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0810U -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0810U
CN220000810U CN202223475211.XU CN202223475211U CN220000810U CN 220000810 U CN220000810 U CN 220000810U CN 202223475211 U CN202223475211 U CN 202223475211U CN 220000810 U CN220000810 U CN 220000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od
tube
heating body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52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繁轲
赵贯云
赵波洋
龙西军
郝刚
陈海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52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0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0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0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支撑件外周,所述支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用以与气溶胶基质接触并加热气溶胶基质。本实用新型将发热体设置在外侧,不需要另加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与烟丝接触,能够减小界面热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因此,可以明显提高发热体的加热效率,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烟弹所需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背景技术
内加热式的低温烟烟具具有续航高、逐口一致性好、容易小型化等优点,是低温烟具的主流方向。常见的内加热低温烟具的发热体主要有烧结发热线路的陶瓷针和陶瓷片发热体,以及金属壳包裹发热线圈的发热体(以下简称“线圈发热体”)。其中,陶瓷针发热体由于其质量大自身吸热多而导致其升温速度较慢;陶瓷针和陶瓷片发热体由于陶瓷固有脆性导致其容易脆断;陶瓷片发热体由于其太薄的原因还容易发生弯折断裂;线圈发热体由于发热线圈容易变形而导致其产品一致性不佳。这些都影响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地是提供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具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中的发热元件可以直接加热烟丝并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地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整体质量小,有利于提高升温速度并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支撑件外周,所述支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用以与气溶胶基质接触并加热气溶胶基质。
本实用新型将发热体设置在外侧,不需要另加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与烟丝接触,能够减小界面热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因此,可以明显提高发热体的加热效率,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烟弹所需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围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所述发热管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发热管用以通过引线与外界电源实现电导通。
优选的,各个所述发热管外周设有绝缘层,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发热管为空心管。
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呈螺旋围绕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螺旋件上具有螺旋间隙形成绝缘。
优选的,所述螺旋件为空心螺旋管。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杆体和锥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锥体的平直端连接,所述发热体围设于所述杆体的外周,所述锥体用以引导气溶胶基质插入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的外周与所述锥体的最外端平齐。
优选的,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座,所述杆体远离所述锥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所述管件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用三角形截面形状的管件作发热体外壳时可获得接近片状发热体的表面积/体积比,又改善了片式发热体因抗弯强度随方向变化较大而容易断裂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更进一步,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是:该发热体包括有三个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管件和中间带尖头支撑杆及绝缘材料,其中,支撑杆的顶部具有尖头,尖头的下方的支撑杆外部设置有三个发热管件,发热管件围绕支撑杆设置,每个发热管件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管件,发热管件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进行封装,这样绝缘材料将三个发热管件和中间的支撑杆固定成一个整体,所述发热管件接有引线。导电轨迹沿引线从一个发热管件的尾部进入,从第二个发热管件的尾部流出,再从第三个发热管件的尾部进入,再从中间支撑杆流出;反向也成立。
优选的,所述发热管件和支撑管件的外形优选为圆柱形、扁形、三棱柱形、四棱柱形、六棱柱形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为用发热管件绕制的螺旋管,所述支撑单元为中间带尖头支撑杆,即支撑杆的顶部具有尖头,尖头的下方的支撑杆外部套设置有螺旋管,同时,尖头的下方的支撑杆外包覆有耐温的绝缘材料。
优选的,发热体外部可套一壳体,以对发热组件进行保护。
优选的,为了便于安装及实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外设有固定底座。
所述管件,采用导电陶瓷或发热丝材料做管件,内部间隙可通过耐高温材料(如无机胶、玻璃釉)作为绝缘单元进行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发热组件构成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复杂的结构,结构简单,因此制作成本低;
2、而且,发热组件仅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就可以实现,通过支撑件支撑发热体,使发热组件的结构紧凑,整体质量小,有利于提高升温速度并降低能耗;
3、将发热体设置在外侧,不需要另加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与烟丝接触,能够减小界面热阻,发热体可以直接向烟丝传递热量,发热体与烟丝之间的热阻小,使得能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一种实现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一种实现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电流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二种实现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三种实现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四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第四种实现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须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支撑件外周,所述支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用以与气溶胶基质接触并加热气溶胶基质。将发热体设置在外侧,不需要另加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与烟丝接触,能够减小界面热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可以明显提高发热体的加热效率,降低加热烟弹所需的能耗。
其中,发热体为发热线路、发热线圈的任意一种。
支撑件为陶瓷棒、陶瓷片、金属壳的任意一种。
通常情况下,发热体可以包括多个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围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所述发热管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发热管用以通过引线与外界电源实现电导通。为了便于制作,发热管设计为空心管,空心管也便于快速散热。
同时,各个所述发热管外周设有绝缘层,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可以采用陶瓷棒、陶瓷片、绝缘膜或者绝缘填料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来说,发热体还具有至少一个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呈螺旋围绕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螺旋件上具有螺旋间隙,以形成绝缘。
同时,为了便于加工制作,螺旋件通常设计为空心螺旋管。
