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673U - 一种电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蒸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82673U CN219982673U CN202321106887.3U CN202321106887U CN219982673U CN 219982673 U CN219982673 U CN 219982673U CN 202321106887 U CN202321106887 U CN 202321106887U CN 219982673 U CN219982673 U CN 219982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er
- cavity
- electric
- steaming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蒸锅,包括锅体、锅盖、蒸笼和若干个蒸架,所述锅体包括锅底座和底盖,所述锅底座具有下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锅底座以选择性封闭所述下端开口;所述电蒸锅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锅体、所述蒸笼和所述锅盖上下层叠设置以围设形成蒸腔,所述蒸架设置于所述蒸腔内以承载食物;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所述蒸笼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蒸锅,电蒸锅在蒸笼被部分收纳时仍可以使用,提高电蒸锅的收纳和使用灵活性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蒸锅。
背景技术
电蒸锅是一种用于对食物进行蒸煮的烹饪器具,其通常包括锅体、蒸笼和锅盖。在使用时,蒸笼放置在锅体上,待蒸煮的食物放置在蒸笼上,锅体内部设置有电热结构,电热结构对锅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以产生蒸汽,蒸汽上升以对蒸笼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电蒸锅通常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蒸笼,常规的电蒸锅在非使用时难以收纳,占地空间较大。现有专利CN218044743U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蒸锅,其包括锅体、锅盖和依次设置在锅体上的多个蒸笼,蒸笼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箅子和侧壁,在堆叠收纳时,位于上端的箅子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位于下端的箅子配合收纳定位并层叠设置至锅体上端,多个侧壁相互套设并位于层叠设置的箅子上方,且锅盖翻转并容置在最内侧的侧壁内。
现有技术提供的电蒸锅,由于在堆叠收纳时,侧壁相互套设至锅体上方,且锅盖翻转并容置在最内侧的侧壁内,使得在电蒸锅需要使用部分蒸笼时,未被使用的蒸笼需要另外找地方进行放置,导致电蒸锅的使用和收纳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电蒸锅,且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电蒸锅在收纳状态时完全无法使用的问题,提高电蒸锅的收纳和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蒸锅,包括锅体、锅盖、蒸笼和若干个蒸架,所述锅体包括锅底座和底盖,所述锅底座具有下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锅底座以选择性封闭所述下端开口;
所述电蒸锅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锅体、所述蒸笼和所述锅盖上下层叠设置以围设形成蒸腔,所述蒸架设置于所述蒸腔内以承载食物;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所述蒸笼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蒸锅,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锅底座内设置容纳腔,且在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使蒸笼收纳于容纳腔内,使得锅体上端的结构和锅盖的使用不会受到收纳的影响,即锅体和锅盖可以继续使用,从而使得在蒸笼有多个时,可以将部分蒸笼从容纳腔中拿出以使用,其余蒸笼继续收纳放置在容纳腔,或使得蒸笼均收纳至容纳腔中时,蒸架可以配合锅体和锅盖使用,在保证电蒸锅可以使用的同时,至少部分蒸笼可以继续收纳至容纳腔内,提高电蒸锅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再者,通过设置与锅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底盖,能够提高蒸笼收纳和拿取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蒸笼具有环形的笼主体,所述蒸笼设置有至少两个,若干个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的横截面积不同;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所有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内外套设。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架与所述蒸笼分体设置,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蒸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叠放至所述底盖上,所述蒸笼支承于最上层所述蒸架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柱,所述蒸架贯通设置有定位孔;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凸设有凸起组,所述凸起组包括沿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的最上层所述蒸架卡入并夹设在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锅底座具有外壳,所述外壳上端内凹形成容水部,所述容水部具有上端开口的容水腔,所述容水腔的腔底密封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外壳内侧壁和所述容水部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插接环槽,所述容纳腔包括所述插接环槽;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蒸笼的上端伸入所述插接环槽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环槽的一侧槽壁凸设有抵压凸起,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压凸起与相邻所述蒸笼抵接;
