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8003U -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8003U
CN219928003U CN202320779561.0U CN202320779561U CN219928003U CN 219928003 U CN219928003 U CN 219928003U CN 202320779561 U CN202320779561 U CN 202320779561U CN 219928003 U CN219928003 U CN 21992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llision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95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恕孝
刘卓斌
傅瑞彬
成鑫
牛猛
邓朝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95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包括支承板以及支承板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旋翼连接板,支承板上装有控制组件和弹性缓冲组件;所述旋翼连接板上设有旋翼和可拆卸的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由中空网机构和连接机构组成,旋翼以及旋翼连接板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内,连接机构与旋翼连接板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旋翼。本实用新型防撞部件将旋翼保护在中空网中,实现防撞;无人机在意外失控后通过弹性缓冲部件的配合,能够将落地时产生的振动削减,以保护无人机不被振动损坏,且整体结构简单,旋翼连接板可折叠便于后续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以及巡检等领域。常规无人机在进行飞行时,无人机失控、受到外物撞击或撞击外物时,无人机的飞行状况会受影响,导致无人机失衡,未设有防跌落保护会使无人机坠落损坏。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常常是旋翼与障碍物接触,障碍物对旋翼造成冲击,导致无人机旋翼结构损坏失衡,造成无人机坠机损坏。对此,中国专利CN202120496507.6公开了一种防撞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设于球形防撞网架的内部,球形防撞网架由多个相互连接的防撞组件形成,防撞组件包括三向连接节和三个连接杆一,每个连接杆一均与三向连接节连接,无人机本体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通过连接组件与球形防撞网架连接。该技术的无人机在飞行时通过球形防撞网的保护,能够多角度保护无人机,以免无人机碰撞损坏,但是该技术的无人机的球形防撞网架整体体积大,不便于收纳,结构较为复杂,安装或后续拆卸维护检修繁琐耗时,并且该防撞网架不能避免无人机失控坠落时振动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无人机无防护飞行过程易损坏,但改进后的无人机存在防撞网架不便于收纳、结构复杂且无法在无人机坠机时减震保护机体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结构简单、方便收纳且坠机时减振效果好的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包括支承板以及支承板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旋翼连接板,支承板上装有控制组件和弹性缓冲组件;所述旋翼连接板上设有旋翼和可拆卸的防撞部件;所述防撞部件由中空网机构和连接机构组成,旋翼以及旋翼连接板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内,连接机构与旋翼连接板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旋翼。
进一步的,所述旋翼连接板包括两根支架杆和旋转轴,两根支架杆均匀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支架杆上方安装旋翼,下方与连接机构连接,中空网机构将旋翼和支架杆包裹在内;所述旋转轴与支承板连接。支架杆与旋转轴进行配合,旋转轴转动时即可将支架杆以及支架杆上的零部件收起,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板上设有与旋转轴配合的凹槽,凹槽两端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旋转轴上端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上可移动的设有配合螺纹连接孔的连接螺钉。使用时先将旋转轴放入凹槽中,再将连接螺钉穿过螺纹连接孔与旋转轴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旋转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凹槽中,固定效果好且连接方便,使旋翼连接板的结构方便拆卸维修或者更换,提高了无人机的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钉由加长型直线轴承和台阶状连杆采用嵌套组合形成;所述直线轴承的内环与连杆采用过盈连接,外环与连接孔过盈连接;所述连杆上设有与螺纹连接孔配合的螺纹。