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8088U -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8088U
CN219998088U CN202320891484.8U CN202320891484U CN219998088U CN 219998088 U CN219998088 U CN 219998088U CN 202320891484 U CN202320891484 U CN 202320891484U CN 219998088 U CN219998088 U CN 219998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coupling mechanism
waterproof
area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14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智远
徐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14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8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8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8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提供一操作、维修简便的作用;所述联接机构设置在开关组件和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联接机构包括一成板状结构的本体,本体设有组合操作部的组合部和用于组装开关组件的枢接区。以及,本体邻接枢接区的区域设有第一接线部和联接第一接线部的第二接线部,第一接线部用于联接开关组件的配线,并且经由第二接线部联接外部导线,而达到快速接线的作用,改善现有技术技艺配线、制造/组装麻烦等情形。

Description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开关组件和操作部(例如,按键、旋钮或其类似物)之间的区域,设置一联接机构,达到快速联接开关组件(配线)、外部导线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于电机、电子、自动控制设备等,而可组装在操作面板、配电箱或其类似物上,用以连接配线、电路及/或配合按键、旋钮的操作,控制配线电路或导线的通电或断电等作用的开关装置,已为现有技术技艺。例如,中国台湾第98201163号「紧急开关装置」、CN103489690B「防水型凸轮开关」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开关装置在配线、组装上的实务作业,包括开关装置的前端设置防水、防尘结构(例如,填胶)、将其内部的开关组件的多条配线拉引到尾端或后部区域后,设置防水、防尘结构,并且共同枢接组合于一接线座、应用尾部基板结构锁合固定开关装置,使接线座可配合一插头枢接外部导线,形成电性联接的型态。
一个有关现有技术开关装置在结构和实务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是为了有利于上述的多条配线可拉引到开关尾端或后部区域,而共同枢接组合于接线座,提供较长的配线是必要的条件;不过,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较长的配线枢接组合于接线座后,也常在开关装置尾端或后部区域形成缠绕、堆积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另一个有关现有技术开关装置在实务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是开关装置设置防水、防尘结构、将多条配线拉引到开关后部区域,而共同枢接组合于接线座的作业,通常需要专业人员在现场操作,不仅容易因不同人员的施作、不同环境/场所的限制、不同开关产品等因素,相对影响产品质量和防护效果,也存在了作业麻烦、费时,造成使用者(或购买者)的不便性等情形。
特别是,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施作防水、防尘结构后,开关装置成封死状态,无法人员针对部分零组件执行更换或维修作业。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现有技术开关装置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开关装置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使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效果,而有别于现有技术。例如,在考虑结构和操作简便等作用的条件下,应包括下列的课题:
1.在开关装置的操作钮和开关装置的内部组件(或开关组件)之间的区域(或前端区域、上端区域)提供一联接机构,以利于开关装置的多条配线的组合作业,于厂制阶段即已完成,改善现有技术必须使用较长的配线,在开关装置的后部区域形成缠绕堆积的情形。
2.所述的开关装置、联接机构于厂制阶段完成防水、防尘结构、(电性)配线和维修作业,并且利于用户直接组合(或插接)外部导线,改善现有技术技艺必须专业人员在现场施作(包括防水、防尘结构)、维修的麻烦、费时等情形;同时,使现有技术技艺容易因不同人员的施作、不同环境/场所的限制、不同开关产品等因素,相对影响产品质量和防护效果的情形,被尽可能地降低。
3.提供联接机构组合操作部、开关组件,改善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施作防水、防尘结构后,开关装置成封死状态,人员无法针对部分零组件执行更换或维修作业的情形。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提供一操作、维修简便的作用;所述联接机构设置在开关组件和操作部之间的位置。联接机构包括一成板状结构的本体,本体设有组合操作部的组合部和用于组装开关组件的枢接区。以及,本体邻接枢接区的区域设有第一接线部和联接第一接线部的第二接线部,第一接线部用于联接开关组件的配线,并且经由第二接线部联接外部导线,而达到快速接线的作用,改善现有技术技艺配线、制造/组装麻烦等情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该本体的侧边设有一槽室,以收容第二接线部。实用新型联接机构
附图说明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联接机构组合外部导线的情形;
