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0617U -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0617U
CN219930617U CN202223085743.2U CN202223085743U CN219930617U CN 219930617 U CN219930617 U CN 219930617U CN 202223085743 U CN202223085743 U CN 202223085743U CN 219930617 U CN219930617 U CN 219930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t
area
water
road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57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思
杨建伟
李霖
王利军
王栋
杨鸿铭
邓心宇
李浩天
苏超然
关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22230857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0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0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0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快速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包括夹心路,所述夹心路两侧分别设置走行区,所述走行区远离所述夹心路的一侧设有路沿石,所述夹心路中部设置碎石区,所述碎石区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朝向所述碎石区设置,所述碎石区设置集水井,所述走行区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和所述碎石区均与所述集水井连通。夹心路设置碎石区,通过夹心路顶部的斜面将雨水导入到碎石区中,有效减少雨天导航面雨水径流,提高了雨天激光探测精度,保障了车辆的稳定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个人快速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PRT是个人快速交通的缩写,是一种由小型车辆及其专属路权所组成的自动化小运量交通系统,PRT车辆可容纳4~6名乘客,无人驾驶。系统采用“铺图、寻迹”原理,为车辆控制提供位置信息和导航系统。车辆使用前后左右四处激光传感器测距,实时采集车辆与两侧路沿石间距计算出车辆的横、纵向位置及车体角度信息。但激光探测精度受外界干扰较大,特别是雨水天气,路沿石导航面雨水径流、车辆在走行区行驶过程中的雨水飞溅,都将对激光探测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现有方案中,通过车辆走行区和路沿交汇处,间隔10m设置1处直径约50mm的泄水孔排水,排水效率低,而且两走行区的夹心路沿石区域更是无雨水组织的漫排,雨水在夹心路沿石区域汇集,通过导航面侧流向走行区泄水孔,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造成雨水飞溅,从而干扰车辆的激光探测系统。
所以,目前需要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PRT路基段的走行区排水效率低,容易集水,夹心路的雨水流向走行区,均容易造成雨水飞溅,干扰车辆对导航面进行激光探测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PRT路基段的走行区排水效率低,容易集水,夹心路的雨水流向走行区,均容易造成雨水飞溅,干扰车辆对导航面进行激光探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包括夹心路,所述夹心路两侧分别设置走行区,所述走行区远离所述夹心路的一侧设有路沿石,所述夹心路中部设置碎石区,所述碎石区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朝向所述碎石区设置,所述碎石区设置集水井,所述走行区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和所述碎石区均与所述集水井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通过在夹心路中设置碎石区,在碎石区设置集水井,并在碎石区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使在夹心路上的雨水能够顺着第一坡面流入到碎石区中,进而汇入到集水井中,避免夹心路的雨水流向走行区,同时在走行区设置沿路基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通,使走行区的雨水能够进入到排水沟,进而汇入到集水井中,不仅提升了走行区的排水效率,同时排水沟本身具有一定的容水量,减少排水过程中走行区表面的积水量,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雨水飞溅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路沿石顶部设置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背向走行区设置。使得路沿石顶部的雨水能够通过路沿石外侧壁流向地面,减少进入到走行区内的雨水,降低走行区的排水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沟底部设有地漏孔,所述地漏孔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集水井。实现了排水沟与集水井的连通,便于汇入到排水沟的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集水井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倾斜设置,且排水管较低一端连接所述集水井。使得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向集水井流动,提升走行区排水效率,同时也避免走行区出现倒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的坡度为i,1%≤i≤3%。将排水管的坡度设置为大于等于1%,使排水管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集水井中,排水管的坡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避免排水管的竖向跨度过大,降低排水管的施工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水井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集水井沿路基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确保走行区各个路段的雨水能够快速排入到对应的集水井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水井侧壁设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连通所述碎石区,所述泄水孔位于所述碎石区底部。实现了碎石区与集水井的连通,使进入到碎石区的雨水能够排入到集水井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走行区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沟。即是在走行区与路沿交接处设置排水沟,同时在走行区与夹心路交接处设置排水沟,可降低排水沟对车辆行驶的影响,走行区两侧均设置排水沟可提升雨水排出效率,降低走行区积水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走行区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线圈的线槽,所述线槽底部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通过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集水井连通。便于将线槽中的渗入的雨水排入到集水井中,避免线槽积水影响车辆与轨旁设备箱之间的通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集水总井,所有所述集水井均与所述集水总井连通,所述集水总井与排水管网连通。所有集水井通过纵向排水管连通,纵向排水管将雨水汇聚到集水总井中,当集水总井内雨水汇聚到一定程度后,排入到排水管网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夹心路设置碎石区,通过夹心路顶部的斜面将雨水导入到碎石区中,有效减少雨天导航面雨水径流,提高了雨天激光探测精度,保障了车辆的稳定行驶;
2、在走行区设置沿路基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通,使走行区的雨水能够进入到排水沟,进而汇入到集水井中,不仅提升了走行区的排水效率,同时排水沟本身具有一定的容水量,减少排水过程中走行区表面的积水量,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雨水飞溅风险,提升车辆激光探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导航面,2-排水沟,3-地漏孔,4-路沿石,5-碎石区,6-走行区,7-排水管,8-线槽,9-线槽盖板,10-集水井,11-泄水孔,12-纵向排水管,13-夹心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包括夹心路13,所述夹心路13两侧分别设置走行区6,所述走行区6远离所述夹心路13的一侧设有路沿石4,所述夹心路13中部设置碎石区5,所述碎石区5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朝向所述碎石区5设置,所述碎石区5设置集水井10,所述走行区6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沟2和所述碎石区5均与所述集水井10连通。
