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649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649U
CN220017649U CN202321437198.0U CN202321437198U CN220017649U CN 220017649 U CN220017649 U CN 220017649U CN 202321437198 U CN202321437198 U CN 202321437198U CN 220017649 U CN220017649 U CN 220017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plate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71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延龙
蔡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71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蓄热系统,制冷系统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冷媒管连接冷凝器的进气端,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输送泵,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蓄热器具有蓄热腔,蓄热腔存储有蓄热介质,蓄热器设置有蓄热部和放热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制冷设备余热的有效回收和利用,满足生活中用热的需求,而且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蓄热介质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放热部继续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得放热部依然能够对鞋子或毛巾等进行烘干等功能,大大提高放热部运行的平稳性,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冰箱或空调等制冷设备主要采用压缩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气体具有高压、高温的特性,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冷凝器时,冷媒气体发生冷凝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通常直接排放到室内环境中,没有实现热量的回收和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能够回收利用压缩机排气热量的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压缩机通常间歇性工作,因此压缩机排气热量的释放也不稳定,造成系统难以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能够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系统,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进气端;
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输送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以吸收所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输送泵驱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具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内存储有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器设置有蓄热部和放热部,所述蓄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将所述第二换热器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蓄热介质,所述放热部用于将所述蓄热介质的热量释放至外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制冷设备工作时,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将高温的冷媒气体通过排气端输送至冷媒管,然后高温冷媒气体从进气端进入冷凝器,并在冷凝器内经过冷凝放热而变成冷媒液体,第一换热器吸收冷凝器散发的热量并传递给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输送泵将换热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二换热器,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器内将热量传递至蓄热器,蓄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存储起来,然后再通过放热部将热量平缓地释放至外界,从而能够实现烘干毛巾或鞋子或是其他物品的功能,满足生活中用热的需求,实现制冷设备余热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而且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蓄热介质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放热部继续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得放热部依然能够对鞋子或毛巾等物品进行烘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放热部运行的平稳性,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形成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贴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热器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盒体与所述散热板贴合连接,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所述盒体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以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所述蓄热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放热部设置于所述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盖体凸出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内壁,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盖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散热板,以将所述蓄热器固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管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通过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构成来回曲折的散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还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蓄热器的一侧,所述入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出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出口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包覆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构成所述放热部,所述蓄热器的内侧壁构成所述蓄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的冷凝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具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吸热管路,所述换热板贴置于所述冷凝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散热侧和冷凝管路凸起侧,所述冷凝管路凸起侧形成所述冷凝管路,所述散热侧为平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吸热侧和吸热管路凸起侧,所述吸热管路凸起侧形成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侧为平面状并贴置连接于所述散热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与冷凝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换热器与蓄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散热管与蓄热器安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如下:
