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392U - 一种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392U
CN219938392U CN202320765807.9U CN202320765807U CN219938392U CN 219938392 U CN219938392 U CN 219938392U CN 202320765807 U CN202320765807 U CN 202320765807U CN 219938392 U CN219938392 U CN 219938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hell
self
auxiliary gear
limiting structure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58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58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支架。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限位结构、传动机构、辅助齿轮和自锁件,传动机构设置于中空壳体内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限位结构分设于传动机构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相对两端伸出并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中空壳体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内部的转动槽,自锁件设置于转动槽中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中空壳体;辅助齿轮设置中空壳体内部,其一侧与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自锁件啮合。解决了现有手机支架操作不便的问题,提高了驾驶过程中操作手机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手机等设备的使用时间也在逐渐增加,用户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操作手机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
现有的手机支架结构复杂,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需要双手操作,单手操作难以稳定夹持住电子设备,若夹持出现偏差容易致使手机滑落,进一步增加用户的驾驶风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颠簸,传统手机支架仅通过弹簧夹持电子设备容易在颠簸过程中发生脱落,同样不利于用户驾驶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手机支架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所述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限位结构、传动机构、辅助齿轮和自锁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分设于传动机构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相对两端伸出并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所述中空壳体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内部的转动槽,所述自锁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槽中并与所述中空壳体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中空壳体;
所述辅助齿轮设置所述中空壳体内部,其一侧与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所述自锁件啮合,当所述自锁件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时对所述限位结构实施自锁。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拉簧提供朝向传动机构的弹力,通过拉簧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同步齿条,所述同步齿条其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向远离传动机构的方向拉动任意限位结构,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另一限位结构运动,以实现限位结构之间的同步运动。
优选地,所述辅助齿轮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界定所述自锁件基于其轴心分为两端,所述自锁件靠近辅助齿轮的一端为啮合端且设有卡齿,并可与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啮合,另一端为抵接端与中空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槽内设有恢复弹簧,所述转动槽内靠近抵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恢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抵接端靠近第一凸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恢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所述恢复弹簧用于保证所述啮合端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后,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外的弹力,以防止自锁件回弹。
优选地,当所述自锁件的抵接端旋入所述转动槽内时,所述抵接端与所述转动槽槽底抵接,此时恢复弹簧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槽底的弹力,以防止所述抵接端意外旋出所述转动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底板和托槽,所述托槽与底板远离同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托槽夹设电子设备。
优选地,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设置连接齿条,所述连接齿条相对啮合端与辅助齿轮的啮合;当限位结构夹持电子设备后,将所述啮合端旋入转动槽内并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以此实现对限位结构自锁。
优选地,所述托槽两端朝靠近中空壳体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托槽中部开设充电槽,所述托槽槽底设置防滑带,所述防滑带用于增大限位结构与所夹持电子设备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中空壳体远离托槽延伸方向的一面设有快拔插槽,所述快拔插槽用于与所需固定位置进行快速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限位结构、传动机构、辅助齿轮和自锁件,传动机构设置于中空壳体内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限位结构分设于传动机构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相对两端伸出并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中空壳体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内部的转动槽,自锁件设置于转动槽中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中空壳体;辅助齿轮设置中空壳体内部,其一侧与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自锁件啮合,当自锁件与辅助齿轮啮合时对限位结构实施自锁。