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4540U - 管道及管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道及管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4540U
CN219954540U CN202320517315.8U CN202320517315U CN219954540U CN 219954540 U CN219954540 U CN 219954540U CN 202320517315 U CN202320517315 U CN 202320517315U CN 219954540 U CN219954540 U CN 219954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pipe body
pip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73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卫
马耀华
谭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5173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4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4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4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及管道系统,管道包括多层管体,沿管道的径向,多层管体依次相互嵌套,并且相邻两层管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多层管体的最内侧具有内层管体,至少内层管体上设置第一过水口,第一过水口设置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成自内层管体的内部向与内层管体相邻的流体通道连通,第一阀门具有第一预设开启压力,第一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内层管体的最大承受压力。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及管道系统解决了流体压力过大时管道变形、破裂的问题,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管道及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及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管道内流通的流体压力较大时,将会对管道的管壁施加较大的压力,若管壁抗压性能较差,就会出现管道变形,甚至破裂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管道在流体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管道易变形、破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管道,所述管道包括多层管体,沿所述管道的径向,所述多层管体依次相互嵌套,并且相邻两层所述管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所述多层管体的最内侧具有内层管体,至少所述内层管体上设置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成自所述内层管体的内部向与所述内层管体相邻的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具有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内层管体的最大承受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在流体通过内层管体时,流体会对内层管体的管壁产生作用力。当内层管体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阀门打开内层管体与流体通道的通路,内层管体内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水口向流体通道内泄压,流体对内层管体的管壁的作用力变小,同时进入流体通道的流体还对内层管体进行压力补偿,从而解决了流体压力过大时管道变形、破裂的问题,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内层管体的轴向,所述内层管体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管体部、第二管体部和第三管体部,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压力开关;
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层管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设置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水口对接,以连通所述内层管体与所述第一阀腔;所述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一封堵件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封堵件具有向所述第一进口一侧运动并将所述第一进口封堵的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体部上设置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过水口处设置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成自与所述内层管体相邻的所述流体通道向所述内层管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具有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流体通道的最大承受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压力开关;
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层管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设置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水口对接,以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内层管体;
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阀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封堵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二封堵件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封堵件具有向所述第二进口一侧运动并将所述第二进口封堵的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管体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层管体内流体压力;所述第一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
和/或,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通道内流体压力;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包括进水端法兰和出水端法兰,所述第一管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进水端法兰上,所述第三管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出水端法兰上;
所述多层管体中,除所述内层管体之外的其余所述管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水端法兰和所述出水端法兰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三管体部为直管,所述第二管体部为波纹管;
