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0859U -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0859U
CN220000859U CN202320874133.6U CN202320874133U CN220000859U CN 220000859 U CN220000859 U CN 220000859U CN 202320874133 U CN202320874133 U CN 202320874133U CN 220000859 U CN220000859 U CN 220000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mounting bracket
circuit board
circuit
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41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41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0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0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0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主杆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具有插口;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设于外壳内,且安装支架上设有电路组件、感应组件、显示组件和连接装置,其中,电路组件、感应组件和显示组件适于沿第一方向从安装支架的同一侧安装至安装支架,连接装置适于沿第二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适于沿第二方向从插口插入外壳内且与外壳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杆,通过将电路组件、感应组件和显示组件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通过将连接装置沿着第二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且将安装支架沿着第二方向从插口插入外壳内且与外壳连接,可降低主杆内的多个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的概率,可实现主杆的自动化装配。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烟杆的零部件较多,组装过程较为繁琐,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雾化装置的主杆,所述主杆的装配方便,可以实现装配的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插口;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电路组件、感应组件、显示组件和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电路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和所述显示组件适于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安装支架的同一侧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所述连接装置适于沿第二方向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主杆,通过将电路组件、感应组件和显示组件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使得多个组件可以沿同一方向堆叠在安装支架上,通过将连接装置沿着第二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且将安装支架沿着第二方向从插口插入外壳内且与外壳连接,使得其他结构可以沿另一相同的方向插接完成整体的装配,降低主杆内的多个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的概率,便于操作,进而有利于实现主杆的自动化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卡钩,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可安装至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电路主板与所述卡钩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板的靠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侧具有定位结构,所述电路主板具有配合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插接配合;和/或,所述安装板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电路主板具有配合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电路主板通过穿设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配合孔的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接口板,所述接口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端且与所述电路主板通过排线连接,所述接口板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充电接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于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端,所述接口板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且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排线上且所述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电路主板焊接,所述电芯适于安装至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排线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接口板之间且与所述电芯抵接,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芯、所述排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且通过胶带缠绕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遮光支架和扩散膜,所述遮光支架设在所述电路主板上且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扩散膜设于所述遮光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遮光支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与所述安装板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遮光支架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还设有压紧泡棉,用于压紧电芯的极耳。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安装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限定有安装槽,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插接至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电路主板通过弹性电连件与所述振动马达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路主板上设有咪头组件,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还具有避让所述咪头组件的避让槽。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座限定有插槽,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导电件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和所述导电件插接至所述插槽,且所述导电件通过弹性电连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磁性件与所述插槽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支座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安装板的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具有卡凸,所述卡凸设于每个所述安装板的背离另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卡凸与所述外壳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主杆,通过采用上述主杆,有利于实现雾化装置的自动化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杆在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杆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D-D截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6中E-E截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F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杆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主杆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沿图12中G-G截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主杆100,
