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909U -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4909U
CN215184909U CN202121741750.6U CN202121741750U CN215184909U CN 215184909 U CN215184909 U CN 215184909U CN 202121741750 U CN202121741750 U CN 202121741750U CN 215184909 U CN215184909 U CN 215184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assembly
shell
adapter
conductive shee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17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超
王会玖
郑立和
尹军平
成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17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4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4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4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和轨道插座,属于插座技术领域。适配器包括插座体和取电体。取电体包括取电壳体和动导电片组件;取电壳体的第一壳壁的内侧具有凸块,第二壳壁具有开孔,凸块与开孔相对。动导电片组件与取电壳体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第一壳壁平行,动导电片组件朝向第二壳壁的一侧具有触点。凸块位于动导电片组件的滑动路径上。当需要取电时,可以使动导电片组件向着凸块滑动,以使触点在凸块的推动下通过开孔伸出取电壳体;而当适配器不需要取电时,可以使动导电片组件向着远离凸块的方向滑动,使得触点自动回弹至取电壳体的内部,从而降低触点受到磨损的可能性,进而提高适配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背景技术
轨道插座是一种移动式插座,包括轨道和适配器,适配器能够装配在轨道的不同位置处进行取电。
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适配器,适配器包括相固定的插座体和取电体,且插座体和取电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侧壁的间隙,插座体用于对接插头,取电体用于伸入至轨道的内部取电。取电体包括取电壳体和导电片,导电片具有触点,且触点凸出于取电壳体的壳壁。当适配器装配在轨道中时,触点与轨道中的导电条接触,以从轨道中取电。
然而,由于触点凸出于取电壳体,所以触点很容易受到磨损,这无疑降低了适配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和轨道插座,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适配器和轨道插座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包括插座体和取电体,所述插座体与所述取电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侧壁的间隙;
所述取电体包括取电壳体和动导电片组件;
所述取电壳体的第一壳壁的内侧具有凸块,第二壳壁具有开孔,所述凸块与所述开孔相对,所述第一壳壁为与所述插座体相对的两个壳壁中的任一壳壁;
所述动导电片组件与所述取电壳体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壳壁平行,所述动导电片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壁的一侧具有触点;
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动导电片组件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凸块用于推动所述动导电片组件,以使所述触点通过所述开孔伸出所述取电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凸块依次包括推动部和支撑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动导电片组件向着所述凸块滑动的方向;
所述推动部朝向所述第二壳壁的一面为斜面,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壁的距离逐渐缩短;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开孔相对,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壳壁的一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所述斜面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壳壁的内侧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与所述推动部相对,且所述凹槽的一侧与所述开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块、所述开孔和所述触点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块分别与多个所述开孔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着所述取电体插入至轨道的方向,多个所述触点的高度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导电片组件包括导电片组件和驱动件,所述导电片组件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所述导电片组件位于所述取电壳体的内部,且具有所述触点;
所述驱动件在所述取电壳体的第三壳壁的外部露出,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动导电片组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且远离所述取电体用于伸入至轨道的内部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片组件包括多个导电片和支撑板;
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所述触点;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片具有所述触点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壳壁翘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板体、推钮和多个安装柱;
所述推钮用于供用户拨动,所述推钮固定于所述板体的第一侧;