第2图为第1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操作部、联接机构、开关组件、筒体等部分的结构情形;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4图为第1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假想线部分描绘了开关装置固定在一基板(或面板)上的情形;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第6图为第5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7图为第5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第8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衍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9图为第8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10图为第8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第11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12图为第11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13图为第11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第14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衍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15图为第14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16图为第14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第17图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衍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18图为第17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19图为第17图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本体
11 组合部
12 枢接区
13 第一接线部
14 槽室
14a 定位部
15 第二接线部
16 凹槽
17 组合孔
18 出线孔
19 接头
20 操作部
22 固定环
25 固定体
30 开关组件
31 配线
32 轴杆
40 外部接头模块
41 电性接合端
42 辅助体
43 定位体
44 外部导线
45 防水圈
46 防水组件
50 防水垫圈
51 圆弧区
52 凸区
55 防水单元
56 固定组件
57 导线孔
60 筒体
65 固定器
70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第1、2、3及4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包括一成板状结构的本体,概以参考编号10表示。
在下列说明中提到的上(端)面、底(端)面、右边、左边、外部、内部、…等,是以图中显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开关装置可选择紧急开关、凸轮开关…等产品,而具有操作部20和开关组件30。
图中的开关装置以凸轮开关为说明实施例。操作部20可选择按键、旋钮或其类似的结构,以及开关组件30配合一轴杆32而枢接操作部20,使操作部20供人员按压或转动,来控制开关装置的通路、断路状态。
图中显示了联接机构或本体10设置在操作部20和开关组件30之间的位置。本体10可形成类似圆型、方型、椭圆型…等几何型轮廓的型态。本体10的上端面(或第3图左边端面)设有组合操作部20的组合部11;以及,本体10的底端面(或第2图的右边端面)设有枢接区12,用于组装开关组件30。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组合部11配合一固定体25,组装操作部20;上述固定体25、操作部20、开关组件30和轴杆32的结构、组合,属现有技术,故未详细说明。
请参考第2或4图,本体10邻接枢接区12的区域设有第一接线部13,朝向本体10的后面方向(或图中的右边方向);图中显示第一接线部13形成多个电性插针(或pin)平行于开关组件30轴线方向(或朝本体10、组合部11方向)凸出的型态;第一接线部13供人员在厂制阶段配线联接开关组件30的多条配线31。因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邻近第一接线部13,所以只需使用长度较短的配线即可完成电性联接,不会像现有技术必须使用长度较长的配线供人员拉引到开关装置(或开关组件)的后部区域,产生缠绕、堆积的情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体10朝侧边方向突出设有一槽室14,用以收容第二接线部15。第二接线部15形成多个电性插针(或pin)垂直于开关组件30轴线方向(或朝远离本体10、组合部11方向凸出)的型态;以及,第一接线部13连接第二接线部15或一体成形第一接线部13、第二接线部15,而构成L型结构。
图中揭示了槽室14设有定位部14a,辅助槽室14组合一外部接头模块40。外部接头模块40(内部)设置有电性接合端41、收容电性接合端41的辅助体42和套设于辅助体42上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圈45;外部接头模块40上设有定位体43和组合定位体43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组件46,共同辅助外部导线44固定在外部接头模块40上,并且使外部导线44连接电性接合端41。
因此,人员可直接操作外部接头模块40组合(或插合)于槽室14,使电性接合端41与第二接线部15(及第一接线部13、开关组件30)形成电性连接状态,而达到快速接线的作用,改善现有技术配线、制造/组装麻烦等情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环状或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和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型态。本体10周边(或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锁接或组合筒体60;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因此,当筒体60收容开关组件30和组合固定在本体10上时,配合凹槽16、防水垫圈50而构成理想的防水、防尘效果。
请参阅第4图,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之一固定环22迫紧机制,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假想线部分显示的基板70(或面板)上的情形。
请参考第5、6及7图,联接机构或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设置有出线孔18和(缆线)接头19;因此,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连接第一接线部13后,可经第二接线部15的接头19枢接外部导线44。
