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323U -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323U
CN220015323U CN202321300332.2U CN202321300332U CN220015323U CN 220015323 U CN220015323 U CN 220015323U CN 202321300332 U CN202321300332 U CN 202321300332U CN 220015323 U CN220015323 U CN 220015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arm
post
processor
shape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03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平生
吕钧
段昌金
汪波
戚海霞
尚超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Precisio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n Precisio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n Precisio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n Precision New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003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涉及汽车后处理器安装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球磨铸铁一体铸造而成为整体支架,所述整体支架由后处理器固定支架、连接臂、底座一体构成,连接臂呈弧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连接臂的2个凹陷侧面上沿长度设有多个加强筋,工字形保证了轻量化设计,加强筋同时保证了连接臂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并且采用球墨铸铁材料,集成设计节约了材料、提升了性能和降低成本、优化了外形,提升了美感,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整车自重。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处理器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后处理器支架的钢管与砂铸底座焊接而成,固定支架为铸造而成或冲压后焊接而成,并辅助焊接大量的螺母,零件品种多、制造工序多、工艺流程长,造成制造成本高的难点,产品缺乏整体性与一体化美感,降低了竞争力。
公开号为CN21245460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擦焊工艺后处理器支架总成,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管梁固定连接,管梁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本体的连接孔,所述管梁穿过所述连接孔,且所述管梁与本体固定连接;可见,该专利就是固定座(底座)与管梁(钢管)焊接连接,管梁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安装座(固定支架),存在的问题是:零件品种多、制造工序多,造成制造成本高的难点,缺乏整体性与一体化美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以解决现有的支架为焊接而成进而存在零件品种多、制造成本高、缺乏整体性的问题,通过集成设计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优化外形整体性。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采用球磨铸铁一体铸造而成为整体支架,所述整体支架由后处理器固定支架、连接臂、底座一体构成,连接臂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球磨铸铁的牌号为QT7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连接臂的2个凹陷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工字形保证了轻量化设计,加强筋同时保证了连接臂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后处理器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是连接板,通过连接板把两个支撑座连接为一体;两个支撑座上分别设有1至多个螺栓通过孔;支撑座的两端是圆弧过渡面,功能是直接安装固定后处理器筒,圆弧过渡面直径与后处理器筒的直径相应;两个支撑座的下端设有销孔,销轴穿过该孔及用绑带,将后处理器固定。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以通过螺栓与汽车大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上设有多个减重孔腔,既减重又改善了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结构,并且采用球墨铸铁材料,使支架的单件重16kg,较传统结构,重量降低50%,减重量可达32kg/辆,综合成本下降25%,性能提升14%,装配效率提升50%,开发成本降低40%,开发周期缩短30%,及大幅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集成设计节约了材料、提升了性能和降低成本、优化了外形,提升了美感,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整车自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整体支架,2、支架延长部,21、加强筋,3、连接板,31、减重孔腔,4、支撑座,41、螺栓通过孔,42、连接板加强筋,43、销孔,5、底座,5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图4,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采用球磨铸铁QT700-10一体铸造而成为整体支架,所述整体支架1由后处理器固定支架、连接臂2、底座5一体构成,连接臂呈弧形;后处理器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座4,两个支撑座之间是连接板3,通过连接板3把两个支撑座4连接为一体;一个支撑座上设有1个螺栓通过孔41,另一个支撑座上设有2个螺栓通过孔41,具体选择哪个螺栓通过孔,依据后处理器的规格来灵活选择,用螺栓连接固定,以保证后处理器筒能牢固固定;支撑座4的两端是圆弧过渡面,功能是直接安装固定后处理器筒体,圆弧过渡面直径与后处理器筒体的直径相应;两个支撑座的下端设有销孔43,销轴穿过该孔43及用绑带,将后处理器固定;底座5上设有多个安装孔51,以通过螺栓与汽车大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所述连接臂2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连接臂的2个凹陷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21,工字形保证了轻量化,加强筋同时保证了连接臂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图4,所述连接臂上设有多个减重孔腔31(图中为4个),既减重又改善了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整体支架1采用球磨铸铁的牌号不局限于QT700-10,可以是更高强度的球磨铸铁,例如QT800系列球磨铸铁。
本实用新型充分应用高强度球铁材质,将铁膜敷砂工艺对薄壁、复杂结构的良好适应优势及变化多端的轻量化设计手法得到充分诠释,已有及后续拟增加的潜在类功能,经过重新布局构建,将多个品种的小件整合成一体化集成设计具备了可能性,既提升产品性能减少多种工序,又能降低车辆自重减少品种数,还方便了产品功能的拓展,最终实现降低整车成本及提升外观美化度等多重收益。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变换以及修改,都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采用球磨铸铁一体铸造而成为整体支架,所述整体支架由后处理器固定支架、连接臂、底座一体构成,连接臂呈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铸铁的牌号为QT70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连接臂的2个凹陷侧面上沿长度设有多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连接臂的2个凹陷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后处理器固定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是连接板,通过连接板把两个支撑座连接为一体;两个支撑座上分别设有1至多个螺栓通过孔;支撑座的两端是圆弧过渡面,圆弧过渡面直径与后处理器筒的直径相应;两个支撑座的下端设有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及上设有多个减重孔腔。
CN202321300332.2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Active CN220015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0332.2U CN220015323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0332.2U CN220015323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323U true CN220015323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0332.2U Active CN220015323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2859A (zh) 一种具有复合材料副簧的汽车钢板弹簧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CN220015323U (zh) 一种轻量化集成式后处理器支架
CN211308721U (zh) 一种乘用车用麦弗逊式平台化钣金冲焊副车架
CN21817212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踏板的摆臂组件
CN111634166A (zh) 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
CN213676910U (zh) 一种商用车翼子板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CN213831903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上支架结构
CN212313780U (zh) 电动车车架
CN2671938Y (zh) 摩托车车架的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19215154U (zh) 一种汽车底盘直推横梁总成
CN219176692U (zh) 一种可装配整体式液压油缸底座
CN202944436U (zh)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01665249U (zh) 重型汽车多功能支架
CN2883292Y (zh) 不锈钢梯级
CN221293451U (zh) 一种耐腐蚀支架
CN217170398U (zh) 一种汽车前摆臂结构
CN219007935U (zh) 一种商用车用车架铸铝元宝梁支座
CN2351415Y (zh) 不锈钢梯级
CN219583895U (zh) 一种平衡轴支架
CN218431407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一体式铸造横梁连接支座
CN219012730U (zh) 一种后处理器固定支架
CN217260277U (zh) 一种轻量化前横梁总成
CN218929597U (zh) 车辆的前端框架和车辆
CN214059584U (zh) 一体式曳引机机座
CN211730959U (zh) 一种车辆纵臂支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