和/或,其余所述管体为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管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系统,解决了流体压力过大时管道变形、破裂的问题,提高了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管道。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内层管体;11、第一管体部;111、第一过水口;12、第二管体部;13、第三管体部;131、第二过水口;2、外层管体;3、流体通道;4、第一阀门;41、第一阀体;42、第一弹性件;43、第一封堵件;44-第一导向柱;411、第一进口;412、第一出口;5、第二阀门;51、第二阀体;52、第二弹性件;53、第二封堵件;54-第二导向柱;511、第二进口;512、第二出口;6、进水端法兰;7、出水端法兰;8、进水端焊环;9、出水端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在不冲突的情形下,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管道,管道包括多层管体,沿管道的径向,多层管体相互嵌套,并且相邻两个管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3。本实施例的管体的数量没有限定,可以是两个管体沿管道的径向相互嵌套,也可以两个以上的管体沿管道的径向相互嵌套,当两个以上管体相互嵌套时,每两个相邻的管体之间均形成流体通道3。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管道包括两个管体,分别为内层管体1和外层管体2,内层管体1位于外层管体2内部,内层管体1的管壁与外层管体2的管壁设置一定间隙形成了流体通道3。在另一示例中(该示例图中未示出),管道包括内层管体、中间管体和外层管体,内层管体设置在中间管体内,中间管体设置在外层管体内,内层管体的管壁与中间管体的管壁之间,以及中间管体的管壁与外层管体的管壁之间分别形成了流体通道3。本实施例的多层管体之间可以是同轴嵌套,以使流体通道3在管道径向方向的宽度相同,进入流体通道3的流体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的压力补偿值相同,提升内层管体1的整体抗压强度。
多层管体的最内侧具有内层管体1,内层管体1是流体主要流经的管体。至少内层管体1上设置第一过水口111,第一过水口111连通内层管体1和流体通道3,第一过水口111设置第一阀门4,第一阀门4设置成自内层管体1的内部向与内层管体1相邻的流体通道3连通。第一阀门4可以是压力阀门或者电磁阀,压力阀门根据其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打开和关闭。电磁阀通过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来控制打开和关闭。第一过水口111可以是位于内层管体1的靠近流体入口的一侧,也可以是位于内层管体1的靠近流体出口的一侧,还可以位于内层管体1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的管道可仅在内层管体1上设置第一阀门4,也可以在所有管体上均设置第一阀门4。
第一阀门4具有第一预设开启压力,第一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内层管体1的最大承受压力。流体通过状态下,当流体开始流入内层管体1时,途经第一过水口111,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第一阀门4关闭第一过水口111,流体仅从内层管体1内通过,以保证内层管体1内流体流速和流量。当内层管体1内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阀门4打开第一过水口111,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打开,内层管体1内的流体流入流体通道3内以对内层管体1泄压。
流体流入流体通道3后可对内层管体1进行压力补偿,从而提升内层管体1的抗压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流体通道3内的压力过大时,还可通过在除内层管体1之外的其余管体上设置第一阀门4,使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进入相邻的流体通道3内来进一步泄压。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内层管体1上设置第二过水口131,在第二过水口131上设置第二阀门5,当流体通道3内的压力过大时,第二阀门5打开,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流入内层管体1内。通过以上方式可以维持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恒定,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进行压力补偿。
本实施例的管道在流体通过内层管体1时,流体会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产生作用力。当内层管体1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阀门4打开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内层管体1内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水口111向流体通道3内泄压,流体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的作用力变小,同时进入流体通道3的流体还对内层管体1进行压力补偿,提升了内层管体1的抗压性,解决了流体压力过大时管道变形、破裂的问题,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沿内层管体1的轴向,内层管体1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和第三管体部13,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和第三管体部1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复合材料,第一管体部11与第三管体部13的管径均与第二管体部12一致,第二管体部12的管径可根据需求设计。第二管体部12的两端与第一管体部11和第二管体部12之间可通过卡接、插接、粘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相连。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和第三管体部13的管道类型没有限定,可以是直管或波纹管中的一种。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体部11和第三管体部13为直管,第二管体部12为波纹管。以图1中箭头所示出的流体流动方向,第一管体部11靠近内层管体1的进水侧,第二管体部12靠近内层管体1的出水侧,第一过水口111设置在第一管体部11,以使流体在进入内层管体1后在流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能及时通过第一过水口111泄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阀门4包括第一阀体41和第一压力开关,第一阀体41设置在流体通道3内并与内层管体1连接固定。第一阀体41可以是以卡接、插接、粘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内层管体1上,第一阀体41与第一过水口111对应设置。第一阀体41的形状和材质没有限定,例如第一阀体41为金属的空心圆柱体。第一阀体41的内部设置第一阀腔(图中未示出),第一阀体41上设置第一进口411和第一出口412,第一进口411与第一过水口111对接,以连通内层管体1与第一阀腔。流体通道3通过第一出口412与第一阀腔连通。第一进口411与第一过水口111的对接方式没有限定,只需实现内层管体1与第一阀腔的连通即可。在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进口411伸入至第一过水口111中以与第一过水口111对接。另一示例中(该示例图中未示出),第一进口411将第一过水口111包围以与第一过水口111对接。再一示例中(该示例图中未示出),第一过水口111与第一进口411通过连接通道连接以实现第一进口411与第一过水口111对接。第一出口412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阀腔的与第一进口411相对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阀腔的侧壁上。