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1234U -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1234U
CN219991234U CN202321473246.1U CN202321473246U CN219991234U CN 219991234 U CN219991234 U CN 219991234U CN 202321473246 U CN202321473246 U CN 202321473246U CN 219991234 U CN219991234 U CN 219991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inner diameter
section
pip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32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路红
陈英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u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u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u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u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32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1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1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1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所述所述空化发生器包括容器和进液管,自上而下地,所述容器的内径变小,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部;所述空化发生器还包括:出液管,插入所述容器内;所述出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自下而上地,所述内管具有依次设置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同轴固定成一体;所述出液管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内管内部连通的排液口;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且处于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下侧;自下而上地,所述导流件的外径先不变后逐渐变小。本发明具有简化制造工艺,节省材料成本,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化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水力空化发生器领域。
背景技术
水力空化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典型的可以有效破坏其细胞结构,杀死大多数微生物,也可以有效破坏污水中污泥颗粒表面吸附水、孔隙水以及内部水,瓦解污泥颗粒结构,促使污泥颗粒与水分离,大幅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同时,对于工业含油废水等有机废水,纳米微气泡具有溶解度高、比表面积大、上升速度慢、吸附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产生大量纳米级微小气泡的除油优良方法。
目前常用的水力空化发生器主要有孔板型、文丘里管、旋转式发生器、涡流型发生器等类型,各种发生器具有特定的应用优势及局限,如单一文丘里管和孔板式反应器存在易堵塞、压力损失大、能量分散等缺点,而旋转式和涡流式发生器则存在运维费用高、结构复杂、空化效率不易调控等问题。如何改造水力空化装置,开发新的水力空化发生方法,提高空化效率和功能多元化将是水力空化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随着水力空化技术的运用,对其空化装置结构制造工艺也提出了要求,如何在保证空化效果的前提下,实现结构一体化安装,制造工艺简单,同时满足多种应用场合成为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所述空化发生器包括容器和进液管,自上而下地,所述容器的内径变小,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部,从进液管输入的液体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壁呈螺旋状地下降;所述空化发生器还包括:
出液管,插入所述容器内;
所述出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自下而上地,所述内管具有依次设置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所述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固定成一体;
所述出液管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内管内部连通的排液口;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且处于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下侧;自下而上地,所述导流件的外径先不变后逐渐变小。
出液管内、外管的设置,简化制造工艺,节省材料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中心轴线和外管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或者,内径变小段的中心轴线和外管的中心轴线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小于5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径变小段和内径变大段相交处设有直段,所述直段上设有将内管、外管间的夹层与内管内部连通的至少一个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直段长度与所述内管内径最小段的最小直径之比为0.1~0.8。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外管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进一步还设有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的介质入口;或者,在所述外管处于容器外部的壁上设有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的的介质入口。
内、外管的设置,在出液管中形成了内管、外管间的夹层,不同于空化液的第二种介质通入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并通过内管的通孔通入至内管内部。利用空化效应产生的负压,将介质吸入至内管内部,与空化后的气泡前行,并通过排液口输出,加速了第二种介质与空化液体的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介质入口与介质容器连接,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容器之间连接阀门,所述介质入口连接压敏装置,压敏装置电连接至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介质入口与介质容器连接,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容器之间连接阀门,所述阀门与介质容器之间连接加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处于内管、外管下侧,所述导流件内部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件的顶端或倾斜表面。