和/或,所述插接环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凸设有限位台阶面,所述限位台阶面朝下设置,所述限位台阶面用于与所述蒸笼的上端面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还包括加热装置和控制板,所述加热装置至少电连接端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用于对所述容水腔中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锅体具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包括底走线通道和开口向下的U型通道,所述底走线通道设置于所述锅底座的底部内侧并与所述容纳腔分隔,所述U型通道的内侧部位于所述插接环槽的内侧且下端与所述容纳腔的顶端连通,所述插接环槽的顶端形成所述U型通道的横部,所述U型通道的外侧部位于所述插接环槽的外侧且下端与所述底走线通道连通;
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底走线通道内,所述电连接端的连接导线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部、所述横部、所述外侧部及所述底走线通道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收纳状时,所述横部位于所述蒸笼上方,所述底走线通道位于所述蒸笼外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包括上下连通的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上腔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下腔部的横截面积,所述上腔部的上端与所述插接环槽连通;
所述上腔部和所述下腔部之间形成有朝下设置的台阶环面,所述台阶环面向下凸设有挡筋部,所述挡筋部与所述下腔部的腔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底走线通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与所述锅底座卡接;
和/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散热孔;
和/或,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凸设有多个支撑脚垫。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至少一侧设置有V型的弹性卡扣,所述V型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底盖连接,所述弹性卡扣的另一端自由延伸且具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钩挂于所述下端开口的开口边缘;
和/或,所述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卡凸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凸部卡设于所述卡接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二状态时的一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L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二状态时的另一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底座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在第二状态时的部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锅体;11、锅底座;111、外壳;1111、上壳部;1112、下壳部;1113、挡筋部;1114、底走线通道;1115、出线口;1116、进线口;1117、转接环部;1118、上过线孔;1119、底过线孔;1120、转接环部;112、容水部;1121、容水腔;1122、安装孔;1123、底穿线口;1124、侧穿线口;113、安装环部;114、定位柱;1141、限位凸起;115、走线盒部;1151、走线内腔;116、容纳腔;1161、插接环槽;1162、卡接槽;117、卡口;118、卡接凸部;119、抵压凸起;120、限位台阶面;12、加热装置;121、加热体;122、安装座;13、控制板;14、线盒盖;141、盒体;142、卡勾部;143、走线腔;15、底盖;151、底板部;1511、散热孔;1512、避让缺口;152、弹性卡扣;1521、钩板部;153、卡凸部;16、支撑脚垫;
2、蒸笼;2a、第一蒸笼;2b、第二蒸笼;21、笼主体;21a、第一笼主体;21b、第二笼主体;22、连接部;22a、第一连接部;22b、第二连接部;221、延伸边部;222、连接环部;223、限位凸部;
3、蒸架;31、蒸板部;311、蒸汽穿孔;312、定位孔;32、定位环部;32a、第一定位环部;32b、第二定位环部;33、外凸缘部;34、限位环部;35、把手部;
4、锅盖;41、盖把手;
5、接汁盘;51、主盘体;511、接汁槽;52、隔筒部;53、搭接边部;54、外折边部;
6、操控器件;7、接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蒸锅,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电蒸锅在第一状态时能够对食物进行加热或蒸煮,以满足用户烹饪需求,其在第二状态能够使蒸笼被部分或全部收纳,且能够在实现蒸笼被部分或全部收纳的同时,电蒸锅的正常使用,提高电蒸锅的使用和收纳灵活性及便利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包括锅体1、锅盖4、蒸笼2和若干个蒸架3。其中,锅体1具有上端开口的容水腔1121,锅体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2。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锅体1、蒸笼2和锅盖4上下层叠设置以围设形成蒸腔,蒸架3设置于蒸腔内以承载食物,且蒸架3上开设有多个供蒸汽穿过的蒸汽穿孔311。电蒸锅使用时,水放置在锅体1的容水腔1121中,食物承载在蒸架3上,加热装置12启动运行,将水加热形成蒸汽,蒸汽充满蒸腔以对蒸架3上的食物进行加热,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或烹煮。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包括锅底座11和底盖15,锅底座11具有下端开口的容纳腔116,底盖15可拆卸连接于锅底座11以选择性封闭容纳腔116的下端开口。