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1893U -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1893U
CN219931893U CN202320872988.5U CN202320872988U CN219931893U CN 219931893 U CN219931893 U CN 219931893U CN 202320872988 U CN202320872988 U CN 202320872988U CN 219931893 U CN219931893 U CN 219931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elmet
state
locking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29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琚雁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729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1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1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1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头盔锁、车篮及车辆。头盔锁,包括:本体;锁舌,绕一轴线转动连接于本体,锁舌相对于本体具有能够将头盔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能够使头盔解锁的解锁位置;以及驱动单元,包括弹性件和致动杆,弹性件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致动杆包括向锁舌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的第一状态、以及未向锁舌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致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能够在致动杆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能够在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本申请的头盔锁、车篮及车辆中头盔锁的解锁和锁定的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出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性,在骑乘车辆时,需要用户头戴头盔,以保护用户的头部,并减轻碰撞时用户头部受到的冲击,保证安全性。而在非骑乘状态下,头盔则一般放置于车辆的车篮等置物容器中,通过头盔锁锁定,避免头盔丢失。相关技术的头盔锁通常会设置锁舌和驱动杆,通过控制驱动杆驱动锁舌插入或脱离头盔上的锁孔实现解锁和锁定。然而,上述头盔锁不管是解锁还是锁定的可靠性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锁和锁定的可靠性较高的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头盔锁,包括:
本体;
锁舌,绕一轴线转动连接于本体,锁舌相对于本体具有能够将头盔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能够使头盔解锁的解锁位置;以及
驱动单元,包括弹性件和致动杆,弹性件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致动杆包括向锁舌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的第一状态、以及未向锁舌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致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能够在致动杆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能够在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在上述方案中,弹性件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在致动杆处于未向锁舌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时,锁舌能够在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一者,即致动杆不对锁舌施加转矩时,锁舌也能可靠处于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当需要切换锁舌的位置时,致动杆向锁舌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需要克服弹性件施加的沿第一方向的转矩,才能实现锁舌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致动杆在对锁舌施加转矩以使锁舌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切换的过程中,弹性件始终对该切换动作施加阻尼,与相关技术中单纯通过驱动杆驱动锁舌解锁和锁定相比,操作过程中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性较低,从而提高了头盔锁解锁和锁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篮,包括上述的头盔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后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的锁定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的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的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头盔放置在车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篮中头盔锁和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S、第三方向;O、锁舌的转动轴线;
100、头盔锁;10、本体;11、安装座;20、锁舌;21、第一配合部;211、滚轮;30、驱动单元;31、弹性件;32、致动杆;321、倾斜配合面;33、驱动件;331、驱动电机;332、传动组件;40、控制器;50、检测部件;51、第一检测部;60、传感器;61、第一触发开关;62、第二触发开关;63、指示部;64、导向槽;70、警示单元;
200、车篮;210、头盔;220、篮体;221、容置槽;230、锁板;231、锁孔;
300、车辆;
400、车辆系统;410、服务器;420、网络;430、用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的后视图。
参照图1、图2、图3,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头盔锁100,包括本体10、锁舌20和驱动单元30。
锁舌20绕一轴线O转动连接于本体10,且锁舌20相对于本体10具有能够将头盔210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能够使头盔210解锁的解锁位置。驱动单元30包括弹性件31和致动杆32,弹性件31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致动杆32包括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的第一状态、以及未向锁舌20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致动杆32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在上述方案中,弹性件31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在致动杆32处于未向锁舌20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一者,即致动杆32不对锁舌20施加转矩时,锁舌20也能可靠处于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当需要切换锁舌20的位置时,致动杆32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需要克服弹性件31施加的沿第一方向的转矩,才能实现锁舌2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致动杆32在对锁舌20施加转矩以使锁舌2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切换的过程中,弹性件31始终对该切换动作施加阻尼,与相关技术中单纯通过驱动杆驱动锁舌解锁和锁定相比,操作过程中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较高,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性较低,从而提高了头盔锁100解锁和锁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本体10是整个头盔锁100的基体,例如可以是薄壁的壳状件,内部形成有空腔,锁舌20、驱动单元30等可以容置在本体10内部的空腔内。