从气体通道通入高压气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力,同时液体在气体向上浮力的带动下,可以加速向上运动,提高液体通过内径变小段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出液管采用内、外管的设置,简化制造工艺,节省材料成本,又可以使该水力空化发生器适用不同应用场合。
2、第二种介质通入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并通过内管的通孔通入至内管内部,利用空化效应产生的负压,将第二种介质通入至内管内部,与空化气泡前行,加速了第二种介质与空化液体的混合。
3、压敏装置的设置,可以感知内外压差,有利于控制添加第二种介质的时机。
4、可以在阀门与介质容器之间设置加压装置,若负压不足时,可以采用加压方式,将介质通入,提高了介质通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新型空化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新型空化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出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3的新型空化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新型空化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空化发生器1、容器10、进液管11、出液管12、内径变小段120、内径变大段121、内径不变段122、外管123、压板124、排液口125、直段126、通孔127、介质入口128、导流件13、气体通道130,装料容器2、第二种介质21、阀门3、管道4、、压敏装置5、泵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图6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空化发生器1,包括自上至下地内径逐渐减小的容器10,进液管11设置在容器10的上部,从进液管11输入的液体沿着所述容器10的内壁呈螺旋状地下降。
出液管12,包括内管和外管123,内管具有依次设置的内径变小段120、内径变大段121和内径不变段122;所述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123固定成一体。内外管同轴设置,或允许有一定角度,内径变小段120与外管123中心轴线夹角小于5度。
如图1,出液管12插入所述容器10内,外管123外壁与容器10的盖体间保持密封,使得出液管12和容器10间的夹层成为与外界空气隔绝的封闭空间(除了通过所述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与外界液路连通);
导流件13设置在所述容器内10的底部,且处于所述内径变小段120的下侧;自下而上地,所述导流件13的外径先不变后逐渐变小。所述导流件的内部具有气体通道130,所述气体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件的顶端或倾斜表面,气体通道130连接单向阀。
如图2-3,出液管12上部设有盖板124,盖板124上设有与内管内部连通的排液口125。排液口125与外界管道连接,将空化后的液体输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施例2做了如下设置:
如图2-4,内径变小段120和内径变大121段相交处设有直段126,直段126上设有将内管、外管间的夹层与内管内部连通的至少一个通孔127。
如图4,直段126的直边长度L与所述内管内径最小段的最小内径D尺寸之比为0.1~0.8,即图中L/D=0.1~0.8;通孔127设置在直段126上,通孔直径不超过直边长度尺寸L。
如图2-4,在处于容器10外部的外管123壁上设有介质入口128,该介质入口128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用于将不同于空化液的第二种介质通入至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内。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实施例3做了如下设置:
如图3-4,内径变小段120和内径变大121段相交处设有直段126,直段126上设有将内管、外管间的夹层与内管内部连通的至少一个通孔127。
如图5,出液管12上部设有盖板124,盖板124上进一步还设有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的介质入口128。
介质入口128通过管道4与介质容器2连接,介质入口128与介质容器2之间连接阀门3,阀门3与介质容器2之间连接加压装置6。介质容器用储存第二种介质21,例如是絮凝剂溶液等。阀门3采用单向阀,加压装置6采用计量泵。
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
待空化液体经加压后,通过两个或多个相邻成锐角夹角的进液管11切向进入容器10内,液流沿容器10内壁呈螺旋状向下形成旋流,多股液流形成相互剪切和摩擦,提高液体微环境的温度。
当液体旋流到达容器10底部时,液流围绕容器11底部的导流件13继续旋转并沿锥面向上攀升,该底部区域的液流的压力和速度达到最大;
容器10内液体依次进入内径变小段120,内径变大段121和内径不变段122,并在内径最小处发生水力空化效应,当空化发生时,在内径最小处会形成负压区。
在空化效应开始时,通过介质入口128,向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内通入介质,介质沿着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内下降,并通过通孔127进入空化负压区,介质是与空化液不同的第二种介质,例如絮凝剂溶液,絮凝剂溶液与容器内液体混合后,随空化气泡前行,由于微小气泡的不断形成与溃灭,空泡周边伴随极大的压力脉冲、瞬时的局部高温高压,还会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微射流等机械效应,絮凝剂能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成分进行充分絮凝,实现了油和重金属同步脱除。
通过泵6将介质加压通入,可以在空化负压不足时,将絮凝剂溶液打入。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区别是:
如图6所述,装料容器2与介质入口128之间通过管道4连接阀门3,管道4穿过压敏装置5与介质入口128连接。压敏装置5包括压敏传感器和压敏开关,压敏传感器与介质入口128连接,压敏开关电连接至阀门3,阀门3为单向阀。
工作时,装料容器2中第二种介质21的水平面始终要高于介质入口的高度。
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
待空化液体经加压后,通过两个或多个相邻成锐角夹角的进液管11切向进入容器10内,液流沿容器10内壁呈螺旋状向下形成旋流,多股液流形成相互剪切和摩擦,提高液体微环境的温度。
当液体旋流到达容器10底部时,液流围绕容器11底部的导流件13继续旋转并沿锥面向上攀升,该底部区域的液流的压力和速度达到最大;
容器10内液体依次进入内径变小段120,内径变大段121和内径不变段122,并在内径最小处发生水力空化效应,当空化发生时,在内径最小处会形成负压区。
当压敏传感器感知了内外压差,将信号反馈压敏开关,开关合上,即连通阀门3的电通路,将阀门打开,通过介质入口128,向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内通入介质,介质沿着内管、外管间的夹层内下降,并通过通孔127进入空化负压区。利用内外空气的压差将絮凝剂溶液吸进内管内部,絮凝剂溶液与容器内液体混合后,随空化气泡前行。
利用压敏装置,可以快速感知内外压差,有利于控制添加絮凝剂介质的时机。