所述安装柱固定于所述板体的第二侧,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导电片组件的安装孔过盈配合。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所述轨道插座包括轨道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当本公开提供的适配器需要取电时,控制动导电片组件向着凸块滑动,以使得触点在凸块的推动下伸出取电壳体,从而触点能够和轨道中的导电条接触,并从导电条取电。而当适配器不需要取电时,如拔出轨道中时,可以控制动导电片组件向着远离凸块的方向滑动,则触点自动回缩至取电壳体的内部,触点受到磨损的可能性降低,从而提高了适配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配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凸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开孔、凹槽和收纳槽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导电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动导电片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轨道插座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轨道插座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01、轨道,02、适配器,011、导电条;
1、插座体,10、间隙;
2、取电体;
21、取电壳体,21a、第一壳壁,21b、第二壳壁,21c、第三壳壁;
211、凸块,2111、推动部,2112、支撑部,212、开孔,213、凹槽,214、收纳槽;
22、动导电片组件,220、触点;
221、导电片组件,2211、导电片,2212、支撑板,2213、安装孔;
222、驱动件,2221、板体,2222、推钮,2223、安装柱。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配器,如图1和图2所示,适配器包括插座体1和取电体2,插座体1与取电体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侧壁的间隙10。取电体2包括取电壳体21和动导电片组件22。取电壳体21的第一壳壁21a的内侧具有凸块211,第二壳壁21b具有开孔212,凸块211与开孔212相对,第一壳壁21a为与插座体1相对的两个壳壁中的任一壳壁。动导电片组件22与取电壳体21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第一壳壁21a平行,动导电片组件22朝向第二壳壁21b的一侧具有触点220。凸块211位于动导电片组件22的滑动路径上,凸块211用于推动动导电片组件22,以使触点220通过开孔212伸出取电壳体21。
当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需要取电时,可以控制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凸块211滑动,以使触点220在凸块211的推动下伸出取电壳体21,从而触点220能够和轨道中的导电条接触,并从轨道的导电条中取电。
而当适配器不需要取电时,如拔出轨道中时,可以控制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远离凸块211的方向滑动,则触点220自动回缩至取电壳体21的内部,触点220受到磨损的可能性降低,从而提高了适配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壳壁21a为与插座体1相对的两个壳壁中远离插座体1的壳壁,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壳壁21a也可以为与插座体1相对的两个壳壁中靠近插座体1的壳壁。也即,图中示出的第一壳壁21a和第二壳壁21b可以互换,只要保证第一壳壁21a和第二壳壁21b均与插座体1相对即可。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的各个部件进行示例性说明:
插座体1用于对接插头。插座体1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套,插套固定在插座壳体的内部,且插套与动导电片组件22电性连接。插座壳体对应插套的部分具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孔。另外,插座体1还可以包括保护门组件,保护门组件位于插座壳体的内部并遮挡插孔。
取电体2用于伸入至轨道的内部进行取电,取电体2还可以称为插片和挂片等。取电体2包括取电壳体21和动导电片组件22。
取电壳体21与插座体1背向插孔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与插座体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侧壁的间隙10。动导电片组件22与取电壳体21滑动连接。
下面,对取电壳体21涉及到的各个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示例性说明:
如图3所示,沿着第一方向(图3中的箭头方向,也即,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凸块211滑动的方向),凸块211依次包括推动部2111和支撑部2112。推动部2111朝向第二壳壁21b的一面为斜面,且沿着第一方向,该斜面与第二壳壁21b的距离逐渐缩短。支撑部2112与开孔212相对,支撑部2112朝向第二壳壁21b的一面为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且该平面与上述斜面相连。
推动部2111用于推动动导电片组件22逐渐靠近第二壳壁21b,支撑部2112用于在触点220伸出取电壳体21时,支撑动导电片组件22。
在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凸块211滑动过程中,动导电片组件22先与推动部2111接触。由于推动部2111先与动导电片组件22接触的部分的高度较低,所以动导电片组件22能够顺利的滑动至推动部2111朝向第二壳壁21b的一侧。
之后,在推动部2111的推动下,动导电片组件22逐渐向着第二壳壁21b靠近,直至动导电片组件22滑动至支撑部2112。在支撑部2112的支撑下,触点220通过开孔212伸出取电壳体21。
在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远离凸块211的方向滑动过程中,动导电片组件22先与支撑部2112分离,并滑动至推动部2111。由于推动部2111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在动导电片组件22自身弹力作用下,触点220逐渐向着第一壳壁21a靠近,并回缩至取电壳体21的内部。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使得动导电片组件22能够顺利的滑动至推动部2111处,推动部2111远离支撑部2112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触点220所在部分的高度。
为了防止动导电片组件22在向着第二壳壁21b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动导电片组件22与第二壳壁21b发生干涉,影响动导电片组件22滑动的顺畅性以及适配器的安全性,如图4所示,第二壳壁21b的内侧具有凹槽213。凹槽213与推动部2111相对,且凹槽213的一侧与开孔212连通。
凹槽213用于在动导电片组件22在推动部2111的推动下逐渐靠近第二壳壁21b时容纳触点22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开孔212的一侧设置凹槽213,不仅可以避免动导电片组件22与第二壳壁21b发生干涉,而且开孔212的尺寸也不会过大,能够减小用户通过开孔212将手指伸入至取电壳体21的内部的可能性。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凹槽213也可以替换为与开孔212连通的通孔(也可以理解为开孔21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则也可以实现避免动导电片组件22与第二壳壁21b发生干涉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沿着第一方向,凹槽213深度逐渐增大。这样,随着动导电片组件22逐渐向着第二壳壁21b靠近,凹槽213的深度也逐渐增大,能够保证动导电片组件22与第二壳壁21b始终不发生干涉。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凹槽213的深度也可以保持不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这种情况,凹槽213的深度应设计的较深一些。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壳壁21b在凹槽213远离开孔212的一侧还具有收纳槽214。收纳槽214用于在动导电片组件22处于断电状态时,收纳动导电片组件22的触点220。
