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9282U - 无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9282U
CN219959282U CN202321630717.5U CN202321630717U CN219959282U CN 219959282 U CN219959282 U CN 219959282U CN 202321630717 U CN202321630717 U CN 202321630717U CN 219959282 U CN219959282 U CN 219959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rrier
battery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contro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0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
陈祥飞
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0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9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9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9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电池承载件(200)和顶出机构(300);所述装置主体(100)具有开口(101)以及与所述开口(101)相连通的容纳腔(102);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用于承载电池(400),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01)进出所述容纳腔(102);所述顶出机构(30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0),所述顶出机构(300)用于将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01)顶出至所述装置主体(100)之外。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无线控制装置的电池更换难度较大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对用电器的开关、以及其他控制操作,用电器通常会连接有控制装置,传统的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用电器电连接。传统的控制装置通过直接控制强电的通断,从而达到控制灯具或者其它用电器的目的。传动的控制装置由于需要导线与用电器电连接,因此其安装位置的灵活性较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用电器的无线控制走入人们的生活,无线控制装置与用电器之间不再通过实体导线进行连接,而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实现对用电器的控制。相比于传动的控制装置来说,无线控制装置的设置位置不受限于用电器的位置,因此无线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更加的灵活。
相关技术中,无线控制装置通过无线传输信号与用电器实现通讯,因此无线控制装置内需要设置电池,以用于为无线控制装置的电路系统供电,以保证无线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
然而,当无线控制装置更换电池时,需要将无线控制装置的壳体拆卸开,这就容易造成无线控制装置的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外露,因此容易损坏无线控制装置的电子元器件。另外,在对无线控制装置的壳体进行拆卸时,也容易造成壳体损坏。此外,更换电池完成后,还需要将无线控制装置的壳体重新进行装配,因此无线控制装置更换电池也较为繁琐。综上相关技术中的无线控制装置的电池更换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控制装置,以解决无线控制装置的电池更换难度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开口以及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容纳腔;
电池承载件,所述电池承载件用于承载电池,所述电池承载件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进出所述容纳腔;
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顶出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承载件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顶出至所述装置主体之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中,当用户进行更换电池的操作时,首先通过顶出机构将电池承载件的至少部分顶出至装置主体之外,此时电池也跟随电池承载件一同被顶出装置本体。然后用户将电池承载件上的旧电池取下,安装入新电池,再然后将电池承载件推入容纳腔,以完成电池的更换操作。此方案中,电池通过电池承载件实现与无线控制装置的可拆卸安装。用户更换电池时无需对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本体进行拆卸操作,因此无线控制装置的电子元器件不易外露,不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的风险。另外,不需要对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进行拆卸,也不容易造成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造成损坏。此外,电池更换完成后,仅需要将电池承载件推入容纳腔即可,因此无线控制装置更换电池也更加简单。故而本申请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电池更换更加方便、快捷,操作难度较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爆炸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装置主体、101-开口、102-容纳腔、110-按键部、121-中间框体、122-后壳、130-电路板、131-复位键、140-滑槽、150-限位部、160-导向部、161-第一导向凸起、1611-第一导向斜面、162-第二导向凸起、1621-第二导向斜面;
200-电池承载件、201-第一侧边、202-第二侧边、203-弧形面、210-帽体部、220-承载主体;
300-顶出机构、310-转轴、320-顶推件、321-转动杆、322-推动杆;
400-电池;
500-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控制装置,该无线控制装置可以对灯具、热水器、风扇等用电器进行控制操作,这里的控制操作不限于开、关控制操作,还可以包括其他调节控制操作。例如,灯具的亮度控制、热水器的温度控制以及风扇的转速控制。本申请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可以为无线开关面板、无线鼠标、遥控器等控制装置,当然无线控制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无线控制装置的具体种类。