请参阅第8、9及10图,联接机构或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或槽室14)设置有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单元55和形成导线孔57的固定组件56;固定组件56可压入槽室14而定位防水单元55。以及,第二接线部15设有组合防水单元55、固定组件56和导线孔57的(导线)接头19;因此,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连接第一接线部13后,可经第二接线部15的接头19枢接外部导线44。
请参考第11、12及13图,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联接机构或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或基板70)后面方向(或图中右边方向)设置有(缆线)接头19;因此,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连接第一接线部13后,可经第二接线部15的接头19枢接外部导线44。以及,防水垫圈50形成一类似椭圆轮廓的型态。
请参考第14、15及16图,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联接机构或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或基板70)后面方向(或图中右边方向)设置有出线孔18和(导线)接头19;因此,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连接第一接线部13后,可经第二接线部15的接头19枢接外部导线44。以及,防水垫圈50形成一类似椭圆形轮廓的型态。
请参考第17、18及19图,联接机构或本体10的第一接线部13形成多个电性插针(或pin)平行于开关组件30轴线方向(或朝远离本体10、组合部11方向)凸出的型态;以及,本体10的槽室14或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或基板70)后面方向(或图中右边方向)设置有多个电性插针(或pin)垂直于开关组件30轴线方向(或朝远离本体10、组合部11方向)的型态;以及,第一接线部13连接第二接线部15或一体成形第一接线部13、第二接线部15,而构成U型结构。
图中揭示了槽室14可组合外部接头模块40;因此,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连接第一接线部13和外部接头模块40组合(或插合)于槽室14后,可使电性接合端41与第二接线部15(及第一接线部13、开关组件30)形成电性连接状态。
代表性的来说,这用于开关装置之联接机构在符合操作简便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和优点:
1.该联接机构或本体10和相关配合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例如,使本体10设置在操作部20和开关组件30之间的位置;本体10设置第一接线部13、电性联接第一接线部13的第二接线部15,使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的侧边方向或后面方向枢接外部接头模块40(或外部导线44);本体10设置凹槽16,收容防水垫圈50的结构等部分,明显不同于习用者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型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
2.特别是,在开关装置的操作部20和开关组件30之间的区域(或前端区域、上端区域)提供一联接机构(或本体10),以利于开关装置的多条配线的组合作业,于厂制阶段即已完成,改善现有技术必须使用较长的配线,在开关装置的后部区域形成缠绕堆积的情形。以及,所述的开关装置、联接机构于厂制阶段完成防水、防尘结构、(电性)配线和维修作业,并且利于用户直接组合(或插接)外部接头模块40(或外部导线44),明显改善了现有技术必须专业人员在现场施作(包括防水、防尘结构)、维修的麻烦、费时等情形。并且,像现有技术容易因不同人员的施作、不同环境/场所的限制、不同开关产品等因素,相对影响产品质量和防护效果的情形,也被尽可能地降低。
3.联接机构或本体10组合操作部20、开关组件30的结构型态,也改善了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施作防水、防尘结构后,开关装置成封死状态,无法人员针对部分零组件执行更换或维修作业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33)

1.一种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板状结构的本体(10),设置在操作部(20)和开关组件(30)之间的位置;
本体(10)设有组合操作部(20)的组合部(11)和用于组装开关组件(30)的枢接区(12);以及
本体(10)设有第一接线部(13)和联接第一接线部(13)的第二接线部(15);第二接线部(15)是朝向本体(10)侧边方向的型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成几何形轮廓;
组合部(11)设置在本体(10)的上端面,枢接区(12)设置在本体(10)的底端面;
本体(10)邻接枢接区(12)的区域设置第一接线部(13);第一接线部(13)用于联接开关组件(30)的配线(31),并且经由第二接线部(15)联接外部导线(44),构成快速接线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线部(13),朝向本体(10)的后面方向;第一接线部(13)形成多个电性插针朝远离本体(10)方向凸出的型态;
本体(10)朝侧边方向突出设有一槽室(14),用以收容第二接线部(15);第二接线部(15)形成多个电性插针,朝远离本体(10)方向凸出的型态;以及
第一接线部(13)连接第二接线部(15)和一体成形第一接线部(13)、第二接线部(15)的其中之一,使第一接线部(13)、第二接线部(15)构成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槽室(14)设有定位部(14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线部(15)组合一外部接头模块(40);
外部接头模块(40)设置有电性接合端(41)、收容电性接合端(41)的辅助体(42)和套设于辅助体(42)上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圈(45);外部接头模块(40)上设有定位体(43)和组合定位体(43)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组件(46),使外部导线(44)固定在外部接头模块(40)上,并且使外部导线(44)连接电性接合端(4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线部(15)组合一外部接头模块(40);
外部接头模块(40)设置有电性接合端(41)、收容电性接合端(41)的辅助体(42)和套设于辅助体(42)上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圈(45);外部接头模块(40)上设有定位体(43)和组合定位体(43)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组件(46),使外部导线(44)固定在外部接头模块(40)上,并且使外部导线(44)连接电性接合端(4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线部(15)组合一外部接头模块(40);