本公开实施例对收纳槽214的深度不做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收纳槽214的深度小于凹槽213的深度。
当然,通过控制动导电片组件22与第二壳壁21b的距离,收纳槽214也可以不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对凸块211、开孔212和触点220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凸块211、开孔212和触点220均为多个,且均是一一对应的。多个凸块211分别与多个开孔212相对。
例如,如图3所示,触点220为三个,分别为L极触点、N极触点和E极触点,则相应的,凸块211和开孔212也均为三个。当然,触点220也可以为两个,分别为L极触点和N极触点,则相应的,凸块211和开孔212均为两个。
本公开实施例对多个触点22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做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沿着取电体2插入至轨道的方向,多个触点220的高度不同。相应的,多个凸块211的高度不同,且多个开孔212的高度不同。
举例来说,以靠近取电体2的插入端的触点220为最低为例,三个触点220的高度依次为高、中和低。具体的,三个触点220可以呈斜线分布。再例如,三个触点220的高度也可以依次为高、低和中,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触点220设置在不同的高度,便于轨道中的导电条的排布。例如,轨道中的多个导电条可以沿着取电体2的插入方向依次排布。
下面,对动导电片组件22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示例性说明:
如图5所示,动导电片组件22包括导电片组件221和驱动件222,导电片组件221与驱动件222固定连接。导电片组件221位于取电壳体21的内部,且具有触点220。驱动件222在取电壳体21的第三壳壁21c的外部露出,第三壳壁21c与动导电片组件22的滑动方向平行,且远离取电体2用于伸入至轨道的内部的一端。
当需要适配器取电时,用户操作驱动件222带动导电片组件221向着凸块211滑动,直至触点220在凸块211的推动下,通过开孔212伸出取电壳体21。
当需要适配器断电时,用户操作驱动件222带动导电片组件221向着远离凸块211的方向滑动,则触点220在导电片组件221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缩至取电壳体21的内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导电片组件221包括多个导电片2211和支撑板2212。导电片2211的一端与支撑板2212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触点220。
其中,支撑板2212可以与取电壳体21滑动连接。
导电片2211可以为三个,例如,分别为L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和E极导电片。导电片2211也可以为两个,例如,分别为L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
每个导电片2211远离第一壳体21a的一侧具有一个触点22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电片2211的一端与支撑板2212固定连接,使得导电片2211未与支撑板2212固定连接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从而,便于导电片组件221在取电壳体21内部的滑动,以及,便于凸块211推动导电片221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导电片2211具有触点220的一端朝向第二壳壁21b翘起。
这样,触点220所在的部分相对于第一壳壁21a的距离增大(例如,可以大于推动部2111的最小高度),从而便于触点220所在的一端被凸块211推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导电片组件221与驱动件222的连接,支撑板2212可以具有安装孔2213,驱动件222可以具有安装柱2223,且安装孔2213与安装柱2223过盈配合。其中,安装孔2213的轴线方向可以与导电片2211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件222包括板体2221和推钮2222。推钮2222用于供用户拨动,推钮2222固定于板体2221的第一侧。板体2221的第二侧用于与导电片组件221固定连接。推钮2222位于取电壳体21的外部。
本公开实施例对板体2221与导电片组件221固定连接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件222还包括多个安装柱2223。安装柱2223固定于板体2221的第二侧,安装柱2223与导电片组件221的安装孔2213过盈配合。
下面,结合上述内容,对适配器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首先,将适配器插入轨道。
然后,通过驱动件222驱动导电片组件221向着凸块211滑动,凸块211的推动部2111推动导电片2211逐渐向着第二壳壁21b运动。
当支撑部2112与导电片2211接触时,触点220通过开孔212伸出取电壳体21。同时,触点220与轨道中的导电条接触,适配器带电。此时由于触点220伸出取电壳体21,所以适配器不容易从轨道中拔出,适配器较为稳定。
当想要适配器断电时,通过驱动件222驱动导电片组件221向着远离凸块211的方向滑动,则触点220在导电片2211自身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回弹至取电壳体21的内部。之后,可以正常拔出适配器,或,在轨道上滑动适配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插套固定在插座壳体的内部,而动导电片组件22能够相对于取电壳体21运动,所以,动导电片组件22能够相对于插套运动。
因此,插套与动导电片组件22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是通过柔性的跳线电性连接,从而跳线能够通过伸缩来适应动导电片组件22相对于插套的运动。具体的,动导电片组件22中的导电片2211通过跳线与插套电性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插座,如图7所示,轨道插座包括轨道01和上述适配器02。
如图8所示,当适配器02在断电状态时,适配器02的触点220缩回取电壳体21,与轨道01中的导电条011分离;当适配器02在取电状态时,适配器02的触点220伸出取电壳体21,且和轨道01中的导电条011接触。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包括插座体(1)和取电体(2),所述插座体(1)与所述取电体(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轨道的侧壁的间隙(10);
所述取电体(2)包括取电壳体(21)和动导电片组件(22);
所述取电壳体(21)的第一壳壁(21a)的内侧具有凸块(211),第二壳壁(21b)具有开孔(212),所述凸块(211)与所述开孔(212)相对,所述第一壳壁(21a)为与所述插座体(1)相对的两个壳壁中的任一壳壁;