外壳10,插口101,
安装支架20,第一支座21,第二卡钩211,第二连接孔212,第二支座22,插槽221,
安装板23,定位结构231,第一连接孔232,第一卡钩233,卡凸234,凸台235,
底板24,安装槽241,避让槽242,
电路组件30,电路主板31,配合结构311,第一配合孔312,
接口板32,充电接头321,第二配合孔322,
电芯33,极耳331,
振动马达41,
显示组件50,遮光支架51,连接凸耳511,扩散膜52,
连接装置60,导电件61,磁性件62,
排线70,温度检测装置701,
第一弹性电连件81,第二弹性电连件82,压紧泡棉83,密封圈84,
咪头91,咪头硅胶套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主杆100。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杆100包括:外壳10和安装支架20,外壳10的一端具有插口101,使安装支架20可通过插口101插入外壳10;安装支架20设置在外壳10内,且安装支架20上设置有电路组件30、感应组件、显示组件50和连接装置60。
其中,电路组件30、感应组件和显示组件5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从安装支架20的同一侧(例如图1所示的上侧)安装至安装支架20,连接装置6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20,且安装支架2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从插口101插入外壳10内且与外壳10连接,即主杆100的部件可通过在两个方向上的装配组装在一起,进而实现了主杆100的装配,且有利于实现主杆100的自动化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主杆100,通过将电路组件30、感应组件和显示组件50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20,使得多个组件可以沿同一方向堆叠在安装支架20上,通过将连接装置60沿着第二方向安装至安装支架20,且将安装支架20沿着第二方向从插口101插入外壳10内且与外壳10连接,使得其他结构可以沿另一相同的方向插接完成整体的装配,降低主杆100内的多个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的概率,便于操作,进而有利于实现主杆100的自动化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支架20包括两个安装板23,两个安装板23相对布置,安装板23沿着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安装板23上设置有第一卡钩233,第一卡钩233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电路组件30包括电路主板31,电路主板31可安装至两个安装板23上,即电路主板31可以支撑在安装板23的上边沿上,以实现电路主板31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同时第一卡钩233与电路主板31的边沿卡接,实现电路主板31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便于操作,其中,每个安装板23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钩233,以在固定电路主板31的基础上,减少与电路主板31的干涉;当然,每个安装板23上第一卡钩233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第一卡钩233位于安装板23的外侧,可提高电路主板31安装后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板23的靠近电路主板3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上侧)具有定位结构231,电路主板31具有配合结构311,定位结构231与配合结构311插接配合,可实现电路主板31安装的定位,进而可提高电路主板31的安装效率,有利于实现主杆100的自动化装配,便于操作;其中,定位结构231可形成定位柱,定位柱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配合结构311可形成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相对布置,便于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以实现对电路主板31安装的定位,当然,定位柱也可形成在电路主板31上并位于电路主板31的下侧,定位孔也可位于安装板23上。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板23具有第一连接孔232,第一连接孔232的中心线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电路主板31具有第一配合孔312,第一连接孔232与第一配合孔312位置相对,进而电路主板31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板23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232和第一配合孔312,实现电路主板31与安装支架20的固定连接,且紧固件可以是螺丝、螺钉或螺栓等,紧固效果好,且便于操作。
如图1、图4、图5和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路组件30还包括接口板32,接口板32设置在安装支架20的远离电路主板3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后端),且接口板32与电路主板31通过排线70连接,可简化主杆100内部的线路,进而解决了多股线缆连接时产生的焊接效率低等问题,同时使线路排列整齐,方便主杆100内各个部件的排布,且便于维护。
接口板32具有充电接头321,充电接头321沿着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可实现电路主板31与接口板32在同一方向上的安装,即使得电路主板31与接口板32的组装自由度一致,有利于实现主杆100的自动化装配,同时可减小充电接头321在上下方向占用的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可提高产品外观的精致感,提高了产品档次。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0还包括第一支座21,第一支座21设置在安装板23的远离电路主板31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后端),接口板32设置在第一支座21上,且接口板32与第一支座21连接,以实现接口板32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座21靠近电路主板31的一侧可具有定位柱,定位柱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接口板32可具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与定位柱相对布置,便于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以实现对接口板32安装的定位,当然,定位柱也可形成在接口板32上并位于接口板32的下侧,定位孔也可位于安装板23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座21上具有第二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12的中心线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接口板32可具有第二配合孔322,第二连接孔212与第二配合孔322位置相对,进而接口板32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支座21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依次穿设第二连接孔212和第二配合孔322,实现接口板32与第一支座21的固定连接,且紧固件可以是螺丝、螺钉或螺栓等,紧固效果好,且便于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座21可通过第二卡钩211与接口板32卡接,第二卡钩211位于第一支座21的边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接口板32安装时,第二卡钩211与接口板32卡接,可提高接口板32的稳定性,便于后续的安装操作,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1、图5和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路组件30还包括电芯33,电芯33设置在排线70上,排线70的一部分向下延伸,电芯33可以安装至两个安装板23之间,以充分利用主杆100内的空间,实现对电芯33安装后的限位,提高电芯33的稳定性,且电芯33的极耳331与电路主板31焊接,其中,极耳331与电路主板31之间的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工艺,以将极耳331直接焊接在电路主板31上,相较于人工焊接而言,焊接效率高,操作风险低,可防止线路短路,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如图4和图1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排线70上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701,温度检测装置701位于电芯33和接口板32之间,且温度检测装置701可与电芯33抵接,便于温度检测装置701实时检测电芯33的温度,提高了温度检测装置701测温的准确性,且无需增设焊线将温度检测装置701与电路主板31焊接,便于布置,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温度检测装置701可以是热敏电阻,成本低廉。