制冷系统100;压缩机110;冷凝器120;冷凝管路凸起侧121;散热侧122;冷凝管路123;配合孔124;蒸发器130;冷媒管140;
余热回收系统200;第一换热器210;吸热管路凸起侧211;吸热侧212;吸热管路213;连接孔214;第二换热器220;散热板221;散热管222;第一管段2221;第二管段2222;入口管223;出口管224;输送泵230;第一管道240;第二管道250;
蓄热器300;盒体310;蓄热部311;连接部312;盖体320;放热部321;蓄热腔330;紧固件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冰箱或冰柜或空调等制冷设备主要采用压缩循环制冷,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气体具有高压、高温的特性,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冷凝器时,冷媒气体发生冷凝产生大量的热量,这部分热量通常直接排放到室内环境中,没有实现热量的回收和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为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能够回收利用压缩机排气热量的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压缩机通常间歇性工作,因此压缩机排气热量的释放也不稳定,造成系统难以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能够对压缩机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或冰柜或空调或是其他类型的制冷设备,其包括制冷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蓄热系统。制冷系统100设置有压缩机110、冷凝器120和蒸发器130,压缩机11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从排气端排出进入冷媒管140,再通过进气端进入冷凝器120的内部,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冷凝器120内部经过冷凝放热形成低温的液态冷媒,然后经过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130,液态冷媒经过蒸发吸热形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回流至压缩机110,完成冷媒的一次循环过程。
余热回收系统200设置有第一换热器210、第二换热器220和输送泵230,第一换热器210连接于冷凝器120的一侧,从而可以吸收冷凝器120散发的热量,第二换热器220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210连接,管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的温度相对较低,其可以通过吸收高温冷媒气体冷凝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以实现温度的提升,从而实现换热。具体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者乙二醇或是其他合适的换热介质。输送泵230驱使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10和第二换热器220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可以将第一换热器210吸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介质传递至第二换热器220。
具体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40和第二管道250,第一管道24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210的出口端和第二换热器220的入口端,第二管道25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210的入口端和第二换热器220的出口端,输送泵230驱使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10、第一管道240、第二换热器220和第二管道250之间循环流动。具体的,输送泵230可以设置于第一管道240或第二管道250的中部,从而可以快速地驱使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10和第二换热器220之间循环流动。当然,输送泵23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器210或者第二换热器220,同样可以实现将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10和第二换热器220之间循环输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热器通常放置于制冷设备箱体的外部,处于离冷凝器120比较远的位置,为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输送泵230,从而可以将换热介质输送至更远的路程,有利于将第一换热器210吸收的热量实现远程输送,而且可以提高换热介质的输送速度,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210吸收的热量能够快速输送至第二换热器220内,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热量利用的效率,以及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参照图6,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300,蓄热器300具有蓄热腔330,蓄热腔330内存储有蓄热介质,蓄热介质可以是水或酒精等蓄热介质,也可以是醋酸钠等相变蓄热介质。当然,蓄热腔330的容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具体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介质为相变蓄热介质,同等体积下,相变蓄热介质能够存储的热量更高。蓄热器300设置有蓄热部311和放热部321,蓄热部311和放热部321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金属或者高导热塑料。蓄热部311与第二换热器220连接,因此蓄热部311能够将第二换热器220散发的热量吸收,然后再传递至蓄热介质,蓄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存储起来,然后再通过放热部321将热量平缓地释放至外界,从而实现加热物品的功能,满足烘干鞋子或毛巾等生活场景的用热需求。
制冷设备工作时,制冷系统100的压缩机110将高温的冷媒气体通过排气端输送至冷媒管140,然后高温冷媒气体从进气端进入冷凝器120,并在冷凝器120内经过冷凝放热而变成冷媒液体,第一换热器210吸收冷凝器120散发的热量并传递给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输送泵230将换热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二换热器220,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器220内将热量传递至蓄热器300,蓄热介质能够将热量存储起来,然后再通过放热部321将热量平缓地释放至外界,从而能够实现烘干毛巾或鞋子或是其他物品的功能,满足生活中用热的需求,实现制冷设备余热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而且当制冷系统100停止工作时,蓄热介质能够将储存的热量通过放热部321继续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得放热部321依然能够对鞋子或毛巾等物品进行烘干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放热部321运行的平稳性,对压缩机110排气热量实现持续平稳地输出利用,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余热回收系统200通过第一换热器210对冷凝器120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有利于提高冷凝器120的散热效率,减少冷凝器120散热所需的能耗,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