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蒸笼2收纳于容纳腔116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蒸锅,通过在锅底座11内设置容纳腔116,且在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使蒸笼2收纳于容纳腔116内,使得锅体1上端的结构和锅盖4的使用不会受到收纳的影响,即锅体1和锅盖4可以继续使用,从而使得在蒸笼2有多个时,可以将部分蒸笼2从容纳腔116中拿出以使用,其余蒸笼2继续收纳放置在容纳腔116,或在蒸笼2不需要使用时,蒸架3可配合锅盖4和锅体1使用,而蒸笼2可以继续收纳至容纳腔116中,在保证电蒸锅可以使用的同时,至少部分蒸笼也可以继续收纳至容纳腔116中,提高电蒸锅的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再者,通过设置与锅底座11可拆卸连接的底盖15,能够提高蒸笼2收纳和拿取的便利性。
为进一步提高电蒸锅的使用和收纳便利性,蒸笼2和蒸架3分体设置,即蒸笼2和蒸架3可以分别使用和分别收纳。在其他实施例中,蒸笼2和蒸架3也可以相连呈一体式结构,即蒸架3和蒸笼2一一对应设置,蒸架3连接在蒸笼2连接在蒸笼2一端内部。当电蒸锅处于使用状态时,多个蒸笼2由内至外一一套设,且蒸架3位于蒸笼2的底端内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若干个蒸架3位于容纳腔116中并叠放至底盖15上,蒸笼2支撑于蒸架3上,由此使得蒸笼2和蒸架3均可以收纳至容纳腔116中,利于进一步减小收纳后的高度,提高电蒸锅的收纳便利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蒸架3可以相对锅体1另行放置。在其他又一实施例中,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蒸架3也可以层叠设置在锅盖4内部或者层叠设置在锅盖4上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靠近锅体1设置的蒸架3位于锅体1和锅盖4之间,由此使得一蒸架3可以相对第一状态时保持不变,从而使得电蒸锅在第二状态仍然可以使用,提高电蒸锅的使用便利性和使用灵活性。
如图3、图4及图6所示,为提高底盖15拆装的便利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底盖15与锅底座11卡接,由此能够底盖15相对锅底座11拆装效率,从而提高蒸架3和蒸笼2收纳及取放的便利性,提高电蒸锅的使用便利性。
具体地,底盖15包括平板状的底板部151,底板部151的一侧设置有V型的弹性卡扣152,V型的开口朝下设置,弹性卡扣152的一端与底盖15连接,弹性卡扣152的另一端自由延伸且具有钩板部1521,钩板部1521钩挂于下端开口的开口边缘。即可通过钩板部1521与开口边缘的配合实现底盖15与锅底座11之间的卡接连接。
为提高钩板部1521对开口边缘的钩挂可靠性,开口边缘向内延伸有卡接凸部118,钩板部1521钩挂于卡接凸部118,由此能够增加钩板部1521与锅底座11的接触面积,提高卡接可靠性。进一步地,底板部151对应弹性卡扣152的位置开设有避让缺口1512,钩板部1521能够位于避让缺口1512中,由此使得避让缺口1512为弹性卡扣152的变形提供避让空间。当需要拆卸底盖15时,沿远离卡接凸部118的方向拨动钩板部1521,即可使得钩板部1521回缩至避让缺口1512中并与卡接凸部118分离,由此实现底盖15在锅底座11上的拆卸。
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底板部151的另一相对侧设置有卡凸部153,卡凸部153优选沿底板部151的对应侧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腔116的腔底开设有卡接槽1162,卡接槽1162与卡凸部153一一对应设置,卡凸部153卡接于卡接槽1162中,由此使得底盖15的相对两侧均与锅底座11卡接,且能够降低底盖15的加工成本。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底板部151的至少相对两侧均设置卡凸部153,卡接槽1162与卡凸部153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底板部15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卡扣152。
底盖15对应加热装置12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1511,以提高容纳腔116的散热性能,避免热量在容纳腔116内堆积而影响容纳腔116内电器件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底盖15的下表面优选凸设有支撑脚垫16,支撑脚垫16间隔设置有多个,以抬高底盖15的高度,避免锅底座11与外部支撑面直接接触导致的水渍等容易从散热孔1511进入容纳腔116中的问题,且能够提高锅体1的支撑稳定性。优选地,支撑脚垫16呈矩形设置有四个,且每个支撑脚垫16的底面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如图3和图8所示,容水腔112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122,加热装置12包括安装座122和加热体121,安装座122密封穿设于安装孔1122中,加热体121安装于安装座122上,且加热体121向上伸出容水腔1121的腔底,以更好地对容水腔1121中的水进行加热,提高加热的效率,通过安装座122也能够防止容水腔1121中的水流入容纳腔116中。加热装置12的下端为电连接端,电连接端位于容纳腔116中。通过设置分隔的容水腔1121和容纳腔116,能够使得加热装置12的电连接端安装至容纳腔116中,避免容水腔1121中的水渗入容纳腔116中而影响电蒸锅的电气安全性,提高电蒸锅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3和图5所示,电蒸锅还包括接汁盘5,接汁盘5架设在锅体1的上端并与容水腔1121的腔底间隔设置,接汁盘5具有内凹的接汁槽511,接汁槽511的槽底凸设有上端封闭的隔筒部52,隔筒部52的上端开设有与容水腔1121连通的多个蒸汽出口。电蒸锅在加热食物时,由于蒸汽在锅盖4、蒸笼2或蒸架3上聚集后集成水向下回流,回流水中通常附带有食物的油脂或其他物质,通过设置接汁盘5,可以使得回流水回流至接汁盘5上,避免落入容水腔1121中,从而确保加热装置12加热的水中不含其他杂质,从而避免油脂等杂质影响加热装置12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接汁盘5包括内凹的主盘体51,主盘体51的凹腔形成上述的接汁槽511。隔筒部52的下端向下伸出主盘体51下端并抵接至容水腔1121的腔底,且隔筒部52的下端侧壁开设有过水口;隔筒部52的上端凸出主盘体51上表面,且开设有多个蒸汽出口。加热体121的上端伸出至隔筒部52的内部并与隔筒部52的内壁间隔设置。该种设置,能够使蒸汽出口与接汁槽511的槽底间隔设置,从而避免接汁槽511中的汁液通过蒸汽出口向下落入至容水腔1121中;同时,将加热体121伸入到隔筒部52内侧,也可以将水聚拢至加热体121周围,减小所需加热水的体积,从而增快蒸汽产生的速度,提高加热效率。
