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5019U - 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45019U CN219945019U CN202320967062.4U CN202320967062U CN219945019U CN 219945019 U CN219945019 U CN 219945019U CN 202320967062 U CN202320967062 U CN 202320967062U CN 219945019 U CN219945019 U CN 2199450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ding
- station
- welding area
- zon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lti-Process Work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一轨道、第二工位和第二轨道,第一工位内第一焊接区与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轨道在第一焊接区与第二焊接区之间延伸,第一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第一抓手适于可选择地抓取第一焊接区和/或第二焊接区的工件;第二工位内第三焊接区与第四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轨道设置于第二工位内且位于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之间,第二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抓手,第二抓手适于将第一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三焊接区和/或第四焊接区。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通过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布局设计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及柔性生产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的布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机舱的生产线布局受加工工件的影响,由于机舱区域涉及前悬架、碰撞、安装等原因,钢制车身机舱总成由多达170个零件组成,汽车厂焊接车间有限的场地,很难满足机舱加工装置的生产。基于当前车型更新迭代的加快,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车间布局往往因为需加工的工件数量和种类多而导致生产车间占用场地大,柔性生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工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通过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内分别通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合理间隔布置了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及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同时在还在第一工位内设置第一轨道用于运送第一工位的工件,在第二工位内设置第二轨道用于运送第二工位的工件,合理的布局设计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紧凑性,同时,多工位多焊接区的设计,提高了加工装置的柔性加工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工位、第一轨道、第二工位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工位内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之间延伸,所述第一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所述第一抓手适于可选择地抓取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或所述第二焊接区的工件;所述第二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下游且所述第二工位内设置有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所述第三焊接区与所述第四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内且位于第三焊接区和所述第四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二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抓手,所述第二抓手适于将所述第一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第三焊接区和/或所述第四焊接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构造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用于加工车辆的工件,具体地,第一工位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第一焊接区与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提高了加工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可以加工不同车型的工件,提高了加工装置的对不同车型的适应能力,当第一焊接区对第一种车型进行加工时,第二焊接区能同时对第二种车型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装置的加工效率。同时,加工装置还在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之间设置了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第一抓手能够抓取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加工的工件并将抓取的工件传递至后续工序。
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第三焊接区能够承接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中的一个加工后的工件并进行再加工,第四焊接区能够承接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中的另一个加工后的工件并进行再加工,同时,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提高了加工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加工装置还在第二工位内设置了第二轨道,并在第二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第二抓手,第二抓手能够抓取第一工位内的工件并放置到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内,以便于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对第一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再加工。第二轨道设置在第三焊接区与第四焊接区,能够便于第二抓手的工作,同时,利用了第三焊接区与第四焊接区之间间隔的空隙,在各个加工部件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也能同时加工不同车型的工件,提高了加工装置的加工效率。
综上所述,加工装置通过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分别设置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及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以对不同车型的工件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装置的加工效率及柔性生产能力,同时,第一工位内的布局和第二工位内的布局提高了加工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加工装置的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还包括第三工位和第三轨道,所述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下游且所述第三工位内设置有第五焊接区和第六焊接区;所述第三轨道上分别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三抓手和第四抓手,所述第三抓手适于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二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五焊接区,所述第四抓手适于可选择地将第五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六焊接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轨