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6422U - 火排及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排及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6422U
CN219976422U CN202321695999.7U CN202321695999U CN219976422U CN 219976422 U CN219976422 U CN 219976422U CN 202321695999 U CN202321695999 U CN 202321695999U CN 219976422 U CN219976422 U CN 219976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hole
main
holes
main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59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余伟杰
李新学
张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59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6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6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6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火排及燃烧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燃烧头,燃烧头具有燃烧室;以及火孔顶板,火孔顶板盖设于燃烧室,火孔顶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与燃烧室连通的火孔子集,火孔子集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布设;其中,火孔子集包括主火孔和辅助火孔,主火孔包括沿火孔顶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主火孔和第二主火孔;辅助火孔分设于第一主火孔的两端,辅助火孔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主火孔位于两个第二主火孔和两个辅助火孔围成的中心燃烧区域内。通过将辅助火孔、第二主火孔围绕在第一主火孔的四周,以使得火孔子集形成的火焰稳焰效果好,从而防止离焰现象。

Description

火排及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火排及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火排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提高单个火排最大热负荷,通过提高单个火排的热负荷,能够减小火排的数量,进而达到缩小产品体积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提高火排的热负荷,常见的方式提高混合气体流速,使得通过火孔的流量增加。但是,提高混合气体流速会导致混合气体离开火孔的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时,此时火焰处于颤动状态,从而出现离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火排,其能够解决火孔内火焰离焰问题。
本申请所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够有效地提高热负荷。
上述第一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火排,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燃烧头,燃烧头具有燃烧室;以及
火孔顶板,火孔顶板盖设于燃烧室,火孔顶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与燃烧室连通的火孔子集,火孔子集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布设;
其中,火孔子集包括主火孔和辅助火孔,辅助火孔的长度小于主火孔的长度;
主火孔包括沿火孔顶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主火孔和两第二主火孔,第一主火孔位于两第二主火孔之间,第二主火孔的长度大于第一主火孔的长度;
辅助火孔分设于第一主火孔的两端,辅助火孔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主火孔位于两个第二主火孔和两个辅助火孔围成的中心燃烧区域内。
本实施例的火排,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主火孔、第二主火孔、辅助火孔,增加过流面积,减低气流穿过火孔的速度,降低火焰高度。同时,第二主火孔、辅助火孔包围第一主火孔,使得辅助火孔既靠近第一主火孔也靠近第二主火孔,方便辅助火孔生成高度较低的火焰对第一主火孔、第二主火孔生成火焰的根部进行加热,稳焰效果明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中心燃烧区域内的第一主火孔设为至少两个,第一主火孔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位于中心燃烧区域内的第一主火孔组合形成主火孔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主火孔和位于中心燃烧区域内的第一主火孔沿火孔顶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火孔组侧缘到第二主火孔侧缘的第一间距不小于辅助火孔端缘到第二主火孔侧缘的第二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以及第一主火孔的端缘到辅助火孔内侧缘的第三间距均在0.8mm-1.5mm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主火孔的两端缘凸出或平齐于两辅助火孔的外侧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火孔、第二主火孔和辅助火孔的宽度均在1.5mm-2.5mm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引射管和傍通管,引射管的内腔构成引射通道,引射通道连通燃烧室;
