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4162U -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4162U
CN220014162U CN202321092965.9U CN202321092965U CN220014162U CN 220014162 U CN220014162 U CN 220014162U CN 202321092965 U CN202321092965 U CN 202321092965U CN 220014162 U CN220014162 U CN 220014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ealing
notch
ma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29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0929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4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4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4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结合在具有两面相邻的墙面的建筑环境中进行使用,其主要是由框架模块、封压模块以及玻璃模块所构成的,框架模块作为整体的骨架进行使用,结合封压模块从上下两侧对顶部的玻璃模块进行压制固定。框架模块主要是由沿X向分布的X向梁组:第一靠墙梁、前梁,以及沿Y向分布的Y向梁组:主梁、边梁、第二靠墙梁,以及结合在X向梁组与Y向梁组之间的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级防水功能,通过引水与排水结构实现防水防漏效果,降低与胶水与胶条的依赖,延长其防水寿命,同时装配过程简单,可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有效应对大面积的安装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背景技术
阳光房,指的是通过各类型材如钢、铝等组成骨架,在骨架上结合玻璃构成的透明状的非传统建筑,可用于住宅、植物养殖等环境,目前阳光房玻璃与骨架之间的密封通常是通过胶条或者胶水实现的,该结构虽然便于实现,但使用寿命较低,在户外环境下使用几年之后胶水就容易出现老化导致密封出现漏洞,而对于住宅环境下进行使用的阳光房,一旦出现漏水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防水结构的阳光房,其包括屋顶、立柱和墙壁,且通过屋顶、立柱和墙壁搭建而成,屋顶包括主横梁、次横梁、屋顶玻璃块和房顶压盖,主横梁与次横梁间隔设置,所述主、次横梁上均设有主排水槽和线槽,在各自的主排水槽的两侧槽壁的外侧分别设有承载凸台并且自凸台上安装有密封胶条。
该阳光房结构通过排水槽与密封胶条的结构实现双级的防水结构,但是,对于户外的恶劣环境仍难以满足长时间的防水需求,且对于住宅如别墅区的阳光房需要靠墙进行施工,对于靠墙位置如何进行防水未能给出相应的结构,同时,由于施工环境的限制,两个墙面并不能保证是准确的90度的直角结构,由于型材多是标准构造,如何准确的配合墙面进行角度的调整,在此类施工条件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容易出现施工失误,导致型材的报废或者返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成本,难以满足需求。
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存在需要将多面玻璃进行拼接的情况,玻璃之间的间隙很难通过胶水等材料进行有效密封,影响使用体验。
专利文献1CN201310756689.6。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实现长寿命无死角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包括框架模块、封压模块以及玻璃模块,所述框架模块用以与建筑物的墙面进行连接,所述封压模块结合在框架模块的顶部并将玻璃模块限制在封压模块与框架模块之间,所述框架模块包括:
一贴合墙面设置的第一靠墙梁,所述第一靠墙梁下方设置有立柱;
一可倾斜的设置在第一靠墙梁上的第一活动梁;
一与第一靠墙梁相对设置的前梁,所述前梁下方设置有立柱;
一可倾斜的设置在前梁上的第二活动梁;
一倾斜的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主梁,所述主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主槽口与两个第二主槽口,所述第一主槽口与第二主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一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边梁,所述边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边槽口与一个第二边槽口,所述第一边槽口与一个第二边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一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第二靠墙梁,所述第二靠墙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侧槽口与一个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与一个第二侧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所述第二靠墙梁贴合墙面设置,且所述第一靠墙梁与第二靠墙梁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墙面上;