在实施例4中,也可以在阀门3与介质容器2之间设置加压装置。若负压不足时,可以采用加压方式,将介质通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流件还可以做如下设置:
导流件内部具有气体通道130,所述气体通道13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件的顶端或倾斜表面。通过气体通道130通入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液体旋流到达容器10底部时,压力和速度最大,流速大可以促进气体和液体充分混合,可以提高气体的溶入量,等液流通过内径变小段120时可以更多释放气泡。通入高压气体,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容器10底部液体的压力,同时液体在气体向上浮力的带动下,可以加速向上运动,提高液体通过内径变小段120的速度。

Claims (9)

1.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所述空化发生器包括容器和进液管,自上而下地,所述容器的内径变小,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上部,从进液管输入的液体沿着所述容器的内壁呈螺旋状地下降;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发生器还包括:
出液管,插入所述容器内;
所述出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自下而上地,所述内管具有依次设置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所述内径变小段、内径变大段和内径不变段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固定成一体;
所述出液管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内管内部连通的排液口;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底部,且处于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下侧;自下而上地,所述导流件的外径先不变后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管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或者,
所述内径变小段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外管的中心轴线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小于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径变小段和内径变大段相交处设有直段,所述直段上设有将内管、外管间的夹层与内管内部连通的至少一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段长度与所述内管内径最小段的最小直径之比为0.1~0.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管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进一步还设有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的介质入口;
或者,
所述外管处于容器外部的壁上设有与内管、外管间的夹层连通的介质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与介质容器连接,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容器之间连接阀门,所述介质入口连接压敏装置,压敏装置电连接至所述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与所述介质容器之间连接加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入口与介质容器连接,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容器之间连接阀门,所述阀门与介质容器之间连接加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内部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件的顶端或倾斜表面。
CN202321473246.1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Active CN219991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246.1U CN219991234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246.1U CN219991234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1234U true CN21999123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3246.1U Active CN219991234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1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3460B (zh) 基于板式微孔介质发泡机理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CN109731491A (zh)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方法及装置
CN203593642U (zh) 一种含油废水的紧凑型气浮处理装置
CN210048555U (zh) 一种多级旋切破碎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03155108U (zh) 管流与涡流相结合的溶气装置
CN209005563U (zh) 一种双流对撞射流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19991234U (zh) 一种新型空化发生器
CN206069603U (zh) 一种电絮凝旋流气浮装置
CN203319735U (zh) 溶气气浮设备
CN2401273Y (zh) 高效气浮装置
CN217947813U (zh) 一种变频调节式动态撞击流处理酸碱废水装置
CN210356133U (zh) 一种自动排气气液分离器
CN219991233U (zh) 一种新型水力空化装置
CN211836486U (zh) 一种旋流分离器
CN109987726A (zh) 一种多级旋切破碎式微纳米气泡发生方法及装置
CN215161151U (zh) 一种弧形气水分离器
CN109078514B (zh) 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13202429U (zh) 一种高密度微气泡溶气装置
CN202499758U (zh) 高效沉淀回流厌氧发酵反应器
CN111039432B (zh) 一种便于旋流气浮工艺集成化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03683165U (zh) 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装置
CN211202445U (zh) 虹吸管气液交换装置
CN209602326U (zh) 一种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CN208883602U (zh) 臭氧氧化与气浮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13526614A (zh) 一种处理含油污水的管道加气旋流聚结分离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