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芯33和排线70均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3之间,且通过胶带缠绕固定在一起,成本低廉,便于操作,进一步地,通过撕开胶带即可拆卸电芯33,便于维护,其中,胶带可以是高温胶,降低了电芯33发热对胶带的影响,防止胶带的粘性失效,进而降低电芯33与安装支架20出现松动问题的概率,提高了电芯33对电路主板31供电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显示组件50包括遮光支架51和扩散膜52,遮光支架51设置在电路主板31上,且遮光支架51与安装板23连接,实现遮光支架51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
扩散膜52设置在遮光支架51的背离电路主板31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上侧),遮光支架51具有透光孔,扩散膜52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光线可在其表面会发生散射,以柔和均匀地散播出来,有利于可增加产品发光显示的信息量,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扩散膜52可与遮光支架51粘接,例如,在扩散膜52与遮光支架51之间,且在扩散膜52的边缘处涂上塑封胶,操作方便,实现扩散膜52与遮光支架51连接的同时,可提高主杆100的密封性,即提高了主杆100的防尘防水等级,防止水汽、灰尘渗入主杆100以腐蚀电路主板31等通电部件。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遮光支架51具有连接凸耳511,连接凸耳511沿着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凸耳511可具有卡孔,安装板23的外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具有凸台235,且凸台235向外凸出布置,连接凸耳511可以插接至凹槽内,且通过凸台235与卡槽卡接,实现连接凸耳511与安装板23的连接,由此实现遮光支架51在两个安装板23上的安装,操作方便。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遮光支架51与电路主板31之间还设置有压紧泡棉83,在将遮光支架51安装至安装板23后,压紧泡棉83可压紧电芯33的极耳331,起到衰减振动的作用,可提高电芯33与电路主板31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极耳331与电路主板31脱落,使得电芯33对电路主板31稳定供电,进而提高了主杆100的可靠性。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0还包括底板24,底板24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3之间,且底板24与安装板23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底板24和安装板23限定有安装槽241,感应组件包括振动马达41,振动马达41可沿第一方向插接至安装槽241内,安装槽241的侧壁可起到对振动马达41安装后的限位作用,且在振动马达41安装后,电路主板31支撑在安装板23上,电路主板31通过第一弹性电连件81压紧振动马达41的连接部,通过第一弹性电连件81与振动马达41的连接部的抵接,可以将振动马达41和电路主板31电连接,进而无需人工将振动马达41焊接至电路主板31即可实现电路主板31与振动马达41的电连接,通过各结构的组装完成振动马达41的电连接,便于实现自动化的装配,可提高主杆100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路主板31上设置有咪头组件,底板24和两个安装板23之间还具有避让咪头组件的避让槽242,避让槽242可起到对咪头组件的避让作用与限位作用,其中,咪头组件包括咪头91和咪头硅胶套92,咪头91位于电路主板31的下侧并与电路主板31连接,咪头91可感应气流、气压变化或者声波,并反馈信号至电路主板31,便于电路主板31控制雾化装置内的多个部件工作,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咪头硅胶套92包裹在咪头91的外侧,便于限定出进气通道等,同时起到了对咪头91的安全防护作用,使得咪头91正常工作,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支架20还包括第二支座22,第二支座22与底板24连接,第二支座22限定有插槽221,连接装置60包括导电件61和磁性件62,磁性件62和导电件61插接至插槽221内,其中,如图9所示,磁性件62具有插孔,磁性件62可以套设在导电件61外侧,且导电件61伸出插孔后端部分的直径大于插孔直径,进而磁性件62的后壁面可起到对导电件61安装后的限位作用,且在导电件61安装后,导电件61的后端可通过第二弹性电连件82与电路主板31抵接,并向后挤压第二弹性电连件82,由此可以将导电件61和电路主板31电连接,进而无需人工将导电件61焊接至电路主板31即可实现电路主板31与导电件61的电连接,通过各结构的组装完成导电件61的电连接,便于实现自动化的装配,可提高主杆100的装配效率;磁性件62与插槽221的内壁面过盈配合,提高磁性件62安装后的稳定性,可防止磁性件62与插槽221脱落,提高了产品质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支座22的外周套设置有密封圈84,安装支架20通过密封圈84与外壳10密封连接,由此可提高安装支架20在外壳10内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提升主杆100的防尘防水等级,防止水汽、灰尘或油液渗入主杆100以腐蚀主杆100内的通电部件,便于维护,其中,第二支座22的外周可设置有多圈凹槽,多个密封圈84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凹槽内,以实现凹槽对密封圈84的限位,便于操作。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每个安装板23的靠近连接装置60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前侧)具有卡凸234,卡凸234设置在每个安装板23的背离另一安装板23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外侧),安装支架20可通过卡凸234与外壳10卡接,以将安装至安装支架20上的多个部件与安装支架20一同安装至外壳10内,实现主杆100的装配,便于操作。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可以为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主杆100内的一部分部件沿着第一方向堆叠,主杆100内的另一部分部件沿着第二方向堆叠,便于自动化设备例如机械手的操作,可降低主杆100内的多个部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的概率,便于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倾斜,即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可形成一锐角或钝角,有利于扩大主杆100内各部件的布置范围,便于布置。
如图1-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主杆100包括:外壳10、安装支架20,外壳10具有插口101,安装支架20上设置有电路组件30、振动马达41、显示组件50和连接装置60。
安装支架20包括第一支座21、第二支座22、两个安装板23和底板24,第一支座21位于安装支架20的后端,第二支座22位于安装支架20的前端,且第二支架22限定有插槽221,底板24和两个安装板23位于第一支座21与第二支座22之间,且底板24和安装板23限定有安装槽241和避让槽。
电路组件30包括电路主板31、接口板32和电芯33,电路主板31具有第一弹性电连件81和第二弹性电连件82,接口板32通过排线70与电路主板31电连接;显示组件50包括遮光支架51和扩散膜52;连接装置60包括导电件61和磁性件62。
在主杆100装配时,先将振动马达41插入安装槽241,电路主板31通过第一卡钩233卡接在安装板23上,并通过沿竖向安装的紧固件与两个安装板23连接,接口板32通过第二卡钩211卡接在第一支座21上,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支座21连接,再将电芯33安装在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之间,电芯33的极耳331与电路主板31焊接,实现电路组件30在安装支架20上的装配,再通过缠绕胶带进一步进行固定。
