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250U -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250U
CN220015250U CN202321271571.XU CN202321271571U CN220015250U CN 220015250 U CN220015250 U CN 220015250U CN 202321271571 U CN202321271571 U CN 202321271571U CN 220015250 U CN220015250 U CN 220015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tunnel
ultra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1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旷文涛
李正川
杨昌宇
刘保林
曹林卫
刘贵应
朱小兵
肖强
刘乐川
王秋
吴伟
李爽
周小涵
王思长
刘新荣
祝鹏程
彭国钊
黄启淑
姜波
汪伟松
杨宝
田攀
李海军
冉俊元
邓晓佳
邹锐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Chongq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Chongq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Chongq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Chongq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15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包括位于隧道外的供氧设备,设置在隧道内的避难洞室中的送风设备,送风设备包括送风总管,过滤净化装置,以及呼吸装置;送风总管的一端与供氧设备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净化装置连通,送风总管上设有压力控制开关;过滤净化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出风总管,所述出风总管上设有出气口控制阀,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呼吸装置连通,第一支管上设有呼吸器进气口控制阀。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供氧设备和送风设备,实现隧道内的压风自救。

Description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山地等区域进行铁路、公路施工,经常需要开挖隧道,隧道中的暗河、瓦斯含量及开采区域的地质情况(隧道位于背斜核部、断层附近且多次穿越煤系地层,煤质为焦煤,煤层间距均较小,地质为结构复杂且瓦斯突出隧道)都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的进度。
特别是对于较长距离的隧道,隧道修建过程中,需同时面对瓦斯突出和爆炸、暗河涌水及隧道塌方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发生,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工程建设,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布设隧道安全施工压风自救系统,以此在隧道施工时有效的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减少施工作业中人员的伤亡。
目前,就隧道施工技术而言,关于瓦斯突出隧道揭煤防突的压风自救系统运用技术,常见于矿山和矿井领域,涉及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安全保障体系较少。如果将煤矿行业的压风自救系统直接生搬硬套于隧道工程施工领域中,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隧道施工情况,从而达不到隧道安全施工的效果。因此应对复杂瓦斯突出隧道施工安全,迫切需要更好的将煤矿行业中的相关压风自己技术有效的融合到隧道施工领域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同时能为相关类似隧道施工提供经验参考,对隧道行业安全保障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实现隧道内的压风自救,解决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安全保障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包括位于隧道外的供氧设备,以及设置在隧道内的避难洞室中的送风设备;
所述送风设备包括送风总管,过滤净化装置,以及呼吸装置;
所述送风总管的一端与供氧设备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净化装置连通,送风总管上设有压力控制开关;
所述过滤净化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出风总管,所述出风总管上设有出气口控制阀;
所述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呼吸装置连通,第一支管上设有呼吸器进气口控制阀。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隧道内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状况及发生灾害的情况下,本技术方案实现自动在隧道内发生灾害时进行供气,内部避险点保持有正常呼吸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避灾人员不会受到隧道内瓦斯突出时受到有害气体的侵害。
进一步,所述呼吸装置包括若干氧气高压过滤瓶,以及设置在氧气高压过滤瓶上的灵敏压力表、固定式呼吸面罩和可调式呼吸面罩;