参照图5至图7,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第二换热器220与蓄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20设置有散热板221,散热板221内部形成有散热管222,散热管222与管道连通,蓄热器300贴置于散热板221的一侧。制冷系统100工作时,经过吸热升温后的换热介质在输送泵230的驱使下,通过管道进入散热管222,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散热管222释放至散热板221,然后散热板221将热量传递至蓄热器300,蓄热器300中的蓄热介质将热量吸收,最后再通过放热部321释放至外界以进行烘干等功能。换热板与散热器之间通过面接触,使得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大,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使得换热介质的热量能够更迅速地转移至蓄热介质。
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热器300包括盖体320和盒体310,盒体310与散热板221贴合连接,盖体320密封连接于盒体310背离散热板221的一端,从而围设形成蓄热腔330,蓄热介质填充于蓄热腔330内,由于盖体320和盒体310之间采用密封连接,可以防止蓄热介质泄漏。蓄热部311设置于盒体310,放热部321设置于盖体320,例如,盒体310与散热板221接触的部分构成蓄热部311,盖体320的板状部分构成放热部321,蓄热部311和放热部321分别位于蓄热腔330相对的两侧,从而使得蓄热部311能够先将热量传递至蓄热介质,然后蓄热介质再将热量传递至放热部321,使得蓄热介质能够保持储存较多的热量。当需要对鞋子进行烘干时,可以将放热部321放置于鞋子内腔并接触鞋底,从而使得放热部321能够对鞋底进行加热,以烘干鞋底的水分,同时提供鞋子内腔的气温,使得鞋子能够迅速烘干。
参照图6和图8,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蓄热器300与第二换热器220的连接稳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310的内壁朝向盖体320凸出形成有连接部312,连接部312抵接于盖体320的内壁,蓄热器300还包括紧固件340,紧固件340穿设盖体320、连接部312和散热板221,以将蓄热器300固定于第二换热器220。当然,连接部3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部312沿盒体31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连接部312内穿设一个紧固件340。通过如上设置,一方面使得蓄热器300与第二换热器220的连接更稳固,另一方面连接部312还可以避免紧固件340与蓄热介质接触,同时连接部312还能够起到稳定蓄热腔330容积的作用,提高防止蓄热器300受压时蓄热腔330容易变形。
参照图7,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换热器220和蓄热器300之间的换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222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管段2221,相邻的两个第一管段2221的端部通过第二管段2222连通,第一管段2221和第二管段2222构成来回曲折的散热管222,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器220内流经的路程更长,有利于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器220内将热量充分地散发出来,然后再传递至蓄热介质,提高第二换热器220和蓄热器300之间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散热管222连接第一管道240和第二管道2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20还设置有入口管223和出口管224,入口管223和出口管224设置于散热板221背离蓄热器300的一侧,入口管223穿设于散热板221与散热管222的入口端连通,出口管224穿设于散热板221与散热管222的出口端连通,从而使得散热管222能够实现与第一管道240和第二管道250的连通。当需要将鞋子内腔的水分倒出以快速烘干时,还可以将鞋子倒扣倾斜放置,使鞋子的一端斜靠在入口管223和/或出口管224上,从而使得鞋子的内腔的水分更容易流出并烘干,提高烘干效果。
参照图9和图10,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对毛巾等易弯曲的物品进行烘干,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20设置有散热管222,散热管222与管道连通,蓄热器300包覆于散热管222的外壁,蓄热器300的外侧壁构成放热部321,蓄热器300的内侧壁构成蓄热部311。散热管222可以弯折设置,蓄热器300也与散热管222的外形相适配,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毛巾等物品晾挂于蓄热器300的放热部321上,放热部321能够通过释放热量以将毛巾快速烘干。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10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具有与第一管道240连通的吸热管路213,换热介质能够从吸热管路213流动至第一管道240。冷凝器120设置有冷凝板,冷凝板具有与进气端连通的冷凝管路123,压缩机110排出的高温冷媒气体能够通过冷媒管140进入冷凝管路123内以进行冷凝放热,从而变成冷媒液体。换热板贴置于冷凝板的一侧,两者接触面积大,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210能够通过换热板与冷凝板实现热量的充分交换,使得吸热管路213内的换热介质能够吸热后实现温度的提升,然后升温后的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管道240进入第二换热器220内,第二换热器220将热量释放出来以实现烘干或是其他加热的功能。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冷凝器120的换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20为吹胀式冷凝器120,具体的,冷凝器120的冷凝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侧122和冷凝管路凸起侧121,其中散热侧122为平面状,管路凸起侧通过吹胀形成有凸起的冷凝管路123,此时冷凝管路123与冷凝板之间的热阻非常小,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凝器120的换热效率。当压缩机110将高温冷媒气体通过冷媒管140输送至冷凝器120时,高温冷媒气体在冷凝管路123内经过冷凝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热量能够通过冷凝板更多地传递至换热板,从而提高冷凝器120和第一换热器210进行热量交换的效率,而且冷凝器120的拆卸维修也比较方便。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第一换热器210的换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10的换热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吸热侧212和吸热管路凸起侧211,吸热侧212为平面状,吸热管路凸起侧211通过吹胀形成有凸起的吸热管路213,此时吸热管路213和换热板之间的热阻非常小,有利于热量从换热板更充分地传递至吸热管路213内,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换热器210的换热效率。同时吸热侧212贴置于散热侧122,由于两者均为平面状,从而使得吸热侧212和散热侧122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热量在吸热侧212和散热侧122之间的传递更高效。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换热器210和冷凝器120之间的换热效率,可以将换热板和冷凝板的外形尺寸设置为基本一致,此时散热侧122能够与吸热侧212基本实现完全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210和冷凝器120的换热效率更高,而且第一换热器210的拆卸维修也比较方便。当然,吸热管路213和冷凝管路123的外形和尺寸也可以基本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换热器210和冷凝器120的换热效率。
