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0191U -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0191U
CN220010191U CN202321469518.0U CN202321469518U CN220010191U CN 220010191 U CN220010191 U CN 220010191U CN 202321469518 U CN202321469518 U CN 202321469518U CN 220010191 U CN220010191 U CN 220010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inging rod
hinging
bundling frame
bu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95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天军
王飞
赵小伟
张慧勇
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Hait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95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0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0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0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属于托辊打捆技术领域;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单体打捆架,通过两根调节杆将三个单体打捆架相连接;每个单体打捆架均包括一个主横梁、两个斜撑梁,主横梁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斜撑梁为下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两个斜撑梁向下插接于主横梁内部,在主横梁内部底面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下连杆,在斜撑梁的内侧顶面中部铰接有一根下连杆,上连杆与同侧的下连杆之间通过连接套相螺接,主横梁在中间长度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接槽,两个斜撑梁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板;主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两个调节杆分别插接于主横梁两端的插接孔内部;解决了目前托辊打捆装置无法折叠、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托辊打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背景技术
托辊目前主要应用于煤矿和各类采矿作业,且用量大、规格多,生产托辊的企业现阶段在托辊打捆工序上主要采用简单的根据某种规格托辊的尺寸制做合适的架子进行打捆作业。这种架子使用起来局限性大,只能适用于某种托辊的打捆作业,且不能进行折叠、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且浪费人力、物力,占用空间,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解决目前托辊打捆装置无法折叠、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单体打捆架以及两根调节杆,通过两根调节杆将三个单体打捆架相连接;每个单体打捆架均包括一个主横梁、两个斜撑梁、两个上连杆、两个下连杆、两个连接套,主横梁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斜撑梁为下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两个斜撑梁向下插接于主横梁内部,在主横梁内部底面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下连杆,在斜撑梁的内侧顶面中部铰接有一根下连杆,上连杆与同侧的下连杆之间通过连接套相螺接,主横梁在中间长度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接槽,两个斜撑梁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板;主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两个调节杆分别插接于主横梁两端的插接孔内部。
进一步的,斜撑梁的顶板宽度大于左右两侧侧壁之间的宽度,斜撑梁的左右两侧侧壁伸入主横梁的左右两侧侧壁内部,斜撑梁的顶板左右两侧边缘与主横梁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两个斜撑梁相互对接,主横梁的长度等于两个斜撑梁对接后的总长度,两个斜撑梁相互对接的一端为内侧一端,两个斜撑梁相互远离的一端为外侧一端。
进一步的,下连杆远离主横梁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上连杆远离斜撑梁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在其两端开口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两侧内螺纹的旋向相反;连接套的一侧开口与上连杆的外螺纹相螺接,连接套的另一侧开口与下连杆的外螺纹相螺接。
进一步的,每组内部的多个卡接槽沿着主横梁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卡接槽与主横梁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面相连通。
进一步的,两个斜撑梁内侧一端处的顶板为卡接板,当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的间距拉长到不同的程度后,通过将斜撑梁内侧一端处的卡接板插接于不同的卡接槽中,对斜撑梁与主横梁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的尾端与第二铰接杆的首端相铰接,第二铰接杆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的首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包括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第六铰接杆、第七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的尾端与第五铰接杆的首端相铰接,第五铰接杆的尾端与第六铰接杆的首端相铰接,第六铰接杆的尾端与第七铰接杆的首端相铰接。