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轨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焊接区与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焊接区与所述第三焊接区和所述第四焊接区中的一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六焊接区与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还包括第七焊接区和第八焊接区,所述第七焊接区与所述第八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七焊接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三焊接区之间,所述第八焊接区设置于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四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七焊接区和/或所述第八焊接区上设置有补焊设备,所述补焊设备适于对所述第一抓手运送的工件进行补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还包括第九焊接区、第十焊接区、中转台、第五抓手和第六抓手,所述第九焊接区与所述第十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九焊接区和所述第十焊接区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焊接区与所述第五焊接区之间;所述中转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之间,所述中转台适于存放所述第九焊接区和所述第十焊接区的工件;所述第五抓手与所述第六抓手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五抓手适于将所述第九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中转台上,所述第六抓手适于将所述第十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中转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还包括第四工位和第七抓手,所述第四工位内设置有离线置台和输送端口,所述离线置台与所述第六焊接区间隔设置,所述离线置台适于对工件进行离线监测,所述输送端口与所述第五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输送端口适于将工件传递至后续工序;所述第七抓手设置于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七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七抓手适于抓取所述第七焊接区的工件并根据预设条件放置于所述离线置台或所述输送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所述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所述第二焊接区的第一上料口和第二上料口,所述第三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三焊接区的第三上料口,所述第四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四焊接区的第四上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还包括转台,所述转台可转动地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适于夹持工件,所述转台构造为多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三焊接区、所述第四焊接区和所述第五焊接区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台包括底座和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所述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工装置的布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台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龙门架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抓手的抓取端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抓手与第一轨道的配合图。
附图标记:
加工装置1;
第一焊接区101、第二焊接区102、第三焊接区103、第四焊接区104、第五焊接区105、第六焊接区106、第七焊接区107、第八焊接区108、第九焊接区109、第十焊接区110;
第一轨道121、第二轨道122、第三轨道123;
第一抓手131、移动端1311、抓取端1312、第二抓手132、第三抓手133、第四抓手134、第五抓手135、第六抓手136、第七抓手137;
第一上料口141、第二上料口142、第三上料口143、第四上料口144;
转台15、底座151、转动部152、龙门架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目前,汽车机舱的生产线布局受加工工件的影响,由于机舱区域涉及前悬架、碰撞、安装等原因,钢制车身机舱总成由多达170个零件组成,汽车厂焊接车间有限的场地,很难满足机舱加工装置的生产。基于当前车型更新迭代的加快,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车间布局往往因为需加工的工件数量和种类多而导致生产车间占用场地大,柔性生产差。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装置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1包括第一工位、第一轨道121、第二工位和第二轨道122,第一工位内设置有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第一焊接区101与第二焊接区10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轨道121设置于第一工位,第一轨道121在第一焊接区101与第二焊接区102之间延伸,第一轨道121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131,第一抓手131适于可选择地抓取第一焊接区101和/或第二焊接区102的工件;第二工位设置于第一工位下游且第二工位内设置有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第三焊接区103与第四焊接区10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轨道122设置于第二工位内且位于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之间,第二轨道122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抓手132,第二抓手132适于将第一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三焊接区103和/或第四焊接区1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装置1构造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用于加工车辆的工件,具体地,第一工位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第一焊接区101与第二焊接区10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提高了加工装置1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可以加工不同车型的工件,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对不同车型的适应能力,当第一焊接区101对第一种车型进行加工时,第二焊接区102能同时对第二种车型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加工效率。同时,加工装置1还在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之间设置了第一轨道121,第一轨道121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131,第一抓手131能够抓取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加工的工件并将抓取的工件传递至后续工序。
第二工位上设置有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第三焊接区103能够承接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中的一个加工后的工件并进行再加工,第四焊接区104能够承接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中的另一个加工后的工件并进行再加工,同时,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提高了加工装置1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此外,加工装置1还在第二工位内设置了第二轨道122,并在第二轨道122上可移动地设置第二抓手132,第二抓手132能够抓取第一工位内的工件并放置到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内,以便于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对第一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再加工。第二轨道122设置在第三焊接区103与第四焊接区104,能够便于第二抓手132的工作,同时,利用了第三焊接区103与第四焊接区104之间间隔的空隙,在各个加工部件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也能同时加工不同车型的工件,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加工效率。