傍通管的内腔构成补气通道,补气通道与引射通道连通;引射管具有引射口,傍通管具有补气口,补气口位于引射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射管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连通的收缩段、混合段和扩压段,引射通道由收缩段、混合段和扩压段的内腔构成,傍通管连接在混合段上。
上述第二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火排;
安装座,至少两个火排沿火孔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在安装座,相邻两火排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mm~8mm。
本实施例的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燃烧器包括本申请中的火排,因此,本申请中燃烧器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火排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上火孔子集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气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左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燃烧组件;
101、第一半壳体;102、第二半壳体;
110、燃烧头;120、引射管;130、傍通管;140、火孔顶板;
111、燃烧室;
121、收缩段;122、混合段;123、扩压段;124、引射口;1201、引射通道;
131、补气口;1301、补气通道;
141、板件;142、火孔子集;143、裙边;
14201、中心燃烧区域;
1421、第一主火孔;1422、第二主火孔;1423、辅助火孔;
20、安装座;
210、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火排,包括:壳体以及火孔顶板140。壳体包括燃烧头110、引射管120和傍通管130。其中,引射管120的内腔为引射通道1201用于传输混合气体,而傍通管130连接引射管120,傍通管130的内腔为补气通道1301用于向引射管120内补充空气,提高引射管120内混合气体中氧气的占比。将氧气的占比高的混合气体传输到燃烧头110处燃烧,由于氧气量充足能够使得燃气充分燃烧,从而降低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并且能够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节约燃气能源。
具体地,壳体作为该火排的主体结构,壳体上至少集成了混合气体通道和燃烧室111,燃烧头110具有燃烧室111,燃烧室111在壳体一表面上形成敞口。火孔顶板140对应敞口设置,使得火孔顶板140能够盖设在燃烧室111上。火孔顶板140包括板件141,在板件141上设有至少两个火孔子集142,多个火孔子集142均与燃烧室111连通,火孔子集142内包括若干贯穿板件141的火孔,单个火孔子集142内的若干火孔能够组合形成火焰,以使得在各火孔子集142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火焰形状。
外部的一喷嘴210对应向引射通道1201内输送燃气或混合气体,同时,补气通道1301用于向引射管120内补充空气,使得混合气体内的氧气占比增高,氧气增多后的混合气体送入燃烧室111内,并最终在火孔子集142处被点燃。
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提高通过引射管120的混合气体的流速来增加混合气体流量,进而火排的最大热负荷。但是,由于增加混合气体流量增大会导致火孔顶板140上火孔内的混合气体增加,使得火孔上生成的火焰高度较高,火焰会呈现颤动。而混合气体通过火孔的速度继续增加,火焰会继续上移,燃烧稳定性遭到破坏,火焰就会飘忽不定,以至最后完全熄灭,使得未经燃烧的外泄燃气散发到室内,引起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增加混合气体的流速来提高火排的最大热负荷大的方式,需要避免火孔上的火焰出现离焰现象。
在本方案中,火孔子集142包括主火孔和辅助火孔1423。以下主火孔和辅助火孔1423的长度为主火孔和辅助火孔1423在火孔顶板140上延伸的长度。具体地,主火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多个主火孔沿火孔顶板140的长度x布设,主火孔包括第一主火孔1421和第二主火孔1422,其中,第二主火孔1422为沿该直线方向布设的多个主火孔中处于首位两侧的主火孔,两个第二主火孔1422和两个辅助火孔1423围成中心燃烧区域14201,第一主火孔1421位于该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
示例性的,第一主火孔1421和第二主火孔1422沿火孔顶板140的长度方向x(以下简称为长度方向x)布设,且第一主火孔1421和第二主火孔1422沿火孔顶板140的宽度方向y(以下简称为宽度方向y)延伸。位于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第一主火孔1421设为至少两个,第一主火孔1421沿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位于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第一主火孔1421组合形成主火孔组。
可以理解的是,火孔顶板140的长度远大于火孔顶板140的宽度,火孔顶板140在宽度方向y上的过流面积不宜过大。首先,过流面积过大会导致火孔顶板140的连接面积过小会影响火孔顶板140的强度,更重要地,火孔顶板140在宽度方向y上的过流面积过大会导致整个火孔顶板140出现回火。因此,优选地,多个主火孔沿长度方向x布设。而多个主火孔布设方向包括但不仅限于沿长度方向x布设,多个主火孔还能够沿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的倾斜方向布设。
同时,第二主火孔1422的长度大于第一主火孔1421的长度。从火孔顶板140整体上来看,多个火孔子集142内的主火孔呈长短交替排布。第二主火孔1422处的混合燃气多于第一主火孔1421处的燃气,第一主火孔1421的燃烧火焰高度低于第二主火孔1422的燃烧火焰高度,第一主火孔1421的燃烧火焰能够对第二主火孔1422的燃烧火焰的根部进行加热,以防止第二主火孔1422的火焰出现离焰现象。