其中,所述主梁、边梁与第二靠墙梁平行设置,所述主梁位于边梁与第二靠墙梁之间,所述主梁与边梁、主梁与第二靠墙梁之间进行玻璃模块的装配,并通过密封条对连接位置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靠墙梁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水构件,所述防水构件的右侧端部与墙面抵接并涂胶固定。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靠墙梁包括横向型腔、竖向型腔、下型腔、中型腔与上型腔,所述竖向型腔位于横向型腔的右侧,所述下型腔与上型腔均设置在竖向型腔的右侧,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分别位于竖向型腔的上下两端,所述中型腔位于上型腔与下型腔之间,所述竖向型腔高于横向型腔,所述横向型腔与竖向型腔构成一个供第一活动梁进行角度调整以及安装的第一敞口区域,所述第一活动梁与横向型腔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竖向型腔与上型腔的顶面连成一个平滑的挡水坡面,所述上型腔、中型腔与下型腔的同一侧的侧面均与墙面相贴合,所述下型腔通过紧固件与立柱相连接,一个锁紧件穿过竖向型腔并从中型腔与下型腔之间穿入墙面内进行固定。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构件包括竖板、两个挡水板与两个引水板,所述引水板设置在竖板的左侧且分别位于竖板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挡水板设置在竖板的右侧;所述防水构件设置在竖向型腔的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引水板通过紧固件与竖向型腔进行连,所述引水板呈弯曲下凹的弧面形状,所述挡水板倾斜设置且与挡水坡面平行。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压模块包括双向封压构件与单向封压构件,所述单向封压构件与第二靠墙梁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双向封压构件分别与主梁、边梁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双向封压构件包括一双向框体与一端盖,所述双向框体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双向框体的开口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封压槽口,所述第一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上的密封条,所述双向框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端盖用以闭合该安装槽;
所述单向封压构件包括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单向框体与一封盖,所述封盖用以闭合所述开口,所述单向框体的左侧设置有一第二封压槽口,所述单向框体的右侧底部设置有一第三封压槽口,所述第二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墙面上的密封条,所述第三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上的密封条。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靠墙梁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底框架、中框架、上框架、顶框架与角框架,所述中框架通过锁紧件与墙面进行连接,所述中框架背离墙面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可拆卸的盖板进行封闭,所述第一侧槽口设置在上框架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侧槽口设置在顶框架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角框架设置在顶框架顶部的另一个边缘位置;
所述中框架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一挡水臂,所述上框架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二挡水臂;
所述上框架一侧背离墙面的设置有定位板;
所述第二侧槽口与第三封压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梁包括第一主型腔、第二主型腔与侧型腔,所述第二主型腔与侧型腔均设置在第一主型腔上方,两个所述侧型腔分别位于第二主型腔的两侧,所述第一主槽口设置在侧型腔上,所述第二主槽口设置在第二主型腔顶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主型腔顶部两侧向上延伸的设置有主挡水板,所述主挡水板与侧型腔之间具有间隙,一个所述双向框体通过紧固件与第二主型腔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槽口与双向封压构件内的第一封压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
所述边梁包括边型腔、平衡型腔与连接框,所述边型腔顶部一侧设置有一边挡水板,所述平衡型腔设置在边型腔上方,所述连接框设置在边型腔的上方,所述第一边槽口设置在边型腔上,所述第二边槽口设置在平衡型腔上,
一个所述双向封压构件中的一个第一封压槽口与第二边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另一个第一封压槽口与平衡管之间填充密封条。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玻璃模块在长度方向上通过副梁进行连接,且两个玻璃模块在副梁上存在高度差,所述副梁卡接在第二靠墙梁与主梁和/或主梁与边梁之间,所述副梁与玻璃模块之间填充有密封条,所述副梁上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至第二靠墙梁与主梁和/或主梁与边梁。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副梁包括基板体、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所述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均垂直的设置在基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侧板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均用以填充密封条,一个所述玻璃模块设置在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之间,另一个所述玻璃模块设置在第二侧板体上方。