第一压力开关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与第一进口411对应的位置,第一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内层管体1内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内层管体1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的第一阀门4的结构可实现内层管体1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自动打开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并在内层管体1的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自动关闭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无需控制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一压力开关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挡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进口411的边缘,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进口411的与第一挡板的铰接端相对的位置,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相连。第一弹性件例如为金属材质的第一弹簧,第一挡板例如为金属板。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第一挡板具有向第一进口411一侧运动并将第一进口411关闭的趋势。内层管体1内无流体流动时,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第一挡板覆盖在第一进口411上。流体在内层管体1内流动时,流体对第一挡板施加压力,当第一挡板承受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预设开启压力为第一弹性件维持自然状态的最大压力,流体对第一挡板的压力使得第一弹性件拉伸,第一挡板将第一进口411打开,流体从第一进口411进入第一阀腔内,并由第一出口412进入流体通道3。当内层管体1内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弹性件恢复自然状态,第一挡板复位。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一压力开关时,第一弹性处于自然状态下,第一挡板并不会完全密封第一进口411,由于第一弹性件的存在,第一进口411与第一挡板之间还存在较小缝隙,在内层管体1内无流体流动时,第一进口411与第一挡板之间的较小缝隙有助于流体通道3内残留的流体排出,避免流体长时间在流体通道3内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和外层管体2的管壁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出口412设置于第一阀体41的靠近第二管体部12的一侧,第一压力开关包括第一弹性件42和第一封堵件43,第一弹性件42例如为金属材质的第一弹簧,第一封堵件43例如为金属板或者橡胶活塞。第一弹性件42分别与第一阀腔和第一封堵件43配合,也即,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阀腔的远离第一进口411的一端,第一封堵件43设置在第一弹性件42的另一端,第一弹性件42的回弹力用于驱使第一封堵件43具有向第一进口411一侧运动并将第一进口411封堵的趋势。第一封堵件43上还可设置第一导向柱44,第一弹性件42套设在第一导向柱44上,以避免第一弹性件42的回弹方向和压缩方向出现偏移。当内层管体1内无流体流动时,第一弹性件42处于自然状态,第一封堵件43将第一进口411封堵,内层管体1与第一阀腔之间的通路断开。流体在内层管体1内流动时,流体对第一封堵件43施加压力,当第一封堵件43承受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预设开启压力为第一弹性件42维持自然状态的最大压力,流体对第一封堵件43的压力使得第一弹性件42收缩,第一封堵件43与第一进口411分离将第一进口411打开,流体从第一进口411进入第一阀腔内,并由第一出口412进入流体通道3。当内层管体1内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弹性件42恢复自然状态,第一封堵件43复位。采用本实施例的压力开关,第一弹性件4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封堵件43会完全密封第一进口411,以保证内层管体1内流体流速和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三管体部13上设置第二过水口131,第二过水口131连通内层管体1和流体通道3。第二过水口131处设置第二阀门5,第二阀门5设置成自与内层管体1相邻的流体通道3向内层管体1的内部连通。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可以是相同类型的阀门,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阀门。例如,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均为压力阀门,或者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均为电磁阀,再或者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中的一个为压力阀门,另一个为电磁阀。本实施例的管道可仅在内层管体1上设置第二阀门5,也可在所有管体上均设置第二阀门5。第二阀门5具有第二预设开启压力,第二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流体通道3的最大承受压力。
本实施例管道中,流体未进入流体通道3时,第二阀门5关闭第二过水口131。当流体进入流体通道3后,进入流体通道3的流体也会对内层管体1产生作用力,当流体通道3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阀门5打开流体通道3与内层管体1的通路,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通过第二过水口131向内层管体1泄压,避免流体通道3内流体压力过大对内层管体1造成损坏,当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阀门5关闭第二过水口131,流体通道3与内层管体1之间通路关闭,以维持流体通道3内压力恒定,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会作用于内层管体1的管壁外侧,对内层管体1内壁面受到的流体压力进行压力补偿,起到加强内层管体1抗压能力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阀门5包括第二阀体51和第二压力开关,第二阀体51设置在流体通道3内并与内层管体1固定。第二阀体51可以是以卡接、插接、粘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内层管体1上,第二阀体51与第二过水口131对应设置。第二阀体51的形状和材质没有限定,例如第二阀体51为金属的空心圆柱体。第二阀体51的内部设置第二阀腔(图中未示出),第二阀体51上设置第二进口511和第二出口512。流体通道3通过第二进口511与第二阀腔连通,第二出口512与第二过水口131对接,以连通第二阀腔与内层管体1。第二出口512与第二过水口131的对接方式没有限定,只需实现内层管体1与第二阀腔的连通即可。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出口512伸入至第二过水口131中以与第二过水口131对接。另一示例中(该示例图中未示出),第二出口512将第二过水口131包围以与第二过水口131对接。再一示例中(该示例图中未示出),第二过水口131与第二出口512通过连接通道连接以实现第二出口512与第二过水口131对接。第一进口411可以是设置在第二阀腔的与第二出口512相对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阀腔的侧壁上。