所述氧气高压过滤瓶通过导入管道与第二支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入管道上设有导入控制阀,导入管道通过减压器流量调节开关与氧气高压过滤瓶连通;
所述氧气高压过滤瓶通过灵敏压力表与固定式呼吸面罩和可调式呼吸面罩连通,所述可调式呼吸面罩与灵敏压力表间通过螺旋式输气管连接。
设置两套呼吸面罩,分别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且两套呼吸面罩相对面,能够有效利用自救箱体空间。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氧气储备装置,所述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与氧气储备装置数量相等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氧气储备装置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支管靠近氧气储备装置的一端设有氧气储备装置控制阀,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连通。
将氧气进行储备,若隧道发生事故而导致送风总管断裂而使外部氧气无法送入隧道内时,氧气储备装置仍可对隧道内供氧,保障通风安全。
进一步,还包括框架体,所述过滤净化装置、氧气储备装置和呼吸装置均安装在框架体内。
各装置安装在框架体内,便于整体安装、移动,利于使用。
进一步,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安装在框架体内,排气装置包括轴流风机、外壳、进风口和排风筒,所述轴流风机安装在外壳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一端,所述排风筒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排风筒伸出框架体外与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巷连通。
利用排气装置可及时将隧道内及框架体内的污染气体和有害气体通过排风筒排入隧道的通风巷内,从而排出隧道,保障隧道与框架体内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轴流风机包括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
所述第一风扇机朝向进风口吸风,所述第三风扇机朝向排风筒向外鼓风,所述第二风扇机位于第一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之间,第二风扇机对应的外壳侧壁上设有风孔,所述第二风扇机朝向风孔吸风。
利用多个风扇机,保证吸风及排风效果。
进一步,所述轴流风机还包括抗震动式固定底座和散热孔,所述抗震动式固定底座分别安装在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的底部,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上。
利用抗震动式固定底座减震,散热孔利于风扇机散热,便于使用。
进一步,轴流风机还包括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安装在外壳的外壁上或框架体的内壁上,第一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三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
设置相应的控制按钮进行风扇机的启停控制,使用更加灵活。
进一步,还包括移动车和设置在框架体顶部的避险盖,所述框架体安装在移动车上,所述避险盖的底部与框架体的顶部间连接有缓冲弹性件,避险盖自中心位置向边缘且朝下倾斜。
移动车利于框架体整体移动,便于调控框架体位置,利于逃生避险。避险盖能够有效应对瓦斯隧道内部出现落石的突发情况,采用倾斜面可防止落石堆积且易于排掉上表面积水,采用缓冲弹性件进行缓冲,有效减小落石的冲击力。
进一步,还包括警示灯、反光标识和防爆照明灯,所述警示灯和反光标识安装在框架体的外壁上,所述防爆照明灯设置在框架体的内壁上。
设置警示灯、反光标识和防爆照明灯,便于隧道内工作人员查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框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避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移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避险盖1、钢支撑101、缓冲抗压式顶棚102、缓冲弹性件103;
框架体2、防爆照明灯3、送风设备4、送风总管401、压力控制开关402、过滤净化装置403、出气口控制阀404、呼吸器进气口控制阀405、氧气储备装置控制阀406、氧气储备装置407;
反光标识5、自救食物箱6、自救药物箱7、呼吸装置8、导入控制阀801、导入管道802、减压器流量调节开关803、灵敏压力表804、固定式呼吸面罩805、可调式呼吸面罩806、氧气高压过滤瓶807;
进风口9、警示灯10、轴流风机11、外壳1101、第一风扇机1102、第二风扇机1103、第三风扇机1104、轴流风机叶片1105、抗震动式固定底座1106、散热孔1107、排风筒12、固定弧扣1201、环筋1202;
系统控制开关总阀13、遥控履带车控制开关1301、供电系统控制开关1302、高性能耐高温防爆储电器1303、移动车14、辅助轮1401、牵引动力转向轮1402、高品质履带1403、供氧设备16、避难洞室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位于隧道外的供氧设备16,以及设置在隧道内的避难洞室17中的送风设备4。供氧设备16可采用空气压缩机,如双叶轮2HG820高压鼓风机等。如图3所示,送风设备4包括送风总管401,过滤净化装置403,以及呼吸装置8,送风总管401的一端与供氧设备16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净化装置403连通403,送风总管401上设有压力控制开关402。设置压力控制开关402,以便在外在送风总管401道遭到损坏时,可以及时采用压风自救系统内部储存气体进行自救。送风总管401为直径80cm的PVC管,此系统设置为双管道供气。随着隧道开挖不断深入,避难硐室不断增加,同时,对送风总管401进行相应延长布设。
