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0765U -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0765U
CN220000765U CN202320665021.XU CN202320665021U CN220000765U CN 220000765 U CN220000765 U CN 220000765U CN 202320665021 U CN202320665021 U CN 202320665021U CN 220000765 U CN220000765 U CN 220000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ir inlet
atomizing
cavity
inl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50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鹏展
赵贯云
赵波洋
陈跃勇
陈杰
孟繁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50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0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0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0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它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形成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雾化器件的雾化腔连通的通气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形成有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内的进气通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通道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结构简单和新颖,占用空间小,为产品小型便携化打好基础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背景技术
电子消费产品的雾化器中一般通过一对电极实现与供电组件的电性连接对雾化芯进行供电,然后进气通道朝向雾化腔输入空气,以将雾化芯雾化的气溶胶通过出气管带入用户口中。但现有的雾化器中,两个电极一般呈长条圆柱状,且对称设置在雾化器的下侧,而且还需要独立设置进气通道,导致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进气通道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结构简单和新颖,占用空间小,为产品小型便携化打好基础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形成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雾化器件的雾化腔连通的通气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形成有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内的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板部和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一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形成筒状,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两端贯通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轴设置,所述平板部靠近所述容置空间远离雾化器件的雾化腔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所述通气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通气间隙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同轴设置或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平板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进气孔靠近所述平板部的周沿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器件,包括雾化支架和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雾化支架,所述雾化支架具有雾化腔,所述通气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雾化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雾化器件还包括储液仓、雾化芯和出气管,所述雾化支架和所述出气管固定于所述储液仓,所述储液仓具有出液口,所述雾化芯的导液面布置于所述出液口处,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位于所述雾化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极套设于第二电极内,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绝缘,且进气通道直接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无需在雾化器件上额外设置进气通道,结构简单和新颖,占用空间小,为产品小型便携化打好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极组件对应的雾化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电极组件对应的雾化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电极组件对应的雾化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雾化器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电极;110、通气腔;120、平板部;121、第三进气孔;130、环形部;131、第一进气孔;140、第一固定部;141、第一固定孔;
200、第二电极;210、中心部;211、第二进气孔;220、第二固定部;
300、通气间隙;400、雾化腔;500、雾化支架;600、紧固件;700、储液仓;800、雾化芯;900、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第二电极200具有容置空间,第一电极100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之间留有通气间隙300形成绝缘,第一电极100具有与雾化器件的雾化腔400连通的通气腔110,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共同形成有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400内的进气通道。在本实用新型中,无需在雾化器件上额外设置进气通道,结构简单和新颖,占用空间小,为产品小型便携化打好基础。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3,环形部13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131。通气间隙300、第一进气孔131和通气腔110相连通形成进气通道。其气路如下:外接空气通过第二电极200底部,顺着通气间隙300,载经过第一进气孔131,进入到通气腔110内,最后再进入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40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31开设环形部130靠近雾化腔400的一端,也可以开设在环形部130的其他位置,与通气腔110相连通即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4-图6,在环形部13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131的基础上,第二电极20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孔211。第一进气孔131、第二进气孔211、通气间隙300和通气腔110相连通形成进气通道。其气路如下:外接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孔131,顺着通气间隙300,通过第二进气孔211,进入到通气腔110内,最后再进入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4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31与第二进气孔211同轴设置,缩短了气路,进气更快更顺畅。第一进气孔131与第二进气孔211均有四个,等距分布。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31与第二进气孔211还可以错位设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7-图9,平板部120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进气孔121,第三进气孔121和通气腔110相连通形成进气通道。其气路如下:外接空气通过第二电极200底部,再通过第三进气孔121,进入到通气腔110内,最后再进入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400。该气路无需经过通气间隙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进气孔121靠近平板部120的周沿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的四个。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底部平齐,更便于该电极组件与供电组件连接。
更具体地,如图3、图6和图9所示,第一电极100还包括设置于环形部130上、用于将第一电极100固定在雾化器件内的第一固定部140。第二电极200包括中空的中心部210,以及连接于中心部210上、用于将第二电极200固定在雾化器件内的第二固定部220。
为了使第一电极100与第二电极200绝缘设置,中心部210的内径大于环形部130的外径,第二固定部220的上表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一固定部140的下表面所在位置。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同轴套设后,环形部130与中心部210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220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共同构成通气间隙300。
以上结构实现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的套装并绝缘,该电极组件在水平方向任意旋转均不改变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的位置,即具有该电极组件的雾化器件可在水平方向以任意角度与供电组件连接装配。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第一固定部140为:从环形部130的上端向外侧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片。第二固定部220为:从中心部210的上端向周侧延伸的第二凸片。第一凸片上沿垂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凸片上沿垂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41和第二固定孔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第一电极100与第二电极200安装在雾化器件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141和第二固定孔分别位于中心部210的两侧。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雾化器件,请参照图1-图9,包括:雾化支架500和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固定于雾化支架500,雾化支架500具有雾化腔400,通气腔110与雾化腔400连通。
第一电极100和第二电极200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140和第二固定部220,两者均通过紧固件600与雾化支架500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600为螺丝。
雾化器件还包括储液仓700、雾化芯800和出气管900。雾化支架500和出气管900固定于储液仓700,储液仓700具有出液口,雾化芯800的导液面布置于出液口处,雾化芯800的雾化面位于雾化腔400,出气管900与雾化腔400连通。雾化芯800的导液面与进液孔连通并用以吸取液体基质,雾化面位于雾化腔400并用以加热雾化液体基质。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形成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雾化器件的雾化腔连通的通气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形成有供外界气体进入雾化器件的雾化腔内的进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平板部和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一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形成筒状,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两端贯通的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轴设置,所述平板部靠近所述容置空间远离雾化器件的雾化腔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所述通气间隙、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通气间隙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同轴设置或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和所述通气腔相连通形成所述进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气孔靠近所述平板部的周沿布置。
8.一种雾化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支架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雾化支架,所述雾化支架具有雾化腔,所述通气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雾化支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件还包括储液仓、雾化芯和出气管,所述雾化支架和所述出气管固定于所述储液仓,所述储液仓具有出液口,所述雾化芯的导液面布置于所述出液口处,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位于所述雾化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CN202320665021.X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Active CN220000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5021.XU CN22000076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5021.XU CN22000076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0765U true CN22000076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5021.XU Active CN22000076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0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00427A1 (en) Atomizing assembly,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EP4104690A1 (en)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on apparatus with same
EP4046508A1 (en) Heating atomization core having multi-core porous liquid-conducting material and assembly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US11910835B2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US20220175027A1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061317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000765U (zh) 一种电极组件及雾化器件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83283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241751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94571A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6947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78153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3604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9465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9821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55128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21044260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959371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522474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9593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511606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其加湿器
CN220024170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雾化主体
CN219628840U (zh) 发热结构、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