为了与上述发热体进行配合,支撑件包括杆体和锥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锥体的平直端连接,所述发热体围设于所述杆体的外周,所述锥体用以引导气溶胶基质插入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发热体的外周与所述锥体的最外端平齐,以能够充分发挥发热体的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第一种方式,该发热组件包括三个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管件3和中间带尖头支撑杆1、绝缘材料2、固定底座4及引线5,其中,支撑杆1的顶部具有尖头11,尖头的下方是的支撑杆的杆部12,杆部外部包覆有绝缘材料2,绝缘材料2外设置有三个发热管件3,发热管件3围绕支撑杆1设置,其中,每个发热管件3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管件(如图3所示),发热管件3与支撑杆1之间通过绝缘材料2进行封装,这样绝缘材料2将三个发热管件3和中间的支撑杆1固定成一个整体。
发热管件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这是因为用三角形截面形状的管件作发热体外壳时可获得接近片状发热体的表面积/体积比,又改善了片式发热体因抗弯强度随方向变化较大而容易断裂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支撑杆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固定底座4用于安装该发热体。发热管件3接有引线5,以接通电路进行加热。
同时,还可以在三个发热管件3设置绝缘材料2。
结合图4所示,图中,X表示电流进入方向,o代表电流流出方向,导电轨迹沿引线从一个发热管件的尾部进入,从第二个发热管件的尾部流出,再从第三个发热管件的尾部进入,再从中间支撑杆流出;反向也成立。
由于,发热管件3的横截面为三棱柱管件,为了更好地设置发热管件3,支撑杆的杆部12也设计为三棱柱状,在其它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杆部12可以设计四棱柱、圆柱、六棱柱等柱体。
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第二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中,仍然包括有支撑杆11、发热管件12和引线13,其中,支撑杆11的顶部具有尖头111,尖头的下方是的支撑杆的杆部112,杆部112上涂覆有绝缘涂层14,在支撑杆11上套设有发热管件12,发热管件12是通过发热管或者发热丝绕制的螺旋管,在发热管件12的顶部通过焊点121与尖头111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以对发热管件12进行固定。
发热管件12为圆管,发热管件12的底部连接有引线13。
在该方式中发热体是通过螺旋的发热管件来实现的。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第三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中,包括有支撑杆21、发热管件22、固定底座23和引线24,其中,支撑杆21的顶部具有尖头211,尖头的下方是的支撑杆的杆部212,杆部212上涂覆有绝缘涂层25,在支撑杆21的杆部212上套设有发热管件22,发热管件22是通过发热管或者发热丝绕制的螺旋管,在发热管件22的顶部通过焊点221与尖头211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以对发热管件22进行固定。
发热管件22为圆管,发热管件22的底部连接有引线24。
与第三种实现方式相比,该方式中增加了固定底座23,以便于本发热组件的安装及应用。
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第四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中,包括有支撑杆31、发热管件32、固定底座33和引线34,其中,支撑杆31的顶部具有尖头311,尖头的下方是的支撑杆的杆部312,杆部312上涂覆有绝缘涂层55,在支撑杆31的杆部312上套设有发热管件22,发热管件22是通过发热管或者发热丝绕制的螺旋管,在发热管件32的顶部通过焊点321与尖头311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以对发热管件32进行固定。
发热管件32为方形管,发热管件32的底部连接有引线34。
在本实现方式中,改变了发热管件的结构形式,使其为方形管。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发热组件构成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复杂的结构,结构简单,因此制作成本低;
2、而且,发热组件仅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就可以实现,通过支撑件支撑发热体,使发热组件的结构紧凑,整体质量小,有利于提高升温速度并降低能耗;
3、将发热体设置在外侧,不需要另加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与烟丝接触,能够减小界面热阻,发热体可以直接向烟丝传递热量,发热体与烟丝之间的热阻小,使得能耗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和支撑件,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支撑件外周,所述支撑件用以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用以与气溶胶基质接触并加热气溶胶基质;
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围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所述发热管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发热管用以通过引线与外界电源实现电导通;所述发热管为空心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发热管外周设有绝缘层,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发热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一个螺旋件,所述螺旋件呈螺旋围绕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上具有螺旋间隙形成绝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为空心螺旋管。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杆体和锥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所述锥体的平直端连接,所述发热体围设于所述杆体的外周,所述锥体用以引导气溶胶基质插入所述发热体的外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外周与所述锥体的最外端平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杆体远离所述锥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CN202223475211.XU 2022-12-24 2022-12-24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Active CN220000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211.XU CN220000810U (zh) 2022-12-24 2022-12-24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211.XU CN220000810U (zh) 2022-12-24 2022-12-24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0810U true CN22000081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5211.XU Active CN220000810U (zh) 2022-12-24 2022-12-24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0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27956U (zh) 电子烟
WO2015000180A1 (zh) 电子烟
KR20230092955A (ko) 니들 형상 발열체 및 에어로졸 발생장치
CN214127022U (zh) 一种电磁感应雾化组件及电磁感应雾化装置
JP2023039406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220000810U (zh)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JP2023039407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CN113455715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115918981A (zh)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雾化器的发热组件
JP2024000501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その加熱モジュール
CN110508895B (zh) 一种复合加热式储热型烙铁
CN210967367U (zh) 复合加热式储热型烙铁
CN219422209U (zh) 一种套管式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15649262U (zh) 一种电磁及陶瓷管复合加热组件
CN115500558A (zh) 一种多孔加热体空气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108735404A (zh) 一种水泥电阻
CN211091873U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装置
CN112772997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1353937U (zh) 一种电子烟用金属丝发热体
CN210275893U (zh) 一种具有降温区的发热棒
CN219422207U (zh) 一种组合管式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器件
CN111150120A (zh) 一种ptc加热不燃烧雾化器
CN219781597U (zh) 一种发热结构及电子烟雾化装置
CN219047372U (zh) 隔热管加热体一体结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4547199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