过滤净化装置403(可采用现有的一套普通空气过滤设备)可对送入的气体进行净化,过滤净化装置403的输出端连接有出风总管,出风总管上设有出气口控制阀404(可采用亚德客型BR4000气动调节阀)等。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呼吸装置8(可采用斯达ZYJ-M8压风自救设备等)连通,第一支管上设有呼吸器进气口控制阀405(可采用AR2000-02气体控制阀等)。设置各阀门进行出气控制,可在管道某一处泄漏时进行排气控制,避免气体泄漏。隧道内的人员可通过呼吸装置8进行吸氧,保障人体所需氧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呼吸装置8采用减压过滤式呼吸器,呼吸装置8包括若干氧气高压过滤瓶807(如QSLH-25高压空气过滤器等),以及设置在氧气高压过滤瓶807上的灵敏压力表804(可采用江月YO-100FB不锈钢压力表等)、固定式呼吸面罩805(采用百邦安自吸固定式面罩等)和可调式呼吸面罩806(可采用百邦安自吸拉伸式呼吸面罩)。氧气高压过滤瓶807通过导入管道802与第二支管的输出端连接,导入管道802上设有导入控制阀801(可采用AR2000-02气体控制阀),导入管道802通过减压器流量调节开关803(可采用QTY-15气体调压阀)与氧气高压过滤瓶807连通。氧气高压过滤瓶807通过灵敏压力表804与固定式呼吸面罩805和可调式呼吸面罩806连通,可调式呼吸面罩806与灵敏压力表804间通过螺旋式输气管连接。
固定式呼吸面罩805为站立式呼吸面罩,可调式呼吸面罩806适用于受伤人员无法站立时实用的呼吸面罩,此种面罩采用螺旋式输气管连接呼吸面罩,能够有效灵活运用于多种调节高度距离。设置两套呼吸面罩,分别设置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且两套呼吸面罩相对面,能够有效利用自救箱体空间。氧气高压过滤瓶807进行气体过滤,灵敏压力表804对气体进行减压后输送到固定式呼吸面罩805和可调式呼吸面罩806中进行供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还包括多个氧气储备装置407,氧气储备装置407采用储气罐。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与氧气储备装置407数量相等的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与氧气储备装置407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支管靠近氧气储备装置407的一端设有氧气储备装置控制阀406(可采用亚德客型BR4000气动调节阀等型号),氧气储备装置控制阀406控制氧气的输送,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连通。
将足够的氧气输入氧气储备装置407中,后续应急状况下可通过控制分管道上的闭合开关来使氧气进入过滤呼吸减压过滤装置中,保证在极端灾害状况下保证正常供应氧气。
外部空气压缩机与内部设置的氧气储备装置407之间设置有一体式智能压力控制开关402(即压力控制开关402),其用于空气压缩机的自动供氧的启动和停止,此种智能压力开关通过监测氧气储备装置407内部的气压大小来进行控制。当氧气储备装置407内气压值低于0.3Mpa时,智能压力控制开关402自动开启,外部空气压缩机正常工作向压风自救系统输送气体;当储气罐内气压达到0.7Mpa时,智能压力控制开关402关闭,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停止气体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还包括框架体2,框架体2为长方体,框架体2采用隔热耐温防爆的不锈钢或铝合金结构,具备耐高温防爆性能。框架体2可放置在避难洞室17内,结合避难洞室17到达隔绝式防护效果。过滤净化装置403、氧气储备装置407和呼吸装置8均安装在框架体2内,便于整体安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还包括排气装置,如图7所示,排气装置安装在框架体2内。排气装置包括轴流风机11、外壳1101、进风口9和排风筒12,轴流风机11可拆卸安装(如卡接、螺钉连接等)在外壳1101内,轴流风机11能够及时将内部的有害气体进行抽送排除避灾点处。外壳1101设置为管状,进风口9设置在外壳1101的一端,进风口9置于框架体2内,将框架体2内与外壳1101内连通,或者进风口9伸出框架体2外,将外壳1101内与框架体2外连通。排风筒12设置在外壳1101的另一端,排风筒12伸出框架体2外与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巷连通,排风筒12采用软布筒,采用固定弧扣1201较好的将排风筒12与轴流风机11外壳1101的排气尾端进行固定,使用环筋1202固定排风筒12形状,排风筒12则更好的将气体排入到隧道预先设置的通风巷中,减少有害气体的回流。
利用排气装置可及时将隧道内及框架体2内的污染气体和有害气体通过排风筒12排入隧道的通风巷内,从而排出隧道,保障隧道与框架体2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轴流风机11包括第一风扇机1102、第二风扇机1103和第三风扇机1104,风扇机上设有轴流风机叶片1105。第一风扇机1102朝向进风口9吸风,第三风扇机1104朝向排风筒12向外鼓风,使得隧道径向气流能够从外壳1101体顺畅排出。第二风扇机1103位于第一风扇机1102和第三风扇机1104之间,第二风扇机1103对应的外壳1101侧壁上设有风孔,第二风扇机1103朝向风孔吸风,三个风扇机能够独立控制风扇转速。优选,第一风扇机1102、第二风扇机1103和第三风扇机1104可采用型号FBD矿用防爆压入式轴流风机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轴流风机11还包括抗震动式固定底座1106和散热孔1107,抗震动式固定底座1106分别安装在第一风扇机1102、第二风扇机1103和第三风扇机1104的底部,散热孔1107设置在第一风扇机1102、第二风扇机1103和第三风扇机1104上。利用抗震动式固定底座1106减震,散热孔1107利于风扇机散热,较好地对机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进行保护作用。