为提高接汁盘5在锅底座11上的装配便利性,主盘体51的上端外周缘向外延伸有搭接边部53,搭接边部53搭设在容水腔1121的开口端面上,由此可以避免采用连接结构连接固定接汁盘5,提高接汁盘5在锅体1上的取放便利性。优选地,搭接边部53的外周缘向上延伸有外折边部54,外折边部54用于止挡接汁盘5上的水滴向外溢出接汁盘5。
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若干个蒸架3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最下层的蒸架3支撑于锅体1上,相邻两个蒸架3之间设置有蒸笼2,锅盖4盖设在最上层的蒸架3上。
如图3、图5及图7所示,为提高电蒸锅的组装便利性和组装效率,在一实施例中,蒸架3包括蒸板部31,蒸板部31上开设有多个蒸汽穿孔311,蒸汽穿孔311可以但不限定采用为椭圆形孔、圆形孔等。蒸板部31的相对两侧凸设有定位环部32。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最下层蒸架3的定位环部32与锅底座11上端套装配合。由此能够使得锅体1和蒸架3通过定位环部32和锅底座11上端的套装配合实现安装定位,提高组装效率,且保证组装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锅底座11的上端面凸设有环形的安装环部113,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安装环部113与最下层蒸架3的定位环部32内外套装配合且安装环部113的端面抵接于蒸板部31。安装环部113与定位环部32优选过盈配合,以提高两者之间的组装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环部113和定位环部32中的一个设置卡凸,另一个设置卡槽,卡凸卡装于卡槽中,以实现安装环部113与定位环部32的连接稳定性。
为方便描述,将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位于蒸板部31上侧的定位环部32称为第一定位环部32a,将位于蒸板部31下侧的定位环部32称为第二定位环部32b,安装环部113与最下层蒸架3的第二定位环部32b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蒸板部31的下侧面凸设有环形的限位环部34,限位环部34与第二定位环部32b间隔设置,安装环部113套设在第二定位环部32b的外侧。接汁盘5的外折边部54插装至限位环部34和第二定位环部32b之间,由此能够提高接汁盘5与蒸架3的配合稳定性,提高最底层蒸架3的设置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蒸笼2的下端与下侧蒸架3的第一定位环部32a套装,且上端与上侧蒸架3的第二定位环部32b套装,且蒸笼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蒸架3的蒸板部31抵接,以实现蒸笼2在两个蒸架3之间的夹持安装,从而能够提高蒸架3与蒸笼2之间的定位和装配效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环部32与蒸笼2的对应端均过盈配合,由此能够通过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紧密安装,保证蒸笼2和蒸架3的安装稳定性,且降低蒸汽泄露的概率,提高蒸煮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环部32与蒸笼2的对应端之间也可以卡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蒸笼2包括笼主体21,笼主体2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22,两个连接部22分别与两侧的定位环部32配合。连接部22包括沿垂直于笼主体2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延伸边部221,延伸边部221的外周缘垂直弯折形成有连接环部222,连接环部222和笼主体21分别位于延伸边部221的上下两侧,连接环部222与对应端的定位环部32套设,且两个延伸边部221分别位于笼主体21的内外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笼2设置有至少两个,若干个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21的横截面积不同。当电蒸锅2处于第一状态时,若干个蒸笼2上下层叠设置,且每个蒸笼2均位于相邻两个蒸架3之间。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116中的所有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内外套设。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是所有蒸笼2均收纳至容纳腔116中,锅盖4盖设在锅体1上端并与锅体1合围形成有蒸腔;也可以是部分蒸笼2设置在锅盖4和锅体1之间,以使锅盖4、蒸笼2和锅体由上至下层叠设置并围设形成有蒸腔。
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多个蒸笼2的笼主体21的横截面大小不同时,可通过设计延伸边部221的延伸宽度,控制所有蒸笼2上端的连接环部222的尺寸相同,控制所有蒸笼2的下端的连接环部222的尺寸相同,由此当蒸笼2设置多个时,可以仅在蒸架3上设置一个第一定位环部32a和第二定位环部32b。即所有蒸笼2均可与第一定位环部32a和第二定位环部32b配合,从而能够简化蒸架3的结构,提高蒸架3的通用性,同时也使得蒸架3与蒸笼2组装时,可以无需识别每个蒸笼2的放置位置,提高蒸架3与蒸笼2的组装便利性;再者,由于两个延伸边部221分别位于笼体的内外两侧,也能够提高收纳时蒸笼2的套装便利性。
在若干个蒸笼2套装时,笼主体21横截面积相对较大的蒸笼2套装在横截面积相对较小的蒸笼2的外侧,且内侧蒸笼2的一连接部22可以搭设在外侧蒸笼2的连接部22上,即多个蒸笼2的笼主体21由内至外套设,多个蒸笼2的连接部22在高度方向上堆叠设置。该种设置,能够减小套设时相邻两个笼主体21之间的间距,提高收纳时的结构紧凑性,降低占地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蒸笼2设置有两个,两个蒸笼2分别为第一蒸笼2a和第二蒸笼2b,第一蒸笼2a具有第一笼主体21a和第一连接部22a,第二蒸笼2b具有第二笼主体22b和第二连接部22b,第一笼主体21a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笼主体2b1的横截面积。当电蒸锅处于收纳状时,第一笼主体2a1位于第二笼主体2b1的内侧,第一笼主体21a上端的第一连接部22a搭设在第二笼主体2b1上端的第二连接部22b上,第一笼主体21a下端的第一连接部22a位于第二蒸笼2b的内侧。
