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7891U -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27891U CN219927891U CN202320802444.1U CN202320802444U CN219927891U CN 219927891 U CN219927891 U CN 219927891U CN 202320802444 U CN202320802444 U CN 202320802444U CN 219927891 U CN219927891 U CN 2199278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main body
- connecting column
- bottom fork
- shock absorb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平叉,车架主体包括主支撑管和连接主支撑管一侧的支撑主体,后平叉一端连接在支撑主体上,主支撑管包括后支撑段,后支撑段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沿垂直后支撑段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两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后平叉远离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即当用户乘坐于共享单车上时,用户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后轮上,小部分重量作用于后平叉上,避免后平叉因承重用户的重量而造成容易弯折或者是断裂,解决用户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现代社会非常普及的代步工具,以驾驶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受到广泛的喜爱。
电动车的电动车主架和后平叉一般都依靠减震器进行缓冲减震,当使用者乘坐在电动车上时,用户自身的重量是直接作用于后平叉,从而容易导致后平叉坏掉,存在用户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后平叉容易坏掉,用户体验感不佳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用于共享电单车,所述共享电单车设置有后轮及与所述后轮可拆卸连接的后轮轴,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平叉,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主支撑管和连接主支撑管一侧的支撑主体,所述后平叉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主支撑管包括后支撑段,所述后支撑段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垂直所述后支撑段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两所述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后平叉远离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所述后轮轴卡设于所述卡口时,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后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车架主体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支杆和支撑主体,所述支杆与所述车架主体连接并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支撑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支杆和所述车架主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杆和所述后支撑段。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装置,用于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单车设置有后轮及与后轮可拆卸连接的后轮轴,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平叉,车架主体包括主支撑管和连接主支撑管一侧的支撑主体,后平叉一端连接在支撑主体上,主支撑管包括后支撑段,后支撑段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沿垂直后支撑段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两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后平叉远离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设置中两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后平叉远离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当用户乘坐于共享单车上时,用户的重量大部分可直接作用于后轮上,小部分重量作用于后平叉上,避免后平叉直接承重用户所有的重量,即可避免后平叉因承重用户的重量而造成容易弯折或者是断裂,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解决用户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设置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该设置使得当减震器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时,连接片可以稳固减震器,避免在骑行过程中减震器晃动。
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与后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该结构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可以避免零部件之间的松动和变形,提高产品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体成型的设置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加工工序,进而减少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两减震器,减震器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减震器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该结构设置中,减震器通过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安装与拆卸,便携性较强。
5、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该结构设置中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使得减震器的安装孔可以顺利安装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等,该结构中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同,一致的规格方便维修并且也使得维修更加简单,此外,规格一致使得安装时效率更高,节省时间。
7、本实用新型的后平叉靠近车架主体的一侧与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该结构设置中后平叉与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运输与安装,此外,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更容易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还包括支杆和支撑主体,支杆与车架主体连接并形成一容纳空间,支撑主体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分别与支杆和车架主体连接,该结构中通过设置支撑主体,通过支撑主体连接其他组件,减轻车架主体的负担,并减轻车架主体的重量,并通过减少在车架主体上设置连接点的设计,进一步保障了车架主体的强度,使车架具有较高的强度。
9、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平面,支撑平面两端分别连接支杆和后支撑段,该结构中支撑主体与车架主体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与支杆和后支撑段的连接实现的,能够提供更加稳固的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具有和上述一种减震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之爆炸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之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之爆炸示意图二。
图5是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之爆炸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轮车的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减震装置;2、两轮车;
10、车架主体;20、后平叉;30、减震器;
11、主支撑管;12、支撑主体;21、第二连接柱;22、卡口;31、安装孔;32、支杆;34、容纳空间;
111、后支撑段;112、安装架;211、第二连接片;331、支撑平面;
1121、安装端;1122、第一连接柱;1123、第一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1,用于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单车设置有后轮及与后轮可拆卸连接的后轮轴,包括车架主体10和后平叉20,车架主体10包括主支撑管11和连接主支撑管11一侧的支撑主体12,后平叉20一端连接在支撑主体12上,主支撑管11包括后支撑段111,后支撑段111上设置有安装架112,安装架112沿垂直后支撑段111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1121,两安装端1121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22,后平叉20远离支撑主体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1并开设有卡口22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22时,第一连接柱1122、第二连接柱21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两安装端1121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122,后平叉20远离支撑主体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1并开设有卡口22,卡口22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22时,第一连接柱1122、第二连接柱21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当用户乘坐于共享单车上时,用户的重量大部分可直接作用于后轮上,小部分重量作用于后平叉20上,避免后平叉20直接承重用户所有的重量,即可避免后平叉20因承重用户的重量而造成容易弯折或者是断裂的现象产生,第一连接柱1122、第二连接柱21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解决用户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请结合图4和图5,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123和第二连接片211,第一连接片1123和第二连接片211在同一平面内。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123和第二连接片211,且第一连接片1123和第二连接片21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该设置使得当减震器30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上时,连接片可以稳固减震器30,避免在骑行过程中减震器30晃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架112与后支撑段111一体成型设置。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可以避免零部件之间的松动和变形,提高产品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体成型的设置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加工工序,进而减少生产成本。