更优选的,轴流风机11还包括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安装在外壳1101的外壁上或框架体2的内壁上,第一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机110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机1103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三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三风扇机110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设置相应的控制按钮进行风扇机的启停控制,使用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还包括移动车14和设置在框架体2顶部的避险盖1,如图6所示,框架体2安装在移动车14上,移动车14优选用遥控式履带车,能充分适应隧道发生灾害的路况而发挥装置的灵活性能。通过辅助轮1401对履带车的高品质履带1403进行受力固定,保证履带的正常牵引力,通过牵引动力转向轮1402实现履带车的移动。遥控式履带车可采用人工操控的方式进行前进后退及转向,或者采用电路智能化操控,履带车接受远程控制信号来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和转向功能。移动车14带动框架体2整体移动,便于调控框架体2位置,利于逃生避险。
本实用新型所需用电设备均电性连接有供电系统,框架体2上设有系统控制开关总阀13,系统控制开关总阀13设置在供电系统的总输出端,控制整个装置的工作启停。移动车14上还设有遥控履带车控制开关1301,仅控制履带车的工作状态,可切换手动操控模式和智能控制模式。框架体2上还设有供电系统控制开关1302,对系统内部整体的供电发挥控制作用,系统内部设置高性能耐高温防爆储电器1303,当处于供电状态下,系统内部安装的防爆照明灯3点亮,整个压风自救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供电系统上设有供电系统控制开关1302。
如图2所示,避险盖1底部(中心位置和/或两端)与框架体2的顶部间连接有缓冲弹性件103,弹性缓冲弹性件103可采用弹簧,弹簧一端与框架体2的顶部焊接,另一端与避险盖1的底部焊接。避险盖1自中心位置向边缘且朝下倾斜,避险盖1可自中间位置向两侧倾斜,形成三角形的避险盖1,或自其中心位置向周向边缘倾斜,形成圆锥形的避险盖1。优选,避险盖1包括钢支撑101和缓冲抗压式顶棚102,避险盖1的钢支撑101与框架体2焊接,缓冲弹性件103;设置在钢支撑101和缓冲抗压式顶棚102之间。避险盖1能够有效应对瓦斯隧道内部出现落石的突发情况,采用倾斜面可防止落石堆积且易于排掉上表面积水,采用缓冲弹性件103;进行缓冲,有效减小落石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还包括警示灯10、反光标识5和防爆照明灯3,警示灯10和反光标识5固定安装(如焊接、粘接、铆接等)在框架体2的外壁上,防爆照明灯3固定设置在框架体2的内壁(如顶部)上,为黑暗的内部空间中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从而有效提高受灾人员在紧急避难点的安全避险。设置警示灯10、反光标识5和防爆照明灯3,便于隧道内工作人员查看。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行业紧急避险自救的突出特点,以及规范进行优化设计,使得隧道压风自救系统能够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复杂隧道发生灾害时发挥应急作用,其具备良好的实用性能,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自救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压风自救系统以避险洞室为依托,能够有效保证内部新鲜空气,此外,还可在避难洞室17中设置自救食物箱6和自救药物箱7,能够为等待救援或救援转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进一步为受灾人员的生命救援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当隧道发生灾害较为严重时,自救系统外部输送气体管道损坏时,可以打开应急储气装置进行应急救援,从而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复杂隧道发生灾害时有效的减少人员的伤亡,提升隧道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隧道外的供氧设备,以及设置在隧道内的避难洞室中的送风设备;
所述送风设备包括送风总管,过滤净化装置,以及呼吸装置;
所述送风总管的一端与供氧设备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净化装置连通,送风总管上设有压力控制开关;
所述过滤净化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出风总管,所述出风总管上设有出气口控制阀;
所述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呼吸装置连通,第一支管上设有呼吸器进气口控制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装置包括若干氧气高压过滤瓶,以及设置在氧气高压过滤瓶上的灵敏压力表、固定式呼吸面罩和可调式呼吸面罩;
所述氧气高压过滤瓶通过导入管道与第二支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导入管道上设有导入控制阀,导入管道通过减压器流量调节开关与氧气高压过滤瓶连通;
