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7914U - 波长选择开关 - Google Patents

波长选择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7914U
CN219957914U CN202320234720.9U CN202320234720U CN219957914U CN 219957914 U CN219957914 U CN 219957914U CN 202320234720 U CN202320234720 U CN 202320234720U CN 219957914 U CN219957914 U CN 219957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housing
optical
wavelength selectiv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347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鑫华
卢阐
李惠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347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7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7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7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长选择开关,包括外壳、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和光窗。外壳设置有容纳腔,第一光学元件安装于外壳并位于容纳腔外侧,第二光学元件安装于外壳并位于容纳腔内,光窗安装于外壳,第一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光窗射入第二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光窗射入第一光学元件。通过设置光窗来实现容纳腔内外的光信号的传输,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伸入外壳导致外壳的密封性能较差的风险,提升了外壳的密封性能;同时,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伸入外壳导致外壳的密封结构复杂的风险,简化了外壳以及第一光学元件的结构,降低了外壳的密封成本,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波长选择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长选择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视频和云端业务的迅速增长,运营商对光学网络构建的灵活性、光学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降低尤为关注。光学网络节点需要交叉连接的方向维度、传输路径越来越多,运营商可通过使用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远程自动地进行方向维度、传输路径的切换,以取代之前人工下站点的方式去更换光纤的连接,从而满足光学网络动态连接的需求。
波长选择开关是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中的关键部件,波长选择开关包括第一光学元件(通常为光纤)和第二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的输入端用于将入射光信号传递至第二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能够对入射光信号中不同波长的子光束的传输路径进行对应调节,以分离不同波长的子光束,最后将目标波长的子光束合并为输出光信号,输出光信号经第一光学元件的输出端输出,最终实现入射光信号的波长选择的功能,进而实现不同光信号的路由交换选择。
波长选择开关通常被配置在光学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因此,波长选择开关需要在大范围温度、湿度和气压为特征的极端环境下可靠运行。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安装在底板上,第一光学元件及底板外侧通过密封壳体密封,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经密封壳体上的连通孔延伸至外界,连通孔处通过密封结密封。由于密封结的加工成本较高,且密封结与密封壳体之间的焊接方式尚不成熟,因此,这种结构导致波长选择开关的加工良率低、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长选择开关,能够提升加工良率,并降低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本申请提供一种波长选择开关,包括:
外壳,外壳设置有容纳腔;
第一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安装于外壳,且第一光学元件位于容纳腔外侧;
第二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安装于外壳,且第二光学元件位于容纳腔内;
光窗,光窗安装于外壳,第一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光窗射入第二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光窗射入第一光学元件。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光窗来实现容纳腔内外的光信号的传输,简化了第一光学元件与外壳的连接方式,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伸入外壳导致外壳的密封性能较差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外壳的密封性能,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外壳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的影响,进而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的一端伸入外壳导致外壳的密封结构复杂的风险,简化了外壳的结构,降低了外壳的密封成本,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设置有通孔,沿光信号的传输方向,通孔用于连通容纳腔与外界;
光窗安装于通孔处,光窗与通孔的边缘焊接。
在本申请中,光窗与通孔的边缘焊接,减小了光窗安装于通孔处之后,光窗与通孔的边缘存在缝隙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光窗与外壳的连接位置的密闭性,进而提升了外壳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的工作稳定性,并有利于延长第二光学元件的使用寿命,进入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延长了波长选择开关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长选择开关还包括光束转向元件,光束转向元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光束转向元件用于改变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方向。
在本申请中,第一光学元件的输入光信号能够经过光束转向元件偏转至第二光学元件上,第二光学元件的输出光信号能够经过光束转向元件偏转至第一光学元件上,增加了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有利于降低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的安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上盖、壳体和底板,沿波长选择开关的厚度方向,上盖与底板相对设置于壳体的两侧,上盖、壳体、底板围成容纳腔;
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底板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外,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安装于底板。
在本申请中,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均安装于底板,降低了因安装误差、加工误差、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一光学元件与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光路存在高度差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壳体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弯折,以使底板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外;
和/或,底板的一部分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至容纳腔外。
在本申请中,壳体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弯折,和/或,底板的一部分延伸至容纳腔外,增加了壳体、底板的结构的灵活性。其中,壳体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弯折,简化了底板的结构,降低了底板的加工成本;底板的一部分延伸至容纳腔外,简化了壳体的结构,降低了壳体的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与底板分体设置;