参照图1,锁舌20绕一轴线O转动连接于本体10,例如,可以是在本体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11,锁舌20铰接在两个安装座11之间,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锁舌2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转动连接在本体10上。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100的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锁100的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锁舌20相对于本体10具有能够将头盔210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能够使头盔210解锁的解锁位置,如前所述,锁舌20绕轴线O转动连接于本体10,在多个转动位置中,将锁舌20向远离本体10的方向转动至某个位置时,锁舌20可以穿过锁孔231而伸入到头盔210内部,对头盔210起到锁定作用,如图4所示的位置为锁定位置。将锁舌20向靠近本体10的方向转动至某个位置时,锁舌20可以自锁孔231缩回,从而自头盔210内部脱离,使头盔210处于解锁状态,如图5所示的位置为解锁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不限于图4、图5所示的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只要在锁定位置能够将头盔210锁定,在解锁位置使头盔210解锁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包括弹性件31和致动杆32,弹性件31被配置为始终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
具体实现时,可以参照图2,使得弹性件31位于本体10和锁舌20之间,且弹性件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本体10和锁舌20。通过使弹性件31连接于本体10和锁舌20之间,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时,弹性件31不会对锁舌20与锁孔231的配合产生干涉。
弹性件31与锁舌20的连接位置可以是位于锁舌20的远离锁舌20的转动轴线O的端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2,致动杆32能够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具体的,锁舌20朝向本体10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部21,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滑动设于本体10,致动杆32的一个端部拉动或推动第一配合部21,以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其中,第三方向S垂直于锁舌20的转动轴线O,图中只示出了第三方向S的一种情况(沿图2图面的上下方向),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三方向S设置为相对于该上下方向倾斜。通过使第一配合部21设于锁舌20朝向本体10的一侧,致动杆32通过沿第三方向S向第一配合部21施力,从而可以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使得头盔锁100的结构更为紧凑。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致动杆32直接与锁舌20抵接,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等等,只要能够实现与锁舌20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向锁舌20施加第二方向的转矩即可。
继续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锁舌20中,弹性件31的连接位置与第一配合部21的设置位置在锁舌20的转动径向上间隔布置。如此可以使弹性件31施加的第一方向的转矩和致动杆32施加的第二方向的转矩都能够沿着锁舌20的转动方向,使得锁舌20的转动过程更为平稳。
图2中,例示了弹性件31在锁舌20上的连接位置与转动轴线O的距离,大于第一配合部21的设置位置与转动轴线O的距离的情况,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弹性件31在锁舌20上的连接位置与转动轴线O的距离,小于第一配合部21的设置位置与转动轴线O的距离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前所述,致动杆32包括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的第一状态、以及未向锁舌20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致动杆32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具体实现时,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情况: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转动的方向的情况,以及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的方向的情况。
对于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转动的方向的情况,参照图4、图5:
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致动杆32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解锁位置。
如此,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杆32和弹性件31分别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的转矩,使锁舌20转动至锁定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件31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使锁舌20转动至解锁位置;在致动杆32未对锁舌20施加转矩时,头盔锁100处于常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图5,弹性件31可以构造为拉簧。当然,弹性件31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向锁舌20提供朝向本体10拉力的弹性件31。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致动杆32一端设有倾斜配合面321,倾斜配合面321朝向锁舌20布置,且用于与第一配合部21的端部抵接。
如此,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向端部远离锁舌20转动轴线O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配合面321抵压着第一配合部21,将第一配合部21(带着锁舌20)向远离本体10的方向推动,使得锁舌20由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向端部靠近锁舌20转动轴线O的方向移动时,倾斜配合面321逐渐脱离第一配合部21,锁舌20在弹性件31的第一方向的转矩作用下,被向靠近本体10的方向拉动,使得锁舌20由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21的端部设有滚轮211,滚轮211用于与倾斜配合面321抵接。如此,使得致动杆32和第一配合部21的配合设置为滚动配合,噪音较小,摩擦力也较小,使得驱动过程更为平顺。
在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转动的方向的情况下,关锁动作可以是自动完成,即将头盔210放入预定的位置(正确放置在车篮200内)时,头盔锁100自动动作对头盔210进行锁定。
而开锁的动作可以是在头盔210不在预定的位置(不在车篮200内)时,头盔锁100保持解锁状态,即锁舌20始终处于解锁位置。或者开锁的动作可以在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的情况下自动完成。
具体实现时,参照图3,驱动单元30还包括与致动杆32啮合配合的驱动件33;头盔锁100还包括控制器40和检测部件50,控制器40与检测部件50和驱动件33均电连接,检测部件50用于检测头盔210与锁舌20的相对位置。
示例性地,驱动件33可以包括驱动电机331和传动组件332,驱动电机331的驱动轴与传动组件332连接,传动组件332与致动杆32啮合配合。具体的,传动组件332可以为齿轮减速组,致动杆32上设有与齿轮减速组啮合的齿条结构。当然,驱动件33的驱动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气缸驱动件等驱动结构。
如图3所示,检测部件50可以包括第一检测部51和第二检测部(未图示),第一检测部51可以设置在头盔锁100上,第二检测部可以设置在头盔210上,在头盔210位于预定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检测部51能够通过与第二检测部的相互感应,检测到头盔210到位的信号,并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在收到第一检测部51发送的信号后,根据该信号判断头盔210是否到位。
具体实现时,第一检测部51例如可以是读卡器,第二检测部例如可以是无线射频卡,头盔210正确放置到位后,读卡器可以读取到无线射频卡的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40,控制器40在接收到信号后判断头盔210到位。