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蒸笼2a位于第二蒸笼2b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蒸笼2a也可以位于第二蒸笼2b的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蒸笼2可以均仅包括笼主体21,即笼主体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笼架的定位环部32连接。该种设置下,当蒸笼2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时,蒸架3上的第一定位环部32a和第二定位环部32b可以与蒸笼2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蒸架3与锅盖4的组装效率和组装稳定性,蒸板部31的外周缘向上凸设有外凸缘部33,当电蒸锅处于第一状态时,锅盖4的下端抵接于蒸板部31,外凸缘部33的内侧面与锅盖4外侧面抵接。锅盖4的上端凸设有盖把手41,与提高锅盖4取放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凸缘部33与锅盖4过盈配合,由此使得蒸架3与锅盖4保持装配稳定,避免锅盖4随意晃动,且能够有利于减小蒸汽的泄露。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凸缘部33与锅盖4也可以采用卡接结构配合连接。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蒸板部31的相对两侧均向外延伸有把手部35,以提高蒸架3取放的便利性。
所有蒸架3的结构优选均相同,由此使得蒸架3呈通用性设置,在使用电蒸锅时无需分辨蒸架3的设置位置,有利于提高电蒸锅的使用便利性,且能够有效降低蒸架3的加工和设计成本。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锅底座11包括外壳111,外壳111上端内凹形成容水部112,容水部112具有上端开口的容水腔116,外壳111和容水部112合围形成上述的容纳腔116。
容水部112的外侧壁和外壳1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插接环槽1161,容纳腔116包括上述插接环槽1161。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蒸笼2的上端伸入插接环槽1161中。该种设置,能够利用电蒸锅现有的容水部112的高度,从而保证蒸笼2能够收纳至容纳腔116时,有效利用电蒸锅原有安装结构的高度空间,即锅体1在实现对蒸笼2的收纳的同时,锅体1在高度上的尺寸相对现有电蒸锅的锅体无需增加较多,在保证蒸笼2的设置高度的同时,降低对锅底座11的高度需求,从而降低电蒸锅的整体高度尺寸,有效降低电蒸锅在第二状态时的高度;同时,由于蒸笼2上端插入插接环槽1161中,使得蒸笼2上端被限位至容水部112的外侧壁和外壳111的内侧壁之间,降低蒸笼2在容纳腔116中晃动的概率,使得即使部分蒸笼2被取出,其余蒸笼2也能够较为稳定地放置在容纳腔116中,提高蒸笼2在容纳腔116中的设置稳定性。
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最外侧的蒸笼2下端的连接环部222套设在最上层蒸架3的上定位环部32内侧,且连接环部222的端面与蒸板部31抵接,由此使得最外侧的蒸笼2的下端支撑至上层蒸架3上,限制蒸笼2向下移动。相邻蒸笼2之间,外侧蒸笼2上端的连接环部222的端面抵接至内侧蒸笼2的连接环部222的下侧面,由此实现相邻两个蒸笼2在高度方向上的限制。
为进一步限制蒸笼2向上移动,外壳111的内侧壁和/或容水部112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台阶面120,即插接环槽1161的至少一侧槽壁凸设有限位台阶面120,限位台阶面120朝下设置,限位台阶面120用于与蒸笼2的上端面抵接,由此通过限位台阶面120限制蒸笼2向上运动。由于由内至外套设的若干个蒸笼2中,最内侧的蒸笼2上端最高,由此最内侧蒸笼2的上端抵接至限位台阶面120上,而其余蒸笼2的上端通过与相邻内侧蒸笼2的连接环部222抵接以实现向上移动的限位。
为限制蒸笼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插接环槽1161的一侧槽壁凸设有抵压凸起119,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抵压凸起119与相邻蒸笼2抵接,由此能够位于插接环槽1161中的蒸笼2抵紧,降低蒸笼2水平移动的概率,保证蒸笼2在插接环槽1161中的设置稳定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容水部112外侧壁凸设有抵压凸起119,最内侧的蒸笼2夹设在抵压凸起119和外壳111内侧壁之间,其余蒸笼2夹设在相邻外壳111的内侧壁和相邻蒸笼2的笼主体21之间。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外壳111的内侧壁上凸设有抵压凸起119,最外侧的蒸笼2夹设在抵压凸起119和容水部112的外侧壁之间。
由于在部分实施例中,所有蒸笼2上端的连接环部222均与外壳111的内侧壁抵接,且所有蒸笼2的笼主体21均与外壳11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由此抵压凸起119优选设置在容水部112的外侧壁上,以避免连接环部222处受到抵压力而容易变形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蒸笼2也可以仅包括笼主体21,此时可以在容水部112的外侧壁和/或外壳111的内侧壁设置抵压凸起119,以使得对应侧的蒸笼2夹设在抵压凸起119和相邻蒸笼2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蒸笼2凸设有限位凸部223,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若干个蒸笼2内外套设,且限位凸部223与相邻蒸笼2抵接。避免因相邻笼主体21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的蒸笼2晃动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两个笼主体21需要抵接而导致的套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蒸笼2设置有两个,最内侧的蒸笼2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凸部22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每个蒸笼2上均设置有限位凸起1141。
由此蒸架3的面积大于蒸笼2的横截面积,为提高蒸架3在容纳腔116内的设置便利性,容纳腔116包括上下连通的上腔部和下腔部,下腔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上腔部的横截面积,上腔部的上端与插接环槽1161连通。加热装置12的下端位于上腔部中,蒸笼2容置于上腔部,蒸架3容置于下腔部。