壳体与底板焊接。
在本申请中,壳体与底板分体设置,能够减少底板、壳体的加工工序,从而降低底板、壳体的加工成本,同时,便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安装、拆卸、维修等操作,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安装、维修成本。底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以密封底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升外壳的密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的材质为陶瓷。
在本申请中,底板的材质为陶瓷,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材质的底板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提升了第一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材质为可伐合金或铁镍合金。
在本申请中,壳体的材质为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的材料,具体地,壳体的材质可以为可伐合金或铁镍合金,即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壳体的变形程度与底板的变形程度大致相同,以降低壳体、底板之间的变形程度不同而出现缝隙的风险,增加了底板、壳体的连接稳固性,并进一步提升了壳体、底板的连接的密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与底板一体成型;
壳体与底板的材质均为陶瓷。
在本申请中,底板与壳体一体成型,降低在波长选择开关使用过程中底板与壳体分离风险,增加了底板与壳体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增加了底板与壳体之间的密闭性,提升了容纳腔内的第二光学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与壳体分体设置;
上盖与壳体焊接或粘接。
在本申请中,上盖与壳体分体设置,能够减少上盖、壳体的加工工序,降低上盖、壳体的加工成本,同时,便于第二光学元件的安装、拆卸、维修等操作,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安装、维修成本。上盖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粘接,以密封上盖与壳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升了外壳的密闭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波长选择开关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透视图;
图3为图2中壳体和底板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波长选择开关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透视图;
图6为图5中壳体和底板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外壳;
11-容纳腔;
12-通孔;
13-上盖;
14-壳体;
15-底板;
2-第一光学元件;
3-第二光学元件;
4-光窗;
5-电气接口。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长选择开关,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波长选择开关包括外壳1、第一光学元件2和第二光学元件3和光窗4。外壳1设置有容纳腔11,第一光学元件2安装于外壳1上,且第一光学元件2位于容纳腔11外侧;第二光学元件3安装于外壳1上,且第二光学元件3位于容纳腔11内;光窗4安装于外壳1上,第一光学元件2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穿透光窗4并传输至第二光学元件3,和/或,第二光学元件3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穿透光窗4并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能够将输入端(图中未标示)接收到的输入光信号传输至光窗4,输入光信号穿透光窗4后传输至第二光学元件3上,第二光学元件3根据波长信息将输入光信号分为波长不同的多个子光束,使得波长不同的子光束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高度方向分布,第二光学元件3将与目标波长信息相匹配的子光束合并为输出光信号并传输至光窗4,输出光信号穿透光窗4后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2上,第一光学元件2将接收到的输出光信号经输出端(图中未标示)输出,从而实现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的路由交换选择。
其中,第一光学元件2通常被设置为光纤阵列,即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光学元件2包括多个光纤,不同波长的输入光信号、输出光信号能够通过不同的光纤传输,以降低光信号传输过程中相互干扰导致光信号的波长发生变化的风险,进而提升了光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第二光学元件3包括偏光组件和合波组件,偏光组件用于分离不同波长的子光束,使得相应波长的子光束聚焦到相应的空间位置上,合波组件用于将目标波长的子光束合并为输出光信号输出。
其中,偏光组件可以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ical Mechanical System,MEMS)和/或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当偏光组件为MEMS时,外界控制单元根据波长路由配置信息控制微反射镜进行机械运动,从而使得传输至微反射镜上的子光束进行偏转,进而实现子光束的传播路径的转换;当偏光组件为LCOS时,如图1至图6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电气接口5,电气接口5的两端分别与LCOS、外界控制单元连接,外界控制单元根据波长路由配置信息配置对应的LCOS的像素点参数,通过配置像素点的相位形成闪耀光栅对相应的子光束进行偏转,进而实现子光束的传播路径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光窗4,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接收的输入光信号能够穿透光窗4传输至第二光学元件3、第二光学元件3输出的输出光信号能够穿透光窗4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2,降低了输入光信号、输出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外壳1对输入光信号、输出光信号的阻隔作用,从而实现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光信号的传递的稳定性及准确性,进而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设置光窗4,简化了第一光学元件2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一端伸入外壳1导致外壳1的密封性能较差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外壳1的密封性能,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外壳1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3的影响,进而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此外,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一端伸入外壳1导致外壳1的密封结构复杂的风险,从而简化了外壳1的结构,降低了外壳1的密封成本,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外壳1设置有通孔12,沿光信号的传输方向,通孔12用于连通容纳腔11与外界;光窗4安装于通孔12处,光窗4与通孔12的边缘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上设置通孔12,降低了外壳1封堵光窗4导致光信号无法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上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的稳定性。光窗4与通孔12的边缘焊接,简化了光窗4与通孔12的连接方式,从而简化了光窗4与外壳1的结构,降低了光窗4、外壳1的加工成本;同时,光窗4与通孔12的边缘焊接,减小了光窗4安装于通孔12处之后,光窗4与通孔12的边缘存在缝隙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光窗4与外壳1的连接位置的密闭性,进而提升了外壳1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3的工作稳定性,并有利于延长第二光学元件3的使用寿命,进入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延长了波长选择开关的使用寿命。
其中,光窗4的材质为可透光材料,具体可以为玻璃,以提升光窗4的透光性,降低了光窗4对光信号的传播的干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窗4由蓝宝石玻璃制成,以提升光窗4的抗磨损能力,从而提升了光窗4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光窗4使用过程中因磨损出现划痕导致光信号在划痕处发生反射、衍射等现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光窗4对光信号的传播的干扰。