所述氧气高压过滤瓶通过减压阀调节后,采用灵敏压力表与固定式呼吸面罩和可调式呼吸面罩连通,所述可调式呼吸面罩与灵敏压力表间通过螺旋式输气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氧气储备装置,所述出风总管的输出端连通有与氧气储备装置数量相等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氧气储备装置一一对应连接,第二支管靠近氧气储备装置的一端设有氧气储备装置控制阀,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体,所述过滤净化装置、氧气储备装置和呼吸装置均安装在框架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安装在框架体内,排气装置包括轴流风机、外壳、进风口和排风筒,所述轴流风机安装在外壳内,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一端,所述排风筒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排风筒伸出框架体外与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巷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包括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
所述第一风扇机朝向进风口吸风,所述第三风扇机朝向排风筒向外鼓风,所述第二风扇机位于第一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之间,第二风扇机对应的外壳侧壁上设有风孔,所述第二风扇机采用朝向风孔吸风方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还包括抗震动式固定底座和散热孔,所述抗震动式固定底座分别安装在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的底部,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第一风扇机、第二风扇机和第三风扇机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还包括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安装在外壳的外壁上或框架体的内壁上,第一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第三控制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三风扇机的控制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车和设置在框架体顶部的避险盖,所述框架体安装在移动车上,所述避险盖的底部与框架体的顶部间连接有缓冲弹性件,避险盖自中心位置向边缘且朝下倾斜。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灯、反光标识和防爆照明灯,所述警示灯和反光标识安装在框架体的外壁上,所述防爆照明灯设置在框架体的内壁上。
CN202321271571.XU 2023-05-24 2023-05-24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Active CN220015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1571.XU CN220015250U (zh) 2023-05-24 2023-05-24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1571.XU CN220015250U (zh) 2023-05-24 2023-05-24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250U true CN22001525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1571.XU Active CN220015250U (zh) 2023-05-24 2023-05-24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1583B (zh) 一种煤矿安全气囊
CN102619555A (zh) 避难室及方法
CN101353968A (zh) 一种煤矿用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
CN105909304B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2913277A (zh) 一种金属矿井避灾硐室系统
CN105840232A (zh)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3394573U (zh) 井用个体安全气囊装置
CN220015250U (zh) 瓦斯突出隧道超长距离揭煤防突压风自救系统
CN105909303A (zh)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4402553U (zh) 一种煤矿紧急避险气囊
CN216008446U (zh) 一种用于地质钻探装备的孔口密封装置
US20090235816A1 (en) Pass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noxious gases
CN205689239U (zh) 一种自行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205779002U (zh) 一种被动式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966938A (zh) 应急避难救援装置
CN213016441U (zh) 一种用于快速提供隧道施工人员避难的救生舱
CN112727525B (zh) 一种遥控式煤矿井自救通风车
CN110863854A (zh) 一种隧道紧急避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20315A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压缩氧自救器
CN205019607U (zh) 消防员紧急供气装置
CN114294048A (zh) 一种矿山灾害阻隔紧急避险装置
CN202914129U (zh) 一种金属矿井避灾硐室系统
CN214129960U (zh) 一种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的脱离式呼吸器
CN204436450U (zh) 钻孔除尘瓦斯抽采装置
CN204436293U (zh) 一种钻孔集尘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