同时,辅助火孔1423长度小于第二主火孔1422的长度,并且,辅助火孔1423长度也小于第一主火孔1421的长度,使得辅助火孔1423处的混合燃气均少于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处的燃气,因而,辅助火孔1423处生成火焰的高度小于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的高度。辅助火孔1423沿长度方向x延伸,辅助火孔1423分设于多个第一主火孔1421的两端,辅助火孔1423的长度小于两第二主火孔1422之间间隔的距离,辅助火孔1423的延伸方向经过第二主火孔1422。第一主火孔1421、辅助火孔1423均位于两第二主火孔1422之间,即辅助火孔1423、第二主火孔1422分布在第一主火孔1421的四周。第一主火孔1421的两端靠近辅助火孔1423,而辅助火孔1423的两端靠近第二主火孔1422。一方面,辅助火孔1423生成高度较低的火焰对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的根部进行加热,以便于火孔子集142生成火焰的稳焰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辅助火孔1423长度小于第一主火孔1421的长度,第一主火孔1421的长度小于第二主火孔1422的长度,使得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处的生成火焰呈高低错落分布。根据引射管120输出的混合气体流速方便自适应地实现稳焰。
示例性地,若引射管120输出的混合气体流速慢,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均正常燃烧。若引射管120输出的混合气体流速较快,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均正常燃烧,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高度较高,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对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稳焰。若引射管120输出的混合气体流速过快,辅助火孔1423正常燃烧,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高度较高,辅助火孔1423对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火焰稳焰,同时,辅助火孔1423对第一主火孔1421稳焰后,因为第一主火孔1421生成的火焰高度大于辅助火孔1423生成的火焰高度,第一主火孔1421生成的火焰能够对第二主火孔1422的火焰上辅助火孔1423生成火焰加热不到的区域进行加热,从而火孔子集142生成的火焰更加稳定。
在本方案中,参阅图5所示,火孔子集142内优选的火孔布局方式包括,两个第二主火孔1422和位于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第一主火孔1421沿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使得第二主火孔1422与相邻的第一主火孔1421之间的间距和相邻两第一主火孔1421之间的间距相等。
主火孔组侧缘到第二主火孔1422侧缘的间距为第一间距,辅助火孔1423端缘到第二主火孔1422侧缘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主火孔1421的端缘到辅助火孔1423内侧缘的间距为第三间距。其中,可以理解的,主火孔组侧缘为最接近两侧第二主火孔1422的两第一主火孔1421长度边缘;第二主火孔1422侧缘为第二主火孔1422长度边缘,第二主火孔1422的端缘为第二主火孔1422宽度边缘;第一主火孔1421的端缘为第一主火孔1421的宽度边缘;辅助火孔1423端缘为辅助火孔1423宽度边缘,辅助火孔1423内侧缘为辅助火孔1423靠近第一主火孔1421一侧的长度边缘,反之,辅助火孔1423的外侧缘为背离第一主火孔1421一侧的长度边缘。
第一间距不小于的第二间距,使得辅助火孔1423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覆盖所有的第一主火孔1421的端缘,以便于辅助火孔1423生成的火焰能够引燃第一主火孔1421内的混合气体,从而实现对第一主火孔1421生成的火焰稳焰。而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以及第三间距为f,f为0.8mm-1.5mm范围内。若间距f太短,间距过短会导致燃气燃烧时二次空气补充不足从而火焰长度增加,会导致CO含量上升及烧坏燃烧室的问题。反之若间距f太长,会导致点火时火焰不易传递,容易发生离焰现象。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需要保证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在0.8mm-1.5mm范围内。
第二主火孔1422的两端缘凸出或平齐于两辅助火孔1423的外侧缘,使得第二主火孔1422在长度方向上能够覆盖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以便于辅助火孔1423、第一主火孔1421生成的火焰引燃第二主火孔1422内的混合气体,从而实现对第二主火孔1422生成的火焰稳焰。
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和辅助火孔1423的宽度为g,g的取值范围在1.5mm-2.5mm内。G取值过宽时易出现回火现象,而G取值过窄时易出现黄焰现象,因此,优选地,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和辅助火孔1423的宽度在1.5mm-2.5mm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和辅助火孔1423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需要保证第一主火孔1421、第二主火孔1422和辅助火孔1423的宽度在1.5mm-2.5mm范围内。
进一步地,多个火孔子集142沿长度方向x布设。更具体地,在本方案中,多个火孔子集142沿火孔顶板140的长度方向x分布,使得多个火孔子集142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火孔顶板140上,从而使得火孔顶板140上形成的火焰分布更加均匀,以使得加热更均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7所示,火孔顶板140的周向上设有裙边143,裙边143从板件141上朝燃烧室111方向延伸,火孔顶板140通过裙边143插设在燃烧室111内。裙边143与燃烧室111的内壁相贴合,以提高火孔顶板140与燃烧头110连接的密封性,保证混合气体只能从火孔顶板140上的火孔通过,避免燃气泄露。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该火排的热负荷,多个火孔子集142的火孔的过流面积增大。但是,增加过流面积会导致燃气与空气难于充分的混合,易出现回火。在本方案中需要增加燃烧室111容积,不仅减小混合气体从火孔出气的阻力,也增加一次空气系数,更重要的是保证燃气与空气在燃烧室111更充分混合。