通过将容纳腔116设置成横截面积不同的上腔部和下腔部,能够在满足蒸架3的收纳的同时,减小锅体1上端的横截面积,使得锅体1的上端与蒸架3的尺寸更加适配,提高锅体1与蒸架3配合的便利性,且降低电蒸锅的占地空间;再者,该种设置,使得蒸架3在高度方向上可以限位于上腔部和下腔部的台阶处,限制蒸架3在高度方向上的晃动提高蒸架3在容纳腔116内的设置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外壳111呈“凸”字形结构,即外壳111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部1111和下壳部1112,上壳部1111的横截面积小于下壳部1112横截面积,上壳部1111围设形成上腔部,下壳部1112围设形成下腔部。上壳部1111的下端和下壳部1112的上端通过转接环部1117连接。
如图7、图8及图12所示,为进一步降低收纳时蒸架3在容纳前内晃动的概率,容纳腔116内设置有竖直的定位柱114,蒸架3上贯通开设有定位孔312,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定位柱114插设于定位孔312中,由此能够实现蒸架3在容纳腔116内的安装定位。
优选地,定位柱114环绕容纳腔116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避免蒸架3在容纳腔116内旋转,提高蒸架3在容纳腔116内的设置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锅体1、蒸架3、蒸笼2及锅盖4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容纳腔116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114。在其他实施例中,锅体1、蒸架3、蒸笼2及锅盖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只要形状相适配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柱114的上端与容水部11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以提高底盖15拆装的便利性。且优选地,定位柱114与底盖15的内表面抵接,以对底盖15进行支撑,避免底盖15内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定位柱114的下端与底盖15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柱114的外侧面凸设有凸起组,凸起部包括沿定位柱11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1141;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位于容纳腔116中的最上层蒸架3能卡入并夹设在两个限位凸起1141之间。由此当蒸架3设置有多个且需要取出部分蒸架3使用时,可以使得最上层的蒸架3保持至两个限位凸起1141之间,保证上层蒸架3始终处于稳定状态,避免最上层蒸架混动;同时,即使容纳腔116中存放有多个剩余蒸架3,位于最上层蒸架3下方的蒸架3仍被限位至最上层蒸架3和底盖15的狭小空间内,避免蒸架3晃动过大;再者,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被收纳的蒸笼2始终限位于最上层蒸架3和限位台阶面之间,避免因部分蒸架3取出导致的蒸笼2缺乏下限位结构,保证蒸笼2在容纳腔116内的设置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凸起组沿定位柱114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组,以实现对最上层蒸架3的多点夹持,提高最上层蒸架3的设置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组沿定位柱114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组,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组可以是两组、三组或者其他组数。
为保证蒸架3顺畅地卡入至两个限位凸起1141之间,限位凸起1141的端面周缘设置有倒角结构,以为限位凸起1141穿过定位孔312进行导向。倒角结构优选设置为圆弧倒角,也可以为斜倒角。限位凸起1141凸出定位柱114外侧面的高度优选为0.3mm~1.2mm,避免凸出过高而导致蒸架3难以卡入两个限位凸起1141之间。
如图13至图17所示,容纳腔116内设置有控制板13,加热体121与控制板13电性连接,以控制加热体121运行并为加热体121进行通断电控制。为调控加热装置12的运行,从而控制电蒸锅的运行,电蒸锅还包括操控器件6,操控器件6与控制板13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操控器件6为设置在锅底座11外侧壁的操控屏,在其他实施例中,操控器件6也可以为设置在锅底座11的控制旋钮。
由于在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蒸架3和蒸锅收纳至容纳腔116中,为避免蒸架3和蒸锅对加热装置12的走线造成影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锅体1具有走线通道,走线通道包括底走线通道1114和开口向下的U型通道,底走线通道1114设置于锅底座11的底部内侧并与容纳腔116分隔;U型通道的相对两侧分别位于插接环槽1161的内外两侧,且U型通道的内侧部与容水腔1121分隔并向下贯通容水部112,插接环槽1161的上端形成U型通道的横部,U型通道的外侧部与底走线通道1114连通。控制板13位于底走线通道1114内,电连接端的连接导线依次穿过内侧部、横部、外侧部及底走线通道1114并与控制板13连接。当电蒸锅处于第二状态时,U型通道的横部位于蒸笼2上方,控制板13位于蒸笼2外侧。
走线通道的设置,能够使得加热装置12的连接导线能够向上穿出容纳腔116后,沿U型通道引出至容纳腔116的外侧后进入底走线通道1114,并经过底走线通道1114与控制板13连接,由此能够避免连接导线与容纳腔116中的蒸笼2和蒸架3相干涉,也避免蒸笼2和蒸架3缠绕对连接导线而导致连接导线拉扯、断裂。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腔部和下腔部之间形成有朝下设置的台阶环面,台阶环面向下凸设有挡筋部1113,挡筋部1113与下腔部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底走线通道1114。由此能够简化底走线通道1114的加工,且降低蒸架3与底走线通道1114内连接导线的干涉。
进一步地,外壳111包括上下相连的上壳部1111和下壳部1112,上壳部1111的横截面小于下壳部1112的横截面,上壳部1111围设形成上述上腔部,下壳部1112围设形成上述下腔部。下壳部1112的下端和下壳部1112的上端通过转接环部1117连接,转接环部1117的内表面即为上述台阶环面。上壳部1111与容水部112之间形成插接环槽1161。
操控器件6安装至转接环部1117处,控制板13安装至转接环部1117的内侧面,转接环部1117上开设有进线口1116,操控器件6的接电线通过进线口1116穿入底走线通道1114中并与控制板13连接。操控器件6与控制板13优选正对设置,以缩短接电线的长度。