第二压力开关设置在第二阀腔内的与第二进口511对应的位置,第二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内层管体1内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内层管体1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的第二阀门5的结构可实现流体通道3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自动打开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并在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自动关闭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无需控制器进行控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二压力开关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二弹性件,第二挡板的一端铰接在第二进口511的边缘,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进口511的与第二挡板的铰接端相对的位置,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件相连。第二弹性件例如为金属材质的第二弹簧,第二挡板例如为金属板。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第二挡板具有向第二进口511一侧运动并将第二进口511关闭的趋势。流体未进入流体通道3时,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第二挡板覆盖在第二进口511上。流体进入流体通道3后,流体对第二挡板施加压力,当第二挡板承受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预设开启压力为第二弹性件维持自然状态的最大压力,流体对第二挡板的压力使得第二弹性件拉伸,第二挡板将第二进口511打开,流体从第二进口511进入第二阀腔内,并由第二出口512进入内层管体1。当流体通道3内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弹性件恢复自然状态,第二挡板复位。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二压力开关时,第二弹性处于自然状态下,第二挡板并不会完全密封第二进口511,由于第二弹性件的存在,第二进口511与第二挡板之间还存在较小缝隙,在内层管体1内无流体流动时,流体通道3与第一阀腔之间的较小缝隙有助于将流体通道3内残留的流体排出,避免流体长时间在流体通道3内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和外层管体2的管壁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进口511设置于第二阀体51的靠近第二管体部12的一侧,第二压力开关包括第二弹性件52和第二封堵件53,第二弹性件52例如为金属材质的第二弹簧,第二封堵件53例如为金属板或者橡胶活塞。第二弹性件52分别与第二阀腔和第二封堵件53配合,也即,第二弹性件52的一端抵接在第二阀腔的远离第二进口511的一端,第二封堵件53设置在第二弹性件52的另一端,第二弹性件52的回弹力用于驱使第二封堵件53具有向第二进口511一侧运动并将第二进口511封堵的趋势。第二封堵件53上还可设置第二导向柱54,第二弹性件52套设在第二导向柱54上,以避免第二弹性件52的回弹方向和压缩方向出现偏移。当流体未进入流体通道3时,第二弹性件52处于自然状态,第二封堵件53将第二进口511封堵,流体通道3与第二阀腔之间的通路断开。流体进入流体通道3时,流体对第二封堵件53施加压力,当第二封堵件53承受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预设开启压力为第二弹性件52维持自然状态的最大压力,流体对第二封堵件53的压力使得第二弹性件52收缩,第二封堵件53与第二进口511分离将第二进口511打开,流体从第二进口511进入第二阀腔内,并由第二出口512进入内层管体1。当流体通道3内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弹性件52恢复自然状态,第二封堵件53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内层管体1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4为第一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管道所设置的系统的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电磁阀与第一传感器可以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内层管体1内流体压力,第一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以对内层管体1泄压。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一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保证内层管体1内流体流速和流量。
和/或,流体通道3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阀门5为第二电磁阀,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管道所设置的系统的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二电磁阀与第二传感器可以设置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第二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打开,流体通道3内的流体进入内层管体1,避免流体通道3内流体压力过大对内层管体1造成损坏。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第二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以维持流体通道3内压力的恒定,流体通道3内流体的压力会作用于内层管体1的外壁面上,对内层管体1内壁面受到的流体压力进行压力补偿,起到加强内层管体1抗压能力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层管体1内无流体通过的情况下,控制器可直接控制第一电磁阀或第二电磁阀中的至少一个打开,以打开内层管体1与流体通道3的通路,以便流体通道3内残留的流体排出,避免流体长时间在流体通道3内对内层管体1的管壁和外层管体2的管壁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管道包括进水端法兰6和出水端法兰7,进水端法兰6、出水端法兰7例如为金属材料,其形状和口径可根据需求设计。第一管体部11的远离第二管体部12的一端固定在进水端法兰6上,第三管体部13的远离第二管体部12的一端固定在出水端法兰7上。除内层管体1之外的其余管体的轴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进水端法兰6和出水端法兰7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限定的固定既可以是不能拆卸的固定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设置。第一管体部11可以是以卡接、插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进水端法兰6。第三管体部13可以是以卡接、插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出水端法兰7。其余管体轴向的两端也可以是以卡接、插接、连接件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进水端法兰6和出水端法兰7上。外层管体2的材质例如为金属或者复合材料,其余管体的管径可根据需求设计。其余管体的类型没有限定,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波纹管。在一示例中,第一管体部11、第二管体部12、第三管体部13、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连接成套件后与进水端法兰6以及出水端法兰7通过焊接固定。外层管体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端焊环8、出水端焊环9通过焊接连接形成套件,然后与内层管体1共轴套设在内层管体1的外部,最后与进水端法兰6、出水端法兰7通过焊接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将管道设置成一整体式结构可以提高管道的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多层管体,沿所述管道的径向,所述多层管体依次相互嵌套,并且相邻两层所述管体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所述多层管体的最内侧具有内层管体,至少所述内层管体上设置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成自所述内层管体的内部向与所述内层管体相邻的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具有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内层管体的最大承受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层管体的轴向,所述内层管体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管体部、第二管体部和第三管体部,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压力开关;