当然,冷凝器120也可以通过3D打印工艺制成,从而实现在冷凝板一体形成冷凝管路123,减少冷凝管路123与冷凝板之间的热阻,以提高冷凝器120的换热效率。类似的,第一换热器210也可以通过3D打印工艺制成,从而实现在换热板一体形成吸热管路213,减少吸热管路213与换热板之间的热阻,以提高第一换热器210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2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换热板能够快速安装于冷凝板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设置有连接孔214,冷凝板设置有与连接孔214相配合的配合孔124,安装第一换热器210时,可以通过螺栓或是其他紧固件穿设于连接孔214和配合孔124,从而将换热板固定于冷凝板的一侧,安装快捷方便,而且拆卸时,也只需要将紧固件拆除,即可将换热板从冷凝板的一侧拆卸出来,操作比较方便。当然,为了提高第一换热器210安装于冷凝器120的稳固性,连接孔2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孔214沿第一换热器21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的,配合孔124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配合孔124与锁骨连接孔214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时,每个连接孔214均穿设一个紧固件,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21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冷凝器120,避免第一换热器210容易从冷凝器120上松脱而降低换热效果。当然,由于换热板和冷凝板的长度和宽度尺寸比较大,还可以将部分连接孔214设置在换热板的中部,相应的,将部分配合孔124设置在冷凝板的中部,使得换热板和冷凝板的中部也能实现连接固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换热器210安装于冷凝器120的连接稳固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系统,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进气端;
余热回收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输送泵,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以吸收所述冷凝器散发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管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所述输送泵驱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蓄热系统,设置有蓄热器,所述蓄热器具有蓄热腔,所述蓄热腔内存储有蓄热介质,所述蓄热器设置有蓄热部和放热部,所述蓄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将所述第二换热器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蓄热介质,所述放热部用于将所述蓄热介质的热量释放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形成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贴置于所述散热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盒体与所述散热板贴合连接,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于所述盒体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以围设形成所述蓄热腔,所述蓄热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放热部设置于所述盖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盖体凸出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内壁,所述蓄热器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盖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散热板,以将所述蓄热器固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管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管段的端部通过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构成来回曲折的散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还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设置于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蓄热器的一侧,所述入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出口管穿设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管的出口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器包覆于所述散热管的外壁,所述蓄热器的外侧壁构成所述放热部,所述蓄热器的内侧壁构成所述蓄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有冷凝板,所述冷凝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端连通的冷凝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具有与所述管道连通的吸热管路,所述换热板贴置于所述冷凝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散热侧和冷凝管路凸起侧,所述冷凝管路凸起侧形成所述冷凝管路,所述散热侧为平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沿厚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吸热侧和吸热管路凸起侧,所述吸热管路凸起侧形成有吸热管路,所述吸热侧为平面状并贴置连接于所述散热侧。
CN202321437198.0U 2023-06-06 2023-06-06 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017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7198.0U CN220017649U (zh) 2023-06-06 2023-06-06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7198.0U CN220017649U (zh) 2023-06-06 2023-06-06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649U true CN220017649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7198.0U Active CN220017649U (zh) 2023-06-06 2023-06-06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324A (zh) 带热回收的平行流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
CN104329857A (zh) 冰箱
CN220017649U (zh) 制冷设备
CN204268750U (zh) 一种利用余热储能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1169252A (zh) 一种冷藏车用组合一体式制冷机
WO2016010181A1 (ko) 냉동기용 제상 시스템 장치
CN220017772U (zh) 制冷设备
CN212195006U (zh) 一种冷藏车用组合一体式制冷机
CN210014485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274330A (zh) 一种太阳能节能空调器
CN105823250B (zh) 冰源冷冻系统
KR100383852B1 (ko)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CN211854526U (zh) 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5176017U (zh) 一种超低温热泵a型结构
CN218380107U (zh) 蓄冷式制冷设备
CN215176137U (zh) 一种防腐冷水机组
CN217844346U (zh) 蒸发冷耦合系统及热泵机组
CN216245052U (zh) 一种无霜车载冰箱
CN221732867U (zh) 一种板换冷冻式干燥机
CN221238012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主机
CN215638171U (zh) 风冷冰箱
CN213066377U (zh) 一种经济的变风量风冷冷风机
CN220355701U (zh) 空调器降温系统
CN214199002U (zh) 一种冷热回收的直膨式空调一体设备
CN219045837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冷冻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