锅底座11上还设置有出线口1115,出线口1115处设置有接电接头7,控制板13与接电接头7通过供电导线连接,以对控制板13提供电能,从而通过控制板13向操控器件6和加热装置12提供电能。接电导线容置于底走线通道1114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容水部112的内侧凸设有走线盒部115,走线盒部115具有与容水腔1121分隔的走线内腔1151,走线内腔1151具有贯通容水部112侧壁的侧穿线口1124和贯通容水部112底部的底穿线口1123,底穿线口1123与容纳腔116连通,走线内腔1151形成U型通道的内侧部。
走线盒部115可以与容水部11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只要保证形成的走线内腔1151与容水腔1121完全分隔即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壳部1111上可拆卸连接有线盒盖14,线盒盖14与上壳部1111合围形成有走线腔143,走线腔143形成U型通道的外侧部。通过设置于上壳部1111可拆卸连接的线盒盖14,能够在保证U型通道的外侧部位于间隙通道外侧的同时,简化外壳111的结构,降低外壳111的加工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壳部1111做成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内外层之间形成U型通道的外侧部,双层结构的内层与容水部112之间形成上述的插接环槽1161。
上壳部11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上过线孔1118,上过线孔1118连通插接环槽1161和走线腔143的上端,转接环部1117上开设有底过线孔1119,底过线孔1119连通底走线通道1114和走线腔143的下端。由此使得连接导线可以依次穿过走线内腔1151、插接环槽1161、上过线孔1118、走线腔143及底过线孔1119而进入至底走线通道1114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线盒盖14的下端与转接环部1117抵接,以提高线盒盖14的拆装便利性和外形美观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线盒盖14的下端也可以插入底过线孔1119中。
线盒盖14优选与外壳111卡接连接,以提高拆装便利性和拆装效率。具体地,线盒盖14包括一侧开口的盒体141,盒体141的开口朝向上壳体且开口端端面与上壳部1111的外侧面抵接。盒体141的周缘处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勾部142,外壳1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口117,卡口117与卡勾部142一一对应设置,卡勾部142卡设于卡口117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盒体141的上端及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勾部142,以提高卡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蒸架3、蒸笼2、锅底座11及锅盖4均由耐高温塑料制成,以降低成本。且蒸笼2和锅盖4优选采用透明材质,以可实时观察食物的蒸煮状态,提高蒸煮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结构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如铝合金等。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锅盖(4)、蒸笼和若干个蒸架(3),所述锅体(1)包括锅底座(11)和底盖(15),所述锅底座(11)具有下端开口的容纳腔(116),所述底盖(1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锅底座(11)以选择性封闭所述下端开口;
所述电蒸锅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锅体(1)、所述蒸笼和所述锅盖(4)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以围设形成蒸腔,所述蒸架(3)设置于所述蒸腔内以承载食物;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所述蒸笼收容于所述容纳腔(1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具有环形的笼主体,所述蒸笼设置有至少两个,若干个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的横截面积不同;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116)中的所有所述蒸笼的所述笼主体内外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架(3)与所述蒸笼分体设置,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蒸架(3)位于所述容纳腔(116)中并叠放至所述底盖(15)上,所述蒸笼支承于最上层所述蒸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6)内具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柱(114),所述蒸架(3)贯通设置有定位孔(312);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定位柱(114)穿设于所述定位孔(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4)的外侧壁凸设有凸起组,所述凸起组包括沿所述定位柱(11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1141);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位于所述容纳腔(116)中的最上层所述蒸架(3)卡入并夹设在两个所述限位凸起(114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座(11)具有外壳(111),所述外壳(111)上端内凹形成容水部(112),所述容水部(112)具有上端开口的容水腔(117),所述容水腔(117)的腔底密封安装有加热装置(12),所述外壳(111)内侧壁和所述容水部(11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插接环槽(1161),所述容纳腔(116)包括所述插接环槽(1161);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蒸笼的上端伸入所述插接环槽(116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环槽(1161)的一侧槽壁凸设有抵压凸起(119),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压凸起(119)与相邻所述蒸笼抵接;