综上所述,加工装置1通过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分别设置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及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以对不同车型的工件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加工效率及柔性生产能力,这里的柔性生产能力可以理解为,加工装置1加工不同车型工件或是不同类型工件的适应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加工装置1能够同时加工多种不同车型工件的能力。同时,第一工位内的布局和第二工位内的布局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加工装置1的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1还包括第三工位和第三轨道123,第三工位设置于第二工位下游且第三工位内设置有第五焊接区105和第六焊接区106;第三轨道123上分别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三抓手133和第四抓手134,第三抓手133适于可选择地将第二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五焊接区105,第四抓手134适于可选择地将第五焊接区105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六焊接区106。
由于第二工位内的工件还需要再次加工,因此,加工装置1的设计会影响工件的加工效果。对此,加工装置1在第二工位的下游还设置有第三工位,第三工位能对第二工位的工件进行再加工,以确保加工装置1对工件的加工效果。具体地,第三工位上设置有第五焊接区105和第六焊接区106,第五焊接区105能够对第二工位的工件进行再加工,第六焊接区106能够对第五焊接区105的工件进行补焊。此外,加工装置1还构造有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五焊接区105间隔设置的第三轨道123,第三轨道123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三抓手133和第四抓手134,其中,第三抓手133能够抓取第二工位内的工件并放置到第五焊接区105以便于第五焊接区105对第二工位内的工件进行再加工,第四抓手134能够抓取第五焊接区105内的工件并放置到第六焊接区106以便于第六焊接区106对第五焊接区105内的工件进行补焊。第四抓手134和第三抓手133同轨道设置在不影响加工过程的前提下减小了空间浪费,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轨道12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由于第一轨道121布置在第一工位,第二轨道122布置在第二工位,因此,第一轨道121和第二轨道122的布置方向会影响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布局。具体地,第一轨道12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设置于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轨道12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设置于第三焊接区103与第四焊接区104之间,同时,第一轨道1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轨道122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轨道121和第二轨道122的布置设计,使整个加工装置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布局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三轨道123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与第二轨道122间隔设置,第五焊接区105与第三轨道123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五焊接区105与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中的一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六焊接区106与第三轨道123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由于第三工位设置于第二工位的下游且第三轨道123布置在第三工位上,因此,第三轨道123和第三工位内其他结构的布置情况会影响加工装置1的布局。
具体地,第三轨道123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轨道122间隔设置,避免了加工装置1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浪费。第五焊接区105与第三轨道123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第五焊接区105与第三轨道123互不影响的前提下节省了加工装置1在第一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同时,第五焊接区105还与第三焊接区103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使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更紧凑。第六焊接区106与第三轨道123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使第三工位内部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便于第四抓手134从第五焊接区105抓取工件放置到第六焊接区106。第三工位和第三轨道123的布局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加工装置1的空间浪费,同时还提高了工件在第二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的传递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1还包括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第七焊接区107与第八焊接区108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七焊接区107设置于第一焊接区101与第三焊接区103之间,第八焊接区108设置于第二焊接区102与第四焊接区104之间,第七焊接区107和/或第八焊接区108上设置有补焊设备,补焊设备适于对第一抓手131运送的工件进行补焊。
由于第一工位的工件会传递到第二工位继续加工,因此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需设置补焊结构,对第一工位的工件进行补焊,以便于第二工位的加工。具体地,加工装置1还设置有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第七焊接区107布置于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三焊接区103之间,第八焊接区108布置于第二焊接区102与第四焊接区104之间,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的布置有效地利用了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上均可以设置补焊设备,第一抓手131可以将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以便于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对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传递的工件进行补焊,待补焊工序完成后,第二抓手132抓取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的工件并放置到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以便于完成后续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1还包括第九焊接区109、第十焊接区110、中转台15、第五抓手135和第六抓手136,第九焊接区109与第十焊接区11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九焊接区109和第十焊接区110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三焊接区103与第五焊接区105之间;中转台15设置于第二轨道122和第三轨道123之间,中转台15适于存放第九焊接区109和第十焊接区110的工件;第五抓手135与第六抓手136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五抓手135适于将第九焊接区109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中转台15上,第六抓手136适于将第十焊接区110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中转台15上。