通过在夹心路13中设置碎石区5,在碎石区5设置集水井10,并在碎石区5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使在夹心路13上的雨水能够顺着第一坡面流入到碎石区5中,进而汇入到集水井10中,避免夹心路13的雨水流向走行区6,同时在走行区6设置沿路基长度方向的排水沟2,排水沟2与集水井10连通,使走行区6的雨水能够进入到排水沟2,进而汇入到集水井10中,不仅提升了走行区6的排水效率,同时排水沟2本身具有一定的容水量,减少排水过程中走行区6表面的积水量,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雨水飞溅风险。
具体的,所述集水井10侧壁设有泄水孔11,所述泄水孔11连通所述碎石区5,所述泄水孔11位于所述碎石区5底部,实现了碎石区5与集水井10的连通,使进入到碎石区5的雨水能够排入到集水井10中。
具体的,所述排水沟2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地漏孔3,地漏孔3内设置有过滤网,可有效防止大块石子或其他物体进入排水管7,所述地漏孔3通过排水管7连通所述集水井10,实现了排水沟2与集水井10的连通,便于汇入到排水沟2的雨水通过排水管7进入到集水井10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7倾斜设置,且排水管7较低一端连接所述集水井10,使得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向集水井10流动,提升走行区6排水效率,同时也避免走行区6出现倒灌。
进一步的,将排水管7的坡度设置为大于等于1%,使排水管7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雨水通过排水管7进入到集水井10中,排水管7的坡度设置为小于等于3%,避免排水管7的竖向跨度过大,降低排水管7的施工难度,本方案中将排水管7坡度设置为2%。
进一步的,走行区6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沟2,即是在走行区6与路沿石4交接处设置排水沟2,同时在走行区6与夹心路13交接处设置排水沟2,可降低排水沟2对车辆行驶的影响,走行区6两侧均设置排水沟2可提升雨水排出效率,降低走行区6积水风险。
进一步的,在走行区6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线圈的线槽8,所述线槽8底部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通过所述排水管7与所述集水井10连通,便于将线槽8中的渗入的雨水排入到集水井10中,避免线槽8积水影响车辆与轨旁设备箱之间的通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路沿石4顶部设置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背向走行区设置,第二坡面的坡度设置为1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路沿石4顶部设置第二坡面,使得路沿石4顶部的雨水能够通过路沿石4外侧壁流向地面,减少导航面上的雨水径流,减少进入到走行区6内的雨水,降低走行区6的排水压力。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设置集水总井,所有所述集水井10均与所述集水总井连通,所述集水总井与排水管网连通。
本实施中,所有集水井10通过纵向排水管12连通,纵向排水管12将雨水汇聚到集水总井中,当集水总井内雨水汇聚到一定程度后,排入到排水管网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包括夹心路(13),所述夹心路(13)两侧分别设置走行区(6),所述走行区(6)远离所述夹心路(13)的一侧设有路沿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心路(13)中部设置碎石区(5),所述碎石区(5)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朝向所述碎石区(5)设置,所述碎石区(5)设置集水井(10),所述走行区(6)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排水沟(2),所述排水沟(2)和所述碎石区(5)均与所述集水井(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4)顶部设置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背向走行区(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底部设有地漏孔(3),所述地漏孔(3)通过排水管(7)连通所述集水井(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7)倾斜设置,且排水管(7)较低一端连接所述集水井(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7)的坡度为i,1%≤i≤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0)侧壁设有泄水孔(11),所述泄水孔(11)连通所述碎石区(5),所述泄水孔(11)位于所述碎石区(5)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区(6)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排水沟(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区(6)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线圈的线槽(8),所述线槽(8)底部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通过所述排水管(7)与所述集水井(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10)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集水井(10)沿路基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集水总井,所有所述集水井(10)均与所述集水总井连通,所述集水总井与排水管网连通。
CN202223085743.2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Active CN219930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5743.2U CN219930617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5743.2U CN219930617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0617U true CN21993061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5743.2U Active CN219930617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0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31005U (zh) 一种生态排水沟
CN109518789A (zh) 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
CN102383373B (zh)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CN113818534A (zh)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N202402076U (zh) 轨道交通地下线路区间排水泵站
CN219930617U (zh) 一种prt路基段走行区排水结构
CN110205897A (zh) 面向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洪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6869239A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雨水收集系统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209243482U (zh) 一种具有面式收水功能的市政道路
JP2017155552A (ja) 道路構造及び検知システム
CN105040537A (zh)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CN201801811U (zh)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装置
JPH033010B2 (zh)
CN215486159U (zh) 一种下穿暗埋段隧道排水结构
CN210216633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侧分带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系统
CN216339666U (zh) 一种错落式路基挡墙排水系统
CN204959525U (zh) 一种道路排水系统
CN214219246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
CN216008590U (zh) 一种轨道交通隧道洞口处排水系统
CN210086086U (zh) 一种跨冲沟路段道路排水结构
CN110241676A (zh) 一种挖方边坡超高路段路面排水系统
CN217949081U (zh)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护坡装置
CN219297884U (zh)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CN210657853U (zh) 一种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