和/或,所述插接环槽(1161)的至少一侧槽壁上凸设有限位台阶面(120),所述限位台阶面(120)朝下设置,所述限位台阶面(120)用于与所述蒸笼的上端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具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包括底走线通道(1114)和开口向下的U型通道,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设置于所述锅底座(11)的底部内侧并与所述容纳腔(116)分隔,所述U型通道的内侧部位于所述插接环槽(1161)的内侧且下端与所述容纳腔(116)的顶端连通,所述插接环槽(1161)的顶端形成所述U型通道的横部,所述U型通道的外侧部位于所述插接环槽(1161)的外侧且下端与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12)至少电连接端位于所述容纳腔(116)中,所述电蒸锅还包括控制板(13),所述控制板(13)位于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内,所述电连接端的连接导线依次穿过所述内侧部、所述横部、所述外侧部及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并与所述控制板(13)连接;
当所述电蒸锅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横部位于所述蒸笼上方,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位于所述蒸笼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6)包括上下连通的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上腔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下腔部的横截面积,所述上腔部的上端与所述插接环槽(1161)连通;
所述上腔部和所述下腔部之间形成有朝下设置的台阶环面,所述台阶环面向下凸设有挡筋部(1113),所述挡筋部(1113)与所述下腔部的腔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底走线通道(111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5)与所述锅底座(11)卡接;
和/或,所述底盖(15)上设置有散热孔(1511);
和/或,所述底盖(15)的下表面凸设有多个支撑脚垫(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06887.3U CN219982673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电蒸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06887.3U CN219982673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电蒸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82673U true CN219982673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1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06887.3U Active CN219982673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一种电蒸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826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77591A (zh) * | 2024-05-15 | 2024-06-14 | 佛山市顺德区爱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护型智能电蒸笼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21106887.3U patent/CN2199826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77591A (zh) * | 2024-05-15 | 2024-06-14 | 佛山市顺德区爱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护型智能电蒸笼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982673U (zh) | 一种电蒸锅 | |
EP3711640A1 (en) | Electric kettle | |
CN107713727B (zh) | 烤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EP3957218B1 (en) | Steam-type air fryer | |
EP3714739B1 (en) | Electric kettle | |
CN210871023U (zh) | 一种蒸烤组合机 | |
CN220459145U (zh) | 一种电蒸锅 | |
CN21454885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248386U (zh) | 蒸汽盖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9733474U (zh) | 一种蒸烤组合机 | |
CN209883803U (zh) | 一种蒸烤组合机 | |
CN211722745U (zh) | 锅具 | |
CN217659314U (zh) | 容纳组件和家电设备 | |
CN219645517U (zh) | 一种电蒸锅 | |
CN217488277U (zh) | 蒸汽烹饪设备 | |
CN21404855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489529U (zh) |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 | |
CN213909884U (zh) | 发热组件、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8009445U (zh) | 一种烹饪锅具用手柄及烹饪锅具 | |
CN218128168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6437524U (zh) |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 |
CN21690758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192809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577745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248344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