结合图3、图4所示,控制器40用于在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抵压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
头盔210与锁舌20的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内时,表明头盔210已经位于正确位置,处于待锁定状态,此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抵压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从而锁舌20能够在致动杆32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可以将头盔210锁定。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控制器40还用于在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之外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远离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
头盔210与锁舌20的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外时,表明头盔210不在,此时,使头盔锁100处于常开状态,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远离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解除对锁舌20施加的转矩,从而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解锁位置,并保持常开状态(如图5所示的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控制器40用于在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远离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
在用户有开锁需求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远离第一配合部21,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解除对锁舌20施加的转矩,从而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解锁位置,可以将头盔210解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100的锁定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100的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头盔锁100的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的方向的情况,参照图6、图7、图8:
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致动杆32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解锁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
如此,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杆32和弹性件31分别向锁舌20施加沿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的转矩,使锁舌20转动至解锁位置;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件31向锁舌2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使锁舌20转动至锁定位置,在致动杆32未对锁舌20施加转矩时,头盔锁100始终处于锁定状态。
示例性地,弹性件31构造为压簧;致动杆32一端与第一配合部21铰接。
如此,致动杆32能够沿第三方向S带着第一配合部21向靠近锁舌20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第一配合部21带着锁舌20靠近本体10的方向拉动,使得锁舌20由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致动杆32能够沿第三方向带着第一配合部21向远离锁舌20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随着致动杆32对第一配合部21的拉力的逐渐消失,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锁舌20被向远离本体10的方向推动,使得锁舌20由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
在第一方向为锁舌20由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的方向,关锁动作可以通过手动完成,或者,可以是在头盔210不在预定的位置(不在车篮200内)时,头盔锁100保持锁定状态,即锁舌20始终处于锁定位置。
开锁的动作可以在收到用户的开锁指令的情况下自动完成。
具体实现时,驱动单元30包括的驱动件33、头盔锁100包括的控制器40、检测部件50等与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3、图6所示,还盔并关锁的过程可以通过手动实现,当用户需要还头盔210时,头盔210按照图6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向下被按入车篮200,锁舌20被头盔210推动,压着弹性件31向靠近本体10的方向移动,此时锁舌20绕转动轴线O转动,直至头盔210放置到正确位置,此时锁舌20在弹性件31的推力作用下伸出至锁定位置,如图7所示将头盔210锁定。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致动杆32会在锁舌20的带动下移动,但是不会将该运动传递至驱动件33的驱动电机331。传动组件332可以是离合式传动组件,即由驱动电机331到致动杆32的驱动可以通过传动组件332传递,致动杆32的移动并不会通过传动组件332传递至驱动电机331。
参照图3,控制器40还用于在头盔210与锁舌20的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之外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朝向远离锁舌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即第一配合部21的铰接端向远离锁舌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
头盔210与锁舌20的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外时,表明头盔210不在,此时,使头盔锁100处于始终锁定状态,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远离锁舌20的转动轴线,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二状态,解除致动杆32对锁舌20施加的转矩,从而锁舌20能够在弹性件31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锁定位置,并保持锁舌20的持续锁定状态(如图7所示)。
结合图3、图8所示,控制器40还用于在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向靠近锁舌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图8中图面上侧,即第一配合部21的铰接端向靠近锁舌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并使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
如此在用户有开锁需求时,控制驱动件33驱动致动杆32沿第三方向S靠近锁舌20的转动轴线,以使致动杆32处于第一状态,从而锁舌20能够在制动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解锁位置,可以将头盔210解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3,头盔锁100还包括与控制器40电连接的传感器60,传感器60用于检测致动杆32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控制器40用于根据致动杆32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判断锁舌20的当前位置,其中,当前位置包括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如此,可以通过致动杆32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获知头盔锁100的是锁定状态还是解锁状态。
具体的,传感器60包括与控制器40电连接的第一触发开关61和第二触发开关62,致动杆32的自身移动方向的侧方还凸设有指示部63;第一触发开关61的检测端和第二触发开关62的检测端分别位于指示部63沿第三方向S的两侧。
如此,通过指示部63和第一触发开关61和第二触发开关62的接触与否,可以得知致动杆32相对于本体10沿第三方向S的移动位置。
参照图2,当然,致动杆32可以与本体10导向配合,例如本体10上设有导向槽64,致动杆32的侧方可以与导向槽64导向配合以实现相对于本体10沿第三方向S的移动。