所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电池承载件200和顶出机构300。
装置主体100为无线控制装置的主体部件。装置主体100包括但不限于壳体、电路板130、操作按键等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00具有开口101以及与开口101相连通的容纳腔102。容纳腔102为电子设备的组成构件提高安装空间。具体地,容纳腔102和开口101可以开设于壳体上。
可选地,壳体具有边框,在通常的情况下,边框开设有开口101。不同结构的壳体形成边框的部件则不同。例如,壳体可以包括前壳、后盖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框。边框可以成型于中框上。此种情况下,边框作为中框的一部分。再例如,壳体可以包括前盖和后盖,边框可以成型于后盖上,也可以成型于前盖上。当然,开口101还可以开设于壳体的其他部件上,并不限于在边框上开设开口101。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装置主体100可以包括壳体、按键部110和电路板130,壳体可以包括中间框体121和后壳122,后壳122与按键部110分别位于中间框体121的相对的两侧,中间框体121和后壳122二者可以围成上述的容纳腔102,电路板130可以位于容纳腔102内,开口101可以开设在后壳122的侧边上,或者开口101可以开设在中间框体121的侧边上。
电池承载件200用于承载电池400,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101进出容纳腔102。此时电池400通过电池承载件200与装置主体100实现可拆卸连接。这里的电池承载件200的结构本文不作限制,根据电池400与无线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灵活设置电池承载件200的具体结构。另外,本申请所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所安装的电池400可以为纽扣电池、也可以为干电池,还可以为其他电池,本文不作限制。
顶出机构300设置于装置主体100,顶出机构300用于将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101顶出至装置主体100之外。
在具体的更换电池400的操作中,当用户进行更换电池400的操作时,首先通过顶出机构300将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顶出至装置主体100之外,此时电池400也跟随电池承载件200一同被顶出装置主体100。此时,在电池400随着电池承载件200被一同推出装置主体100时,旧电池与无线控制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也被切断。然后用户将电池承载件200上的旧电池取下,安装入新电池,再将电池承载件200推入容纳腔102。此时,新电池随着电池承载件200被一同推入装置主体100时,新电池与无线控制装置之间重新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新电池为装置主体100供电,以完成电池400的更换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400通过电池承载件200实现与无线控制装置的可拆卸安装。用户更换电池400时无需对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100进行拆卸操作,因此无线控制装置的电子元器件不易外露,不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的风险。另外,不需要对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100进行拆卸,也不容易造成无线控制装置的装置主体100造成损坏。此外,电池400更换完成后,仅需要将电池承载件200推入容纳腔102即可,因此无线控制装置更换电池400也更加简单。故而本申请公开的无线控制装置的电池400更换更加方便、快捷,操作难度较小。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200可以与装置主体100之间拆卸连接,也就是说,电池承载件200可以直接与装置主体100分离。或者,电池承载件200可以与装置主体100活动连接,也就说,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能够推出至装置主体100之外,但电池承载件200还是连接在装置主体100上,不能从装置主体100上拆卸下来。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200在进出开口101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侧向摆动,进而容易与开口101的边缘发生剐蹭,从而造成电池承载件200以及开口101的边缘被划伤,甚至容易导致电池承载件200卡死在开口101的风险。
基于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腔102内可以设置有导向部160,导向部160可以与电池承载件200沿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导向配合。这里的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是指电池承载件200伸出或回缩容纳腔102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开口101的轴线方向。
此方案中,导向部160能够对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以提高了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精度,电池承载件200不容易发生晃动,从而避免电池承载件200与开口101的边缘发生剐蹭的风险,因此提高了无线控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导向部160可以为导向轨道,电池承载件200与导向轨道相配合。或者导向部160可以为导向槽,电池承载件200与导向槽相配合。当然导向部16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文不作限制。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00或电池承载件200可以开设有与容纳腔102相连通的通孔。顶出机构300可以包括转轴310和顶推件320,转轴310和顶推件320均可以位于容纳空间内,顶推件320可以通过转轴310与装置主体100转动连接。顶推件320的一端可以与电池承载件200相对设置。
在具体的更换电池400的操作中,当用户进行更换电池400的操作时,用户将顶针500通过通孔伸入容纳腔102内,顶针500对顶推件320与通孔相对的一端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顶推件320相对于装置主体100转动,顶推件320与电池承载件200相对设置的一端抵靠在电池承载件200上,从而对电池承载件200施加朝向容纳腔102外的作用力,以将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顶出至装置主体100之外,进而实现顶出电池承载件200的操作。在电池承载件200上装入新电池后,将顶针500从容纳腔102内移出,此时用户对顶推件320施加的作用力被撤去,因此用户可以手动将电池承载件200推入容纳腔102内。
此方案中,顶出机构300的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因此无线控制装置的制造成本更低。
上述实施例中,顶推件320背离电池承载件200的一端可以与通孔相对设置,也可以与通孔偏离一定的角度。
