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5621U -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5621U
CN219955621U CN202320941503.3U CN202320941503U CN219955621U CN 219955621 U CN219955621 U CN 219955621U CN 202320941503 U CN202320941503 U CN 202320941503U CN 219955621 U CN219955621 U CN 219955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shaft
frame
contac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15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云辉
陈熙
王雷
张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15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5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5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5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摆风装置包括机架、连杆和叶片。机架设有通风口。叶片转动设于通风口。连杆与叶片连接以使两者能够同步移动。连杆设有接触臂。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的移动方向相交。摆风装置还包括阻尼结构。阻尼结构包括阻尼盒和阻尼介质。阻尼盒设于机架,阻尼介质容置于阻尼盒内。接触臂伸入至阻尼盒内与阻尼介质抵持。阻尼介质能够向接触臂提供粘性阻尼以阻碍接触臂相对阻尼盒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能够无级调节叶片的开合度。

Description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设备,特别是空调设备中,冷热风通过机架的通风口进入或离开,通风口通常设有叶片,叶片用于关闭、开启通风口或调节通风口的风向、风量等。通常通过预设卡合档位对叶片的开合度进行调节控制,但叶片的开合度仅能在预设好的几个档位间切换,送风角度单一,从而影响制冷/制热效果,并且叶片调节的动作顿挫。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能够无级调节叶片的开合度。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风装置。摆风装置包括机架、连杆和叶片。机架设有通风口。叶片转动设于通风口。连杆与叶片连接以使两者能够同步移动。连杆设有接触臂。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的移动方向相交。摆风装置还包括阻尼结构。阻尼结构包括阻尼盒和阻尼介质。阻尼盒设于机架,阻尼介质容置于阻尼盒内。接触臂伸入至阻尼盒内与阻尼介质抵持。阻尼介质能够向接触臂提供粘性阻尼以阻碍接触臂相对阻尼盒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叶片在通风口转动以改变叶片的开合度,并且连杆与叶片连接,两者联动同步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控制连杆的移动,实现对叶片的转动的控制;或者直接控制叶片进行转动,叶片转动带动连杆移动,对连杆移动的限制能够反作用于叶片的转动。阻尼盒设于机架,使得容置于阻尼盒的阻尼介质相对机架较为固定,而连杆的接触臂移动时受到阻尼介质提供的粘性阻尼,则阻尼介质能够阻碍连杆相对机架移动。并且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移动方向相交,使得阻尼介质能够向接触臂施加足够阻碍连杆移动的阻力,从而阻碍叶片的转动。由于粘性阻尼的存在,使得连杆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与移动速度成正比的线性阻尼,使叶片转动的动作平滑,提升操控体验;并能够在叶片相对机架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阻碍叶片自发地进行转动,使得叶片相对机架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保持稳定,实现叶片的开合度的无级调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设有阻尼齿。阻尼齿凸设于接触臂。
上述实施例中,连杆移动时,阻尼齿能够跟随接触臂一同移动,并与阻尼介质抵接。阻尼齿凸出于接触臂,增加与阻尼介质的抵持面积,提高阻尼介质施加的阻碍连杆移动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叶片转动至任意角度的稳定性,使叶片转动的动作更加平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设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接触臂穿过第一连通孔伸入至盒体内。连杆相对机架移动时接触臂相对第一连通孔移动。盖体盖设于第二连通孔。阻尼介质容置于盒体和盖体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接触臂与阻尼介质分别从盒体的不同位置进入盒体内,接触臂和盒体之间的装配与阻尼介质和盒体之间的装配相互独立,在允许接触臂穿过盒体并相对盒体移动的同时,便于向盒体内装填阻尼介质。并通过盖体防止阻尼介质脱离盒体,维持阻尼介质与接触臂在盒体内稳定抵接配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杆设有挡片。挡片设于接触臂。挡片抵持于盒体的外侧,并遮盖第一连通孔的至少部分。
上述实施例中,在接触臂相对盒体移动时,挡片能够始终在接触臂所在处抵接盒体的外侧。一方面,接触臂移动会搅动阻尼介质,挡片止挡阻尼介质从第一连通孔的接触臂周侧脱离盒体。另一方面,挡片抵接盒体,盒体向挡片施加摩擦力,使得接触臂的移动受到阻尼介质以及挡片的多重阻碍,从而提升连杆移动时受到的阻尼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盒设有止挡面。止挡面设于第一连通孔。止挡面能够在连杆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接触臂,以止挡连杆移动使连杆相对机架处于第一位置。和/或机架设有止挡件。止挡件能够在连杆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连杆,以止挡连杆移动使连杆相对机架处于第二位置。当摆风装置同时设有止挡面和止挡件时,止挡面与止挡件沿连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连杆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叶片转动使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增加或减小。