图9为头盔210放置在车篮200中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9,头盔锁100还包括警示单元70,警示单元与控制器40电连接,控制器40用于根据锁舌20的当前位置控制警示单元70指示出不同状态。如此,便于用户及时获取头盔锁100的锁定状态,判断头盔锁100是否锁定成功。警示单元70例如可以是警示灯。警示单元70可以设置在车篮200的锁板230上,并暴露至外界,便于用户观察。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篮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篮200中头盔锁100和锁板2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篮200,包括前述的头盔锁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车篮200还包括:篮体220,构造有容置槽221;以及锁板230,容置于容置槽221内,并与容置槽221限定出一安装腔(未图示),锁板230上设有锁孔231(参照图4);
头盔锁100安装于安装腔内,且锁舌20与锁孔231的位置相对应,锁舌20位于解锁位置时自锁孔231缩回安装腔,锁舌20位于锁定位置时,自锁孔231伸出安装腔。此时头盔锁100隐藏在安装腔内部,可以保护头盔锁100不易受破坏。另外,锁舌20自锁孔231缩回安装腔中,实现对头盔210的解锁。锁舌20自锁孔231伸出安装腔,实现对头盔210的锁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4,锁孔231位于靠近容置槽221底部的位置。如此,在头盔210侧放入容置槽221中时,便于锁舌20对头盔210的开口边缘进行锁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10、图11,头盔锁10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先锁附在锁板230上,再将锁板230锁附在车篮200上,头盔210在车篮200内侧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300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2,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300,车辆300包括前述的车篮200,可以理解的是,车篮200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等已经在前面进行过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车篮200可以供用户在非骑行状态下放置和锁定头盔210。本实施例的车辆300的形式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滑板车等通过人力驱动、动力驱动或人力与动力混合驱动的车辆3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300可以为电动车。
进一步地,车篮200可以设置于车辆300的车头前侧。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系统400。车辆系统400包括服务器410和车辆300,车辆300与服务器410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410应被理解为提供处理、数据库、通讯设施的业务点。举例而言,服务器410可以指具有相关通信和数据存储和数据库设施的单个的物理处理器,或者可以指联网或集聚的处理器、相关网络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并且对软件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库系统和支持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的应用软件进行操作。服务器410可以是整体式服务器或是跨多计算机或计算机数据中心的分散式服务器。服务器410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例如,网络服务器,新闻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消息服务器,广告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互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或代理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服务器410可以包括硬件,软件,或用于执行服务器所支持或实现的合适功能的内嵌逻辑组件或两个或多个此类组件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300包括车辆主体和控制单元(未图示)。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车辆300的任意位置,例如车头、车辆中部、车辆下部或其他适于设置控制单元的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可以通过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来实现。控制单元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比如x86、Arm、RISC、MIPS、SSE等架构的指令集编写。存储器例如包括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硬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能够通过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中的至少一种方式进行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以执行对车辆的控制方法。指令如何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车辆300与服务器410可以通过网络420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420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在本实施例中,车辆300可以向服务器410发送位置信息、车辆300的各部件的状态信息等与车辆300的状态相关的信息。
在本申请至少部分实施例中,车辆系统400还可以包括用户终端430。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43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等。用户终端430具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在一种实施例中,用户终端430包括至少一种远程通信模块,例如是进行WLAN、GPRS、2G/3G/4G/5G远程通信的任意模块,用户终端430也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短距离通信模块,例如是基于Hilink协议、WiFi、Mesh、蓝牙、ZigBee、Thread、Z-Wave、NFC、UWB、LiFi等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任意模块。用户终端430还具有输入装置,输入装置例如可以包括触摸屏、按键、压力感测器等,用户终端430可以通过输入装置接收用户的指令。
用户终端430与服务器410可以通过网络420进行通信,该用户终端430安装有用车应用客户端,以通过操作该用车应用客户端,实现使用车辆的目的。
在部分实施例中,用户终端430也可以与车辆300进行通信,以实现用户终端430与车辆间的信息交互。车辆300与服务器410、用户终端430与服务器410、用户终端430与车辆300之间的通信所基于的网络420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不同的网络。应当理解的是,图13所示的车辆系统400仅是解释性的,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其应用或用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头盔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锁舌,绕一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锁舌相对于所述本体具有能够将头盔锁定的锁定位置和能够使所述头盔解锁的解锁位置;以及
驱动单元,包括弹性件和致动杆,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始终向所述锁舌施加沿第一方向的转矩,所述致动杆包括向所述锁舌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的第一状态、以及未向所述锁舌施加转矩的第二状态,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致动杆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或者所述解锁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致动杆沿第三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本体,所述致动杆的一个端部拉动或推动所述第一配合部,以向所述锁舌施加沿第二方向的转矩;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锁舌的转动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锁舌由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转动的方向;