具体地,燃烧头110的宽度a的范围在11mm~15mm之间,燃烧头110的高度b的范围在4mm~12mm之间,以便于增大燃烧头110的体积以增加燃烧室111的容积。相较于常规的火排头部宽度a在9mm~11mm之间,燃烧头110的宽度更大,在方便增加燃烧头110的体积的同时增加了火孔顶板140宽度,为主火孔的开设预留更大的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引射管120的内腔构成引射通道1201,引射通道1201连通燃烧室111。傍通管130的内腔构成补气通道1301,补气通道1301与引射通道1201连通。具体地,引射管120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连通的收缩段121、混合段122和扩压段123,引射通道1201由收缩段121、混合段122和扩压段123的内腔构成,傍通管130连接在混合段122上。其中,收缩段121的截面积大小沿气流方向缩小,扩压段123的截面积大小沿气流方向增大,使得混合段122的截面积不大于收缩段121和扩压段123的截面积。傍通管130连接在混合段122。在本方案中,补气通道1301与引射通道1201通过文丘里效应,引射通道1201内气流将外部空气顺着补气通道1301不断吸入混合段122内,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本方案中引射管120与的傍通管130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进一步地,结合图7所示,壳体分为第一半壳体101和第二半壳体102,通过第一半壳体101与第二半壳体102拼接形成壳体的整体结构。其中,引射管120、燃烧头110和傍通管130的一部分结构成型在第一半壳体101,另一部分成型在第二半壳体102。当第一半壳体101和第二半壳体102拼合时,分别成型在第一半壳体101和第二半壳体102上的引射管120、燃烧头110和傍通管130的结构合并成整体的引射管120、燃烧头110和傍通管130。
在本方案中,第一半壳体101和第二半壳体102通过滑槽相连。第一半壳体101或第二半壳体102的周向上设有滑槽,第二半壳体102或第一半壳体101的边缘对应的插入滑槽内以第一半壳体101和第二半壳体102连接。
引射管120具有引射口124,引射通道1201的一端连接引射口124,引射通道1201的另一端连通燃烧室111。傍通管130具有补气口131,补气通道1301的一端连接补气口131,补气通道1301的另一端连通混合段122。其中,补气口131位于引射口124的上方。
傍通管130位于引射管120上方,沿竖直方向z傍通管130的投影落与引射管120重合,并且,傍通管130的直径或宽度不大于引射管120的直径或宽度,因此,减小了壳体水平方向上的体积,进而缩减了火排的占地面积。
示例性的,补气通道1301的截面形状与补气口131形状相一致,补气口131的形状可为椭圆、方形等其它异形。直径或宽度c大于1.5mm以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火排。在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具有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火排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火排为单个燃烧组件10,其能够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并结合图8所示,燃烧系统内通过多个燃烧组件10组合燃烧,以提高热负荷。该燃烧器还包括安装座20,至少两个火排沿火孔顶板140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在安装座20,相邻两火排之间的距离d范围为2mm~8mm。装配后相邻两火排的间隙过短,太短会导致火孔间二次空气补充不足,出现燃烧恶化,CO含量剧增。反之,相邻两火排的间隙过长,会导致点火后火焰在火孔间不容易传递。因此,优选地相邻两火排之间的距离d在2mm-8mm之间。
更具体地,喷嘴210安装在安装座20内,当火排被装配在安装座20后,喷嘴210与火排一一对应设置,即喷嘴210对应引射口124设置,喷嘴210向引射口124内射入高速高压的燃气或混合气体,以提供引射通道1201内气流一流速,方便引射通道1201气流通过补气通道1301补充空气,使得喷嘴210向引射口124内射入的燃气或混合气体与空气进行混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火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燃烧头(110),所述燃烧头(110)具有燃烧室(111);以及
火孔顶板(140),所述火孔顶板(140)盖设于所述燃烧室(111),所述火孔顶板(140)上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室(111)连通的火孔子集(142),所述火孔子集(142)沿所述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布设;
其中,所述火孔子集(142)包括主火孔和辅助火孔(1423),所述辅助火孔(1423)的长度小于所述主火孔的长度;
所述主火孔包括沿所述火孔顶板(140)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主火孔(1421)和两第二主火孔(1422),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位于两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之间,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的长度;