上述实施例中用于推动顶推件320转动的顶针500可以是无线控制装置自带的顶针500,也就是说,无线控制装置在出厂时可以配备顶针500。或者顶针500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细长杆结构,例如,手机的取卡针。
再例如,如图6所示,装置主体100的电路板130通常设置有复位键131,无线控制装置配备有用于推动复位键131的顶针500,本申请中的顶推件320可以使用推动复位键131的顶针500进行驱动。当然,顶针500还可以为其他细长结构,本文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顶推件320可以包括转动杆321和推动杆322,转动杆321通过转轴310与装置主体100转动连接,转动杆321的一端可以与电池承载件200相对设置,转动杆321的另一端可以与推动杆322相连接。此时,推动杆322与转动杆321之间可以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或者推动杆322与转动杆321之间可以相抵接,也就是说,推动杆322的端部抵靠在转动杆321的端部上。推动杆322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移动,推动杆322背离转动杆321的一端可以与通孔相对设置。
此方案中,顶针500可以通过驱动推动杆322从而驱动转动杆321转动,此时,能够避免顶针500伸入容纳腔102内的长度过长的风险,从而避免顶针500与无线控制装置的电路板130等部件发生碰撞或干涉的风险。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推动杆322在容纳腔102内发生偏移或晃动的风险,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腔102内可以设置有滑槽140,推动杆322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滑槽140内,滑槽140可以与推动杆322沿推动杆322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此方案中,滑槽140能够对推动杆32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从而避免推动杆322在容纳腔102内发生偏移或晃动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中,当顶针500驱动顶推件320过度转动时,顶推件320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里的原来的位置是指顶推件320的一端与电池承载件200相对的位置。此时,顶推件320无法再去推动电池承载件200,从而造成顶出机构300失效。
基于此,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纳腔102内可以设置有限位部150,限位部150可以位于顶推件320背离开口101的一侧,顶推件320与限位部150在顶推件320的转动方向上限位配合。此方案中,限位部150可以对顶推件320进行限位,从而避免顶推件320过度转动,以避免造成顶出机构300失效的风险,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无线控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还公开了另外两种顶出机构300的具体结构,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顶出机构300还可以包括按钮,按钮可以安装在通孔内,通过按压按钮从而驱动顶推件320转动。
或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顶出机构300可以包括按钮、移动顶杆和弹性件,按钮可以安装在通孔内,按钮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装置主体100的外表面,移动顶杆的一端可以与电池承载件200相抵接,另一端可以与按钮相连接。弹性件可以套装在移动杆上,弹性件的一端与容纳腔102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与移动顶杆相连接。此时,弹性件用于实现按钮复位。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用户按压按钮,按钮带动移动顶杆移动,移动顶杆对电池承载件200施加作用力,从而将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推出装置主体100之外。然后撤去对按钮的作用力,弹性件迫使按钮复位。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200可以包括帽体部210和承载主体220,帽体部210可以设置于承载主体220的一端。帽体部210可用于封堵开口101,承载主体220可以用于承载电池400。此时,电池承载件200由承载主体220背离帽体部210的一端插入容纳腔102。当电池承载件200插入容纳腔102时,帽体部210通过开口101外露。此时,当电池承载件200插入容纳腔102时,帽体部210能够对开口101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提高无线控制装置的防水防尘性能。
为了防止电池承载件200过度伸入容纳腔102,电池承载件200与容纳腔102之间可以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可以在电池承载件200缩回容纳腔102内的方向上与限位件限位配合。此方案能够避免电池承载件200过度伸入容纳腔102。可选地,限位件可以设置于帽体部210或承载主体220上。
或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帽体部210可以为阶梯结构,开口101可以为阶梯孔,帽体部210的台阶面与开口101的台阶面相配合,从而实现对电池承载件200的限位。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部160可以包括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相对设置。电池承载件200可位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之间。这里电池承载件200插入容纳腔102内的情况下,电池承载件200位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之间。
电池承载件200可以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的延伸方向与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均相平行。因此这里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可以是电池承载件200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也可以理解为沿宽度方向排布的侧边。第一侧边201可与第一导向凸起161沿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第二侧边202可与第二导向凸起162沿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