上述实施例中,止挡面在连杆移动方向上抵持接触臂,对连杆移动形成阻碍,使连杆维持于第一位置,止挡件在连杆移动方向上抵持连杆,对连杆移动形成阻碍,使连杆维持于第二位置。连杆在不同位置,叶片相对机架的通风口所在面处于不同角度,从而改变通风口的通风面积以及通风口的通风风向。连杆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若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减小,则止挡面通过止挡接触臂使叶片维持于较大开合度的位置,止挡件通过止挡连杆使叶片维持于较小开合度的位置;若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增大,则止挡面通过止挡接触臂使叶片维持于较小开合度的位置,止挡件通过止挡连杆使叶片维持于较大开合度的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叶片包括叶片主体、第一转动轴、连接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叶片主体设于通风口。叶片主体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机架。第二转动轴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平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连杆。第三转动轴连接于叶片主体。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机架。第三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分别位于叶片主体的相对两端。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转动带动叶片主体相对机架转动,叶片主体能够对通风口进行开闭、风向、风量等调节。连杆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连杆移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轴移动,而第二转动轴通过连接部平行连接于第一转动轴,则第二转动轴能够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连杆移动与叶片主体转动相互联动,通过控制连杆的移动,以控制叶片主体对通风口的调节。并且,叶片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轴插入至连接孔,限制叶片另一端的位置,避免晃动,使得叶片可以稳定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一阻尼面、第二阻尼面和限位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阻尼面设于机架。第一转动轴抵持于第一阻尼面。第一阻尼面能够向第一转动轴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第一转动轴相对机架转动。第二阻尼面设于机架。第三转动轴抵持于第二阻尼面。第二阻尼面能够向第三转动轴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第三转动轴相对机架转动。限位件设于机架。第二转动轴穿设于连杆。连接部与限位件分别位于连杆的相对两侧。限位件抵持于连杆。限位件能够向连杆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连杆相对机架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阻尼面抵持第一转动轴以在第一转动轴转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第一转动轴的转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第二阻尼面抵持第三转动轴以在第三转动轴转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第三转动轴的转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限位件一方面抵持连杆以在连杆移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连杆的移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另一方面配合连接部维持连杆与第二转动轴的连接,避免连杆脱离第二转动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轴穿设于连杆。连接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二转动轴设有第二凸部。连杆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供第二凸部穿过。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位于连杆的相对两侧,并能够止挡连杆相对第二转动轴沿第二转动轴的轴向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连杆在第二转动轴的轴向上,被限制于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避免连杆位置偏移,确保连杆与叶片之间同步移动的稳定性。同时第二转动轴与连杆装配时,第二凸部从凹陷部所在处穿过,使第二转动轴能够顺利与连杆进行装配。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空调设备包括主壳体、换热系统和如上任一实施例的摆风装置。换热系统设于主壳体内。机架设于主壳体。换热系统通过通风口向主壳体外部吹风。
上述实施例中,换热系统向主壳体外部吹风时,风从通风口吹向外部,叶片与连杆联动,通过限位结构限制连杆的移动,使得用户能够无级转动叶片以无级控制换热系统吹出的风的风量和风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设有加强板。换热系统设有支撑件。支撑件支撑于加强板。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支撑件对加强板的支撑,使机架、换热系统以及主壳体之间结构稳定,防止机架变形。连杆移动过程中,阻尼盒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维持连杆移动受到的阻尼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设备部分结构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连杆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摆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摆风装置省略叶片、连杆和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摆风装置省略连杆、部分叶片和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摆风装置省略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摆风装置 200-空调设备
10-机架 20-连杆 30-叶片
40-阻尼结构
101-通风口 102-止挡件 103-加强板
201-接触臂 202-阻尼齿 203-挡片
204-凹陷部 301-叶片主体 302-第一转动轴
303-连接部 304-第二转动轴 305-第三转动轴
