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0937U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0937U
CN219980937U CN202321002264.1U CN202321002264U CN219980937U CN 219980937 U CN219980937 U CN 219980937U CN 202321002264 U CN202321002264 U CN 202321002264U CN 219980937 U CN219980937 U CN 219980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river
image sensor
shel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2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英杰
毕战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2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0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0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0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外壳、镜头、滤光组件、图像传感器、第一驱动器、抖动检测器以及控制器;镜头穿设于外壳的一端且与外壳可拆卸连接;滤光组件与图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在外壳的内腔中,且图像传感器更靠近镜头,第一驱动器与图像传感器连接且带动图像传感器运动;抖动检测器设置于外壳且被配置成检测镜头的抖动量,控制器与抖动检测器、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且根据抖动检测器检测的镜头的抖动量,控制第一驱动器带动图像传感器运动。本申请提供的摄像装置,具有优化布局,减小装置的尺寸,便于装置的装配的优点。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经常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记录各种信息。随着消费者对于拍照需求的增加,摄像头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人像拍摄、远距拍摄、变焦等功能都集成在了体积有限的摄像头中。
其中,摄像头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抖动,会带来拍摄画面的抖动,造成图像的运动模糊。为了避免抖动,相关技术中常通过改变镜头或者图像传感器的位置来减少抖动带来的影响。
然而,相关技术的摄像头的布局复杂,不便于摄像头的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摄像头的布局复杂,不便于摄像头的小型化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外壳、镜头、滤光组件、图像传感器、第一驱动器、抖动检测器以及控制器;所述镜头穿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且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滤光组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且所述图像传感器相比于所述滤光组件更靠近所述镜头,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且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运动;所述抖动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且被配置成检测所述镜头的抖动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抖动检测器、所述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且根据所述抖动检测器检测的所述镜头的抖动量,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运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与底板,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与所述镜头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二端具有开口;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并封盖所述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合围成所述外壳的内腔。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凸出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内腔。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之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滤光组件且具有供光线通过的贯穿孔,所述支架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光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安装座、第一滤光片以及第二滤光片;所述安装座沿第二方向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二滤光片的类别不同,且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二滤光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随所述安装座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且驱动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往复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或,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亮度检测器,所述亮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且被配置成检测光线的亮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亮度检测器检测的光线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安装座移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或,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滤光片为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为全通滤光片。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装置,通过将镜头穿设于外壳,并在外壳的内腔中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滤光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以使得穿过镜头的光线可先经过滤光组件进行滤光后再照射至图像传感器成像,以便优化装置的布局,减小装置的尺寸,便于装置的装配。
另外,抖动检测器设置外壳且可检测镜头的抖动量,控制器与抖动检测器、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且根据抖动检测器检测的镜头的抖动量,控制第一驱动器带动图像传感器运动,以便于利用图像传感器的位置变化减少抖动带来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拆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
110-壳体;
111-第一部分;
112-第二部分;
113-加强肋;
120-底板;
130-支架;
131-贯穿孔;
200-镜头;
300-滤光组件;
310-第二驱动器;
320-安装座;
330-第一滤光片;
340-第二滤光片;
400-图像传感器;
500-第一驱动器;
600-抖动检测器;
700-控制器;
800-亮度检测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叙述,相关技术中的摄像头存在的布局复杂,不便于摄像头的小型化发展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通过将镜头穿设于外壳,并在外壳的内腔中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滤光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以使得穿过镜头的光线可先经过滤光组件进行滤光后再照射至图像传感器成像,以便优化装置的布局,减小装置的尺寸,便于装置的装配。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拆分图。参考图1与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包括外壳100与镜头200。外壳100可包括壳体110与底板120。壳体110沿第一方向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壳体110的第一端可供镜头200穿设并可与镜头200连接。