此方案中,电池承载件200夹持在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形成的通道内,同时电池承载件200的相背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滑动配合,因此能够进一步对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精度。另外,电池承载件200的相背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滑动配合,也避免了电池承载件200由于受力不均单侧倾斜的风险。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无线控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均可以为承载主体220的侧边,承载主体220与帽体部210的排布方向即为电池承载件200的长度方向。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滑槽140可以开设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的其中一者上。此方案使得无线控制装置的结构排布更加紧凑。
为了使得电池承载件200更加顺畅的滑入容纳腔102内,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凸起161朝向开口10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611,第一导向斜面1611可与电池承载件200导向配合。此方案中,第一导向斜面1611对电池承载件200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电池承载件200更加顺畅的滑入容纳腔102内。
同理,第二导向凸起162朝向开口10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621,第二导向斜面1621可与电池承载件200导向配合。此方案与上述方案的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承载主体220背离帽体部21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弧形面203,弧形面203可与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中的至少一者滑动配合。此方案中,弧形面203对电池承载件200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使得电池承载件200能够更加顺畅的滑入容纳腔102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无线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可选地,承载主体220背离帽体部210的一端还可以具有第三侧边,第三侧边沿电池承载件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侧边与第一侧边201或第二侧边202之间可以通过上述的弧形面203相连接,也就是说承载主体220背离帽体部210一端的拐角为圆弧角,圆弧角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或者,第三侧边即为上述的弧形面203,即承载主体220背离帽体部210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为了提高无线控制装置的防水防尘性能,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主体100可以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连接孔,通孔可以通过连接孔与容纳腔102相连通。上述的推动杆322远离转动杆32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密封柱。密封柱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连接孔中且与连接孔过盈配合。此方案中,密封柱可以对连接孔进行封堵,从而避免通孔与容纳腔102连通,进而提高了无线控制装置的防水防尘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当通孔开设于装置主体100时,密封柱也可以直接设置在通孔内,密封柱与通孔过盈配合。
可选地,密封柱可以采用泡棉、塑胶等材料制作。当然,密封柱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作,本文不作限制。
为了防止电池承载件200从容纳腔102内意外滑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200的侧边可以开设有卡接凹部,容纳腔102内可以设置有弹性卡接部,弹性卡接部可以与卡接凹部卡接配合。此方案中,在电池承载件200装配在容纳腔102内时,弹性卡接部可以与卡接凹部卡接配合,从而将电池承载件200卡接在容纳腔102内,进而避免了电池承载件200从容纳腔102内意外滑出的风险,因此进一步提高无线控制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弹性卡接部可以为弹片、弹簧、塑胶凸起等结构,当然弹性卡接部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文不作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电池承载件200的承载主体220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可以用于容纳电池400,进而防止电池400在电池承载件200上发生滑动,以避免电池400从电池承载件200上掉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00),所述装置主体(100)具有开口(101)以及与所述开口(101)相连通的容纳腔(102);
电池承载件(200),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用于承载电池(400),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01)进出所述容纳腔(102);
顶出机构(300),所述顶出机构(30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0),所述顶出机构(300)用于将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01)顶出至所述装置主体(100)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或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02)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顶出机构(300)包括转轴(310)和顶推件(320),所述转轴(310)和所述顶推件(320)均位于所述容纳腔(102)内,所述顶推件(320)通过所述转轴(310)与所述装置主体(100)转动连接;所述顶推件(320)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320)包括转动杆(321)和推动杆(322),所述转动杆(321)通过所述转轴(310)与所述装置主体(10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32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相对设置,所述转动杆(3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杆(322)相连接,所述推动杆(322)可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100)移动,所述推动杆(322)背离所述转动杆(321)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2)内设置有滑槽(140),所述推动杆(3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140)内,所述滑槽(140)与所述推动杆(322)沿所述推动杆(322)