍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저온 컨테이너
CN217465043U (zh) 冰箱
CN112393500A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送风结构、冰箱及送风方法
CN102128534A (zh) 制冷设备
EP3926263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 walls of refrigerator body
CN220017803U (zh) 卧式冷柜
CN206387171U (zh) 冷藏室及冰箱
CN118500005A (zh) 卧式冷柜
CN218846621U (zh) 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CN108413678B (zh) 一种无霜卧式冷柜
CN219318770U (zh) 卧式冷柜
CN219318727U (zh) 卧式冷柜
EP4006458B1 (en)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CN220017802U (zh) 卧式冷柜
CN220017801U (zh) 卧式冷柜
CN115451636A (zh) 冰箱和冰箱的箱胆模块
CN216716690U (zh) 制冷设备
CN116294354A (zh) 卧式冷柜
CN219674548U (zh) 一种箱体结构及风冷制冷设备
CN216716729U (zh) 制冷设备的箱胆及制冷设备
CN221425169U (zh) 制冷设备
CN216716732U (zh) 制冷设备的箱胆及制冷设备
CN214065393U (zh) 一种风冷冷柜
CN219810131U (zh) 门封及制冷设备
CN219810132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