操作单个夹持件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至另一夹持件,使用单手即可完成该操作,在行车过程中单手操作相较于双手操作更安全。利用自锁功能锁定手机夹持后的位置,即使在行驶中发生颠簸也不用担心夹持发生松动导致手机掉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传动机构包括拉簧,拉簧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拉簧提供朝向传动机构的弹力,通过拉簧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拉簧提供的弹力用于实现两个夹持件的夹持功能,拉簧发生损坏时也可以通过更换拉簧实现产品寿命的延长。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轮,同步齿轮设置于中空壳体内并与其转动连接;限位结构包括同步齿条,其一端与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同步齿轮啮合,向远离传动机构的方向拉动任意限位结构,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另一限位结构运动,以实现限位结构之间的同步运动,其同步运动的特效使得可以单手操作限位结构夹持设备,并且同步运动也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电子设备的大小和形状。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齿轮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界定自锁件基于其轴心分为两端,自锁件靠近辅助齿轮的一端为啮合端且设有卡齿,并可与辅助齿轮的一侧啮合,另一端为抵接端与中空壳体连接。当自锁件与辅助齿轮啮合时,辅助齿轮无法转动,此时夹持件也无法进行运动,保证即使发生颠簸,拉簧也不会因为颠簸发生松动;啮合端和抵接端中的任意一端保证至少露出于转动槽,便于用户改变自锁或解锁的状态。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槽内设有恢复弹簧,转动槽内靠近抵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恢复弹簧的一端连接,抵接端靠近第一凸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恢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连接,恢复弹簧用于保证啮合端与辅助齿轮啮合后,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外的弹力,以防止自锁件回弹。恢复弹簧对抵接端挤压,使得抵接端需要受到外界的力才能改变自锁或解锁状态。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底板和托槽,托槽与底板远离同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托槽夹设电子设备。托槽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夹设不同形状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被夹持后不容易滑落。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槽两端朝靠近中空壳体中心的方向延伸,托槽中部开设充电槽,托槽槽底设置防滑带,防滑带用于增大限位结构与所夹持电子设备的摩擦力。托槽中部开设的充电槽方便用户在夹持手机后继续充电,防滑带同样是降低手机夹持位置不精确时意外脱落的概率。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壳体相对夹持件的一面设有快拔插槽,快拔插槽用于与所需固定位置进行快速安装。用户需要频繁取下手机时还需要解锁自锁件操作麻烦,在中空壳体背面增设快拔插槽便于快速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去除部分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壳体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去除部分壳体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结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支架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识说明:
1、中空壳体;2、限位结构;3、传动机构;4、辅助齿轮;5、自锁件;
11、转动槽;12、快拔插槽;21、第一夹持件;22、第二夹持件;23、底板;24、托槽;25、连接齿条;26、防滑带;31、拉簧;32、同步齿轮;33、
同步齿条;51、卡齿;52、恢复弹簧;53、第一凸块;54、第二凸块;55、啮合端;56、抵接端;
241、充电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且以下实施例均可结合图6参阅并进行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用于电子设备,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1、限位结构2、传动机构3、辅助齿轮4和自锁件5,传动机构3设置于中空壳体1内并与中空壳体1转动连接,限位结构2分设于传动机构3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1内部并与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1相对两端伸出中空壳体1外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1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中空壳体1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1内部的转动槽11,自锁件5设置于转动槽11中并与中空壳体1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中空壳体1;
辅助齿轮4设置于中空壳体1内部,其一侧与限位结构2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自锁件5啮合。当所述自锁件5与辅助齿轮4啮合时对限位结构2实施自锁。当电子设备处于被夹持状态时,中空壳体1对电子设备提供一个朝向远离夹持部的支撑力,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限位结构2包括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传动机构3包括拉簧31,拉簧31一端与第一夹持件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2连接,拉簧31提供朝向传动机构3的弹力,通过拉簧31带动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相对运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
优选地,传动机构3包括同步齿轮32,同步齿轮32设置于中空壳体1内并与其转动连接,限位结构2包括同步齿条33,其一端与限位结构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同步齿轮32啮合;两个限位结构2上均设有同步齿条33,且同步齿条33均与同步齿轮32啮合,用户向远离传动机构3的方向拉动任意限位结构2,通过同步齿轮32带动另一限位结构2运动,以实现两个限位结构2的同步运动。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使用同步齿轮32与同步齿条33实现同步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两端同步收缩的卷簧代替上述的同步齿轮32、同步齿条33和拉簧31做为传动机构3,所述卷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以实现相同的夹持效果。