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梁包括一立型腔与一横型腔,所述立型腔高于横型腔并在两者之间构成第二敞口区域,所述第二敞口区域用以容纳第二活动梁;所述立型腔外侧与集水构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靠墙梁与第二靠墙梁结合防水构件的结构,在实现与墙面稳固连接的同时,提供多级防水效果,通过挡+接+引的方案,先由密封胶体位置进行挡水,突破挡水位置的小部分水流则通过接水与引水进入槽内排出至阳光房外部,实现接近完全防水防漏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梁、边梁与第二靠墙梁的结构,结合封压模块,对与玻璃的连接位置进行防水、引水与排水,同样通过挡+接+引的方案,先由密封胶体位置进行挡水,突破挡水位置的小部分水流则通过接水与引水进入槽内排出至阳光房外部,实现接近完全防水防漏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靠墙梁、前梁、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的结构,可根据实际场地调整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的位置与连接角度,可实现第一靠墙梁与前梁的下端面与地面的水平安装,无需根据顶部玻璃位置斜坡的角度变化裁切出不同的斜角面,同样的,主梁、边梁与第二靠墙梁与第一靠墙梁、前梁连接的端面也无需裁切斜角面,直接搭接即可,降低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可提高施工进度同时避免报废料的出现,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通过副梁的结构,对两层玻璃进行长度方向上的连接,同时采用瓦式结构,对玻璃连接处进行多重防水密封,同时对突破密封的水流进行引导排出,保证玻璃连接处不会有积水落入房体内部。
附图说明
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实施例中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X-X向的截面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Y-Y向的截面结构;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第二靠墙梁位置的放大结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单向封压构件的放大结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主梁的放大结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边梁的放大结构;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双向封压构件的放大结构;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第一靠墙梁位置的放大结构;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图9中防水构件的放大结构;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的副梁的放大结构;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副梁位置的排水原理结构;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局部仰视结构;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3中的A部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实用新型。
例如,“在某一方向”、“沿某一方向”、“相对”、“上、下侧”、“前”、“后”、“左”、“右”、“顶”、“底”等表示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如此配置,还表示具有公差、或具有可得到相同功能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结合在具有两面相邻的墙面3a、3b的建筑环境中进行使用,其主要是由框架模块、封压模块以及玻璃模块20所构成的,框架模块作为整体的骨架进行使用,结合封压模块从上下两侧对顶部的玻璃模块20进行压制固定。
为了方便理解,建立包含X、Y、Z向的坐标系。
如图1-图3所示,框架模块主要是由沿X向分布的X向梁组:第一靠墙梁11、前梁13,以及沿Y向分布的Y向梁组:主梁15、边梁16、第二靠墙梁17,以及结合在X向梁组与Y向梁组之间的第一活动梁12与第二活动梁13所构成的,其中的Y向梁组是倾斜设置的,构成斜面的屋顶骨架结构,便于排水,X向梁组可以水平或者同样倾斜设置,同样出于便于排水的要求进行自由选择。
同时,在第一靠墙梁11与前梁13的下方相应位置设置立柱1进行支撑。
前梁13是位于远离墙面3b的一侧位置的,其是由垂直连接的一立型腔132与一横型腔133所构成的,构成L状的结构,立型腔132高于横型腔133并在两者之间构成第二敞口区域101b,所述第二敞口区域101b用以容纳第二活动梁14,该区域空间较大,方便第二活动梁14在此进行角度位置的调节之后进行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型腔132外侧与集水构件5进行连接。
在此,第二活动梁14是可以调整的,因为大部分的施工环境中,墙面3a与3b并不一定的准确的90度的直角,第二活动梁14在敞口区域101位置独立或者连接时,都可以留有几公分的移动的调整余地,大大降低精准测量以及加工的难度,避免对第二活动梁14的形状进行改变,避免重新开模与后续的加工操作。
相应的,第一活动梁12位置同理。