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2)内设置有限位部(150),所述限位部(150)位于所述顶推件(320)背离所述开口(101)的一侧,所述顶推件(320)与所述限位部(150)在所述顶推件(320)的转动方向上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2)内设置有导向部(160),所述导向部(160)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沿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导向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60)包括第一导向凸起(161)和第二导向凸起(162),所述第一导向凸起(161)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162)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可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161)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162)之间;
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所述第一侧边(201)和所述第二侧边(2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均相平行,所述第一侧边(201)可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161)沿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侧边(202)可与所述第二导向凸起(162)沿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161)朝向所述开口(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611),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611)可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导向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导向凸起(162)朝向所述开口(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621),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21)可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导向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包括帽体部(210)和承载主体(220),所述帽体部(210)设置于所述承载主体(220)的一端,所述帽体部(210)用于封堵所述开口(101),所述承载主体(220)用于承载所述电池(400),所述承载主体(220)背离所述帽体部(210)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面(203),所述弧形面(203)可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161)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162)中的至少一者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通的连接孔,所述通孔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容纳腔(102)相连通,所述推动杆(322)远离所述转动杆(32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孔中且与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件(200)的侧边开设有卡接凹部,所述容纳腔(102)内设置有弹性卡接部,所述弹性卡接部可与所述卡接凹部卡接配合。
CN202321630717.5U 2023-06-25 2023-06-25 无线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959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0717.5U CN2199592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无线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0717.5U CN2199592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无线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9282U true CN219959282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0717.5U Active CN2199592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无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9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0115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removably a disk driv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819085B (zh) 触发开关
CN110676644A (zh) 导轨插排
EP0776070B1 (en) Connecting apparatus
CN219959282U (zh) 无线控制装置
CN114050079A (zh) 一种具有可更换的开关件组件的开关装置
CN201364826Y (zh) 紧急断电开关
US20240049855A1 (en) Rotating curling iron
CN21043219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635265B (zh) 洗衣机的传动机构和洗衣机
US11570929B2 (en) Ejectable fan with push-push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14335869A (zh) 一种自锁弹出式电池盒机构
CN212934452U (zh) 按键开关及灯具
CN110176691B (zh) 连接器及其插座
JP2000353451A (ja) 車両用室内灯
CN219876422U (zh) 翻盖装置及储能设备
KR20040074817A (ko) 차량용 핸즈프리 거치대
CN11122508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176690B (zh) 插座及连接器
CN213109644U (zh) 把手开关总成
CN215184909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7596957U (zh) 充电螺丝批
CN216598339U (zh) 一种集电器组件、滑触充电装置及立体车库
CN219247092U (zh) 轨道插座
CN216720186U (zh) 一种自锁弹出式电池盒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