可选地,为了便于镜头200的维护或更换,镜头200与壳体11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壳体110的第一端可具有螺纹孔,镜头200可具有外螺纹,镜头200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可螺纹连接。其中,螺纹孔可沿第一方向延伸,镜头200与螺纹孔配合后,镜头200的光轴沿第一方向设置。另外,壳体110的第二端可具有开口,底板120可设置于壳体110的第二端,且该底板120可封盖开口,并可与壳体110合围成外壳100的内腔。
继续参考图1与图2,进一步地,壳体110可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可凸出连接在第二部分112沿第一方向的端面,且第一部分111的外边缘沿第一方向在第二部分112的端面的投影位于第二部分112的端面内。
具体地,第二部分112沿第一方向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二部分112的第一端面可与第一部分111连接,第二部分112的第二端面可具有开口并可与底板120连接。第一部分111具有贯穿第一部分111的螺纹孔,第二部分112具有与螺纹孔连通的内腔。
继续参考图2,壳体110还可包括加强肋113,加强肋113可连接在第一部分111的外侧壁与第二部分112的端面之间,以便加强第一部分111的结构强度,进而保护与第一部分111连接的镜头200。
示例性地,加强肋113可为实心的立方体,且该加强肋113沿第一方向可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且加强肋113的底面可与第二部分112的端面连接。加强肋113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可连接有环状的侧面,且加强肋113的其中一个侧面可与第一部分111的外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肋113可为多个,多个加强肋113可间隔设置在第一部分111的外侧壁。为了均匀性加固第一部分111,多个加强肋113可均匀地设置在第一部分111的外周,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加强肋113之间的第一部分111的外壁面的距离相等。
继续参考图1与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包括图像传感器400,图像传感器400可设置在壳体110的内腔中,且位于镜头20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与底板120之间。图像传感器400可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类型的影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400主要用于接收来自镜头200采集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摄像装置的成像需求。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图。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包括抖动检测器600与控制器700。抖动检测器600可设置于外壳100且可检测镜头200的抖动量。且抖动检测器600可将检测的镜头200的抖动量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导线有线通信或者微波等无线通信的方式向控制器700传递。
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控制器700在接收抖动检测器600传递的电信号后,根据该电信号计算出图像传感器400需要补偿的平移位移和/或转动角度,并生产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导线等有线通信或微波等无线通信向第一驱动器500发送。第一驱动器500可与图像传感器400连接且驱动图像传感器400在外壳100的内腔中运动,以改善装置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以使得图像传感器400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其中,抖动检测器600可为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抖动量可为镜头200在沿第一方向平移位移、镜头2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平移位移、镜头200绕着第一方向转动的转动角度、镜头200绕着垂直第一方向的转动角度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地,第一驱动器500可驱动图像传感器400做如下动作的一个或几个:沿第一方向平移、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平移、绕着第一方向转动、绕着垂直第一方向的转动,以达到改善装置抖动时对拍摄工作造成的影响。可选地,第一驱动器500可选用易迅马达、记忆合金式马达、悬丝马达、弹片马达、压电马达、滚珠马达等。采用该驱动器驱动图像传感器400运动的方式为已知的,在此就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包括亮度检测器800与滤光组件300。其中滤光组件300可设置在镜头200与图像传感器400之间,也就是说,滤光组件300与图形传感器可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在外壳100的内腔中,且图像传感器400更靠近镜头200,以使得穿过镜头200的光线可先经过滤光组件300进行滤光再射向图像传感器400,以便优化装置的布局,减小装置的尺寸,便于装置的装配。
示例性地,参考图1,第二部分112的内腔中可设有支架130,支架130支撑滤光组件300且可具有供光线通过的贯穿孔131。支架130与底板120之间可具有安装空间,图像传感器400与第一驱动器500设置在安装空间中。如此,通过在第二部分112中设置支架130,以便为滤光组件300提供安装位,也便于限定滤光组件300与镜头200之间的距离,以及滤光组件300与图像传感器400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1与图2,滤光组件300可包括第二驱动器310、安装座320、第一滤光片330以及第二滤光片340。其中,安装座320可沿第二方向滑设于支架130,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滤光片330与第二滤光片340的类别不同,且第一滤光片330与第二滤光片34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安装座320并随安装座320的移动而移动。其中,第一滤光片330可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或紫外截止滤光片,第二滤光片340可为全通滤光片。第二驱动器310与安装座320连接,且驱动安装座320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支架130往复滑动,以改变与支架130的贯穿孔131相对的滤光片。
具体地,人眼只对可见光敏感,无法感知非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白天时,可使得第一滤光片330与支架130的贯穿孔131相对应,以滤除非可见光,使装置的拍照效果接近于人眼效果,使白天的主观效果更好。夜晚时,可使第二滤光片340与支架130的贯穿孔131相对应,以使得非可见光通过该第二滤光片340射向图像传感器400,以使得进光量增加。如此,装置在晚上和白天分别使用不同的滤光片工作,进而有效解决双峰单滤光片日夜不能兼顾而产生的问题。
参考图3,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还可包括控制器700通信连接的亮度检测器800。亮度检测器800可设置于外壳100,且可检测光线的亮度。该光线可指即将摄入镜头200的光线,或者,从镜头200穿出射向滤光组件300的光线。该亮度检测器800可为光敏电阻等能够检测亮度变化的传感器。且亮度检测器800可将检测到的光线的亮度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等有线通信或者微波等无线通信向控制器700传递。
控制器700在接收该电信号后,可判断光线的亮度是否高于预设值。若光线的亮度高于预设值,则表明摄像装置处于较明亮的环境中,控制器700可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线等有线通信或者微波等无线通信向第二驱动器310传递。第二驱动器310在接收该信号后,可驱动安装座320滑动,以使得第一滤光片330与贯穿孔131对应,也就是说,镜头200、第一滤光片330、支架130的贯穿孔131以及图像传感器400位于第一方向上。
若光线的亮度不高于预设值,则表明摄像装置处于较暗的环境中,控制器700可生成控制信号并向第二驱动器310传递。第二驱动器310在接收该信号后,可驱动安装座320滑动,以使得第二滤光片340与贯穿孔131对应,也就是说,镜头200、第二滤光片340、支架130的贯穿孔131以及图像传感器400位于第一方向上。