结合图4,第二靠墙梁17是倾斜的设置在第一活动梁12与第二活动梁14之间的,第二靠墙梁17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底框架172、中框架173、上框架174、顶框架175与角框架176,所述中框架173通过锁紧件与墙面进行连接,所述中框架173背离墙面3a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可拆卸的盖板179进行封闭,所述第一侧槽口171a设置在上框架174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侧槽口171b设置在顶框架175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角框架176设置在顶框架175顶部的另一个边缘位置,采用开口结合盖板179的结构,方便在此锁入锁紧件,然后通过盖板179进行遮蔽,保持美观。
中框架173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一挡水臂177,所述上框架174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二挡水臂178,第一挡水臂177与第二挡水臂178均是抵靠在墙面3a上的,
上框架174一侧背离墙面的设置有定位板1741,同时第二侧槽口171b与第三封压槽口423分别位于玻璃模块20的上下两侧。
结合图5,封压模块中的单向封压构件42,包括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单向框体421与一封盖422,所述封盖422用以闭合所述开口,同样的该结构为了便于折臂176与单向框体421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以及进行遮蔽。
在单向框体421的左侧设置有一第二封压槽口423,所述单向框体421的右侧底部设置有一第三封压槽口424,所述第二封压槽口423用以设置压制在墙面3a上的密封条2,所述第三封压槽口424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20上的密封条2,由此,侧槽口171与第三封压槽口424分别位于玻璃模块20的上下两侧,对玻璃进行压制密封。
由此,在墙面3a与密封条2的抵接位置、角框架176与墙面3a的抵接位置进行密封胶水6的涂布,两处位置进行挡水,即使水流突破该挡水部位,也会沿着角框架176流入顶框架175上端与第二侧槽口171b构成的槽内进行排水,并且通过第二挡水臂178,第一挡水臂177的设置,即使部分水流突破密封胶水6,也会被第二挡水臂178,第一挡水臂177依次进行阻挡后排出至室外。
结合图6所示,主梁15同样倾斜的设置在第一活动梁12与第二活动梁14之间,主梁15包括第一主型腔152、第二主型腔153与侧型腔154,所述第二主型腔153与侧型腔154均设置在第一主型腔152上方,两个所述侧型腔154分别位于第二主型腔153的两侧,所述第一主槽口151a设置在侧型腔154上,所述第二主槽口152a设置在第二主型腔153顶部的两侧。
第一主型腔152顶部两侧向上延伸的设置有主挡水板1521,主挡水板1521与侧型腔154之间形成排水的槽口,主挡水板1521与侧型腔154之间具有间隙,一个所述双向框体411通过紧固件与第二主型腔153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槽口152a与双向封压构件41内的第一封压槽口413分别位于玻璃模块20的上下两侧。
结合图7所示,边梁16同样倾斜的设置在第一活动梁12与第二活动梁14之间,边梁16包括边型腔161、平衡型腔162与连接框163,所述边型腔161顶部一侧设置有一边挡水板1611,所述平衡型腔162设置在边型腔161上方,所述连接框163设置在边型腔161的上方,所述第一边槽口160a设置在边型腔161上,所述第二边槽口160b设置在平衡型腔162上。
其中,主梁15、边梁16与第二靠墙梁17平行设置,主梁15位于边梁16与第二靠墙梁17之间,所述主梁15与边梁16、主梁15与第二靠墙梁17之间进行玻璃模块20的装配,并通过密封条2对连接位置进行密封。
结合图8所示,双向封压构件41包括一双向框体411与一端盖412,所述双向框体411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双向框体411的开口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封压槽口413,所述第一封压槽口413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20上的密封条2,所述双向框体4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414,所述端盖412用以闭合该安装槽414。
其中,一个所述双向框体411通过紧固件与第二主型腔153相连接,其中的第二主槽口152a与双向封压构件41内的第一封压槽口413分别位于玻璃模块20的上下两侧,结合密封条2对玻璃进行压制密封。
另一个双向封压构件41中的一个第一封压槽口413与第二边槽口160b分别位于玻璃模块20的上下两侧,另一个封压槽口与平衡型腔162之间填充密封条2,平衡型腔162在此起到支撑作用。
结合图9所示,第一靠墙梁11是贴合在墙面3b设置的,第一靠墙梁11包括横向型腔111、竖向型腔112、下型腔113与上型腔114、中型腔115,所述竖向型腔112位于横向型腔111的右侧,横向型腔111、竖向型腔112构成L状的结构。
下型腔113与上型腔114均设置在竖向型腔112的右侧,所述上型腔114与下型腔113分别位于竖向型腔112的上下两端,中型腔115位于上型腔114与下型腔113之间,所述竖向型腔112高于横向型腔111,所述横向型腔111与竖向型腔112构成一个供第一活动梁12进行角度调整以及安装的敞口区域101,所述第一活动梁12与横向型腔111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同时,竖向型腔112与上型腔114的顶面连成一个平滑的挡水坡面102,所述上型腔114、下型腔113、中型腔115的同一侧的侧面均与墙面3b相贴合,所述下型腔113通过紧固件与立柱1相连接,一个锁紧件穿过竖向型腔112并从上型腔114与下型腔113之间穿入墙面3b内进行固定。
结合图10所示,同时,第一靠墙梁11上端设置有防水构件30,所述防水构件30包括竖板31、两个挡水板32与两个引水板33,所述引水板33设置在竖板31的左侧且分别位于竖板31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挡水板32设置在竖板31的右侧,所述挡水板32的右侧端部与墙面3b抵接并涂胶固定。