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致动杆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造为拉簧;
所述致动杆一端设有倾斜配合面,所述倾斜配合面朝向所述锁舌布置,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端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端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与所述倾斜配合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致动杆啮合配合的驱动件;
所述头盔锁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部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部件和所述驱动件均电连接,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头盔与所述锁舌的相对位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致动杆沿所述第三方向抵压所述第一配合部,以使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相对位置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之外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致动杆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以使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致动杆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以使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锁舌由所述解锁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转动的方向;
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致动杆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所述致动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压簧;所述致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与所述致动杆啮合配合的驱动件;
所述头盔锁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部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部件和所述驱动件均电连接,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头盔与所述锁舌的相对位置;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相对位置位于预设范围之外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致动杆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远离所述锁舌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开锁指令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致动杆沿所述第三方向向靠近所述锁舌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中,所述弹性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设置位置在所述锁舌的转动径向上间隔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锁舌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和所述锁舌。
15.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锁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致动杆与所述本体的相对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致动杆与所述本体的相对位置判断所述锁舌的当前位置,其中,所述当前位置包括所述解锁位置或所述锁定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触发开关和第二触发开关,所述致动杆的自身移动方向的侧方还凸设有指示部;
所述第一触发开关的检测端和所述第二触发开关的检测端分别位于所述指示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锁还包括警示单元,所述警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锁舌的当前位置控制所述警示单元指示出不同状态。
18.一种车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盔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篮还包括:
篮体,构造有容置槽;以及
锁板,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容置槽限定出一安装腔,所述锁板上设有锁孔;
所述头盔锁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锁舌位于解锁位置时,自所述锁孔缩回所述安装腔,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自所述锁孔伸出所述安装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位于靠近所述容置槽底部的位置。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篮。
CN202320872988.5U 2023-04-18 2023-04-18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Active CN219931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2988.5U CN219931893U (zh) 2023-04-18 2023-04-18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2988.5U CN219931893U (zh) 2023-04-18 2023-04-18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1893U true CN21993189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2988.5U Active CN219931893U (zh) 2023-04-18 2023-04-18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1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7516B1 (en) Bicycle inductive lock
US20100071424A1 (en) Electric lock for open-close body
US6499324B2 (en) Automobile anti-theft system
TWM458340U (zh) 具有車用智慧鑰匙裝置的車輛及車用智慧鑰匙裝置
WO2002025040A1 (en) Proximity activated entry system
US5497640A (en) Door locking system for vehicles
CN115190932A (zh)
CN219931893U (zh) 头盔锁、车篮及车辆
CN212154429U (zh) 一种涨闸锁、涨闸以及车辆
CN210067711U (zh) 一种锁具本体、车锁及车辆
EP1378688B1 (en) Shift lock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of vehicle
KR20140093207A (ko) 스티어링 칼럼용 도난 방지 장치 및 관련 스티어링 칼럼
CN210622514U (zh) 控制主锁舌伸缩的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半自动锁体系统
CN213683589U (zh) 状态指示柜门锁及设备柜
CA3214994A1 (en) Half-cylinder lock
CN212027468U (zh) 一种用于锁止共享车辆的电池的开关机构以及用于共享车辆的智能锁和共享车辆
CN113404385A (zh) 一种涨闸锁、涨闸以及车辆
CN203640449U (zh) 电控防盗车门锁
CN213518374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CN217969747U (zh) 头盔锁、头盔组件和两轮车
CN112963056B (zh)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CN111425080B (zh) 一种机动车门锁
CN212154418U (zh) 锁舌、开关机构以及锁具
US20230064198A1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US20230258029A1 (en) Flush door handle with movable shut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