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5164U -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5164U
CN219925164U CN202321440643.9U CN202321440643U CN219925164U CN 219925164 U CN219925164 U CN 219925164U CN 202321440643 U CN202321440643 U CN 202321440643U CN 219925164 U CN219925164 U CN 219925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needle
base
shell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06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yu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yu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yu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yu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06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5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5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5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包括第一转盘机构、底座上料机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弹性帽压装机构、针杆点胶机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UV胶固化机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第二转盘机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和产品下料机构,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上均设有产品夹持治具。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自动将底座、针杆、弹性帽、针体、外壳和外壳端帽组装在一起,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运行稳定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合格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纹身针头部结构可以包括底座201、针杆202、弹性帽203(硅胶帽)、针体204、外壳205和外壳端帽206(透明帽),底座201安装在外壳205的尾部端,针杆202通过底座201活动安装在外壳205内部,弹性帽203套设在针杆202的外侧与底座201的外侧之间,针体204安装在针杆202顶端的针体204安装槽内,其中,外壳205可以与外壳端帽206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工作时,针体204的针尖部位能够随着针杆202的移动而凸出于外壳端帽206顶端的出针口。然而,在现有的纹身针头部结构的生产工艺中,通常采用人工逐个将底座201、针杆202、弹性帽203、针体204、外壳205和外壳端帽206组装在一起,但是该生产方式存在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产品合格率低等问题,并且目前市面上也没有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自动化组装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能够自动将底座、针杆、弹性帽、针体、外壳和外壳端帽组装在一起,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运行稳定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合格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一转盘机构,用于将底座送入到第一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底座上料机构,用于将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组装到底座上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用于将弹性帽与底座压装到位的弹性帽压装机构,用于在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的针杆点胶机构,用于将针体组装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用于将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固化的UV胶固化机构,用于将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移送到第二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二转盘机构,用于将外壳或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组装到底座上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以及用于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卸料的产品下料机构,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底座上料机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弹性帽压装机构、针杆点胶机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UV胶固化机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分别沿第一转盘机构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周边,所述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和产品下料机构分别沿第二转盘机构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二转盘机构的周边,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的边缘位置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产品夹持治具。