进一步的,第一铰接杆与第四铰接杆的长度相等,第二铰接杆与第五铰接杆的长度相等,第三铰接杆与第六铰接杆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当托辊打捆架处于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第三铰接杆以及第六铰接杆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的插接孔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三铰接杆以及第六铰接杆的首尾两端,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五铰接杆位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右侧并且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右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七铰接杆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
更进一步的,当托辊打捆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第一铰接杆以及第四铰接杆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的插接孔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一铰接杆以及第四铰接杆的首尾两端,第二铰接杆以及第五铰接杆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三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六铰接杆与第五铰接杆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七铰接杆与第六铰接杆相垂直,并且第七铰接杆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的尾端通过销轴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托辊打捆架,适用于Ø70、Ø89、Ø108、Ø133、Ø159所有尺寸托辊及各类管材的打捆作业,使用面更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托辊打捆架,体积小且拆装简单、移动方便快捷,单独一人即可完成操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托辊打捆架,采用加强固定筋和调节杆双重防护使作业人员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是单体打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7是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在工作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1第一铰接杆与第二调节杆在工作时的俯视图;
其中,1为主横梁、2为斜撑梁、3为第一调节杆、4为第二调节杆、5为下连杆、6为上连杆、7为连接套、8为卡接槽、9为插接孔、10为插接槽、11为第一铰接杆、12为第二铰接杆、13为第三铰接杆、14为第四铰接杆、15为第五铰接杆、16为第六铰接杆、17为第七铰接杆、18为加强固定筋、19为滚轮、20为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单体打捆架以及两根调节杆,通过两根调节杆将三个单体打捆架相连接。
所述单体打捆架包括一个主横梁1、两个斜撑梁2、两个上连杆、两个下连杆5、两个连接套7。
所述主横梁1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所述斜撑梁2为下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斜撑梁2的顶板宽度大于左右两侧侧壁之间的宽度。两个斜撑梁2向下插接于主横梁1内部,两个斜撑梁2相互对接,主横梁1的长度等于两个斜撑梁2对接后的总长度。两个斜撑梁2相互对接的一端为内侧一端,两个斜撑梁2相互远离的一端为外侧一端。斜撑梁2的左右两侧侧壁伸入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内部,斜撑梁2的顶板左右两侧边缘与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端面相接触。
在主横梁1内部底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座,每个铰接座处铰接有一根下连杆5。下连杆5的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座相铰接,下连杆5的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
每个斜撑梁2的内侧顶面中部均设置有一个铰接座,铰接座处铰接有一根上连杆。上连杆的一端与铰接座相铰接,上连杆的另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
主横梁1一侧的下连杆5与同侧的上连杆之间通过连接套7相连接。所述连接套7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在其两端开口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两侧内螺纹的旋向相反。连接套7的一侧开口与上连杆的外螺纹相螺接,连接套7的另一侧开口与下连杆5的外螺纹相螺接。由于连接套7两侧开口处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因此正向转动连接套7时,上连杆以及下连杆5露出连接套7的长度变长,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距离变短;反向转动连接套7时,上连杆以及下连杆5露出连接套7的长度变短,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距离变短。
当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距离调节至最长时,两个斜撑梁2的内侧一端转动至与主横梁1相接触,此时斜撑梁2与主横梁1之间的夹角最大;当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距离调节至最短时,斜撑梁2伸入至主横梁1内部,二者相嵌合,上连杆、下连杆5、连接套7均位于斜撑梁2内部。
在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卡接槽8,两组卡接槽8分别对称设置于主横梁1中间长度点的两侧。每组内部的多个卡接槽8沿着主横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卡接槽8与主横梁1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面相连通。