由于第二工位的工件会传递到第三工位继续加工,因此第二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需设置补焊结构,对第二工位的工件进行补焊,以便于第三工位的加工。具体地,加工装置1还设置有第九焊接区109和第十焊接区110,其中,第九焊接区109和第十焊接区11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同时,第九焊接区109布置于第五焊接区105与第三焊接区103之间,有效地利用了第二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加工装置1还设置中转台15,中转台15布置于第二轨道122和第三轨道123之间,中转台15在第一方向的两侧还间隔设置有第五抓手135和第六抓手136,第五抓手135可以抓取第三焊接区103的工件并转动至第九焊接区109以便于第九焊接区109对工件的补焊,同理,第六抓手136可以抓取第四焊接区104的工件并转动至第十焊接区110以便于第十焊接区110对工件进行补焊,待补焊完成后,第五抓手135和第六抓手136分别将各自抓取的工件放置到中转台15上,以便于第三抓手133工作。本实施例的布局设计使加工装置1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同时,加强了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的联系,便于工件的加工及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1还包括第四工位第七抓手137,第四工位内设置有离线置台和输送端口,离线置台与第六焊接区106间隔设置,离线置台适于对工件进行离线监测,输送端口与第五焊接区10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输送端口适于将工件传递至后续工序;第七抓手137设置于第四工位与第六焊接区106之间,第七抓手137适于抓取第六焊接区106的工件并根据预设条件放置于离线置台或输送端口。
由于第三工位加工完成后的工件需要进行检测,对此,加工装置1还在第三工位的下游设置第四工位和第七抓手137,第四工位内设置有离线置台和输送端口。具体地,离线置台与第六焊接区106间隔设置并适于对工件进行离线监测;输送端口与第五焊接区10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并适于将工件输送到后续工序。输送端口与离线置台的布置位置有效地利用了第三工位周围的空间,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紧凑性。同时,加工装置1还在第四工位与第六焊接区106之间布置了第七抓手137,第七抓手137可以抓取第六焊接区106加工后的工件并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地放置于离线置台或输送端口上,以便第四工位对工件进行检测或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分别设置有朝向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的第一上料口141和第二上料口142,第三焊接区103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三焊接区103的第三上料口143,第四焊接区104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第四焊接区104的第四上料口144。
由于加工装置1设置了多个加工工件的工位,因此需要对每个工位按照实际情况来设置上料位置,以便于每个工位对工件的加工。加工装置1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中设置有上料口,具体地,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在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料口141和第二上料口142,实现了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内工件的上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同一侧与上述实施例中布置第一轨道121、第七焊接区107和第八焊接区108的位置不同,可以理解为第一上料口141和第二上料口142处于第一工位的上游。同时,加工装置1在第三焊接区103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上料口143,在第四焊接区104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上料口144,可以理解为,第三上料口143和第四上料口144分别位于第三焊接区103远离第二轨道122的一侧和第四焊接区104远离第二轨道122的一侧。四个上料口的布置使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能够按照需求完成上件,实现对工件的加工,同时,上料口的布置位置设计,在与其他结构互不干扰的前提下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焊接区105也可以设置上料口,用于为产品形态不满足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加工的工件提供上件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加工装置1加工工件的多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工装置1还包括转台15,转台15可转动地设置有夹具,夹具适于夹持工件,转台15构造为多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焊接区101、第二焊接区102、第三焊接区103、第四焊接区104和第五焊接区105内。
由于加工装置1设置有多个焊接区,因此,每个焊接区的构造会影响加工装置1的加工生产。具体地,加工装置1在第一焊接区101、第二焊接区102、第三焊接区103、第四焊接区104和第五焊接区105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转台15,每个转台15上分别设置有多种适于夹持工件的夹具,其中、第一焊接区101和第二焊接区102内的转台15分别可以夹持两种车型的工件,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内的转台15也分别可以夹持两种车型的工件,第五焊接区105内的转台15可以夹持由第二工位传递的四种不同车型的工件,转台15的设计,使加工装置1能够满足四种车型工件的加工,提高了加工装置1的柔性加工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转台15包括底座151和转动部152,转动部15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51上,转动部152上设置有夹具。由于转台15是用于固定工件的结构,其构造会影响工件的上件过程。具体地,转台15设置了底座151,底座151用于固定转台15本身,在底座151上设置有转动部152,同时,转动部152上设置有夹具,当需要进行上件工序时,只需控制转动部152转动,将所需夹具转动对应的上料口位置。转台15的构造提高了上件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装置1加工的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四种汽车车型的工件,也可以是其他设备的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中的焊接区以及其他位置的焊接区的焊接设备均可以构造为多个,且多个焊接设备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第一焊接区101中的焊接设备可以采用两个高工位焊接设备和一个普通焊接设备,以便于对第一焊接区101内的工件进行点焊组焊等,确保第一焊接区101的加工效果。其他焊接区的焊接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与第一焊接区101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个焊接区内的高工位焊接设备可以采用增加龙门架16的方式,使高工位焊接设备固定在龙门架16上,以便于高工位焊接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装置1内设置的多种抓手,包括第一抓手131、第二抓手132等,其中,第一抓手131可以构造为移动端1311和抓取端1312,抓取端1312抓取工件并在移动端1311的带动下运动至预设点位后将工件放置到预设位置。其他抓手可以与第一抓手131相同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台15可以构造为四面体转台,第一焊接区101中的转台15上件方式可理解为,同一车型工件的夹具可以布置在转动部152的对称线上,从上料口对转台15的某一个夹具上件后,转台15可以转动180°,在对已上件的工件加工时,同时向对称的同种夹具继续上同类型的工件,若需上不同类型的工件,只需控制转台15的转动角度为90°或270°。同理,第二焊接区102、第三焊接区103和第四焊接区104的转台15上件方式与第一焊接区101内的转台15上件方式相同。第五焊接区105的转台15每转动90°就可以对一种车型的工件进行上件,一共可以实现同时夹持四种车型的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内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二焊接区之间延伸,所述第一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一抓手,所述第一抓手适于可选择地抓取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或所述第二焊接区的工件;