401-阻尼盒 402-阻尼介质 403-第一阻尼面
404-第二阻尼面 405-限位件 210-主壳体
220-换热系统 221-支撑件
3031-第一凸部 3041-第二凸部 4011-盒体
4012-盖体
4011a-第一连通孔 4011b-第二连通孔 4011c-止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垂直”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垂直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垂直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90°±10°之间,垂直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10°之间。被描述“垂直”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术语“平行”用于描述两个部件之间的理想状态。实际生产或使用的状态中,两个部件之间可以存在近似于平行的状态。举例来说,结合数值描述,平行可以指代两直线之间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也可以指代两平面的二面角范围在180°±10°之间,平行还可以指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180°±10°之间。被描述“平行”的两个部件可以不是绝对的直线、平面,也可以大致呈直线或平面,从宏观来看整体延伸方向为直线或平面即可认为部件为“直线”或“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空气调节设备,特别是空调设备中,冷热风通过机架的通风口进入或离开,通风口通常设有叶片,叶片用于关闭、开启通风口或调节通风口的风向、风量等。通常通过预设卡合档位对叶片的开合度进行调节控制,但叶片的开合度仅能在预设好的几个档位间切换,送风角度单一,从而影响制冷/制热效果,并且叶片调节的动作顿挫。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摆风装置包括机架、连杆和叶片。机架设有通风口。叶片转动设于通风口。连杆与叶片连接以使两者能够同步移动。连杆设有接触臂。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的移动方向相交。摆风装置还包括阻尼结构。阻尼结构包括阻尼盒和阻尼介质。阻尼盒设于机架,阻尼介质容置于阻尼盒内。接触臂伸入至阻尼盒内与阻尼介质抵持。阻尼介质能够向接触臂提供粘性阻尼以阻碍接触臂相对阻尼盒移动。
叶片在通风口转动以改变叶片的开合度,并且连杆与叶片连接,两者联动同步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控制连杆的移动,实现对叶片的转动的控制;或者直接控制叶片进行转动,叶片转动带动连杆移动,对连杆移动的限制能够反作用于叶片的转动。阻尼盒设于机架,使得容置于阻尼盒的阻尼介质相对机架较为固定,而连杆的接触臂移动时受到阻尼介质提供的粘性阻尼,则阻尼介质能够阻碍连杆相对机架移动。并且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移动方向相交,使得阻尼介质能够向接触臂施加足够阻碍连杆移动的阻力,从而阻碍叶片的转动。由于粘性阻尼的存在,使得连杆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与移动速度成正比的线性阻尼,使叶片转动的动作平滑,提升操控体验;并能够在叶片相对机架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阻碍叶片自发地进行转动,使得叶片相对机架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保持稳定,实现叶片的开合度的无级调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4和图7,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摆风装置100,能够应用于空调设备200。摆风装置100包括机架10、连杆20和叶片30。机架10设有通风口101。叶片30转动设于通风口101。连杆20与叶片30连接以使两者能够同步移动。连杆20设有接触臂201。接触臂201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的移动方向相交。摆风装置100还包括阻尼结构40。阻尼结构40包括阻尼盒401和阻尼介质402。阻尼盒401设于机架10,阻尼介质402容置于阻尼盒401内。接触臂201伸入至阻尼盒401内与阻尼介质402抵持。阻尼介质402能够向接触臂201提供粘性阻尼以阻碍接触臂201相对阻尼盒401移动。
叶片30在通风口101转动以改变叶片30的开合度,并且连杆20与叶片30连接,两者联动同步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控制连杆20的移动,实现对叶片30的转动的控制;或者直接控制叶片30进行转动,叶片30转动带动连杆20移动,对连杆20移动的限制能够反作用于叶片30的转动。阻尼盒401设于机架10,使得容置于阻尼盒401的阻尼介质402相对机架10较为固定,而连杆20的接触臂201移动时受到阻尼介质402提供的粘性阻尼,则阻尼介质402能够阻碍连杆20相对机架10移动。并且接触臂201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移动方向相交,使得阻尼介质402能够向接触臂201施加足够阻碍连杆20移动的阻力,从而阻碍叶片30的转动。由于粘性阻尼的存在,使得连杆20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受到与移动速度成正比的线性阻尼,使叶片30转动的动作平滑,提升操控体验;并能够在叶片30相对机架10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阻碍叶片30自发地进行转动,使得叶片30相对机架10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均能保持稳定,实现叶片30的开合度的无级调节。
参见图4、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臂201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的移动方向相交,以增大与阻尼介质402的抵接面积。并且接触臂201不限于沿直线延伸。例如,接触臂201包括均设于连杆20的第一接触子臂和第二接触子臂,第一接触子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的移动方向相交,第二接触子臂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介质402包括但不限于阻尼脂等能够提供粘性阻尼的物质。粘性阻尼的阻尼力与速度呈正比。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20设有阻尼齿202。阻尼齿202凸设于接触臂201。连杆20移动时,阻尼齿202能够跟随接触臂201一同移动,并与阻尼介质402抵接。阻尼齿202凸出于接触臂201,增加与阻尼介质402的抵持面积,提高阻尼介质402施加的阻碍连杆20移动的阻尼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叶片30转动至任意角度的稳定性,使叶片30转动的动作更加平滑。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齿202设有多个,多个阻尼齿202沿接触臂201的周向间隔排布,且每个阻尼齿202为锯齿状结构,进一步增加与阻尼介质402的抵持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齿202的延伸方向与连杆20的移动方向相交,例如阻尼齿202的延伸方向与接触臂201的延伸方向一致,使阻尼介质402向阻尼齿202施加的阻力在阻碍连杆20移动方向上的分力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齿202可以与接触臂201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分体设置时阻尼齿202能够相对转动接触臂201转动。
