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7345U -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7345U
CN219977345U CN202320652278.1U CN202320652278U CN219977345U CN 219977345 U CN219977345 U CN 219977345U CN 202320652278 U CN202320652278 U CN 202320652278U CN 219977345 U CN219977345 U CN 219977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otating shaft
mounting surface
arc
thread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22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思思
邱山鸣
高铭巢
赫晓光
刘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22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7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7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7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固定板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转动连接且可绕第一转轴在第一安装面内旋转;第二底座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且可绕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当激光收敛计与反光片对正时,第一底座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固定连接,第二底座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该基座结构可以在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内任意调整照准方向,以保证多方向激光收敛计的测量精度要求,简化了照准方向的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安全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适用于地下洞室收敛变形监测的具体情况,也适合其它建(构)筑物如支撑结构的收敛变形监测。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洞室(地铁隧道、交通隧道、水工隧道、人防工程、地下厂房等)收敛变形监测普遍采用的是收敛计、全站仪等常规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等高新技术。全站仪方法精度满足要求,可一次监测若干测点,工作效率较高,但基点稳定性直接影响其精度,全站仪一次性投入也较大,成本较高;三维激光扫描采集是点云,能全面监测洞室围岩的收敛变形,但仪器设备投入巨大,数据处理复杂,非一般工程所能承受。收敛计监测法目前常用激光测距进行收敛变形监测,相比于传统的接触式收敛计而言,激光收敛计有测量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已成为地下洞室收敛变形的重要监测方法。
激光收敛计的原理为采用激光测距法测量洞室断面的测线距离,一般将激光测距仪和测量反光片布设于测线两端的洞室岩壁上。激光测距仪安装的稳定性和照准反光片的位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岩壁上安装设备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安装平面,激光测距仪与反光片不易对正,若其他施工作业导致激光测距仪照准方向发生偏移,则需要重新调整安装结构以进行重新照准,修复工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以解决激光收敛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易安装和照准反光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所述固定板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转动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一转轴在第一安装面内旋转;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竖直平面是指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垂直的平面;当激光收敛计与反光片对正时,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将激光收敛计安装于第二底座上,第一底座可绕第一转轴在第一安装面内旋转,即可调节激光收敛计的平面角度;第二底座可绕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即可调节激光收敛计的俯仰角度;当平面角度和俯仰角度均调节好后,再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将第一底座固定于固定板上,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将第二底座固定于第一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结构可以在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内任意调整照准方向,以保证多方向激光收敛计的测量精度要求,简化了照准方向的调整,易于实现激光收敛计与反光片的对正,灵活性高,适用于工程变形监测的特定情形;第二安装面为激光收敛计在岩壁上安装提供了安装平面,简化了激光收敛计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第一底座的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底板用于安装激光收敛计;所述第一底座的侧板与第二底座的侧板相适配,且第一底座的侧板与第二底座的侧板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为弧形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螺栓;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安装面通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螺栓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三螺纹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通过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和螺栓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五螺纹孔;或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五螺纹孔;
所述第五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五螺纹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对应,由第一弧形槽、第五螺纹孔以及螺栓构成第一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二转轴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六螺纹孔;或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二转轴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六螺纹孔;
所述第六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第六螺纹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对应,由第二弧形槽、第六螺纹孔以及螺栓构成第二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宽度均为6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由钢板加工而成,其厚度为2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安装孔。