作为优选的,该设备还包括位于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之间的拔针测试机构、以及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与产品下料机构之间的弹力测试机构。
作为优选的,该设备还包括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与产品下料机构之间的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设有第一转盘机构、底座上料机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弹性帽压装机构、针杆点胶机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UV胶固化机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第二转盘机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和产品下料机构,底座上料机构能够将底座送入到第一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针杆上料组装机构能够将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组装到底座上,弹性帽压装机构能够将弹性帽与底座压装到位,针杆点胶机构能够在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针体上料组装机构能够将针体组装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UV胶固化机构能够将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固化,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能够将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移送到第二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外壳上料组装机构能够将外壳或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组装到底座上,产品下料机构能够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卸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底座、针杆、弹性帽、针体、外壳和外壳端帽组装在一起,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运行稳定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合格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纹身针头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转盘机构或第二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产品夹持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底座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底座上料机构的主体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针杆上料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弹性帽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针杆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的料仓部位和翻转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的顶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顶针的顶部放大图;
图14是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的翻转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的定位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UV胶固化机构的分解图;
图17是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外壳上料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拔针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弹力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产品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的上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的顶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的定位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一转盘机构2,用于将底座送入到第一转盘机构2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底座上料机构3,用于将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组装到底座上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4,用于将弹性帽与底座压装到位的弹性帽压装机构5,用于在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的针杆点胶机构6,用于将针体组装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7,用于将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固化的UV胶固化机构8,用于将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移送到第二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