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盒401包括盒体4011和盖体4012。盒体4011设有第一连通孔4011a和第二连通孔4011b,第一连通孔4011a和第二连通孔4011b位于盒体4011的不同侧。接触臂201穿过第一连通孔4011a伸入至盒体4011内。连杆20相对机架10移动时接触臂201相对第一连通孔4011a移动。盖体4012盖设于第二连通孔4011b。阻尼介质402容置于盒体4011和盖体4012之间。
接触臂201与阻尼介质402分别从盒体4011的第一连通孔4011a和第二连通孔4011b进入盒体4011内,接触臂201和盒体4011之间的装配与阻尼介质402和盒体4011之间的装配相互独立,在允许接触臂201穿过盒体4011并相对盒体4011移动的同时,便于向盒体4011内装填阻尼介质402。并通过盖体4012防止阻尼介质402脱离盒体4011,维持阻尼介质402与接触臂201在盒体4011内稳定抵接配合。
参见图4、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20设有挡片203。挡片203设于接触臂201。挡片203抵持于盒体4011的外侧,并遮盖第一连通孔4011a的至少部分。
在接触臂201相对盒体4011移动时,挡片203能够始终在接触臂201所在处抵接盒体4011的外侧。一方面,接触臂201移动会搅动阻尼介质402,挡片203止挡阻尼介质402从第一连通孔4011a的接触臂201周侧脱离盒体4011。另一方面,挡片203抵接盒体4011,盒体4011向挡片203施加摩擦力,使得接触臂201的移动受到阻尼介质402以及挡片203的多重阻碍,从而提升连杆20移动时受到的阻尼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203的面积大于第一连通孔4011a的面积,盒体4011内填满阻尼介质402,在连杆20的移动过程中,挡片203能够始终覆盖第一连通孔4011a以避免阻尼介质402从第一连通孔4011a脱离盒体4011。
参见图1、图3、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盒401设有止挡面4011c。止挡面4011c设于第一连通孔4011a。止挡面4011c能够在连杆20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接触臂201,以止挡连杆20移动使连杆20相对机架10处于第一位置。和/或机架10设有止挡件102。止挡件102能够在连杆20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连杆20,以止挡连杆20移动使连杆20相对机架10处于第二位置。当摆风装置100同时设有止挡面4011c和止挡件102时,止挡面4011c与止挡件102沿连杆20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连杆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叶片30转动使通风口101的通风面积增加或减小。
具体地,止挡面4011c在连杆20移动方向上抵持接触臂201,对连杆20移动形成阻碍,使连杆20维持于第一位置,止挡件102在连杆20移动方向上抵持连杆20,对连杆20移动形成阻碍,使连杆20维持于第二位置。连杆20在不同位置,叶片30相对机架10的通风口101所在面处于不同角度,从而改变通风口101的通风面积以及通风口101的通风风向。连杆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若通风口101的通风面积减小,则止挡面4011c通过止挡接触臂201使叶片30维持于较大开合度的位置,止挡件102通过止挡连杆20使叶片30维持于较小开合度的位置;若通风口101的通风面积增大,则止挡面4011c通过止挡接触臂201使叶片30维持于较小开合度的位置,止挡件102通过止挡连杆20使叶片30维持于较大开合度的位置。
示例性地,图1与图3示出连杆20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通风口101的通风面积减小。作为示范性举例,上述情形包括摆风装置100仅设置止挡面4011c;或者摆风装置100仅设置止挡件102;或者摆风装置100同时设置止挡面4011c和止挡件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孔4011a呈长条形,止挡面4011c位于第一连通孔4011a长度方向一端的孔壁。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30包括叶片主体301、第一转动轴302、连接部303、第二转动轴304和第三转动轴305。叶片主体301设于通风口101。叶片主体301与第一转动轴302连接。第一转动轴302转动连接于机架10。第二转动轴304通过连接部303连接于第一转动轴302。第二转动轴304与第一转动轴302平行。第二转动轴304转动连接于连杆20。第三转动轴305连接于叶片主体301。第三转动轴305转动连接于机架10。第三转动轴305与第一转动轴302分别位于叶片主体301的相对两端。第三转动轴305与第一转动轴302共轴。
具体地,第一转动轴302转动带动叶片主体301相对机架10转动,叶片主体301能够对通风口101进行开闭、风向、风量等调节。连杆20与第二转动轴304转动连接,连杆20移动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轴304移动,而第二转动轴304通过连接部303平行连接于第一转动轴302,则第二转动轴304能够绕第一转动轴302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轴302转动,从而实现连杆20移动与叶片主体301转动相互联动,通过控制连杆20的移动,以控制叶片主体301对通风口101的调节。并且,叶片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动轴305插入至连接孔,限制叶片30另一端的位置,避免晃动,使得叶片30可以稳定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主体301相对机架10转动时,连杆20相对机架10的运动轨迹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利用阻尼脂为半固态物质的特性,阻尼脂不会对连杆20的移动造成限制。再者,一方面阻尼脂本身阻尼力较大,另一方面阻尼脂作用在连杆20上,而非直接作用在叶片30上,能够为叶片30转动提供更大的阻尼力,同时用户操作时手感更紧、更顺滑。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30设有多个,多个叶片30连接于同一连杆20。
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结构40还包括第一阻尼面403、第二阻尼面404和限位件405中的至少一个。