防水构件30设置在竖向型腔112的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引水板33通过紧固件与竖向型腔112进行连,所述引水板33呈弯曲下凹的弧面形状,所述挡水板32倾斜设置且与挡水坡面102平行,引水板33下方为敞口区域形成的槽口。
其中,在墙面3b的位置,玻璃模块20与墙面3b的连接处、防水构件30中上方的挡水板32与墙面3b的连接处、上型腔114与墙面3b的连接处均涂布密封胶水6,在此先构成四道防水密封线。
防水构件30顶拢墙面3b安装好后上表面打上胶水强行防水,即便出了意外,因为这里的斜坡面结合打胶水设计,漏下去的水量不大,力道不强,所以水流基本上会顺着引水板33下表被斜向引到槽口内最终引向室外避免流到室内。
即使水流突破防水构件30,也会在挡水坡面102的限制下流向槽口,再即使水流突破挡水坡面102,也会在中型腔115、下型腔113的倾斜的上端面位置进行再次的阻挡,完全避免水流进入室内。
如图11-图12所示,考虑到若Y向的长度值过大,会导致玻璃长度过长,不易搬运与装配,因此,增设副梁50,对两个较短的玻璃模块20在长度方向上进行连接,两个玻璃模块20在副梁50上存在高度差,副梁50是卡接在第二靠墙梁17与主梁15和/或主梁15与边梁16之间的,副梁50上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至第二靠墙梁17与主梁15和/或主梁15与边梁16。
其中,副梁50包括基板体51、第一侧板体52与第二侧板体53,所述第一侧板体52与第二侧板体53均垂直的设置在基板体5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体5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接槽521,所述第二侧板体5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接槽531,所述第一插接槽521与第二插接槽531均用以填充密封条2,一个所述玻璃模块20设置在第一侧板体52与第二侧板体53之间,另一个所述玻璃模块20设置在第二侧板体53上方。
第一侧板体52与第一插接槽521构成了两个第一槽体5201,第二侧板体53与第二插接槽531构成了两个第二槽体5301,第一槽体5201与第二槽体5301用以将水排出至第二靠墙梁17与主梁15和/或主梁15与边梁16。
基板体51的X向长度是小于第二侧板体53的X向长度的,以副梁50设置在主梁15与边梁16之间为例,第一侧板体52的X向两端分别架设在主挡水板1521与边挡水板1611上方,第二侧板体53的X向两端则分别架设在第一主槽口151a与第一边槽口160a上方,当然,第一侧板体52以及第二侧板体53与主梁15与边梁16之间均是存在间隙的,该间隙与其所处位置的槽口对应,由此第一侧板体52与第二侧板体53内的积水会流至主梁15与边梁16内的槽口中进行排出。
同时,玻璃与第二侧板体53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皮条54,挤压在两者的间隙中,由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由此,雨水正常状态下是沿其倾斜方向下流的,不会流入副梁内,即雨水优先顺着玻璃上表面往左下方流,即使少量水会因为强风试图倒过来从左往右流,但是遇到圆圈处的皮条受阻,极端情况下,有少量水越过圆圈处的皮条,流到副梁内部后,通过第一槽体5201与第二槽体5301引流至第二靠墙梁17与主梁15和/或主梁15与边梁16,从而避免水流向阳光房室内。
如图12-图14所示,雨水在Y向上是沿着倾斜的玻璃面滑落的,以及,Y向分布的第二靠墙梁17、主梁15与边梁16内的雨水也是各自沿其内部的槽口流入集水槽5中的,X向分布的第一靠墙梁11与前梁13与集水槽5则相应的将雨水沿X向进行排出,图12中的箭头方向即为雨水可能流动的方向。
同时,在第二靠墙梁17、主梁15与边梁16的端部位置是开设有出水孔100的,出水孔100的位置是超出前梁13且位于集水槽5的上方的,如此方便排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紧固件、锁紧件为常规的螺栓或者螺钉。
以及,前梁13、第一靠墙梁11的较大的型腔内可以插入钢管来提高强度。
以及,前梁13与第一靠墙梁11在X向的方向是超出立柱1一定的长度的,如20-30mm,在超出位置开设排水孔,积累的水体通过排水孔进行排出。
以及,主梁15、边梁16、第二靠墙梁17中的第一主型腔152、边型腔161以及顶框架175以下的同一侧位置在Y向上是内缩一段距离的,该内缩位置形成台阶面结构配合前梁13上端固定的限位管131进行卡位,而相应的第一主型腔152、边型腔161则在Y向上超出前梁13,如此,主梁15、边梁16、第二靠墙梁17内的水体可以排出至前梁13外部。
以及,考虑到狂风天气,在前梁13、第一靠墙梁11、主梁15、边梁16、第二靠墙梁17的露出位置进行封盖板4a、4b、4c、4d、4e的盖设,采用磁吸材料,将暴露的所有型材端面进行封闭,如此,避免风吹入型材内部对水流进行扰动,而不影响正常排水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示出的例子,表示的实施例和特殊的形式已经在附图和前述说明中详细示出和说明,同样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别的特征的说明不意味着那些特别的特征必需限制与那一个实施例。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用于与其它实施例的特征组合使用,其可以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无论是否明确地如此说明。示例性的实施例已经得以示出和说明,所有的变化和改进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中且期望得以保护。
立柱1
密封条2
墙面3a、3b
封盖板4a、4b、4c、4d、4e
集水构件5
密封胶水6
玻璃模块20
第一敞口区域101a
第二敞口区域101b
挡水坡面102
第一靠墙梁11
横向型腔111
竖向型腔112
下型腔113
上型腔114
中型腔115
第一活动梁12
前梁13
限位管131
立型腔132
横型腔133
第二活动梁14
主梁15
第一主槽口151a
第二主槽口152a第一主型腔152主挡水板1521第二主型腔153侧型腔154边梁16
第一边槽口160a
第二边槽口160b边型腔161边挡水板1611平衡型腔162连接框163第二靠墙梁17第一侧槽口171a第二侧槽口171b底框架172中框架173上框架174定位板1741顶框架175角框架176第一挡水臂177第二挡水臂178盖板179防水构件30竖板31