连接孔采用加长型直线轴承和连杆的配合,直线轴承与旋转轴配合,连杆螺纹端可与螺纹连接孔固定连接,保证了旋转轴与支承板的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网机构包括弧形框架和遮挡网架,弧形框架的内侧分别与支架杆和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遮挡网架的边沿设有连接条与支撑条,其中连接条与弧形框架上设有的缺口配合,两个遮挡网架的支撑条嵌套在一起。弧形框架防止无人机侧边的旋翼接触到外物造成无人机损伤或者失衡,上下两侧连接的遮挡网架防止旋翼上下两侧接触到外物导致机体失衡;遮挡网架和弧形框架组合形成的中空网机构稳定,旋翼和被保护在弧形框架和遮挡网架组合形成的中空结构稳定,防撞效果好,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板和辅助板;所述主板两端与弧形框架两侧固定连接,辅助板两侧分别与弧形框架和主板连接;所述主板底部设有螺纹通孔,支承板底部设有与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孔,螺纹通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螺钉通过主板将弧形框架与连接架固定在一起,辅助板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提高了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缓冲组件由降落架和弹簧缓冲机构组合形成,其中每个降落架均为倒置的“T”形结构,顶部连接支承板,底部为双层底板,双层底板之间连接弹簧缓冲机构。无人机主动降落或者坠机时,弹簧缓冲机构与地面直接接触,将无人机接触底面时产生的振动逐渐削弱,使无人机落地时不会被振动所影响,保护了无人机坠机对机体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缓冲机构包括套筒、活动杆和弹簧,套筒内设有一个与活动杆配合的滑动槽,滑动槽的底部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第二层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部与降落架的第一层底板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弹簧缓冲机构使用时,降落架的底板与地面接触,将振动传输给套筒,套筒内部的弹簧压缩以及释放的过程逐渐将振动削弱,使得无人机不受振动损伤,使用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该无人机的操控方式与传统无人机一致,均是采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而控制组件通过控制旋翼实现对无人机的运动控制,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旋翼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中,以免外物接触到旋翼导致无人机失衡;在无人机失控坠机时,弹性缓冲组件进行缓冲,以降低无人机接触底面时产生的振动,保护失控掉落的无人机;无人机在使用完成后可将旋翼连接板收起,方便收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通过可折叠的旋翼连接板方便无人机使用后的收纳;防撞部件能够防止无人机撞到外物导致无人机失衡,实现防撞效果;弹性缓冲部件能够在无人机失控时掉落地面时进行减振,防止无人机主要部件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旋翼连接板与旋转轴通过连接螺钉连接在支承板中,旋翼连接板部件的可拆卸设计,方便后续维修以及更换;缓冲组件通过弹簧与活动杆在套筒内运动实现减振,减振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3.本实用新型中空网机构的弧形框架与遮挡网架的配合,能够避免无人机使用时旋翼与外物接触碰撞,减少了旋翼的损坏可能,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主板和辅助板的配合能使中空网机构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部分部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的折叠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防撞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的连接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的弹簧缓冲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
支承板-1、凹槽-11、螺纹连接孔-12、旋翼连接板-2、支架杆-21、旋转轴-22、连接孔-221、连接螺钉-222、直线轴承-223、连杆-224、控制组件-3、弹性缓冲组件-4、降落架-41、弹簧缓冲机构-42、套筒-421、活动杆-422、弹簧-423、滑动槽-424、旋翼-5、防撞部件-6、中空网机构-61、弧形框架-611、遮挡网架-612、缺口-613、连接条-614、支撑条-615、连接机构-62、主板-621、辅助板-622。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包括支承板1以及支承板1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旋翼连接板2,支承板1上装有控制组件3和弹性缓冲组件4;所述旋翼连接板2上设有旋翼5和可拆卸的防撞部件6;所述防撞部件6由中空网机构61和连接机构62组成,旋翼5以及旋翼连接板2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61内,连接机构62与旋翼连接板2连接;所述控制组件3连接旋翼5。
