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4865U - 一种内外两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外两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4865U
CN219974865U CN202321563759.1U CN202321563759U CN219974865U CN 219974865 U CN219974865 U CN 219974865U CN 202321563759 U CN202321563759 U CN 202321563759U CN 219974865 U CN219974865 U CN 219974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ell
pump
air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37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sheng Metal & Plastic Technolo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37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4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4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4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上设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和顶开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内外两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两用泵。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户外和室内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喜欢使用充气床、充气沙发或充气泳池等充气产品。一般技术中,通常采用充气泵为充气产品进行充气。
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气泵只能内置或外置使用,功能比较单一。而且现有的内置气泵由于气泵不能整体分离,只能与充气产品一对一使用,且不便于气泵的充电及维修,气泵一旦损坏,只能连同充气产品一并弃之,使用受限,不够灵活,且往往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内外两用泵,该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只需充气、抽气的切换十分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外两用泵,该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只需调整泵本体的位置就可以开启充气功能或抽气功能,十分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外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上设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和顶开部;
需要充气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通,空气依次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进入所述泵本体内,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将所述密气胶钉冲开以打开所述第三通孔,最终进入充气产品内;
需要抽气时,调整所述泵本体的位置,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密气支架的顶开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上的顶开结构顶开,充气产品内的空气从第三通孔经过第二通孔进入所述泵本体内,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从所述第四通孔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风叶组件、电机、供电结构和PCBA板,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PCBA板和所述开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罩和风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包括面盖、大身,所述面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大身上,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大身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通孔设置于卡接部上,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大身的上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密气支架包括第一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架体,所述顶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密气胶钉包括第二杆体和与所述第二杆体一体成型的密封主体,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嵌入通孔,所述第二杆体嵌入所述嵌入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杆体外围设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顶开部包括圆环部和从所述圆环部向上延伸的左楔形部和右楔形部,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圆环部内,所述左楔形部和所述右楔形部的自由端均可嵌入所述架体上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顶开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左楔形部或所述右楔形部匹配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泵本体上设置有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提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内外两用泵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柱和挡板,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一卡柱设置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大身的侧壁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卡柱卡入所述第二卡柱内,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风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泵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内的泵本体,当泵本体与外壳(外壳与充气产品熔接在一起或者一体成型)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也可单独从外壳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同时,同时,只需调整泵本体的位置就可以开启充气功能或抽气功能,十分方便。具体而言,只需要将泵本体的两端调转一下位置,就可以实现充气、抽气的切换。在充气时,进入泵本体内的空气冲开密气胶钉实现通气,在抽气时,再将泵本体放入外壳内时,密气支架的顶开部被设置于第二通孔上的顶开结构顶开,从而实现通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充气状态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充气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抽气状态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抽气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泵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泵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泵本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密气胶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密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大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抽气状态下将泵本体放入外壳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外两用泵,包括外壳1和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1内的泵本体2,泵本体2包括壳体21和形成于壳体21内的容置腔,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且壳体21上设置有开关24,外壳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第三通孔11上设有密气支架3,密气支架3上设置有密气胶钉4和顶开部31;
需要充气时,第一通孔22与第三通孔11相通,第二通孔23与第四通孔12相通,空气依次第四通孔12和第二通孔23后进入泵本体2内,再经过第一通孔22后将密气胶钉4冲开以打开第三通孔11,最终进入充气产品内;
需要抽气时,调整泵本体2的位置,使第二通孔23与第三通孔11连通,第一通孔22与第四通孔12连通,密气支架3的顶开部31被设置于第二通孔23上的顶开结构25顶开,充气产品内的空气从第三通孔11经过第二通孔23进入泵本体2内,再经过第一通孔22后从第四通孔12排出。