第一光学元件2传输至光窗4的输入光信号为平行光,在一种实施例中,输入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与光窗4的厚度方向平行,即输入光信号垂直照射至光窗4上,降低了光窗4对输入光信号的反射作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输入光信号的传输方向与光窗4的厚度方向存在预设夹角,即输入光信号倾斜照射至光窗4上,以降低第一光学元件2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的精度需求,从而简化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安装方式及安装过程,即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安装难度,进而有利于降低波长选择开关的安装成本及安装周期。
波长选择开关还包括光束转向元件(图中未标示),光束转向元件安装于容纳腔11内,光束转向元件用于改变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2的输入光信号能够经过光束转向元件偏转至第二光学元件3上,第二光学元件3的输出光信号能够经过光束转向元件偏转至第一光学元件2上,增加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光束转向单元仅设置在容纳腔11内,即穿透光窗4的输入光信号经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第二光学元件3、第二光学元件3输出的输出光信号经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光窗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容纳腔11内外均设置有光束转向单元,即第一光学元件2输出的输入光信号经容纳腔11外的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光窗4、穿透光窗4的输入光信号经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第二光学元件3、第二光学元件3输出的输出光信号经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光窗4、穿透光窗4的输出光信号经光束转向单元的偏转传输至第一光学元件2。
本申请实施例对光束转向单元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特殊限定。
其中,光束转向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光镜,本申请对反光镜的具体数量、安装位置、安装角度等均不作特殊限定。
反光镜的数量为一个时,降低了光束转向单元的物料成本,并减小了光束转向单元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波长选择开关的整体尺寸,降低波长选择开关的加工成本,同时便于波长选择开关在较小的空间内的安装,从而增加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可应用场景。
反光镜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便于实现对光信号的传播路径的多角度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难度,同时,有利于提升容纳腔11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有利于减小波长选择开关的整体尺寸,降低波长选择开关的加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可应用场景。
外壳1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外壳1包括上盖13、壳体14和底板15,沿波长选择开关的厚度方向,上盖13与底板15相对设置于壳体14的两侧,上盖13、壳体14、底板15围成容纳腔11。
其中,上盖13与壳体14一体成型,或者,上盖13与壳体14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壳体14与底板15一体成型,或者,壳体14与底板15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以增加上盖13、壳体14、底板15之间的连接方式的灵活性。
当上盖13与壳体14一体成型时,降低在波长选择开关使用过程中上盖13与壳体14分离风险,从而增加了上盖13与壳体14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增加了上盖13与壳体14之间的密闭性,进而提升了容纳腔11内的第二光学元件3的工作稳定性。
当上盖13与壳体14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时,上盖13与壳体14的分别加工能够减少上盖13、壳体14的加工工序,从而降低上盖13、壳体14的加工成本,同时,上盖13与壳体14分体设置,可以在容纳腔11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3安装完成后再固定上盖13与壳体14,从而便于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拆卸、维修等操作,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安装、维修成本。
其中,上盖13与壳体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粘接,以密封上盖13与壳体14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外壳1的密闭性,具体地,可以通过平行封焊的方式焊接上盖13与壳体14,或者,采用胶封的方式密封上盖13与壳体14之间的缝隙,本申请对上盖13与壳体14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密封方式不做特殊限定。
当底板15与壳体14一体成型时,降低在波长选择开关使用过程中底板15与壳体14分离风险,从而增加了底板15与壳体14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增加了底板15与壳体14之间的密闭性,进而提升了容纳腔11内的第二光学元件3的工作稳定性。
当底板15与壳体14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时,底板15与壳体14的分别加工能够减少底板15、壳体14的加工工序,从而降低底板15、壳体14的加工成本,同时,底板15与壳体14分体设置,可以在容纳腔11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3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壳体14,从而便于第二光学元件3的安装、拆卸、维修等操作,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安装、维修成本。
其中,底板15与壳体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以密封底板15与壳体14之间的缝隙,从而进一步提升外壳1的密闭性,具体地,底板15与壳体14之间的焊接方式可以为低温钎焊、高温活性钎焊、玻璃焊接、可变温焊接等,本申请对底板15与壳体14之间的焊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定。
此外,上盖13与底板15之间的焊接方式、底板15与壳体14之间的焊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增加焊接方式的灵活性,从而便于固定上盖13与底板15、壳体14与底板15。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底板15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1外,第一光学元件2和第二光学元件3均安装于底板15。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分别安装在上盖13、壳体14、底板15中的两者上,则在安装误差、加工误差的影响下,第一光学元件2与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安装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当温度、气压等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时,上盖13、壳体14、底板15会发生形变,导致第一光学元件2与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一光学元件2与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光路存在高度差,导致第一光学元件2仅接收输出光信号的一部分、第二光学元件3仅接收输入光信号的一部分。因此,第一光学元件2和第二光学元件3均安装于底板15,降低了因安装误差、加工误差、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一光学元件2与第二光学元件3之间的光路存在高度差的风险,从而提升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
其中,底板15的材质为陶瓷,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材质的底板15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光学元件2、第二光学元件3的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
