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0406U -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0406U
CN219930406U CN202321565386.1U CN202321565386U CN219930406U CN 219930406 U CN219930406 U CN 219930406U CN 202321565386 U CN202321565386 U CN 202321565386U CN 219930406 U CN219930406 U CN 219930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tting
butt
steel wire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53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坚和
钟外根
王汉镇
马彬
陈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53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0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0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0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板结构,具体是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所述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底板及安装在针板底板上的多个插片,相邻两个插片之间形成用于织针及选针安装的插槽,织针与选针之间设置有挺针脚;挺针脚包括针踵,针踵朝向织针的一侧设置有针踵弹片及推针杆,针踵弹片与所述推针杆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针踵朝向织针的方向逐渐增大;还包括穿设多个所述插片的第一钢丝及第二钢丝,推针杆朝向所述针踵弹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钢丝抵接,针踵弹片远离所述推针杆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钢丝适配,用于在所述第二钢丝处于任一所述限位部时,对所述挺针脚进行限位。

Description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板结构,具体是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背景技术
编织机通过织针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实现纱线的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和成圈等动作,从而完成布料的编织。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除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并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织针织成的多个线圈串互相联结成编织物。
针板结构是编织机的核心编织部件,针板结构的配置直接决定针织横机的编织功能和制造成本,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底板、插片、织针、选针及挺针脚,通过选针的移动推动挺针脚移动,挺针脚带动织针移动,以达到所需的工作位。
现有的挺针脚结构上形成有推针杆与夹臂之间存在供第一钢丝穿过的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的间距小于所述钢丝的直径,钢丝贴压在所述推针杆的表面,也就是说推针杆与夹臂夹持钢丝,在使用过程中推针杆与夹臂的运动容易互相影响,导致使用效果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底板及安装在所述针板底板上的多个插片,相邻两个所述插片之间形成用于织针及选针安装的插槽,所述织针与所述选针之间设置有挺针脚;
所述挺针脚包括针踵,所述针踵朝向所述织针的一侧设置有针踵弹片及推针杆,所述针踵弹片与所述推针杆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针踵朝向织针的方向逐渐增大;
还包括穿设多个所述插片的第一钢丝及第二钢丝,所述推针杆朝向所述针踵弹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钢丝抵接,所述针踵弹片远离所述推针杆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钢丝适配,用于在所述第二钢丝处于任一所述限位部时,对所述挺针脚进行限位。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所述针踵朝向所述选针的一侧设置有尾杆,所述尾杆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倾斜部。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多个所述插片还穿设有第三钢丝、第四钢丝及第五钢丝,所述第三钢丝位于所述选针的一侧,所述第四钢丝及第五钢丝位于所述选针的另一侧。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所述选针朝向所述针踵弹片的一侧设置有推针部,所述推针部上形成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压贴于所述尾杆上。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所述选针朝向所述针板底板的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四钢丝及第五钢丝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远离挺针脚的一侧设有导行面,所述导行面与针板底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避让槽与针板底板之间的间距。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所述选针远离所述针板底板的表面设置有上踵及下踵,所述上踵及下踵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选针脚。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多个所述选针脚高度沿上踵至下踵的方向逐渐变大。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多个所述选针脚远离所述针板底板的一端所处平面与所述选针之间的夹角为1°-2°。
如上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所述选针远离所述针踵的一端形成有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弧形部。