二转盘机构10,用于将外壳或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组装到底座上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以及用于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卸料的产品下料机构12,第一转盘机构2和第二转盘机构10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底座上料机构3、针杆上料组装机构4、弹性帽压装机构5、针杆点胶机构6、针体上料组装机构7、UV胶固化机构8、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分别沿第一转盘机构2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周边,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和产品下料机构12分别沿第二转盘机构10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二转盘机构10的周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转盘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转盘21、第一转盘驱动电机22和第一凸轮分割器23,第一转盘驱动电机22可以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等传动组件与第一凸轮分割器23的入力轴传动连接,第一凸轮分割器23的出力轴与第一转盘21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第一转盘21的上方设有与第一凸轮分割器23固定连接且不能转动的第一固定安装板24。
与第一转盘机构2的结构相同的,第二转盘机构10也可以包括第二转盘101、第二转盘驱动电机102和第二凸轮分割器103,第二转盘驱动电机102可以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等传动组件与第二凸轮分割器103的入力轴传动连接,第二凸轮分割器103的出力轴与第二转盘101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第二转盘101的上方设有与第二凸轮分割器103固定连接且不能转动的第二固定安装板104。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盘机构2和第二转盘机构10的边缘位置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产品夹持治具15。具体而言,产品夹持治具15可以包括治具座体151、弹性夹块152、弹簧153和导柱154,弹性夹块152通过导柱154活动安装在治具座体151上,弹簧153套装在导柱154上并位于治具座体151的内侧壁与弹性夹块152之间。弹性夹块152能够与治具座体151的一侧内壁配合夹紧底座。
如图5和图6所示,底座上料机构3可以包括底座振动盘31、底座送料轨道32、底座直振送料器33、底座支撑架34、底座检测CCD35、底座上料固定座36、底座上料进退气缸37、底座升降气缸38、底座方向旋转电机39和底座夹子气缸310,底座振动盘31的出口与底座送料轨道32相对接,底座直振送料器33安装在底座送料轨道32的底部,底座支撑架34位于底座送料轨道32的出口端,底座检测CCD35朝下安装在底座支撑架34上并对准底座送料轨道32的出口位置,底座上料进退气缸37通过底座上料固定座36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固定位置(如第一固定安装板24)上,底座升降气缸38与底座上料进退气缸37的驱动部位相连接并由其带动进行前后移动,底座方向旋转电机39安装在底座升降气缸38的驱动部位上,底座方向旋转电机39的输出轴与底座夹子气缸310相连接并能够带动其旋转。
当底座振动盘31内的底座输送到底座送料轨道32的出口端时,底座检测CCD35能够通过拍照检测底座的方向,之后底座上料进退气缸37带动底座升降气缸38、底座方向旋转电机39和底座夹子气缸310靠近底座送料轨道32的出口端,底座夹子气缸310夹住底座,底座方向旋转电机39带动底座夹子气缸310旋转,从而调节底座的方向,后续底座上料进退气缸37回退,底座夹子气缸310将底座放置到产品夹持治具15内。
如图7所示,针杆上料组装机构4可以包括针杆治具板41、XY轴线性移动模组42、针杆升降气缸43和针杆夹子气缸44,针杆治具板41可以设有一块或两块,针杆治具板41上开设有若干个呈阵列分布且用于放置针杆的针杆容置孔411,针杆升降气缸43安装在XY轴线性移动模组42的X轴部位,针杆升降气缸43的驱动部位与针杆夹子气缸44相连接并带动其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针杆治具板41可以设有两块,这样能够增加针杆上料组装机构的效率。如图7所示,两块针杆治具板41可以上下分层设置,并且每块针杆治具板41可以分别与治具板进退气缸45相连接,治具板进退气缸45能够带动各自的针杆治具板41横向移动。当一块针杆治具板41被取料时,两块针杆治具板4前后错开。
在针杆上料之前,操作人员可以将提前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放置到每块针杆治具板41的针杆容置孔411中,针杆上料时,XY轴线性移动模组42能够带动针杆夹子气缸44移动,针杆夹子气缸44能够夹住针杆并移送到相应的产品夹持治具15的上方,将针杆组装到底座上。
如图8所示,弹性帽压装机构5可以包括压装固定架51、压装升降线性模组52和弹性帽夹子气缸53,压装升降线性模组52通过压装固定架51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固定位置(如第一固定安装板24)上,弹性帽夹子气缸53安装在压装升降线性模组52的驱动部位上并由其带动上下移动。
当组装好针杆的底座移动到弹性帽压装机构5的工位时,压装升降线性模组52下降,弹性帽夹子气缸53夹住针杆上的弹性帽,之后压装升降线性模组52继续下降,弹性帽夹子气缸53将针杆上的弹性帽向下压装到底座上。
如图9所示,针杆点胶机构6可以包括点胶固定架61、点胶升降线性模组62、点胶枪63、点胶支撑座64、点胶定位进退气缸65、点胶定位夹子气缸66,点胶升降线性模组62通过点胶固定架61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固定位置(如第一固定安装板24)上,点胶枪63安装在点胶升降线性模组62的驱动部位上,点胶定位进退气缸65安装在点胶支撑座64上,点胶定位夹子气缸66安装在点胶定位进退气缸65的驱动部位上。
当弹性帽压装好后,产品夹持治具15上的产品零件移动到针杆点胶机构6的工位,点胶定位夹子气缸66夹住针杆进行定位,点胶枪63往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