其中,电路主板31通过第一弹性电连件82压紧振动马达41的连接部,实现电连接;然后再将遮光支架51放置在电路组件30上,遮光支架51通过连接凸耳511与安装板23卡接,扩散膜52通过点胶粘接在遮光支架51上,由此实现显示组件50在安装支架20上的安装固定,上述部件的安装方向均为如图5所示由上至下的方向。
导电件61和磁性件62可沿第二方向插接至第二支架22的插槽221中,且导电件61可通过压紧第二弹性电连件82,实现与电路主板31电连接;由此实现安装支架20上各部件的装配,然后再将外壳10沿第二方向由后至前地套设在安装支架20外侧,通过卡凸234将安装支架20与外壳10卡接,通过密封圈84实现接口处的密封,由此实现主杆100的装配,当然,也可以将安装支架20由前至后地通过插口101插入外壳10内,以实现主杆100的装配,上述装配过程步骤简单,可以依赖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主杆100,通过采用上述主杆100,有利于实现雾化装置的自动化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插口;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电路组件、感应组件、显示组件和连接装置,
其中,所述电路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和所述显示组件适于沿第一方向从所述安装支架的同一侧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所述连接装置适于沿第二方向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卡钩,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路主板,所述电路主板可安装至两个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电路主板与所述卡钩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靠近所述电路主板的一侧具有定位结构,所述电路主板具有配合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插接配合;和/或,
所述安装板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电路主板具有配合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电路主板通过穿设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配合孔的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接口板,所述接口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远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端且与所述电路主板通过排线连接,所述接口板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充电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于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端,所述接口板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且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组件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排线上且所述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电路主板焊接,所述电芯适于安装至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接口板之间且与所述电芯抵接,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所述排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且通过胶带缠绕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遮光支架和扩散膜,所述遮光支架设在所述电路主板上且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扩散膜设于所述遮光支架的背离所述电路主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与所述安装板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支架与所述电路主板之间还设有压紧泡棉,用于压紧电芯的极耳。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且与所述安装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安装板限定有安装槽,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插接至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电路主板通过弹性电连件与所述振动马达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主板上设有咪头组件,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还具有避让所述咪头组件的避让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座限定有插槽,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导电件和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和所述导电件插接至所述插槽,且所述导电件通过弹性电连件与所述电路主板电连接,所述磁性件与所述插槽的内壁面过盈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板的靠近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具有卡凸,所述卡凸设于每个所述安装板的背离另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卡凸与所述外壳卡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8.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的主杆。
CN202320874133.6U 2023-04-14 2023-04-14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000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4133.6U CN220000859U (zh) 2023-04-14 2023-04-14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4133.6U CN220000859U (zh) 2023-04-14 2023-04-14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0859U true CN220000859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4133.6U Active CN220000859U (zh) 2023-04-14 2023-04-14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0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00859U (zh) 雾化装置的主杆和雾化装置
CN109557262B (zh) 空气检测装置
CN213695706U (zh) 电池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5406547A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211504173U (zh) 探头结构
CN212991372U (zh) 电机用集成电连接器及电机组件
CN114034022A (zh) 连接结构及照明设备
JP3680475B2 (ja) 感知器
CN103545136B (zh) 电子装置及其电源按钮模组
CN210957192U (zh) 电连接器和可移动平台
JP6703161B1 (ja) 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に用いる内部モジュール
CN215528715U (zh) 外转子电机及风机
CN218042027U (zh) 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21035826U (zh) 储能装置
CN219371954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7123237U (zh) 充电模块及机器人
CN219697880U (zh) 一种防水双磁扬声器
CN220455683U (zh) 智能手表
CN216216266U (zh) 一种具有出线板的电机
CN220271569U (zh) 智能井盖激励器
CN216924687U (zh) 电控组件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5119104U (zh) 一种具有推拉固定结构的电池箱
CN218498293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装置
CN216624683U (zh) Usb座安装结构
US20240074497A1 (en) Atomiz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