请结合图4和图6,减震装置1包括两减震器30,减震器30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31,通过安装孔31,减震器30与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中,减震器30通过安装孔31与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安装与拆卸,便携性较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孔3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1122或第二连接柱21的外径。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安装孔3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1122或第二连接柱21的外径使得减震器30的安装孔31可以顺利安装于第一连接柱1122或第二连接柱21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柱1122与第二连接柱21的外径大小相等。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第一连接柱1122和第二连接柱21的外径大小相同,一致的规格方便维修并且也使得维修更加简单,此外,规格一致使得安装时效率更高,节省时间。
请参阅图6,后平叉20靠近车架主体10的一侧与支撑主体12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后平叉20与支撑主体12可拆卸连接,方便运输与安装,此外,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更容易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6,减震装置1还包括支杆32,支杆32与车架主体10连接并形成一容纳空间34,支撑主体12设置在容纳空间34内且分别与支杆32和车架主体10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通过设置支撑主体12,通过支撑主体12连接其他组件,减轻车架主体10的负担,并减轻车架主体10的重量,并通过减少在车架主体10上设置连接点的设计,进一步保障了车架主体10的强度,使车架具有较高的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6,支撑主体12包括支撑平面331,支撑平面331两端分别连接支杆32和后支撑段111。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支撑主体12与车架主体10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与支杆32和后支撑段111的连接实现的,能够提供更加稳固的连接。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两轮车2,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装置,用于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单车设置有后轮及与后轮可拆卸连接的后轮轴,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平叉,车架主体包括主支撑管和连接主支撑管一侧的支撑主体,后平叉一端连接在支撑主体上,主支撑管包括后支撑段,后支撑段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沿垂直后支撑段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两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后平叉远离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设置中两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后平叉远离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后轮轴卡设于卡口时,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当用户乘坐于共享单车上时,用户的重量大部分可直接作用于后轮上,小部分重量作用于后平叉上,避免后平叉直接承重用户所有的重量,即可避免后平叉因承重用户的重量而造成容易弯折或者是断裂的现象产生,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解决用户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设置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该设置使得当减震器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时,连接片可以稳固减震器,避免在骑行过程中减震器晃动。
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与后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该结构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可以避免零部件之间的松动和变形,提高产品的强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体成型的设置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加工工序,进而减少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两减震器,减震器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减震器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该结构设置中,减震器通过安装孔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安装与拆卸,便携性较强。
5、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该结构设置中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使得减震器的安装孔可以顺利安装于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等,该结构中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同,一致的规格方便维修并且也使得维修更加简单,此外,规格一致使得安装时效率更高,节省时间。
7、本实用新型的后平叉靠近车架主体的一侧与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该结构设置中后平叉与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方便运输与安装,此外,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车辆的可靠性,更容易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还包括支杆和支撑主体,支杆与车架主体连接并形成一容纳空间,支撑主体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且分别与支杆和车架主体连接,该结构中通过设置支撑主体,通过支撑主体连接其他组件,减轻车架主体的负担,并减轻车架主体的重量,并通过减少在车架主体上设置连接点的设计,进一步保障了车架主体的强度,使车架具有较高的强度。
9、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平面,支撑平面两端分别连接支杆和后支撑段,该结构中支撑主体与车架主体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与支杆和后支撑段的连接实现的,能够提供更加稳固的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具有和上述一种减震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用于共享电单车,所述共享电单车设置有后轮及与所述后轮可拆卸连接的后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平叉,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主支撑管和连接主支撑管一侧的支撑主体,所述后平叉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主支撑管包括后支撑段,所述后支撑段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垂直所述后支撑段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两安装端,两所述安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后平叉远离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并开设有卡口用于卡设后轮轴,当所述后轮轴卡设于所述卡口时,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后轮轴三者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后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两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减震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大小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车架主体的一侧与所述支撑主体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与所述车架主体连接并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支撑主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分别与所述支杆和所述车架主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杆和所述后支撑段。
10.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2444.1U CN219927891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2444.1U CN219927891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27891U true CN219927891U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97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02444.1U Active CN219927891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27891U (zh) |
-
2023
- 2023-04-07 CN CN202320802444.1U patent/CN2199278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81761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19927891U (zh) | 一种减震装置及两轮车 | |
CN201457650U (zh) |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 |
CN209047708U (zh) | 一种折叠式救生椅 | |
CN111376982B (zh) | 车架后端结构与电动汽车 | |
CN203864877U (zh) | 电动车及其车架 | |
CN214523597U (zh) | 一种沙滩车的可拆卸行李架 | |
CN219008042U (zh) | 电动自行车 | |
CN216102566U (zh) |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架 | |
CN215553822U (zh) | 一种带有分体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 |
CN220180984U (zh) | 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后支架 | |
CN110329413B (zh) |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电动力模块与车架模块的连接机构 | |
CN220549165U (zh) | 一种新型减震车架结构 | |
CN110606157B (zh) |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电动模块与车架模块的通用接口机构 | |
CN218602629U (zh) | 一种具有电池隐藏腔体的自行车车架 | |
CN101863298B (zh) |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 |
CN218343673U (zh) | 一种车架和电动车 | |
CN215706883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11252799U (zh) | 一种车身结构的轮罩内板 | |
CN221233973U (zh) | 一种一体成型式轻量化车架 | |
CN219428280U (zh) | 一种控制器支架及电动车架 | |
CN212738396U (zh) | 一种轻便电动自行车电池安装结构 | |
CN213676991U (zh) | 挡泥板支架、挡泥板组件及单车 | |
CN220996054U (zh) | 一种多用型后悬架 | |
CN219927883U (zh) | 一种带轻便型车架的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