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一端放入两限位结构2之间,并向远离传动机构3的方向对限位结构2施力,传动机构3将受到限位结构2的作用力传动至另一限位结构2实现同步运动从而使整个电子设备可以容纳在两个限位结构2之间,此时限位结构2受到拉簧31的弹力向靠近传动机构3的方向收缩,同时传动机构3带动第一和第二夹持件22同步收缩,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随后按压自锁件5,使得自锁件5与辅助齿轮4啮合,实现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自锁,此时即使有外力使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近或远离时,因为辅助齿轮4提供给自锁件5在啮合处的切向力,而自锁件5不能在与辅助齿轮4啮合处的切线方向上运动,使得辅助齿轮4不能旋转,进而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之间不能实现靠近或远离的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拉簧31采用两根,且均平行对称设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限位结构2的夹持稳定性和夹持力度,拉簧31的具体数量这里不做限制,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其中图4为去掉中空壳体1后的手机支架内部结构剖面视图,辅助齿轮4与中空壳体1转动连接,界定自锁件5基于其轴心分为两端,自锁件5靠近辅助齿轮4的一端为啮合端55且设有卡齿51,并与辅助齿轮4的一侧啮合,另一端为抵接端56。
具体的,请参阅图4,无论自锁件5处于自锁还是解锁状态,抵接端56和啮合端55至少有一端外露于所述转动槽11,此处请结合图2。处于自锁状态时,啮合端55与辅助齿轮4啮合限制其转动,辅助齿轮4限制卡齿51移动,进而使限位结构2无法运动并实现自锁;
当解锁时,啮合端55远离辅助齿轮4并至少部分露出于转动槽11,卡齿51移动时带动辅助齿轮4自由转动,便于客户需要而将限位结构2拉动至大于电子设备长度的位置进行夹持或取出电子设备。
优选地,请参阅图2和图4,转动槽11内设有恢复弹簧52,转动槽11内靠近抵接端56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53,第一凸块53与恢复弹簧52的一端连接,抵接端56靠近第一凸块5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54,恢复弹簧52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54连接,恢复弹簧52用于保证啮合端55与辅助齿轮4啮合后,对抵接端56施加朝向转动槽11外的弹力,防止自锁件5回弹。当自锁件5的抵接端56旋入转动槽11内时,抵接端56与转动槽11槽底抵接,此时恢复弹簧52对抵接端56施加朝向转动槽11槽底的弹力,以防止抵接端56意外旋出转动槽11。
具体的,请参阅图2,当抵接端56旋入转动槽11内并与转动槽11槽底抵接时,恢复弹簧52提供的弹力用于保持抵接端56与转动槽11的槽底抵接,即此时弹力朝向转动槽11槽底,此时啮合端55露出于转动槽11,需要自锁时需要提供外力按压啮合端55使其与辅助齿轮4啮合;
当啮合端55与辅助齿轮4啮合后,抵接端56与转动槽11远离槽底的外壁抵接,并至少部分外露于转动槽11,一是防止抵接端56过度旋出,二是使恢复弹簧52提供的弹力朝向远离转动槽11的方向,防止自锁件5回转解锁,此处需结合图5,此时需要提供外力按压抵接端56,使啮合端55朝远离辅助齿轮4的方向转动,进而实现限位结构2的解锁。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和图6,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底板23和托槽24,托槽24与底板23远离同步齿轮32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托槽24夹设电子设备;底板23靠近辅助齿轮4的一侧设置连接齿条25,此处请结合图4,连接齿条25相对啮合端55与辅助齿轮4的啮合;当限位结构2夹持电子设备后,将啮合端55旋入转动槽11内并与辅助齿轮4啮合,以此实现对限位结构2自锁。
进一步地,托槽24两端朝靠近中空壳体1中心的方向延伸,托槽24中部开设充电槽241,托槽24槽底设置防滑带26,防滑带26用于增大与所夹持电子设备的摩擦力。
具体的,托槽24朝向同步齿轮32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电子设备的外形,并且当电子设备夹持位置不准确时,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受夹持力后从托槽24两端滑出,提高了电子设备不会滑出的夹持误差角度。
进一步地,防滑带26的作用同样是防止电子设备受夹持力后从托槽24两端滑出,同时防滑带26增加了限位结构2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颠簸过程中电子设备发生滑动,保证夹持位置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和图5,优选地,中空壳体1远离托槽24延伸方向的一面设有快拔插槽12,快拔插槽12用于与所需固定位置进行快速安装。利用快拔插槽12可以快速更换手机的安装位置,而不用对限位结构2解锁后再取出手机,为用户节省时间和操作步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限位结构、传动机构、辅助齿轮和自锁件,传动机构设置于中空壳体内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限位结构分设于传动机构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相对两端伸出并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中空壳体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内部的转动槽,自锁件设置于转动槽中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中空壳体;辅助齿轮设置中空壳体内部,其一侧与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自锁件啮合,当自锁件与辅助齿轮啮合时对限位结构实施自锁。操作单个夹持件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至另一夹持件,使用单手即可完成该操作,在行车过程中单手操作相较于双手操作更安全。利用自锁功能锁定手机夹持后的位置,即使在行驶中发生颠簸也不用担心夹持发生松动导致手机掉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传动机构包括拉簧,拉簧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拉簧提供朝向传动机构的弹力,通过拉簧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拉簧提供的弹力用于实现两个夹持件的夹持功能,拉簧发生损坏时也可以通过更换拉簧实现产品寿命的延长。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轮,同步齿轮设置于中空壳体内并与其转动连接;限位结构包括同步齿条,其一端与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同步齿轮啮合,向远离传动机构的方向拉动任意限位结构,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另一限位结构运动,以实现限位结构之间的同步运动,其同步运动的特效使得可以单手操作限位结构夹持设备,并且同步运动也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电子设备的大小和形状。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助齿轮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界定自锁件基于其轴心分为两端,自锁件靠近辅助齿轮的一端为啮合端且设有卡齿,并可与辅助齿轮的一侧啮合,另一端为抵接端与中空壳体连接。当自锁件与辅助齿轮啮合时,辅助齿轮无法转动,此时夹持件也无法进行运动,保证即使发生颠簸,拉簧也不会因为颠簸发生松动;啮合端和抵接端中的任意一端保证至少露出于转动槽,便于用户改变自锁或解锁的状态。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槽内设有恢复弹簧,转动槽内靠近抵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恢复弹簧的一端连接,抵接端靠近第一凸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恢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凸块连接,恢复弹簧用于保证啮合端与辅助齿轮啮合后,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外的弹力,以防止自锁件回弹。恢复弹簧对抵接端挤压,使得抵接端需要受到外界的力才能改变自锁或解锁状态。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底板和托槽,托槽与底板远离同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托槽夹设电子设备。