参见图4和图5,第一阻尼面403设于机架10。第一阻尼面403垂直于第一转动轴302的轴向。第一转动轴302抵持于第一阻尼面403。第一阻尼面403能够向第一转动轴302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第一转动轴302相对机架10转动。第一阻尼面403抵持第一转动轴302以在第一转动轴302转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第一转动轴302的转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30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
参见图6,第二阻尼面404设于机架10。第二阻尼面404垂直于第三转动轴305的轴向。第三转动轴305抵持于第二阻尼面404。第二阻尼面404能够向第三转动轴305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第三转动轴305相对机架10转动。第二阻尼面404抵持第三转动轴305以在第三转动轴305转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第三转动轴305的转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30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限位件405设于机架10。第二转动轴304穿设于连杆20。连接部303与限位件405分别位于连杆20的相对两侧。限位件405抵持于连杆20。限位件405能够向连杆20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连杆20相对机架10移动。
参见图4和图5,限位件405一方面抵持连杆20以在连杆20移动时提供干摩擦阻尼,连杆20的移动动作受到摩擦力的阻碍,从而提升叶片30转动受到的阻尼效果;另一方面配合连接部303维持连杆20与第二转动轴304的连接,避免连杆20脱离第二转动轴304。干摩擦阻尼也称库伦阻尼,生成于两个相互摩擦的平面。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轴304穿设于连杆20。连接部303设有第一凸部3031。第二转动轴304设有第二凸部3041。连杆20设有凹陷部204。凹陷部204供第二凸部3041穿过。第一凸部3031与第二凸部3041位于连杆20的相对两侧,并能够止挡连杆20相对第二转动轴304沿第二转动轴304的轴向移动。
连杆20在第二转动轴304的轴向上,被限制于第一凸部3031与第二凸部3041之间,避免连杆20位置偏移,确保连杆20与叶片30之间同步移动的稳定性。同时第二转动轴304与连杆20装配时,第二凸部3041从凹陷部204所在处穿过,使第二转动轴304能够顺利与连杆20进行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部3041穿过凹陷部204后,叶片30相对连杆20转动一定角度,以使第二凸部3041与凹陷部204错开,防止第二凸部3041自发地反向穿过凹陷部204而使叶片30与连杆20脱离。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200。空调设备200包括主壳体210、换热系统220和如上任一实施例的摆风装置100。换热系统220设于主壳体210内。机架10设于主壳体210。换热系统220通过通风口101向主壳体210外部吹风。
换热系统220向主壳体210外部吹风时,风从通风口101吹向外部,叶片30与连杆20联动,通过限位结构限制连杆20的移动,使得用户能够无级转动叶片30以无级控制换热系统220吹出的风的风量和风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制冷器、制暖器、空调扇等能进行空气调节的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以空调设备200为移动空调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设有加强板103。换热系统220设有支撑件221。支撑件221支撑于加强板103。通过支撑件221对加强板103的支撑,使机架10、换热系统220以及主壳体210之间结构稳定,防止机架10变形。连杆20移动过程中,阻尼盒401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维持连杆20移动受到的阻尼效果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302的轴向延伸方向与加强板103相交,并且支撑件221在换热系统220与机架10之间的支撑方向与第一转动轴302的轴向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系统220包括蒸发器、冷风风机、压缩机、热风风机和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冷风风机对应蒸发器设置,热风风机对应冷凝器设置。机架10的通风口101位于冷风风机的上方,并与冷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用于吹出冷风。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21设于冷风风机。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摆风装置,所述摆风装置包括机架、连杆和叶片,所述机架设有通风口,所述叶片转动设于所述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连接以使两者能够同步移动,所述连杆设有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杆的移动方向相交;所述摆风装置还包括:
阻尼结构,包括阻尼盒和阻尼介质,所述阻尼盒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阻尼介质容置于所述阻尼盒内,所述接触臂伸入至所述阻尼盒内与所述阻尼介质抵持,所述阻尼介质能够向所述接触臂提供粘性阻尼以阻碍所述接触臂相对所述阻尼盒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设有阻尼齿,所述阻尼齿凸设于所述接触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设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接触臂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伸入至所述盒体内,所述连杆相对所述机架移动时所述接触臂相对所述第一连通孔移动,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阻尼介质容置于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设有挡片,所述挡片设于所述接触臂,所述挡片抵持于所述盒体的外侧,并遮盖所述第一连通孔的至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盒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止挡面能够在所述连杆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所述接触臂,以止挡所述连杆移动使所述连杆相对所述机架处于第一位置;