其中,第二驱动器310可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座320之间可连接能够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平移运动的机构,以驱动安装座320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支架130往复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滤光片330与第二滤光片340的切换。其中该机构可为螺杆滑块、曲柄滑块、齿轮齿条等机构。采用上述机构实现安装座320的往复运动均为比较常见的形式,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然除了采用上述机构外,还可通过线圈与磁芯的方式。具体地,可通过对线圈的电流方向改变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从而带动与之相互配合的导磁铁芯的移动,再由导磁铁芯带动永久磁芯以及摆杆的运动,从而使与摆杆连接的安装座往复运动,进而达到两个滤光片相互切换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和/或经由诸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等无线通信网络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以电子设备为手机示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显示屏、电池、主板以及如上文提到的摄像装置。显示屏设置在壳体上,其可以用于显示画面。电池和主板可以设置于壳体内,摄像装置能够接受到外部环境射入的光线以实现画面拍摄,主板上可以集成有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主板可以形成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电池可为电子设备的摄像装置、显示屏、主板等电子器件供电。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镜头、滤光组件、图像传感器、第一驱动器、抖动检测器以及控制器;
所述镜头穿设于所述外壳的一端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滤光组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且所述图像传感器相比于所述滤光组件更靠近所述镜头,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且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运动;
所述抖动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且被配置成检测所述镜头的抖动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抖动检测器、所述第一驱动器通信连接,且根据所述抖动检测器检测的所述镜头的抖动量,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与底板,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与所述镜头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二端具有开口;
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并封盖所述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合围成所述外壳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凸出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内;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腔中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滤光组件且具有供光线通过的贯穿孔,所述支架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安装座、第一滤光片以及第二滤光片;
所述安装座沿第二方向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二滤光片的类别不同,且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二滤光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随所述安装座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且驱动所述安装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往复滑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或,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亮度检测器,所述亮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且被配置成检测光线的亮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成根据所述亮度检测器检测的光线的亮度,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安装座移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或,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支架的贯穿孔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光片为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为全通滤光片。
CN202321002264.1U 2023-04-27 2023-04-27 摄像装置 Active CN219980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264.1U CN219980937U (zh) 2023-04-27 2023-04-27 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264.1U CN219980937U (zh) 2023-04-27 2023-04-27 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0937U true CN21998093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2264.1U Active CN219980937U (zh) 2023-04-27 2023-04-27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0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20342A (en) Image input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images of multiple resolutions
US7933515B2 (e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US7933516B2 (e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0594711C (zh) 数字照相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JPWO2013186806A1 (ja) 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撮像方法
KR101082798B1 (ko) 셀프 카메라 촬영 시스템
CN111491094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
CN219980937U (zh) 摄像装置
CN101750853B (zh) 电子装置及取像模组
CN110753145A (zh) 移动终端
CN210807353U (zh) 移动终端
CN113114889B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348015B (zh) 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542538A (zh) 一种摄像头以及终端设备
CN210666296U (zh) 一种潜望式变焦相机模块
WO2021249024A1 (zh) 变焦镜组、镜头组件、摄像装置、电子设备及变焦方法
CN214041950U (zh) 光圈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830918U (zh) 一种拼接全景相机
CN210605349U (zh) 一种单目全景相机
US20230179693A1 (en) Full-screen display device
US8564892B2 (en) Lens barrel with four symmetric and parallel contact points
CN110645448B (zh) 一种立体影视拍摄方法及装置
CN219919046U (zh) 摄像装置
CN114594644B (zh) 一种镜头焦距和光圈电动调整装置
WO2024041224A1 (zh) 一种电子设备、摄像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