所述辅助火孔(1423)分设于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的两端,所述辅助火孔(1423)沿所述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和两个所述辅助火孔(1423)围成的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设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沿所述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位于所述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第一主火孔(1421)组合形成主火孔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和位于所述中心燃烧区域(14201)内的第一主火孔(1421)沿所述火孔顶板(140)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火孔组侧缘到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侧缘的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辅助火孔(1423)端缘到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侧缘的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以及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的端缘到所述辅助火孔(1423)内侧缘的第三间距均在0.8mm-1.5mm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的两端缘凸出或平齐于两所述辅助火孔(1423)的外侧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火孔(1421)、所述第二主火孔(1422)和所述辅助火孔(1423)的宽度均在1.5mm-2.5mm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引射管(120)和傍通管(130),所述引射管(120)的内腔构成引射通道(1201),所述引射通道(1201)连通所述燃烧室(111);
所述傍通管(130)的内腔构成补气通道(1301),所述补气通道(1301)与所述引射通道(1201)连通;所述引射管(120)具有引射口(124),所述傍通管(130)具有补气口(131),所述补气口(131)位于所述引射口(124)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20)包括沿进气方向依次连通的收缩段(121)、混合段(122)和扩压段(123),所述引射通道(1201)由所述收缩段(121)、所述混合段(122)和所述扩压段(123)的内腔构成,所述傍通管(130)连接在所述混合段(122)上。
10.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
安装座(20),至少两个所述火排沿所述火孔顶板(140)的宽度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0),相邻两所述火排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mm~8mm。
CN202321695999.7U 2023-06-30 2023-06-30 火排及燃烧器 Active CN219976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999.7U CN21997642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火排及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5999.7U CN21997642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火排及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6422U true CN219976422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4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5999.7U Active CN21997642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火排及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6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0304B2 (ja) ガスボイラー用バーナー
JP3814604B2 (ja) 多段制御を具現するガス燃焼バーナ
JP5566305B2 (ja) オープン・ループ・ガス・バーナ
EP2232140A2 (en) Bunsen burner using lean-rich combustion type
US5685708A (en) Fuel fired burners
CN109404905A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US66728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furnace
KR100495505B1 (ko) 다단제어를 구현하는 가스연소 버너
CN219976422U (zh) 火排及燃烧器
EP1083386B1 (en) Burner assembly and burner head for burning fuel/comburent gaseous mixtures
KR100965277B1 (ko) 공해물질 저감 및 보염 특성을 갖는 과농-희박연소 버너
CN112066375A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排和具有其的燃烧器以及燃气热水器
KR100495506B1 (ko) 냉각용 수관을 갖는 예혼합 가스연소 버너
CN217031619U (zh) 一种低氮静音装置及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218095924U (zh) 燃烧器单体、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装置
CN213577484U (zh) 燃烧器单元和采用该燃烧器单元的燃气热水设备
CN218993392U (zh) 火排组件及燃烧器
CN113108283B (zh) 气体燃料部分预混低氮燃烧器
CN212204510U (zh) 一种燃气炉头的小负荷防干烧结构
CN218095917U (zh) 燃烧器单体、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装置
CN113339794B (zh) 低氮燃烧器
CN216307782U (zh) 浓淡燃烧装置和火排
CN21809592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5892350U (zh) 一种分级燃烧装置
CN116951411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