如图10至图14所示,针体上料组装机构7可以包括料仓71、顶针气缸72、顶针片安装座73、顶针片74、翻转装置75、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第一模组支架77、针体移送线性模组78、夹针升降气缸79和针体移送夹子气缸710,顶针气缸72位于料仓71的下方,顶针气缸72的驱动部位通过顶针片安装座73与顶针片74相连接,在顶针气缸72的驱动下,顶针片74能够穿过料仓71的底部在料仓71的腔体内向上伸出,顶针片74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置一根针体的针体容置槽741,翻转装置75位于料仓71的一侧,翻转装置75的翻转部位与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相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翻转,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位于料仓71的腔体顶部出口上方,针体移送线性模组78安装在第一模组支架77上,夹针升降气缸79安装在针体移送线性模组78的驱动部位上,针体移送夹子气缸710安装在夹针升降气缸79的驱动部位上。
较佳的,料仓71的腔体底部两边可以向中间倾斜,如呈V形设置,这样有利于料仓71腔体内的针体落入到顶针片74顶部的针体容置槽741内。
如图11所示,料仓71可以设有两组,每组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料仓,两组料仓71均可以安装在一移动座711上,移动座711与料仓切换气缸712相连接并由其带动进行横向移动。
当一组料仓的针体用完后,料仓切换气缸712能够带动移动座711的另一组料仓移动到翻转装置75的对应位置。
如图11所示,料仓71的腔体顶部出口一侧还可以设有针体感应器713,针体感应器713可以检测针体是否被顶针片74上顶到位。
如图14所示,翻转装置75可以包括翻转支架751、翻转电机752、翻转轴753和翻转座754,翻转电机752安装在翻转支架751的背部,翻转轴753通过轴承座可转动地安装在翻转支架751的正面,翻转电机752可以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等传动组件与翻转轴753传动连接并带动其旋转,翻转座754与翻转轴753相连接,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安装在翻转座754上。翻转电机752能够带动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上下翻转90度。
如图15所示,针体上料组装机构7还可以包括第一气缸支架714、针杆定位进退气缸715和针杆定位夹子气缸716,针杆定位进退气缸715通过第一气缸支架714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固定位置(如第一固定安装板24)上,针杆定位夹子气缸716与针杆定位进退气缸715的驱动部位相连接。
针体上料时,顶针气缸72通过顶针片74将针体顶出料仓71,接着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夹住针体,翻转电机752能够带动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和针体向上翻转90度,使针体翻转至竖直状态,之后在针体移送线性模组78和夹针升降气缸79的带动下,针体移送夹子气缸710夹住针体,针体翻转夹子气缸76打开,针体移送夹子气缸710将针体移送到旋转到针体上料工位的产品夹持治具的上方。在针体组装前,针杆定位夹子气缸716夹住产品夹持治具上的针杆进行定位,后续,在针体移送线性模组78和夹针升降气缸79的带动下,针体移送夹子气缸710将针体的下端插入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
如图16所示,UV胶固化机构8可以包括UV胶固化灯81和UV胶固化罩82,UV胶固化罩82安装在机架1上,UV胶固化灯81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2的固定位置(如第一固定安装板24)上,UV胶固化灯81位于UV胶固化罩82内。UV胶固化灯81能够使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快速固化,使针杆与针体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17所示,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可以包括中转支架91、中转横移气缸92、中转升降气缸93和半成品夹子气缸94,中转横移气缸92安装在中转支架91上,中转升降气缸93安装在中转横移气缸92的驱动部位上,半成品夹子气缸94安装在中转升降气缸93的驱动部位上。
当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经过UV固化处理后,在中转横移气缸92和中转升降气缸93的带动下,半成品夹子气缸94将半成品转移到第二转盘机构10的产品夹持治具内。
如图18所示,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可以包括外壳振动盘111、外壳送料轨道112、外壳直振送料器113、XYZ轴移动模组114、外壳夹子气缸115、外壳检测CCD116、外壳方向旋转电机117、外壳方向旋转头118,外壳振动盘111的出口与外壳送料轨道112相对接,外壳直振送料器113安装在外壳送料轨道112的底部,外壳方向旋转电机117靠近外壳送料轨道112的出口端,外壳方向旋转电机117的输出轴与外壳方向旋转头118相连接,XYZ轴移动模组114架设在外壳送料轨道112的出口端一侧,外壳夹子气缸115和外壳检测CCD116分别安装在XYZ轴移动模组114的Z轴。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为提前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
外壳上料时,外壳检测CCD116对输送到外壳送料轨道112的出口端的外壳进行拍照,识别外壳的方向,之后在XYZ轴移动模组114的带动下,外壳夹子气缸115夹取外壳将其放置到外壳方向旋转头118的槽位内,外壳方向旋转电机117带动外壳方向旋转头118和外壳一起旋转,使外壳旋转到预设的方向,后续,在XYZ轴移动模组114的带动下,外壳夹子气缸115将外壳移送并组装到旋转到外壳上料工位的底座上。
如图21所示,产品下料机构12可以包括产品下料固定架121、产品下料进退气缸122、产品下料升降气缸123和产品下料夹子气缸124,产品下料进退气缸122安装在产品下料固定架121上,产品下料升降气缸123与产品下料进退气缸122传动连接并由其带动横向移动,产品下料夹子气缸124与产品下料升降气缸123的驱动部位相连接。
当产品的所有零件组装完成后,在产品下料进退气缸122和产品下料升降气缸123的带动下,产品下料夹子气缸124将成品夹取到指定的下料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该设备还可以额外增设有位于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之间的拔针测试机构13、以及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与产品下料机构12之间的弹力测试机构14。