托槽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夹设不同形状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被夹持后不容易滑落。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槽两端朝靠近中空壳体中心的方向延伸,托槽中部开设充电槽,托槽槽底设置防滑带,防滑带用于增大限位结构与所夹持电子设备的摩擦力。托槽中部开设的充电槽方便用户在夹持手机后继续充电,防滑带同样是降低手机夹持位置不精确时意外脱落的概率。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空壳体相对夹持件的一面设有快拔插槽,快拔插槽用于与所需固定位置进行快速安装。用户需要频繁取下手机时还需要解锁自锁件操作麻烦,在中空壳体背面增设快拔插槽便于快速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机支架,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支架包括中空壳体、限位结构、传动机构、辅助齿轮和自锁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分设于传动机构两侧,且其一端位于中空壳体内部并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从中空壳体相对两端伸出并形成夹持部,并可与中空壳体配合与电子设备接触以夹持电子设备,所述中空壳体的一侧开设连通中空壳体内部的转动槽,所述自锁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槽中并与所述中空壳体转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中空壳体;
所述辅助齿轮设置所述中空壳体内部,其一侧与所述限位结构转动连接,另一侧可与所述自锁件啮合,当所述自锁件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时对所述限位结构实施自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所述拉簧提供朝向传动机构的弹力,通过拉簧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对运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内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同步齿条,所述同步齿条其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向远离传动机构的方向拉动任意限位结构,通过同步齿轮带动另一限位结构运动,以实现限位结构之间的同步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齿轮与中空壳体转动连接,界定所述自锁件基于其轴心分为两端,所述自锁件靠近辅助齿轮的一端为啮合端且设有卡齿,并可与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啮合,另一端为抵接端与中空壳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内设有恢复弹簧,所述转动槽内靠近抵接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恢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抵接端靠近第一凸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恢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块连接,所述恢复弹簧用于保证所述啮合端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后,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外的弹力,以防止自锁件回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自锁件的抵接端旋入所述转动槽内时,所述抵接端与所述转动槽槽底抵接,此时恢复弹簧对抵接端施加朝向转动槽槽底的弹力,以防止所述抵接端意外旋出所述转动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底板和托槽,所述托槽与底板远离同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托槽夹设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辅助齿轮的一侧设置连接齿条,所述连接齿条相对啮合端与辅助齿轮的啮合;当限位结构夹持电子设备后,将所述啮合端旋入转动槽内并与所述辅助齿轮啮合,以此实现对限位结构自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两端朝靠近中空壳体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托槽中部开设充电槽,所述托槽槽底设置防滑带,所述防滑带用于增大限位结构与所夹持电子设备的摩擦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远离托槽延伸方向的一面设有快拔插槽,所述快拔插槽用于与所需固定位置进行快速安装。
CN202320765807.9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手机支架 Active CN219938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5807.9U CN2199383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5807.9U CN2199383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392U true CN219938392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5807.9U Active CN219938392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03222A1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9938392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11677988A (zh) 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09881858U (zh) 一种车载滚轮自动夹手机支架
CN218830033U (zh) 自锁重力支架
CN21247331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912260U (zh) 一种多齿轮传动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15400316U (zh) 一种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13139010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8450191U (zh) 一种抽拉式单车手机支架
CN2134524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1184015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3213543U (zh) 车载手机支架
CN208366364U (zh) 圆柱锂电池测试装置
CN214959657U (zh) 一种新型车载式手机支架
WO2022062063A1 (zh) 车载手机支架
CN218071544U (zh) 一种单车手机支架
CN209627472U (zh) 具自锁及复位功能的横拉支架
CN218032182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20156545U (zh) 车载手机支架以及车辆
CN216981952U (zh) 手机夹持支架
CN216588130U (zh) 一种智能链条锁
CN220410443U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夹持宽度的车载支架
CN218594262U (zh) 防松式车载支架
CN209002036U (zh) 一种可调整夹持宽度的夹持机构及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