当泵本体2与外壳1(外壳1与充气产品熔接在一起或者一体成型)组装在一起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形成内置泵结构,可直接为该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泵本体2也可单独从外壳1中抽出使用,此时其相当于一外置泵结构,可为其他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操作。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只需要简单地切换泵本体2的安装方向并按下开关24即可实现抽气或充气作业。具体而言,只需要将泵本体2的两端调转一下位置,就可以实现充气、抽气的切换。
当将泵本体2作为外置泵使用时,在充气状态下,第一通孔22与充气产品连接,按下开关24,空气从第二通孔23进入泵本体2内,经过泵本体2后,再从第一通孔22吹出,进入充气产品内。在抽气状态下,第二通孔23与充气产品连接,按下开关24,空气从第二通孔24进入泵本体2内,经过泵本体2后,再从第一通孔23吹出,从而实现抽气功能。
容置腔内设置有风叶组件26、电机27、供电结构28和PCBA板29,供电结构28分别与电机27和PCBA板29连接,电机27与风叶组件26连接,PCBA板29和开关24连接。当按动开关24时,PCBA板指示电机27启动,进而带动风叶组件26转动,充气状态下,空气从第四通孔12经过和第二通孔23、风叶组件26、容置腔后从第一通孔22、第三通孔11排出,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而在抽气状态下,充气产品内的空气从第三通孔11经过第二通孔23进入风叶组件26、容置腔后,再经过第一通孔22后从第四通孔12排出,实现对充气产品的抽气。
风叶组件26包括风叶罩261和风叶262。风叶罩261的设置可以减小气体存在的空间,提高泵内的真空度,减小泵的负载,提高气泵的抽、排气效率,噪音小;可以用于充气床、充气船等一些充气产品充气或者用于收纳袋等待抽气产品的抽气。
外壳1包括面盖13、大身14,面盖13可转动地设置于大身14上,当打开面盖13时,面盖13不会脱离,因此不容易丢失。第三通孔11设置于大身14的一侧壁上,第四通孔12设置于卡接部15上,卡接部15设置于大身14的上端部。
密气支架3包括第一杆体32和设置于第一杆体32一端的架体33,顶开部31设置于第一杆体32的另一端,密气胶钉4包括第二杆体41和与第二杆体41一体成型的密封主体42,第一杆体32上设置有嵌入通孔321,第二杆体41嵌入嵌入通孔321内。在充气状态下,空气进入嵌入通孔321内,进而吹开密气胶钉4。
第一杆体32外围设有弹簧34,以实现密气支架3的复位。
顶开部31包括圆环部311和从圆环部311向上延伸的左楔形部312和右楔形部313,第一杆体32的另一端嵌入圆环部311内,左楔形部312和右楔形部313的自由端均可嵌入架体33上的凹槽内。
顶开结构25设置为与左楔形部312或右楔形部313匹配的斜面。
泵本体2上上设置有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21上的提手210,方便泵本体2的拿取。
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柱16和挡板17,卡接部15上设置有第二卡柱151,第一卡柱16设置于挡板17和大身14的侧壁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第一卡柱16卡入第二卡柱151内,挡板17上设置有通风孔171。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通过对泵本体2的方向进行更换,可以实现充气和抽气的快速切换,结构简单,成本低。如图13所示,需要进行抽气时,将泵本体2置入外壳1内,顶开结构2接触顶开部31,并慢慢将顶开部31向外推,在整个泵本体2逐渐下移的过程中,顶开部一直处于被外推的状态,从而密气支架3整个被顶开,实现通气。将泵本体2取出时,在弹簧34的复位作用下,密气支架3又恢复到原位。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和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上设有密气支架,所述密气支架上设置有密气胶钉和顶开部;
需要充气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通,空气依次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进入所述泵本体内,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将所述密气胶钉冲开以打开所述第三通孔,最终进入充气产品内;
需要抽气时,调整所述泵本体的位置,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密气支架的顶开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上的顶开结构顶开,充气产品内的空气从第三通孔经过第二通孔进入所述泵本体内,再经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从所述第四通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风叶组件、电机、供电结构和PCBA板,所述供电结构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PCBA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PCBA板和所述开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罩和风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面盖、大身,所述面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大身上,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大身的一侧壁上,所述第四通孔设置于卡接部上,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大身的上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气支架包括第一杆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架体,所述顶开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所述密气胶钉包括第二杆体和与所述第二杆体一体成型的密封主体,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嵌入通孔,所述第二杆体嵌入所述嵌入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外围设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开部包括圆环部和从所述圆环部向上延伸的左楔形部和右楔形部,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圆环部内,所述左楔形部和所述右楔形部的自由端均可嵌入所述架体上的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开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左楔形部或所述右楔形部匹配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本体上设置有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提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两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柱和挡板,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柱,所述第一卡柱设置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大身的侧壁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卡柱卡入所述第二卡柱内,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通风孔。
CN202321563759.1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内外两用泵 Active CN219974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3759.1U CN219974865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内外两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3759.1U CN219974865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内外两用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4865U true CN219974865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3759.1U Active CN219974865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内外两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4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05979U (zh) 一种切换方便的内外两用泵
CN101163427A (zh) 可逆充气系统
CN210565235U (zh) 一种电动充气泵主体、内置式气泵和外置式气泵
CN201121600Y (zh) 一种新型内置式手调电动气泵
CN219974865U (zh) 一种内外两用泵
CN102022364A (zh) 旋转切换式气泵
CN219865544U (zh) 内外两用泵
CN219622829U (zh)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CN219711742U (zh) 可弹出的内外两用泵
CN219865418U (zh) 一种内外两用泵
CN202108781U (zh) 一种气泵及其双面式叶轮
CN219622830U (zh) 一种可弹出的内外两用泵
CN216316726U (zh) 自带充气泵的充气床
CN219865378U (zh) 一种可弹出的内外两用泵
CN201963573U (zh) 旋转切换式气泵
US20050084400A1 (en) Electrical air blower
CN220522821U (zh) 一种便携式迷你电泵
CN221568750U (zh) 一种正转充气反转放气两用泵
CN220981308U (zh) 多功能充气风扇露营灯
CN111852921A (zh) 电动气泵的换气结构
CN2304763Y (zh) 具有充、排气双用功能活动式橡皮垫打气机
CN2731147Y (zh) 充气泵
CN115977914B (zh) 一种内置气泵及其机芯
CN221236943U (zh) 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转换筒结构
CN218624574U (zh) 充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