挡水板32
引水板33双向封压构件41双向框体411端盖412
第一封压槽口413安装槽414单向封压构件42单向框体421封盖422
第二封压槽口423
第三封压槽口424副梁50
基板体51
第一侧板体52第一插接槽521
第二侧板体53第二插接槽531皮条54。

Claims (10)

1.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包括框架模块、封压模块以及玻璃模块,所述框架模块用以与建筑物的墙面进行连接,所述封压模块结合在框架模块的顶部并将玻璃模块限制在封压模块与框架模块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模块包括:
一贴合墙面设置的第一靠墙梁,所述第一靠墙梁下方设置有立柱;
一可倾斜的设置在第一靠墙梁上的第一活动梁;
一与第一靠墙梁相对设置的前梁,所述前梁下方设置有立柱;
一可倾斜的设置在前梁上的第二活动梁;
一倾斜的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主梁,所述主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主槽口与两个第二主槽口,所述第一主槽口与第二主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一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边梁,所述边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边槽口与一个第二边槽口,所述第一边槽口与一个第二边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一设置在第一活动梁与第二活动梁之间的第二靠墙梁,所述第二靠墙梁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侧槽口与一个第二侧槽口,所述第一侧槽口与一个第二侧槽口具有高度差并用以填充密封条;
所述第二靠墙梁贴合墙面设置,且所述第一靠墙梁与第二靠墙梁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墙面上;
其中,所述主梁、边梁与第二靠墙梁平行设置,所述主梁位于边梁与第二靠墙梁之间,所述主梁与边梁、主梁与第二靠墙梁之间进行玻璃模块的装配,并通过密封条对连接位置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靠墙梁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水构件,所述防水构件的右侧端部与墙面抵接并涂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墙梁包括横向型腔、竖向型腔、下型腔、中型腔与上型腔,所述竖向型腔位于横向型腔的右侧,所述下型腔与上型腔均设置在竖向型腔的右侧,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分别位于竖向型腔的上下两端,所述中型腔位于上型腔与下型腔之间,所述竖向型腔高于横向型腔,所述横向型腔与竖向型腔构成一个供第一活动梁进行角度调整以及安装的第一敞口区域,所述第一活动梁与横向型腔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型腔与上型腔的顶面连成一个平滑的挡水坡面,所述上型腔、中型腔与下型腔的同一侧的侧面均与墙面相贴合,所述下型腔通过紧固件与立柱相连接,一个锁紧件穿过竖向型腔并从中型腔与下型腔之间穿入墙面内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构件包括竖板、两个挡水板与两个引水板,所述引水板设置在竖板的左侧且分别位于竖板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挡水板设置在竖板的右侧;所述防水构件设置在竖向型腔的上方,位于下方的所述引水板通过紧固件与竖向型腔进行连,所述引水板呈弯曲下凹的弧面形状,所述挡水板倾斜设置且与挡水坡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压模块包括双向封压构件与单向封压构件,所述单向封压构件与第二靠墙梁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双向封压构件分别与主梁、边梁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双向封压构件包括一双向框体与一端盖,所述双向框体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双向框体的开口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封压槽口,所述第一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上的密封条,所述双向框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端盖用以闭合该安装槽;
所述单向封压构件包括一开口朝上设置的单向框体与一封盖,所述封盖用以闭合所述开口,所述单向框体的左侧设置有一第二封压槽口,所述单向框体的右侧底部设置有一第三封压槽口,所述第二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墙面上的密封条,所述第三封压槽口用以设置压制在玻璃模块上的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墙梁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底框架、中框架、上框架、顶框架与角框架,所述中框架通过锁紧件与墙面进行连接,所述中框架背离墙面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通过可拆卸的盖板进行封闭,所述第一侧槽口设置在上框架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侧槽口设置在顶框架顶部的边缘位置,所述角框架设置在顶框架顶部的另一个边缘位置;
所述中框架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一挡水臂,所述上框架一侧朝向墙面的设置有第二挡水臂;
所述上框架一侧背离墙面的设置有定位板;