如图19所示,拔针测试机构13可以包括拔针测试支架131、拔针升降气缸132、拔针夹子气缸133、夹针杆固定座134、夹针杆进退气缸135和夹针杆夹子气缸136,拔针升降气缸132安装在拔针测试支架131上,拔针升降气缸132的驱动部位与拔针夹子气缸133相连接,夹针杆进退气缸135安装在夹针杆固定座134上,夹针杆进退气缸135的驱动部位与夹针杆夹子气缸136相连接。
当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将半成品转移到第二转盘机构之后,半成品旋转到拔针测试工位,夹针杆夹子气缸136夹住针杆进行定位,针升降气缸132带动拔针夹子气缸133向下移动,当拔针夹子气缸133夹住针体后,针升降气缸132向上移动,通过拔针夹子气缸133给针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提前设定拉力值),若针体没有被拨出,则为良品,否则为不良品。
如图20所示,弹力测试机构14可以包括弹力测试支架141、弹力测试下压气缸142、弹力测试压套143、弹力测试升降气缸144和用于与针杆的底部相接触的压力传感器145,弹力测试下压气缸142安装在弹力测试支架141的上端部位,弹力测试升降气缸144安装在弹力测试支架141的下端部位,弹力测试下压气缸142的驱动部位与弹力测试压套143相连接,弹力测试升降气缸144的驱动部位与压力传感器145相连接,压力传感器145位于弹力测试压套143的正下方。
在产品下料之前,产品会旋转到弹力测试工位,此时弹力测试下压气缸142带动弹力测试压套143向下移动压住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之后弹力测试升降气缸144带动压力传感器145向上移动,压力传感器145的测试棒会与针杆的底部相接触并将其顶起,由于针杆与底座之间设有弹性帽,此时压力传感器145能够测量产品的弹力。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也包括机架1,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一转盘机构2,用于将底座送入到第一转盘机构2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底座上料机构3,用于将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组装到底座上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4,用于将弹性帽与底座压装到位的弹性帽压装机构5,用于在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的针杆点胶机构6,用于将针体组装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7,用于将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固化的UV胶固化机构8,用于将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移送到第二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9,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二转盘机构10,用于将外壳或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组装到底座上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以及用于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卸料的产品下料机构12等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机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外壳是没有提前预装外壳端帽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只用于没有预装外壳端帽的外壳的上料和组装,此时需要在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11与产品下料机构12之间增设一个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16。
如图22至图24所示,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16可以包括外壳端帽振动盘161、外壳端帽送料轨道162、外壳端帽直振送料器163、第二模组支架164、XZ轴移动模组165、外壳端帽夹子气缸166、第二气缸支架167、外壳定位进退气缸168、外壳定位夹子气缸169、第三气缸支架1610、针体定位进退气缸1611和针体定位夹子气缸1612,外壳端帽振动盘161的出口与外壳端帽送料轨道162相对接,外壳端帽直振送料器163安装在外壳端帽送料轨道162的底部,XZ轴移动模组165安装在第二模组支架164上,外壳端帽夹子气缸166安装在XZ轴移动模组165的Z轴,外壳定位进退气缸168通过第二气缸支架167安装在第二转盘机构10的固定位置上,外壳定位夹子气缸169与外壳定位进退气缸168的驱动部位相连接,针体定位进退气缸1611通过第三气缸支架1610安装在机架1上,针体定位夹子气缸1612与针体定位进退气缸1611的驱动部位相连接。
如图23所示,外壳端帽送料轨道162的出口端的底下方设有顶料装置,顶料装置可以包括顶料气缸1613和顶料杆1614,顶料气缸1613的驱动部位与顶料杆1614相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移动。
当外壳端帽输送至外壳端帽送料轨道162的出口端时,顶料气缸1613带动顶料杆1614向上移动顶起外壳端帽,使其与后一个外壳端帽分开,起到分料作用。