其中旋翼连接板2的折叠结构为常见机构,具有90度自锁式折叠铰链合页(图中未画出),与折叠床的连接件类似,翻折后不易变形,该无人机的操控方式与传统无人机一致,均是采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而控制组件3通过控制旋翼5实现对无人机的运动控制,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旋翼5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61中,以免外物接触到旋翼5导致无人机失衡;在无人机失控坠机时,弹性缓冲组件4进行缓冲,以降低无人机接触底面时产生的振动2,保护失控掉落的无人机;无人机在使用完成后将旋翼连接板2收起,方便收纳,收纳后如图3所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2所示结构,所述旋翼连接板2包括两根支架杆21和旋转轴22,两根支架杆21均匀固定在旋转轴22上;所述支架杆21上方安装旋翼5,下方与连接机构62连接,中空网机构61将旋翼5和支架杆21包裹在内;所述旋转轴22与支承板1连接。支架杆21与旋转轴22进行配合,旋转轴22转动时即可将支架杆21以及支架杆21上的零部件收起,使用简单方便。
所述弹性缓冲组件4由降落架41和弹簧缓冲机构42组合形成,其中每个降落架41均为倒置的“T”形结构,顶部连接支承板1,底部为双层底板,双层底板之间连接弹簧缓冲机构42。无人机主动降落或者坠机时,弹簧缓冲机构42与地面直接接触,将无人机接触底面时产生的振动逐渐削弱,使无人机落地时不会被振动所影响,保护了无人机坠机对机体的损坏。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2所示结构,所述中空网机构61包括弧形框架611和遮挡网架612,弧形框架611的内侧设有与支架杆21连接的缺口613,底部与连接机构62连接;所述遮挡网架612的边沿设有连接条614与支撑条615,其中连接条614与弧形框架611配合,两个遮挡网架612的支撑条615嵌套在一起。弧形框架611防止无人机侧边的旋翼5接触到外物造成无人机损伤或者失衡,上下两侧连接的遮挡网架612防止旋翼5上下两侧接触到外物导致机体失衡;遮挡网架612和弧形框架611组合形成的中空网机构61稳定,旋翼5和被保护在弧形框架611和遮挡网架612组合形成的中空结构稳定,防撞效果好,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机构62包括主板621和辅助板622;所述主板621两端与弧形框架611两侧固定连接,辅助板622两侧分别与弧形框架611和主板621连接;所述主板621底部设有螺纹通孔,支承板1底部设有与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孔,螺纹通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螺钉通过主板621将弧形框架611与连接架固定在一起,辅助板622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提高了连接强度。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2所示结构,所述支承板1上设有与旋转轴22配合的凹槽11,凹槽11两端设有螺纹连接孔12;所述旋转轴22上端设有连接孔221,连接孔221上可移动的设有配合螺纹连接孔12的连接螺钉222。使用时先将旋转轴22放入凹槽11中,再将连接螺钉222穿过螺纹连接孔12与旋转轴22上的连接孔221进行连接;旋转轴22通过连接螺钉222固定在凹槽11中,固定效果好且连接方便,使旋翼连接板2的结构方便拆卸维修或者更换,提高了无人机的寿命。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螺钉222由加长型直线轴承223和台阶状连杆224采用嵌套组合形成;所述直线轴承223的内环与连杆224采用过盈连接,外环与连接孔221过盈连接;所述连杆224上设有与螺纹连接孔12配合的螺纹。连接孔221采用加长型直线轴承223和连杆224的配合,直线轴承223与旋转轴22配合,连杆224螺纹端可与螺纹连接孔12固定连接,保证了旋转轴22与支承板1的连接稳定。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弹簧缓冲机构42包括套筒421、活动杆422和弹簧423,套筒421内设有一个与活动杆422配合的滑动槽424,滑动槽424的底部与弹簧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21与第二层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活动杆422的顶部与降落架41的第一层底板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弹簧423的另一端连接。弹簧缓冲机构42使用时,降落架41的底板与地面接触,将振动传输给套筒421,套筒421内部的弹簧423压缩以及释放的过程逐渐将振动削弱,使得无人机不受振动损伤,使用安全可靠。