第二工位,所述第二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位下游且所述第二工位内设置有第三焊接区和第四焊接区,所述第三焊接区与所述第四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内且位于第三焊接区和所述第四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二轨道上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二抓手,所述第二抓手适于将所述第一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第三焊接区和/或所述第四焊接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工位,所述第三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下游且所述第三工位内设置有第五焊接区和第六焊接区;
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上分别可移动地设置有第三抓手和第四抓手,所述第三抓手适于可选择地将所述第二工位内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五焊接区,所述第四抓手适于可选择地将第五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第六焊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轨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轨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焊接区与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焊接区与所述第三焊接区和所述第四焊接区中的一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六焊接区与所述第三轨道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七焊接区和第八焊接区,所述第七焊接区与所述第八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七焊接区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区与所述第三焊接区之间,所述第八焊接区设置于所述第二焊接区与所述第四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七焊接区和/或所述第八焊接区上设置有补焊设备,所述补焊设备适于对所述第一抓手运送的工件进行补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九焊接区和第十焊接区,所述第九焊接区与所述第十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九焊接区和所述第十焊接区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焊接区与所述第五焊接区之间;
中转台,所述中转台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之间,所述中转台适于存放所述第九焊接区和所述第十焊接区的工件;
第五抓手和第六抓手,所述第五抓手与所述第六抓手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五抓手适于将所述第九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中转台上,所述第六抓手适于将所述第十焊接区的工件抓取并放置到所述中转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工位,所述第四工位内设置有离线置台和输送端口,所述离线置台与所述第六焊接区间隔设置,所述离线置台适于对工件进行离线监测,所述输送端口与所述第五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输送端口适于将工件传递至后续工序;
第七抓手,所述第七抓手设置于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七焊接区之间,所述第七抓手适于抓取所述第七焊接区的工件并根据预设条件放置于所述离线置台或所述输送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所述第二焊接区在第一方向上的同一侧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焊接区和所述第二焊接区的第一上料口和第二上料口,所述第三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三焊接区的第三上料口,所述第四焊接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所述第四焊接区的第四上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台,所述转台可转动地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适于夹持工件,所述转台构造为多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三焊接区、所述第四焊接区和所述第五焊接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
底座;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所述夹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67062.4U CN219945019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加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67062.4U CN219945019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加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45019U true CN219945019U (zh) | 2023-11-03 |
Family
ID=8853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67062.4U Active CN219945019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加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45019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0967062.4U patent/CN2199450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90226B (zh) | 一种汽车车身侧围外板总成的焊接产线 | |
KR101554033B1 (ko) | 차량용 휠 캐리어 브라켓의 탭 가공을 위한 다축 자동 탭핑 장치 | |
CN111774746B (zh) | 一种侧围焊接柔性生产线 | |
CN113523785B (zh) | 一种钢丝螺套柔性自动安装生产线 | |
CN211276895U (zh) | 网架连杆自动焊接生产系统 | |
CN219945019U (zh) | 加工装置 | |
CN211277084U (zh) | 网架连杆自动焊接生产系统的封板或锥头供给单元 | |
CN211248910U (zh) | 一种用于装载机动臂板的机器人焊接装置 | |
CN111843256B (zh) | 一种多工位机器人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210937591U (zh) | 网架连杆自动焊接生产系统的自动焊接单元 | |
CN116810384A (zh) | 一种汽车车身钢铝混合前纵梁自动生产线 | |
CN114932331B (zh) | 一种车底架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217317124U (zh) | 一种饼轮类零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 |
CN215701774U (zh) | 一种机床桁架的伺服旋转机械手 | |
CN110576330A (zh) | 回转体工件搬运机构及回转体工件生产线 | |
CN112605668B (zh) | 一种标准节总成生产线 | |
CN210132253U (zh) | 一种用于干燥机输送辊的自动生产线 | |
CN210281270U (zh) | 一种罐体焊接变位机 | |
CN216706434U (zh) | 用于车辆的生产线 | |
JPH1190686A (ja) | 鋼材の加工方法および鋼材の回転支持装置並びに鋼材の加工装置 | |
CN115502730B (zh) | 电机刹车槽盘自动生产线 | |
CN216706438U (zh) | 用于车辆的生产线 | |
CN218903634U (zh) | 杆状结构加工生产线 | |
CN216939069U (zh) | 焊接工作站 | |
CN220406822U (zh) | 冲孔加工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