之后,在XZ轴移动模组165的带动下,外壳端帽夹子气缸166夹取外壳端帽并将其移送至旋转至外壳端帽上料组装工位的产品上,在组装前,外壳定位夹子气缸169夹住外壳进行定位,针体定位夹子气缸1612夹住针体进行定位,后续外壳端帽夹子气缸166将外壳端帽组装到外壳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底座、针杆、弹性帽、针体、外壳和外壳端帽组装在一起,能够完成底座自动上料、针杆自动上料组装、针体自动上料组装、外壳自动上料组装、外壳端帽自动上料组装、自动拔针测试、自动弹力测试和产品自动下料等一系列自动化作业,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运行稳定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合格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一转盘机构,用于将底座送入到第一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底座上料机构,用于将预装有弹性帽的针杆组装到底座上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用于将弹性帽与底座压装到位的弹性帽压装机构,用于在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注胶水的针杆点胶机构,用于将针体组装到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用于将针杆顶端的针体安装槽内的胶水固化的UV胶固化机构,用于将由底座、针杆、弹性帽和针体组成的半成品移送到第二转盘机构的产品夹持治具内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用于工位切换的第二转盘机构,用于将外壳或预装有外壳端帽的外壳组装到底座上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以及用于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卸料的产品下料机构,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底座上料机构、针杆上料组装机构、弹性帽压装机构、针杆点胶机构、针体上料组装机构、UV胶固化机构、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分别沿第一转盘机构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周边,所述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外壳上料组装机构和产品下料机构分别沿第二转盘机构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二转盘机构的周边,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和第二转盘机构的边缘位置均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产品夹持治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振动盘、底座送料轨道、底座直振送料器、底座支撑架、底座检测CCD、底座上料固定座、底座上料进退气缸、底座升降气缸、底座方向旋转电机和底座夹子气缸,所述底座振动盘的出口与底座送料轨道相对接,所述底座直振送料器安装在底座送料轨道的底部,所述底座支撑架位于底座送料轨道的出口端,所述底座检测CCD朝下安装在底座支撑架上并对准底座送料轨道的出口位置,所述底座上料进退气缸通过底座上料固定座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固定位置上,所述底座升降气缸与底座上料进退气缸的驱动部位相连接并由其带动进行前后移动,所述底座方向旋转电机安装在底座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上,所述底座方向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底座夹子气缸相连接并能够带动其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上料组装机构包括针杆治具板、XY轴线性移动模组、针杆升降气缸和针杆夹子气缸,所述针杆治具板设有一块或两块,所述针杆治具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针杆容置孔,所述针杆升降气缸安装在XY轴线性移动模组的X轴部位,所述针杆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与针杆夹子气缸相连接并带动其上下移动;
当针杆治具板设有两块时,两块针杆治具板上下分层设置,并且每块针杆治具板分别与治具板进退气缸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帽压装机构包括压装固定架、压装升降线性模组和弹性帽夹子气缸,所述压装升降线性模组通过压装固定架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固定位置上,所述弹性帽夹子气缸安装在压装升降线性模组的驱动部位上并由其带动上下移动;
所述针杆点胶机构包括点胶固定架、点胶升降线性模组、点胶枪、点胶支撑座、点胶定位进退气缸、点胶定位夹子气缸,所述点胶升降线性模组通过点胶固定架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固定位置上,所述点胶枪安装在点胶升降线性模组的驱动部位上,所述点胶定位进退气缸安装在点胶支撑座上,所述点胶定位夹子气缸安装在点胶定位进退气缸的驱动部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上料组装机构包括料仓、顶针气缸、顶针片安装座、顶针片、翻转装置、针体翻转夹子气缸、第一模组支架、针体移送线性模组、夹针升降气缸和针体移送夹子气缸,所述顶针气缸位于料仓的下方,所述顶针气缸的驱动部位通过顶针片安装座与顶针片相连接,所述顶针片能够穿过料仓的底部在料仓的腔体内向上伸出,所述顶针片的顶部设有针体容置槽,所述翻转装置位于料仓的一侧,所述翻转装置的翻转部位与针体翻转夹子气缸相连接并能够带动其上下翻转,所述针体翻转夹子气缸位于料仓的腔体顶部出口上方,所述针体移送线性模组安装在第一模组支架上,所述夹针升降气缸安装在针体移送线性模组的驱动部位上,所述针体移送夹子气缸安装在夹针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V胶固化机构包括UV胶固化灯和UV胶固化罩,所述UV胶固化罩安装在机架上,所述UV胶固化灯安装在第一转盘机构的固定位置上,所述UV胶固化灯位于UV胶固化罩内;
所述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包括中转支架、中转横移气缸、中转升降气缸和半成品夹子气缸,所述中转横移气缸安装在中转支架上,所述中转升降气缸安装在中转横移气缸的驱动部位上,所述半成品夹子气缸安装在中转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一转盘驱动电机和第一凸轮分割器,所述第一转盘驱动电机与第一凸轮分割器的入力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分割器的出力轴与第一转盘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所述第一转盘的上方设有与第一凸轮分割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安装板;
所述第二转盘机构包括第二转盘、第二转盘驱动电机和第二凸轮分割器,所述第二转盘驱动电机与第二凸轮分割器的入力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凸轮分割器的出力轴与第二转盘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所述第二转盘的上方设有与第二凸轮分割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安装板;