两个斜撑梁2内侧一端处的顶板为卡接板,当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间距拉长到不同的程度后,通过将斜撑梁2内侧一端处的卡接板插接于不同的卡接槽8中,从而将斜撑梁2与主横梁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在主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插接孔9,插接孔9贯穿于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两个插接孔9分别位于主横梁1上两个铰接座的外侧。
在主横梁1两端的插接孔9内分别插接有第一调节杆3以及第二调节杆4,所述第一调节杆3包括第一铰接杆11、第二铰接杆12、第三铰接杆13,所述第二调节杆4包括第四铰接杆14、第五铰接杆15、第六铰接杆16、第七铰接杆17,第一铰接杆11的尾端与第二铰接杆12的首端相铰接,第二铰接杆12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13的首端相铰接,第四铰接杆14的尾端与第五铰接杆15的首端相铰接,第五铰接杆15的尾端与第六铰接杆16的首端相铰接,第六铰接杆16的尾端与第七铰接杆17的首端相铰接。其中第一铰接杆11与第四铰接杆14的长度相等,第二铰接杆12与第五铰接杆15的长度相等,第三铰接杆13与第六铰接杆16的长度相等。在第一铰接杆11与第四铰接杆14的首端固定设置有一个防脱块,防脱块的外廓尺寸大于主横梁1插接孔9的内径。
最右侧的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右侧侧壁外侧面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滚轮19。
如图1、2、3、4、6、7所示,当托辊打捆架处于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第三铰接杆13以及第六铰接杆16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的插接孔9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三铰接杆13以及第六铰接杆16的首尾两端,第一铰接杆11、第二铰接杆12、第四铰接杆14、第五铰接杆15位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右侧并且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右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七铰接杆17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
如图8、9、10、11所示,当托辊打捆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第一铰接杆11以及第四铰接杆14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的插接孔9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一铰接杆11以及第四铰接杆14的首尾两端,第二铰接杆12以及第五铰接杆15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三铰接杆13与第二铰接杆12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六铰接杆16与第五铰接杆15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七铰接杆17与第六铰接杆16相垂直,并且第七铰接杆17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13的尾端通过销轴相铰接。这样第三铰接杆13、第六铰接杆16、第七铰接杆17就组成了拉杆,拉动接触后的三个单体打捆架进行移动,三个单体打捆架通过两个滚轮19在地面进行滚动。
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左侧侧壁外侧面处固定设置有两个挡钩,通过挡钩将第二铰接杆12以及第五铰接杆15固定于主横梁1外侧面上。
在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尾端处设置一个插接槽10,插接孔9与主横梁1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面相连通。当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时,在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的插接槽10内部插接有一块加强固定筋18,通过加强固定筋18对三个单体打捆架进行固定。
当需要对托辊20打捆时,将托辊打捆架设置为工作状态,根据所要打捆的托辊20直径来调节两个斜撑梁2与主横梁1之间的角度,然后将托辊20依次排列放置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两个斜撑梁2之间,排列完毕后进行打捆作业。打捆作业都结束后,将托辊打捆架调整为非工作状态,直接拉动第七铰接杆17就可以将单体打捆架拉走,移动方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单体打捆架以及两根调节杆,通过两根调节杆将三个单体打捆架相连接;每个单体打捆架均包括一个主横梁(1)、两个斜撑梁(2)、两个上连杆、两个下连杆(5)、两个连接套(7),主横梁(1)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斜撑梁(2)为下端开口的方形箱体结构,两个斜撑梁(2)向下插接于主横梁(1)内部,在主横梁(1)内部底面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下连杆(5),在斜撑梁(2)的内侧顶面中部铰接有一根下连杆(5),上连杆与同侧的下连杆(5)之间通过连接套(7)相螺接,主横梁(1)在中间长度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卡接槽(8),两个斜撑梁(2)相靠近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板;主横梁(1)的两端设置有插接孔(9),两个调节杆分别插接于主横梁(1)两端的插接孔(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斜撑梁(2)的顶板宽度大于左右两侧侧壁之间的宽度,斜撑梁(2)的左右两侧侧壁伸入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内部,斜撑梁(2)的顶板左右两侧边缘与主横梁(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斜撑梁(2)相互对接,主横梁(1)的长度等于两个斜撑梁(2)对接后的总长度,两个斜撑梁(2)相互对接的一端为内侧一端,两个斜撑梁(2)相互远离的一端为外侧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下连杆(5)远离主横梁(1)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上连杆远离斜撑梁(2)的一端外侧