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在实际使用时,将激光收敛计安装于第二底座上,第一底座可绕第一转轴在固定板的第一安装面内旋转,即可调节激光收敛计的平面角度;第二底座可绕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即可调节激光收敛计的俯仰角度;当平面角度和俯仰角度均调节好后,再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将第一底座固定于固定板上,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将第二底座固定于第一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结构可以在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内任意调整照准方向,以保证多方向激光收敛计的测量精度要求,简化了照准方向的调整,易于实现激光收敛计与反光片的对正,灵活性高,适用于工程变形监测的特定情形;第二安装面为激光收敛计在岩壁上安装提供了安装平面,简化了激光收敛计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激光收敛计的现场安装和调整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加工简便、安装便捷、成本低、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座与固定板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11-第一安装面,12-第二安装面,13-第一螺纹孔,14-第一弧形槽,15-安装孔,16-膨胀螺栓,2-第一底座,21-第一底座的底板,22-第一底座的弧形侧板,23-第六螺纹孔,24-第二螺纹孔,25-第三螺纹孔,26-第一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3-第二底座,31-第二弧形槽,32-第二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33-第二底座的底板,34-第二底座的弧形侧板,35-第四螺纹孔,4-激光收敛计,5-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6-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包括固定板1、第一底座2以及第二底座3;固定板1具有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第一安装面11与第二安装面12相互垂直;第一底座2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11转动连接且可绕第一转轴在第一安装面11内旋转;第二底座3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底座2转动连接且可绕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竖直平面是指与第一安装面11和第二安装面12均垂直的平面;当激光收敛计4与反光片对正时,第一底座2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11固定连接,第二底座3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底座2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3均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两侧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第一底座的底板21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11转动连接;第二底座的底板33用于安装激光收敛计4;第一底座的弧形侧板22与第二底座的弧形侧板34相适配,且第一底座的弧形侧板22与第二底座的弧形侧板34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底板、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构成U型底座;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使第二底座3相对第一底座2转动,实现激光收敛计4俯仰角度的调整;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正好嵌入到第一底座2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3均采用2mm厚度的钢板加工而成,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3展开均为六边形,展开长度为165mm*105mm。在第二底座3的底板上开设有4个定位孔,通过4个定位孔实现激光收敛计4在第二底座3上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螺栓;在第一安装面1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3,在第一底座2的底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4,第一底座2与第一安装面11通过第一螺纹孔13、第二螺纹孔24和螺栓5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在第一底座2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第三螺纹孔25,在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第四螺纹孔35,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通过第三螺纹孔25、第四螺纹孔35和螺栓6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13、第二螺纹孔24、第三螺纹孔25以及第四螺纹孔35的孔径均为6mm。
第一螺纹孔13与第二螺纹孔24的位置相对应,第三螺纹孔25与第四螺纹孔35的位置相对应。在调整前,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穿过第一螺纹孔13和第二螺纹孔24,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穿过第三螺纹孔25和第四螺纹孔35;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均未拧紧,第一底座2可绕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转动,从而在第一安装面11内旋转,调整激光收敛计4的平面角度;第二底座3可绕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转动,从而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调整激光收敛计4的俯仰角度;当激光收敛计4对正反光片时,拧紧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和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使第一底座2相对固定板1固定,第二底座3相对第一底座2固定。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座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槽14、第五螺纹孔以及螺栓26,在第一安装面11上设有以第一转轴(即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或螺纹孔13/24)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14,在第一底座的底板21上设有第五螺纹孔,第五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五螺纹孔的位置与第一弧形槽14对应(即重叠)。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槽31、第六螺纹孔23以及螺栓32,在第一底座2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以第二转轴(即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或螺纹孔25/35)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31,在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第六螺纹孔23,第六螺纹孔23包括多个,且多个第六螺纹孔23的位置与第二弧形槽31对应(即重叠)。在进行水平角度调节时,第一弧形槽14对水平角度调节范围具有限制作用;在进行俯仰角度调节时,第二弧形槽31对俯仰角度调节范围具有限制作用;当激光收敛计4与反光片对正时,第一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26穿过第一弧形槽14和第五螺纹孔并拧紧,将第一底座2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32穿过第二弧形槽31和第六螺纹孔23并拧紧,将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固定连接。
第一底座2与固定板1可以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可以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槽14的宽度为6mm,长度为40mm;第二弧形槽31的宽度为6mm,第二弧形槽31到第二转轴的距离为15mm,圆心角为180°。在第一底座的底板21上设有两个第五螺纹孔,在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三个第六螺纹孔23,第五螺纹孔和第六螺纹孔23的孔径均为6mm。
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槽14、第五螺纹孔以及螺栓,在第一底座的底板21上设有以第一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14,在第一安装面11上设有第五螺纹孔,第五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五螺纹孔的位置与第一弧形槽14对应(即重叠)。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弧形槽31、第六螺纹孔23以及螺栓,在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以第二转轴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31,在第一底座2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设有第六螺纹孔23,第六螺纹孔23包括多个,且多个第六螺纹孔23的位置与第二弧形槽31对应(即重叠)。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1为L型固定板1,L型固定板1由钢板加工而成,其厚度为2mm,L型固定板1展开为900mm*2100mm的长方形,第一弧形槽14与第一安装面短边的距离为30mm,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短边的距离为10mm。在第二安装面12设有4个安装孔15,安装孔15的孔径为8mm,通过安装孔15与膨胀螺栓16配合将基座结构和安装于基座结构上的激光收敛计4设置在岩壁上。L型固定板1可以适用于激光收敛计4安装于任意平面。