外部接头模块(40)设置有电性接合端(41)、收容电性接合端(41)的辅助体(42)和套设于辅助体(42)上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圈(45);外部接头模块(40)上设有定位体(43)和组合定位体(43)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组件(46),使外部导线(44)固定在外部接头模块(40)上,并且使外部导线(44)连接电性接合端(4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底端面周边设有几何型轮廓的凹槽(16),凹槽(16)用以收容设置一防水垫圈(50);
防水垫圈(50)形成具有圆弧区(51)、连接圆弧区(51)的凸区(52)的轮廓和形成椭圆形轮廓的其中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角落区域设有至少一组合孔(17),配合固定器(65)组合筒体(60);
筒体(60)一端成开放型态,另一端成封闭型态;开关装置通过操作部(20)的一固定环(22)迫紧,使开关装置固定在基板(70)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侧边方向,设置出线孔(18)和接头(19)的至少其中之一。
2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后面方向,设置出线孔(18)和接头(19)的至少其中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侧边方向,设置出线孔(18)和接头(19)的至少其中之一。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朝本体(10)侧边方向,设置出线孔(18)和接头(19)的至少其中之一。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设置有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单元(55)和形成导线孔(57)的固定组件(56);固定组件(56)可定位防水单元(55);以及
第二接线部(15)设有组合防水单元(55)、固定组件(56)和导线孔(57)的接头(19)。
3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设置有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单元(55)和形成导线孔(57)的固定组件(56);固定组件(56)可定位防水单元(55);以及
第二接线部(15)设有组合防水单元(55)、固定组件(56)和导线孔(57)的接头(19)。
3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设置有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单元(55)和形成导线孔(57)的固定组件(56);固定组件(56)可定位防水单元(55);以及
第二接线部(15)设有组合防水单元(55)、固定组件(56)和导线孔(57)的接头(19)。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第二接线部(15)设置有辅助形成防水作用的防水单元(55)和形成导线孔(57)的固定组件(56);固定组件(56)可定位防水单元(55);以及
第二接线部(15)设有组合防水单元(55)、固定组件(56)和导线孔(57)的接头(19)。
CN202320891484.8U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Active CN219998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484.8U CN21999808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484.8U CN21999808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8088U true CN219998088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1484.8U Active CN219998088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8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5021B1 (en) Connector having a cable that is relatively moveable about an axis
US6010369A (en) Small size male multi-contact connector and small size female multi-contact connector
CN109980406B (zh) 连接器以及带连接器的电线
US20030139073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external connector fixed at internal circuit board
JP20130165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EP047541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575781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power cord securing device
CN219998088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机构
CN108063068B (zh) 开关接线装置的模块化结构
CN220106317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联接结构
TW201826652A (zh) 配線器具
JPH11297409A (ja)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のレバー構造
JP3671619B2 (ja) コンセント
JP3633448B2 (ja) コンセント
CN110943319A (zh) 低断面ac入口
TW201826653A (zh) 配線器具
US4735576A (en) Surface-mounting wiring device
TWM648106U (zh) 用於開關裝置之聯接機構
JP6932871B1 (ja) 製造方法及び製品群
KR102534039B1 (ko) 배터리 단자 접속 구조를 구비한 리모컨
JP3980546B2 (ja) 電熱器具のプラグ受け装置
JP3671618B2 (ja) コンセント
JP2001306181A (ja) Usbハブの増設構造及びusbハブ
WO201612935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シェル
KR20220164433A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