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套(7)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在其两端开口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两侧内螺纹的旋向相反;连接套(7)的一侧开口与上连杆的外螺纹相螺接,连接套(7)的另一侧开口与下连杆(5)的外螺纹相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每组内部的多个卡接槽(8)沿着主横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卡接槽(8)与主横梁(1)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面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斜撑梁(2)内侧一端处的顶板为卡接板,当上连杆与下连杆(5)之间的间距拉长到不同的程度后,通过将斜撑梁(2)内侧一端处的卡接板插接于不同的卡接槽(8)中,对斜撑梁(2)与主横梁(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3)包括第一铰接杆(11)、第二铰接杆(12)、第三铰接杆(13),第一铰接杆(11)的尾端与第二铰接杆(12)的首端相铰接,第二铰接杆(12)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13)的首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杆(4)包括第四铰接杆(14)、第五铰接杆(15)、第六铰接杆(16)、第七铰接杆(17),第四铰接杆(14)的尾端与第五铰接杆(15)的首端相铰接,第五铰接杆(15)的尾端与第六铰接杆(16)的首端相铰接,第六铰接杆(16)的尾端与第七铰接杆(17)的首端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铰接杆(11)与第四铰接杆(14)的长度相等,第二铰接杆(12)与第五铰接杆(15)的长度相等,第三铰接杆(13)与第六铰接杆(16)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当托辊打捆架处于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远离的状态,第三铰接杆(13)以及第六铰接杆(16)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的插接孔(9)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三铰接杆(13)以及第六铰接杆(16)的首尾两端,第一铰接杆(11)、第二铰接杆(12)、第四铰接杆(14)、第五铰接杆(15)位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右侧并且与最右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右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七铰接杆(17)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其特征在于:当托辊打捆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三个单体打捆架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第一铰接杆(11)以及第四铰接杆(14)分别插接于三个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的插接孔(9)中,最左侧以及最右侧的两个单体打捆架分别位于第一铰接杆(11)以及第四铰接杆(14)的首尾两端,第二铰接杆(12)以及第五铰接杆(15)位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左侧并且与最左侧单体打捆架的主横梁(1)左侧侧壁外侧面相接触,第三铰接杆(13)与第二铰接杆(12)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六铰接杆(16)与第五铰接杆(15)相垂直并且朝向远离单体打捆架的一侧所延伸,第七铰接杆(17)与第六铰接杆(16)相垂直,并且第七铰接杆(17)的尾端与第三铰接杆(13)的尾端通过销轴相铰接。
CN202321469518.0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Active CN220010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9518.0U CN22001019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9518.0U CN22001019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0191U true CN220010191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9518.0U Active CN220010191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0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0119Y (zh) 一种电缆敷设用导向支架
CN211296012U (zh) 一种采煤机用电缆夹持结构
CN220010191U (zh) 一种多功能托辊打捆架
CN212375799U (zh) 一种用于水利的护坡网
CN202175027U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16355817U (zh) 一种快捷式电缆桥架连接用的卡接机构
CN111924648A (zh) 一种智能家电生产线张紧调节机构及张紧方法
CN207530747U (zh) 分体式光伏板桁架结构
CN219100741U (zh) 一种适用于多地质多施工条件的钢斜撑模板支撑系统
CN218563257U (zh) 一种可拆式护栏
CN212834950U (zh) 一种浮桥加强索支撑结构
CN207110644U (zh) 一种可展收的帐篷框架连接单元和一种帐篷框架
CN201539099U (zh) 调节缝板模板
CN219316395U (zh) 一种高低标号混凝土拦截装置
CN212077654U (zh) 一种城铁轻轨架桥机
CN215518435U (zh) 一种拱桥更换吊杆施工临时替换受力装置
CN220469387U (zh) 一种脚手架对接装置
CN219825630U (zh) 一种装配式大悬挑钢结构
CN219528075U (zh) 一种钢化石材幕墙拼接结构
CN211930201U (zh) 一种节能型不锈钢电缆桥架
CN210918506U (zh) 一种拼接式临时围挡
CN215484897U (zh) 一种建筑用便于安装横梁的支撑架构
CN217065182U (zh) 超轻便携碳纤查螺框
CN220686453U (zh) 一种可快速固定的钢结构楼承板
CN21919625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