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与所述取电壳体(21)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壳壁(21a)平行,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朝向所述第二壳壁(21b)的一侧具有触点(220);
所述凸块(211)位于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凸块(211)用于推动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以使所述触点(220)通过所述开孔(212)伸出所述取电壳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凸块(211)依次包括推动部(2111)和支撑部(211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向着所述凸块(211)滑动的方向;
所述推动部(2111)朝向所述第二壳壁(21b)的一面为斜面,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壳壁(21b)的距离逐渐缩短;
所述支撑部(2112)与所述开孔(212)相对,所述支撑部(2112)朝向所述第二壳壁(21b)的一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所述斜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壁(21b)的内侧具有凹槽(213);
所述凹槽(213)与所述推动部(2111)相对,且所述凹槽(213)的一侧与所述开孔(2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槽(213)的深度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11)、所述开孔(212)和所述触点(220)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凸块(211)分别与多个所述开孔(212)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包括导电片组件(221)和驱动件(222),所述导电片组件(221)与所述驱动件(222)固定连接;
所述导电片组件(221)位于所述取电壳体(21)的内部,且具有所述触点(220);
所述驱动件(222)在所述取电壳体(21)的第三壳壁(21c)的外部露出,所述第三壳壁(21c)与所述动导电片组件(22)的滑动方向平行,且远离所述取电体(2)用于伸入至轨道的内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组件(221)包括多个导电片(2211)和支撑板(2212);
所述导电片(22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212)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所述触点(220);
所述支撑板(2212)与所述驱动件(22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2211)具有所述触点(220)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壳壁(21b)翘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22)包括板体(2221)、推钮(2222)和多个安装柱(2223);
所述推钮(2222)用于供用户拨动,所述推钮(2222)固定于所述板体(2221)的第一侧;
所述安装柱(2223)固定于所述板体(2221)的第二侧,所述安装柱(2223)与所述导电片组件(221)的安装孔(2213)过盈配合。
10.一种轨道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插座包括轨道(01)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02)。
CN202121741750.6U 2021-07-28 2021-07-28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Active CN215184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1750.6U CN215184909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1750.6U CN215184909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909U true CN21518490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1750.6U Active CN215184909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4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1912B2 (en) Power socket having an electromagnetic pop-up mechanism
CN100530852C (zh) 供电插座
US20220255275A1 (en) Adapter
CN112312715A (zh) 可限制不同模块安装顺序的电子装置及其机壳模块
WO2023036039A1 (zh) 一种轨道的密封结构、适配器的解锁结构、适配器的行程结构、适配器的开关结构、导电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20172425U (zh)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215184909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20066157U (zh) 一种弹片导电式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216850503U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113594816A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6850398U (zh) 一种导电结构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655U (zh) 一种适配器的行程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400U (zh) 一种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627U (zh) 一种适配器的开关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508U (zh) 一种轨道的密封结构及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504U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399U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216850650U (zh) 一种适配器的解锁结构、适配器及电源分配装置
CN111769413B (zh) 适配器、轨道和轨道插座
CN111786187A (zh) 适配器
CN113809583A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113809573A (zh)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CN109390731B (zh) 一种插座
CN113594811A (zh) 适配器、轨道和轨道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