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层管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设置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水口对接,以连通所述内层管体与所述第一阀腔;所述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
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封堵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一封堵件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封堵件具有向所述第一进口一侧运动并将所述第一进口封堵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部上设置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过水口处设置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成自与所述内层管体相邻的所述流体通道向所述内层管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具有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流体通道的最大承受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压力开关;
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流体通道内并与所述内层管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设置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流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水口对接,以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内层管体;
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内层管体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切换至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阀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封堵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二封堵件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封堵件具有向所述第二进口一侧运动并将所述第二进口封堵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体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层管体内流体压力;所述第一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
和/或,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通道内流体压力;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开启压力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切换至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进水端法兰和出水端法兰,所述第一管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进水端法兰上,所述第三管体部的远离所述第二管体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出水端法兰上;
所述多层管体中,除所述内层管体之外的其余所述管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水端法兰和所述出水端法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部和所述第三管体部为直管,所述第二管体部为波纹管;
和/或,其余所述管体为波纹管。
11.一种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
CN202320517315.8U 2023-03-16 2023-03-16 管道及管道系统 Active CN219954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315.8U CN219954540U (zh) 2023-03-16 2023-03-16 管道及管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7315.8U CN219954540U (zh) 2023-03-16 2023-03-16 管道及管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4540U true CN219954540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7315.8U Active CN219954540U (zh) 2023-03-16 2023-03-16 管道及管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4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3766B2 (en) Lined pipe wherein the liner comprises a one-way valve
JPS63500468A (ja) ボ−ル弁による閉止装置
ZA200605480B (en) System disconnector
KR101402888B1 (ko) 잔류 압력 제거 기능을 갖는 퀵 커플링 장치
US20070267588A1 (en) Seal for water valve
GB2387631A (en) An undersea hydraulic coupling with a poppet valve arrangement
CN219954540U (zh) 管道及管道系统
CN201391633Y (zh) 止回结构球阀
CN201231107Y (zh) 导管成形过滤机
CN101520104A (zh) 管路紧急事件切断阀
CN109458508B (zh) 一种大流量低压降的密封圈防脱落结构的快换接头
CN201661753U (zh) 永磁推动式燃气阀
CN218267295U (zh) 电子膨胀阀
CN201246504Y (zh) 一种管路紧急事件切断阀
CN201232818Y (zh) 一种双变径三通管件接头
CN210240623U (zh) 一种减少旋塞阀扭矩的旋塞结构
CN110319231B (zh) 一种管夹阀
CN209622192U (zh) 一种波纹管组件及一种阀门
EP2817546B1 (en) Oblique mating surfaces in a valve assembly
CN201306557Y (zh) 短距液压集成块的连接装置
US20100207049A1 (en) Valve for liquids
EP2431639A1 (en) Diaphragm valve
CN207486304U (zh) 一种液压系统转接头
CN221237206U (zh) 一种流体输送闸阀
CN219472897U (zh) 一种适用于频繁开闭的波纹管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