当底板15与壳体14一体成型时,底板15与壳体14的材质均为陶瓷,以便于提升底板15与壳体14的密闭性,进而提升底板15与壳体14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当底板15与壳体14分体设置时,壳体14的材质与底板15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具体地,当底板15的材质为陶瓷时,壳体14的材质可以为可伐合金或铁镍合金,即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壳体14的变形程度与底板15的变形程度大致相同,以降低壳体14、底板15之间的变形程度不同而出现缝隙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底板15、壳体14的连接稳固性,并进一步提升了壳体14、底板15的连接的密闭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壳体14的一部分向容纳腔11内弯折,以使底板15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1外;和/或,如图4至图6所示,底板15的一部分沿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至容纳腔11外。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4的一部分向容纳腔11内弯折,和/或,底板15的一部分延伸至容纳腔11外,增加了壳体14、底板15的结构的灵活性。其中,壳体14的一部分向容纳腔11内弯折,简化了底板15的结构,降低了底板15的加工成本;底板15的一部分延伸至容纳腔11外,简化了壳体14的结构,降低了壳体14的加工成本。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波长选择开关通过设置光窗4来实现容纳腔11内外的光信号的传输,简化了第一光学元件2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一端伸入外壳1导致外壳1的密封性能较差的风险,从而提升了外壳1的密封性能,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外壳1内部的第二光学元件3的影响,进而提升了波长选择开关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第一光学元件2的一端伸入外壳1导致外壳1的密封结构复杂的风险,从而简化了外壳1的结构,降低了外壳1的密封成本,进而降低了波长选择开关的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
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且所述第一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
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且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光窗,所述光窗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所述光窗射入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经所述光窗射入所述第一光学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通孔,沿所述光信号的传输方向,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
所述光窗安装于所述通孔处,所述光窗与所述通孔的边缘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选择开关还包括光束转向元件,所述光束转向元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束转向元件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的所述光信号的传输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壳体和底板,沿所述波长选择开关的厚度方向,所述上盖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上盖、所述壳体、所述底板围成所述容纳腔;
沿所述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底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均安装于所述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容纳腔内弯折,以使所述底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和/或,所述底板的一部分沿所述波长选择开关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分体设置;
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陶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可伐合金或铁镍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
所述壳体与所述底板的材质均为陶瓷。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长选择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分体设置;
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焊接或粘接。
CN202320234720.9U 2023-02-03 2023-02-03 波长选择开关 Active CN219957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720.9U CN219957914U (zh) 2023-02-03 2023-02-03 波长选择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34720.9U CN219957914U (zh) 2023-02-03 2023-02-03 波长选择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7914U true CN21995791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9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34720.9U Active CN219957914U (zh) 2023-02-03 2023-02-03 波长选择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7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9728B1 (en) Multimirror stack for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MEMS devices in two-position retroreflectors
US9762983B2 (e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US7231106B2 (en) Apparatus for directing an optical signal from an input fiber to an output fiber within a high index host
EP2261709B1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with optical waveguide coupled to optical device
US7340128B2 (en) Wavelength selection device
US6711317B2 (en) Resiliently packaged MEMs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6603894B1 (en) MEMS mirror arrays and external lens system in an optical switch
US6693926B2 (en) MEMS-based selectable laser source
US8605357B2 (e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and optical transfer device
CN107003480B (zh) 波长选择开关装置、通信设备和波长切换方法
JP2003075741A (ja) Memsドライバ回路の構成
US20210364697A1 (en) Optical module
US8036502B2 (en) Stress free mounting of optical bench for WSS
CN219957914U (zh) 波长选择开关
US9277301B2 (en)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device
US6741766B2 (en) Optical switch device
US6813057B2 (en) Configurations for an optical crossconnect switch
WO2024001533A1 (zh) 一种波长选择器件及相应交换设备
WO2023221534A1 (zh) 一种光通信设备
JP2018157294A (ja) 光空間伝送システム
EP1189093A2 (en) Optical switch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5242331A (ja) 波長多重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JP6119896B1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200201869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aligning a tiltable mirror employed in an optical switch
JP6376165B2 (ja) 光変調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