所述产品夹持治具包括治具座体、弹性夹块、弹簧和导柱,所述弹性夹块通过导柱活动安装在治具座体上,所述弹簧套装在导柱上并位于治具座体的内侧壁与弹性夹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料组装机构包括外壳振动盘、外壳送料轨道、外壳直振送料器、XYZ轴移动模组、外壳夹子气缸、外壳检测CCD、外壳方向旋转电机、外壳方向旋转头,所述外壳振动盘的出口与外壳送料轨道相对接,所述外壳直振送料器安装在外壳送料轨道的底部,所述外壳方向旋转电机靠近外壳送料轨道的出口端,所述外壳方向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外壳方向旋转头相连接,所述XYZ轴移动模组架设在外壳送料轨道的出口端一侧,所述外壳夹子气缸和外壳检测CCD分别安装在XYZ轴移动模组的Z轴;
所述产品下料机构包括产品下料固定架、产品下料进退气缸、产品下料升降气缸和产品下料夹子气缸,所述产品下料进退气缸安装在产品下料固定架上,所述产品下料升降气缸与产品下料进退气缸传动连接并由其带动横向移动,所述产品下料夹子气缸与产品下料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半成品中转移料机构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之间的拔针测试机构、以及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与产品下料机构之间的弹力测试机构;
所述拔针测试机构包括拔针测试支架、拔针升降气缸、拔针夹子气缸、夹针杆固定座、夹针杆进退气缸和夹针杆夹子气缸,所述拔针升降气缸安装在拔针测试支架上,所述拔针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与拔针夹子气缸相连接,所述夹针杆进退气缸安装在夹针杆固定座上,所述夹针杆进退气缸的驱动部位与夹针杆夹子气缸相连接;
所述弹力测试机构包括弹力测试支架、弹力测试下压气缸、弹力测试压套、弹力测试升降气缸和用于与针杆的底部相接触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弹力测试下压气缸安装在弹力测试支架的上端部位,所述弹力测试升降气缸安装在弹力测试支架的下端部位,所述弹力测试下压气缸的驱动部位与弹力测试压套相连接,所述弹力测试升降气缸的驱动部位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弹力测试压套的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外壳上料组装机构与产品下料机构之间的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所述外壳端帽上料组装机构包括外壳端帽振动盘、外壳端帽送料轨道、外壳端帽直振送料器、第二模组支架、XZ轴移动模组、外壳端帽夹子气缸、第二气缸支架、外壳定位进退气缸、外壳定位夹子气缸、第三气缸支架、针体定位进退气缸和针体定位夹子气缸,所述外壳端帽振动盘的出口与外壳端帽送料轨道相对接,所述外壳端帽直振送料器安装在外壳端帽送料轨道的底部,所述XZ轴移动模组安装在第二模组支架上,所述外壳端帽夹子气缸安装在XZ轴移动模组的Z轴,所述外壳定位进退气缸通过第二气缸支架安装在第二转盘机构的固定位置上,所述外壳定位夹子气缸与外壳定位进退气缸的驱动部位相连接,所述针体定位进退气缸通过第三气缸支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针体定位夹子气缸与针体定位进退气缸的驱动部位相连接。
CN202321440643.9U 2023-06-07 2023-06-07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Active CN219925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643.9U CN219925164U (zh) 2023-06-07 2023-06-07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0643.9U CN219925164U (zh) 2023-06-07 2023-06-07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5164U true CN21992516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0643.9U Active CN219925164U (zh) 2023-06-07 2023-06-07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5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0606B (zh) 弹片式防水开关自动组装机
CN107671516B (zh) 一种磁铁自动压装机
CN109048268B (zh) 一种齿轮滚针全自动组装生产方法
CN111015182A (zh) 三凸摆轮座的偏心凸轮自动装配设备
CN10851201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扭簧插孔自动化装配设备
CN114986127A (zh) 一种液压缸弹性密封圈快速安装设备
CN111660080A (zh) 一种连接器接头自动化组装系统
CN111331368B (zh) 自动上料拧铜盖装置
CN114709090A (zh) 多引线电容焊接组装机
CN115041423A (zh) 一种dip封装电子元器件的全自动检测分选装置
CN219925164U (zh)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CN111069899A (zh) 三凸摆轮座的偏心凸轮与挡圈自动装配设备及其装配工艺
CN20846119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连接器扭簧插孔自动化装配设备
CN111730310B (zh) 一种连杆铜套压入机
CN211414286U (zh) 三凸摆轮座的偏心凸轮与挡圈自动装配设备
CN116586974A (zh) 纹身针头部结构自动组装设备
CN218275486U (zh) 一种电路保险端子自动组装机
CN218908988U (zh)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CN209867901U (zh) 一种灯尾自动组装机
CN110202368A (zh)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组装装置及组装方法
CN111682159B (zh) 全自动注液机及电池
CN212371567U (zh) 一种连接器接头自动化组装系统
CN108500611A (zh) 一种光电开关自动组装排出设备及方法
CN210997476U (zh) 充电器组装机
CN108899255B (zh) 一种断路器手柄组件自动装配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