一种编织机,包括上述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针踵弹片相对推针杆向上设计,配合第一钢丝及第二钢丝分别对针踵弹片及推针杆分别控制,确保挺针脚移动过程中,针踵弹片及推针杆之间不会产生影响,工作稳定,且可确保阻力均匀,同时可减少挺针脚从零位移动到工作位时所受到的阻力,可增加挺针脚从工作位移动到零位时所受到的阻力,防止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挺针脚下掉。
附图说明
图1为编吊同行针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编吊同行针板结构中挺针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编吊同行针板结构中选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挺针脚推至零位时编吊同行针板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挺针脚推至H位时编吊同行针板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挺针脚推至A位时编吊同行针板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针板底板;
2-插片;
3-织针;
4-挺针脚、41-针踵、42-针踵弹片、421-第一限位部、422-第二限位部、423-第三限位部、43-推针杆、431-第一斜形部、44-尾杆、441-第二斜形部;
5-选针、51-推针部、511-第一弧形部、52-上踵、53-选针脚、54-下踵、55-避让槽、56-导行面、57-复位部、571-第二弧形部;
6-第一钢丝;
7-第二钢丝;
8-第三钢丝;
9-第四钢丝;
10-第五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零位:挺针脚4推至零位时织针处于未工作状态,如图4。
H位:挺针脚4推至H位时织针3可完成接针与吊目动作,如图5。
A位:挺针脚4推至A位时织针3可完成编织与翻针动作,如图6。
H位与A位定义为工作位。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底板1及安装在所述针板底板1上的多个插片2,相邻两个所述插片2之间形成用于织针3及选针5安装的插槽,多个所述插片2之间穿设有多根钢丝,分别为第一钢丝6、第二钢丝7、第三钢丝8、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织针3与所述选针5之间设置有挺针脚4;所述挺针脚4包括针踵41,所述针踵41朝向所述织针3的一侧设置有针踵弹片42及推针杆43,所述针踵弹片42与所述推针杆43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针踵41朝向织针3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针踵弹片42与所述推针杆43之间的夹角为1°,还包括穿设多个所述插片2的第一钢丝6及第二钢丝7,所述推针杆43朝向所述针踵弹片4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钢丝6抵接,所述针踵弹片42远离所述推针杆43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钢丝7适配,用于在所述第二钢丝7处于任一所述限位部时,对所述挺针脚4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将针踵弹片42相对推针杆43向上(该方向由图2视角确定)设计,配合第一钢丝6及第二钢丝7分别对针踵弹片42及推针杆43分别控制,确保挺针脚4移动过程中,针踵弹片42及推针杆43之间不会产生影响,工作稳定,且可确保阻力均匀,同时可减少挺针脚4从零位移动到工作位时所受到的阻力,可增加挺针脚4从工作位移动到零位时所受到的阻力,防止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挺针脚4下掉。
需补充说明的是,多个所述限位部为沿针踵弹片42朝向织针3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421、第二限位部422及第三限位部423,所述第一限位部421由形成于所述针踵弹片42上的第一凸起侧端与针踵弹片42上表面组成,所述第二限位部422由形成于所述针踵弹片42上的第二凸起侧端与针踵弹片42上表面组成,所述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均呈弧形状设置,以确保在针踵弹片42相对第二钢丝7移动时,第二钢丝7可对针踵弹片42产生倾斜的反作用力,所述第三限位部423呈弧形结构设置,对第二钢丝7进行双向限位,可有效防止在挺针脚4处于零位时发生窜动现象。
请参阅图2,所述推针杆43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倾斜部431,所述针踵41朝向所述选针5的一侧设置有尾杆44,所述尾杆44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倾斜部441,通过将挺针脚4的两端设置第一倾斜部431及第二倾斜部441,以便于挺针脚4的安装,方便入位。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第三钢丝8位于所述选针5的一侧,所述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位于所述选针5的另一侧,所述选针5朝向所述针踵弹片42的一侧设置有推针部51,所述推针部51上形成有第一弧形部511,所述第一弧形部511压贴于所述尾杆44上,并通过第三钢丝8限位,可防止在挺针脚4受力时脱离针板底板1,提高本实施例的运动稳定性,所述选针5朝向所述针板底板1的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的避让槽55,所述避让槽55远离挺针脚4的一侧设有导行面56,所述导行面56与针板底板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避让槽55与针板底板1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钢丝9与第五钢丝10的轴线所处平面与所述针板底板1平行,通过并排设置的第四钢丝9与第五钢丝10可更好的防止选针5下掉。
请参阅图3,所述选针5远离所述针板底板1的表面设置有上踵52及下踵54,所述上踵52及下踵54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选针脚53,多个所述选针脚53高度沿上踵52至下踵54的方向逐渐变大,从而使得选针5与选针器刀头配合更加顺畅,并提高按压选针5的稳定性,同时减少选针5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选针脚53的宽度做加宽处理,优选的,所述选针脚53相较现有的选针脚53宽度增加2mm,从而可提高选针5与选针器刀头的宽度范围。
优选的,多个所述选针脚53远离所述针板底板1的一端所处平面与所述选针5之间的夹角为1°-2°,优选的,多个所述选针脚53远离所述针板底板1的一端所处平面与所述选针5之间的夹角为1.5°。