和/或所述机架设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能够在所述连杆的移动方向上抵持于所述连杆,以止挡所述连杆移动使所述连杆相对所述机架处于第二位置;
当所述摆风装置同时设有所述止挡面和所述止挡件时,所述止挡面与所述止挡件沿所述连杆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杆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叶片转动使所述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增加或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叶片主体、第一转动轴、连接部、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所述叶片主体设于所述通风口,所述叶片主体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杆,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于所述叶片主体,所述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叶片主体的相对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一阻尼面、第二阻尼面和限位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阻尼面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转动轴抵持于所述第一阻尼面,所述第一阻尼面能够向所述第一转动轴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所述第一转动轴相对所述机架转动;
所述第二阻尼面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三转动轴抵持于所述第二阻尼面,所述第二阻尼面能够向所述第三转动轴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所述第三转动轴相对所述机架转动;
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件抵持于所述连杆,所述限位件能够向所述连杆提供干摩擦阻尼以阻碍所述连杆相对所述机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二转动轴设有第二凸部,所述连杆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供所述第二凸部穿过,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两侧,并能够止挡所述连杆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向移动。
9.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换热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摆风装置,所述换热系统设于所述主壳体内,所述机架设于所述主壳体,所述换热系统通过所述通风口向所述主壳体外部吹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加强板,所述换热系统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加强板。
CN202320941503.3U 2023-04-19 2023-04-19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Active CN219955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1503.3U CN219955621U (zh) 2023-04-19 2023-04-19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1503.3U CN219955621U (zh) 2023-04-19 2023-04-19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5621U true CN21995562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1503.3U Active CN219955621U (zh) 2023-04-19 2023-04-19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5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79118A1 (en) Air conditioner
US5888133A (en) Air conditioner
EP1607689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357101B1 (en) Sliding door device
US20050284170A1 (en) Air conditioner
EP1947397A1 (en) Indoor panel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2040800B1 (ko) 블레이드 체결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JP5223976B2 (ja) 空調室内機
CN219955621U (zh)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EP2696148A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H0235908B2 (zh)
JP6408305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457556Y1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CN211503184U (zh)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15956183A (zh) 双百叶窗布置
CN219889750U (zh) 摆风装置和空调设备
CN21628170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H08247532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950312B1 (ko) 다단 조절 노브를 구비하는 에어 벤트
CN113587219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07291585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设备及机动车
WO2020114153A1 (zh) 面框组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KR101769822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60087159A (ko) 공기조화기용 수직블레이드 회전각도 제어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