所述第二侧槽口与第三封压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第一主型腔、第二主型腔与侧型腔,所述第二主型腔与侧型腔均设置在第一主型腔上方,两个所述侧型腔分别位于第二主型腔的两侧,所述第一主槽口设置在侧型腔上,所述第二主槽口设置在第二主型腔顶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主型腔顶部两侧向上延伸的设置有主挡水板,所述主挡水板与侧型腔之间具有间隙,一个所述双向框体通过紧固件与第二主型腔相连接,所述第二主槽口与双向封压构件内的第一封压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
所述边梁包括边型腔、平衡型腔与连接框,所述边型腔顶部一侧设置有一边挡水板,所述平衡型腔设置在边型腔上方,所述连接框设置在边型腔的上方,所述第一边槽口设置在边型腔上,所述第二边槽口设置在平衡型腔上,
一个所述双向封压构件中的一个第一封压槽口与第二边槽口分别位于玻璃模块的上下两侧,另一个第一封压槽口与平衡管之间填充密封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玻璃模块在长度方向上通过副梁进行连接,且两个玻璃模块在副梁上存在高度差,所述副梁卡接在第二靠墙梁与主梁和/或主梁与边梁之间,所述副梁与玻璃模块之间填充有密封条,所述副梁上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至第二靠墙梁与主梁和/或主梁与边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包括基板体、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所述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均垂直的设置在基板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侧板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第二插接槽均用以填充密封条,一个所述玻璃模块设置在第一侧板体与第二侧板体之间,另一个所述玻璃模块设置在第二侧板体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包括一立型腔与一横型腔,所述立型腔高于横型腔并在两者之间构成第二敞口区域,所述第二敞口区域用以容纳第二活动梁;所述立型腔外侧与集水构件进行连接。
CN202321092965.9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Active CN220014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965.9U CN220014162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965.9U CN220014162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4162U true CN220014162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9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2965.9U Active CN220014162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4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7499B1 (ko) 솔라패널용 프레임시스템
RU60551U1 (ru) Бескаркасная фасад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US20110138711A1 (e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Roof Assembly
CN216920904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光伏屋面强化结构
CN220014162U (zh)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CN220014163U (zh) 一种防水防漏的阳光房结构
CN117905214A (zh) 一种长防水寿命的阳光房系统
CN116537432A (zh) 一种防水防漏的阳光房结构
CN210597898U (zh) 一种新型屋面防水结构
CN212898232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门窗
CN220266968U (zh) 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阳光房骨架系统
CN113482253A (zh)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CN220184468U (zh) 一种防水靠墙梁结构
CN106638997B (zh) 型材对接防水结构及阳光房
CN110778031A (zh) Bipv防水系统
KR102512736B1 (ko) 양반사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구조물
CN117868373A (zh) 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阳光房骨架系统
CN219604714U (zh) 一种有组织排水的玻璃雨棚
CN216380162U (zh) 一种新型明框幕墙结构
KR102512761B1 (ko) 양반사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구조물
CN212648762U (zh) 一种预制舱用活门防水密封结构
CN219753728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漏采光顶
CN220868524U (zh) 一种斜面幕墙用排水装置
CN219794359U (zh) 光伏发电屋顶及光伏阳光房
CN219316116U (zh) 构件式幕墙等压腔防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