本实施例中,在每个螺栓安装处还设有垫片,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螺栓松动,保护螺栓和部件。
上述基座结构的具体使用过程为:
通过安装孔15与膨胀螺栓16的配合将基座结构固定安装于隧道壁面;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穿过第一安装面11上的第一螺纹孔13和第一底座底板21上的第二螺纹孔24并旋上,但不拧紧,使第一底座2相对第一安装面11可以旋转;将激光收敛计4通过定位孔和螺栓或螺丝的配合安装于第二底座的底板33上,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穿过第一底座2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的第三螺纹孔25和第二底座3的第一弧形侧板和第二弧形侧板上的第四螺纹孔35并旋上,但不拧紧,使第二底座3相对第一底座2可以旋转;调整第一底座2,使第一底座2绕第一转轴转动,调整第二底座3,使第二底座3绕第二转轴转动,当激光收敛计4的激光束对准洞壁上的反光片或反光测量板后,拧紧第一转轴对应的螺栓5和第二转轴对应的螺栓6,再将第一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26穿过第五螺纹孔和第一弧形槽14并拧紧,进一步固定第一底座2与第一安装面11,将第二固定组件对应的螺栓32穿过第六螺纹孔23和第二弧形槽31并拧紧,进一步固定第一底座2与第二底座3,即完成激光收敛计4的安装和方向对正工作。
当需要重新调整激光收敛计4的方向时,仅需要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拧松,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拧开即可实现方向的重新调节,大大提高了激光收敛计4的现场安装和调节效率,能够实现激光收敛计4多方向调节,保证了测量精度要求,灵活性高,适合于工程变形监测的特定情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变型,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第一底座以及第二底座;所述固定板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转动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一转轴在第一安装面内旋转;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二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竖直平面是指与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均垂直的平面;当激光收敛计与反光片对正时,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或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和/或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第一底座的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底板用于安装激光收敛计;所述第一底座的侧板与第二底座的侧板相适配,且第一底座的侧板与第二底座的侧板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弧形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螺栓;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安装面通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和螺栓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三螺纹孔,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通过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和螺栓实现调整时的转动连接以及对正后的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五螺纹孔;或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为中心的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五螺纹孔;
所述第五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五螺纹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对应,由第一弧形槽、第五螺纹孔以及螺栓构成第一固定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二转轴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六螺纹孔;或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以所述第二转轴为中心的第二弧形槽,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六螺纹孔;
所述第六螺纹孔包括多个,且多个所述第六螺纹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对应,由第二弧形槽、第六螺纹孔以及螺栓构成第二固定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宽度均为6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由钢板加工而成,其厚度为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安装孔。
CN202320652278.1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Active CN219977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2278.1U CN2199773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2278.1U CN2199773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7345U true CN219977345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2278.1U Active CN219977345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7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0819U (zh) 全站仪棱镜定位器
US8037748B2 (en) Method for aligning a component into a wind direction and sensor for determining misalignment of a component relative to a wind direction
CN207717311U (zh) 一种直升机桨叶扭转刚度测量装置
CN219977345U (zh) 一种用于激光收敛计的基座结构
CN104748695A (zh) 基于区段精细测量的大断面地下洞室早期变形监测方法
CN113916493B (zh) 一种变攻角下测量翼面特定区域流场和全局流场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00486A (zh) 两维度塔吊垂直度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3295076A (zh) 一种压气机导叶片安装角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5748241U (zh) 联轴器对中测量装置
CN110043804A (zh) 海底管道缺陷点的测量装置
CN103376064A (zh) 一种建筑基坑或边坡变形的监测方法及监测反射装置
CN104309793A (zh) 可调式传感器安装平台
CN106248049A (zh) 风电机组塔筒基础不均匀沉降离线检测方法及在线监测方法
CN206399428U (zh) 一种多功能测绘仪
CN213481509U (zh) 一种组合平板式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CN210922624U (zh) 测量反光片可调向支架及变形监测装置
CN217424308U (zh) 一种易固定可调向的变形监测装置
CN114485416A (zh) 一种盾构隧道位移监测方法与设备
CN206818873U (zh) 激光测距收敛观测台
CN207019680U (zh) 一种用于监测裂缝三向变形的组件及系统
CN213813665U (zh) 风向标调零装置及具有其的风向标系统
CN220794192U (zh) 一种可调节顶针位移计固定支架
CN214372145U (zh) 一种地铁车站拱盖法高边墙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装置
CN215572872U (zh) 一种适用于超深沉井施工的实时监控系统
CN219828446U (zh) 一种应用于地下管网非接触式液位计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