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板(1)以及支承板(1)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旋翼连接板(2),支承板(1)上装有控制组件(3)和弹性缓冲组件(4);所述旋翼连接板(2)上设有旋翼(5)和可拆卸的防撞部件(6);所述防撞部件(6)由中空网机构(61)和连接机构(62)组成,旋翼(5)以及旋翼连接板(2)被保护在中空网机构(61)内,连接机构(62)与旋翼连接板(2)连接;所述控制组件(3)连接旋翼(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连接板(2)包括两根支架杆(21)和旋转轴(22),两根支架杆(21)均匀固定在旋转轴(22)上;所述支架杆(21)上方安装旋翼(5),下方与连接机构(62)连接,中空网机构(61)将旋翼(5)和支架杆(21)包裹在内;所述旋转轴(22)与支承板(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1)上设有与旋转轴(22)配合的凹槽(11),凹槽(11)两端设有螺纹连接孔(12);所述旋转轴(22)上端设有连接孔(221),连接孔(221)上可移动的设有配合螺纹连接孔(12)的连接螺钉(2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钉(222)由加长型直线轴承(223)和台阶状连杆(224)采用嵌套组合形成;所述直线轴承(223)的内环与连杆(224)采用过盈连接,外环与连接孔(221)过盈连接;所述连杆(224)上设有与螺纹连接孔(12)配合的螺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网机构(61)包括弧形框架(611)和遮挡网架(612),弧形框架(611)的内侧分别与支架杆(21)和连接机构(62)连接;所述遮挡网架(612)的边沿设有连接条(614)与支撑条(615),其中连接条(614)与弧形框架(611)上设有的缺口(613)配合,两个遮挡网架(612)的支撑条(615)嵌套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62)包括主板(621)和辅助板(622);所述主板(621)两端与弧形框架(611)两侧固定连接,辅助板(622)两侧分别与弧形框架(611)和主板(621)连接;所述主板(621)底部设有螺纹通孔,支承板(1)底部设有与螺纹通孔配合的螺纹孔,螺纹通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4)由降落架(41)和弹簧缓冲机构(42)组合形成,其中每个降落架(41)均为倒置的“T”形结构,顶部连接支承板(1),底部为双层底板,双层底板之间连接弹簧缓冲机构(4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缓冲机构(42)包括套筒(421)、活动杆(422)和弹簧(423),套筒(421)内设有一个与活动杆(422)配合的滑动槽(424),滑动槽(424)的底部与弹簧(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21)与第二层底板的顶面连接;所述活动杆(422)的顶部与降落架(41)的第一层底板的底部连接,底部与弹簧(423)的另一端连接。
CN202320779561.0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Active CN21992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561.0U CN21992800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561.0U CN21992800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8003U true CN21992800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9561.0U Active CN219928003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8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1876B (zh) 一种无人机
CN219928003U (zh) 一种可折叠防撞无人机
CN113184173A (zh)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12607007A (zh) 一种减震起落架及多旋翼无人机
CN208350747U (zh) 一种气体监测无人机
CN109562845B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云台减震机构、云台组件
CN212654523U (zh) 一种防误伤型的无人设备
CN113716028A (zh) 一种减震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13200087U (zh) 一种碳纤维无人机壳
CN214729628U (zh) 一种减震起落架及多旋翼无人机
US20050279885A1 (en) Landing assist apparatus with releasable slip ring
CN210149546U (zh) 一种具有横向自动增稳功能的可变机翼结构
CN205686620U (zh) 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多层悬挂式减震装置
CN113879519A (zh) 一种勘测无人机
US7252266B2 (en) Landing assist apparatus eccentric bushing
US20050269449A1 (en) Landing assist probe mounting system
CN111824425A (zh) 一种防荡型植保无人机
CN216035098U (zh) 一种减震起落架及无人机
CN212797298U (zh) 离心直升机构
CN220430540U (zh) 一种便于折叠收纳的无人机
CN211252998U (zh) 一种具有防倾倒结构的无人机底部支撑结构
CN211281459U (zh)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多光谱成像系统
CN218431737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折叠结构
CN219237421U (zh) 一种可收放式云台测绘六旋翼无人机
CN217805238U (zh) 一种机翼展开锁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