其中,所述选针5远离所述针踵41的一端形成有复位部57,所述复位部57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弧形部571,呈圆弧设计可在与三角接触时减少撞针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编织机,包括上述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包括针板底板(1)及安装在所述针板底板(1)上的多个插片(2),相邻两个所述插片(2)之间形成用于织针(3)及选针(5)安装的插槽,所述织针(3)与所述选针(5)之间设置有挺针脚(4),其特征在于:
所述挺针脚(4)包括针踵(41),所述针踵(41)朝向所述织针(3)的一侧设置有针踵弹片(42)及推针杆(43),所述针踵弹片(42)与所述推针杆(43)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沿针踵(41)朝向织针(3)的方向逐渐增大;
还包括穿设多个所述插片(2)的第一钢丝(6)及第二钢丝(7),所述推针杆(43)朝向所述针踵弹片(4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钢丝(6)抵接,所述针踵弹片(42)远离所述推针杆(43)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钢丝(7)适配,用于在所述第二钢丝(7)处于任一所述限位部时,对所述挺针脚(4)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41)朝向所述选针(5)的一侧设置有尾杆(44),所述尾杆(44)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倾斜部(4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片(2)还穿设有第三钢丝(8)、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所述第三钢丝(8)位于所述选针(5)的一侧,所述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位于所述选针(5)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5)朝向所述针踵弹片(42)的一侧设置有推针部(51),所述推针部(51)上形成有第一弧形部(511),所述第一弧形部(511)压贴于所述尾杆(4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5)朝向所述针板底板(1)的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四钢丝(9)及第五钢丝(10)的避让槽(55),所述避让槽(55)远离挺针脚(4)的一侧设有导行面(56),所述导行面(56)与针板底板(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避让槽(55)与针板底板(1)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5)远离所述针板底板(1)的表面设置有上踵(52)及下踵(54),所述上踵(52)及下踵(54)之间均匀分布有多个选针脚(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选针脚(53)高度沿上踵(52)至下踵(54)的方向逐渐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选针脚(53)远离所述针板底板(1)的一端所处平面与所述选针(5)之间的夹角为1°-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5)远离所述针踵(41)的一端形成有复位部(57),所述复位部(57)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弧形部(571)。
10.一种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编吊同行针板结构。
CN202321565386.1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Active CN219930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386.1U CN219930406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386.1U CN219930406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0406U true CN219930406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5386.1U Active CN219930406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0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5475U (zh) 一种横机三系统山板
CN213476253U (zh) 一种具有四针床功能的电脑横机
EP3165651A1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219930406U (zh) 一种编吊同行针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编织机
US2292940A (en) Loop transferring instrument for knitting machines
CN1329577C (zh) 用于针织机的针和配备有这种针的针织机
CN111733512B (zh) 单槽双针针板装置
CN209779132U (zh) 一种编织横机结构
WO2006070763A1 (ja) 可動シンカを備える横編機
CN212426349U (zh) 一种具有双层针板功能的单槽双针针板
TWM633691U (zh) 經編針織機之織針
CN218232730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辅助针脚
CN212611186U (zh) 一种单槽双针针板装置
CN207672220U (zh) 电脑针织横机导纱机构
CN117098884A (zh) 横编机的可动沉降片
CN209798222U (zh) 一种电脑横编机之改进沉降结构
CN202688620U (zh) 电脑针织横机边纱架
CN115387012B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织针组件
CN206916375U (zh) 一种不使用沉降片的拉舍尔经编机
CN211471740U (zh) 一种横编织机的沉降片
TWI818570B (zh) 經編針織機之織針
CN218203348U (zh) 一种耐磨织针
CN204125687U (zh) 舌针
CN211079507U (zh) 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
CN215051062U (zh) 一种成形织物编织电脑横机的组合式针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