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1771U - 一种气管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管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1771U
CN219921771U CN202321304351.2U CN202321304351U CN219921771U CN 219921771 U CN219921771 U CN 219921771U CN 202321304351 U CN202321304351 U CN 202321304351U CN 219921771 U CN219921771 U CN 219921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leeve
supporting component
cor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43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懋
张天昊
魏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13043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1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1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1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细小气管导管的内径小,导致对患者的输气量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包括芯管、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芯管、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均为管状,支撑组件套设在芯管上,套管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外管套设在套管上,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能够沿着芯管滑动,支撑组件和套管的内径能够调节。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支撑组件能够在径向方向上撑开套管,保持套管的畅通,确保气道能够保持通气,可以迅速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能够迅速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为患者建立通畅气道。

Description

一种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道管理是临床医生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急救复苏时重要的技术,气管插管术更是气道管理的关键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有部分患者在实施气管插管时会存在潜在风险。例如,会厌囊肿、声带息肉的患者,气管插管操作可能会损伤到病变区域,致使病变恶化;还有声门区的恶性肿瘤(喉癌、鼻咽癌等),气管插管操作会增加肿瘤出血的风险,同时肿瘤的生长会导致上呼吸道狭小变窄,常会导致气管插管困难。
目前的通常做法是采用细小气管导管,以应对上述上呼吸道狭小且插管时不能损伤上呼吸道的状况,但是细小气管导管的内径小,可能会导致对患者的输气量不足,危及患者安全。
所以急需一种可变直径的气管导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气管导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细小气管导管的内径小,导致对患者的输气量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气管导管,包括芯管、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芯管、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均为管状,支撑组件套设在芯管上,套管设置在支撑组件上,外管套设在套管上,支撑组件、套管和外管能够沿着芯管滑动,支撑组件和套管的内径能够调节;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变径部,第一变径部和套管均由弹性材料制作;外管能够限制第一变径部和套管均处于径向收缩状态;
第一变径部由多条弹性纤维螺旋编织成的网格结构组成,去除外管,第一变径部能够径向展开,并径向撑开套管。
进一步地,芯管为硬质圆管且有与人体气道相同的弧度。
进一步地,芯管包括第一内芯、第二内芯和加粗段,加粗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芯和第二内芯,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内芯上,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加粗段的一端连接,加粗段能够限制支撑组件向第二内芯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芯管还包括通气孔,通气孔设置在第一内芯一端的侧壁上,使得芯管的两端能够保持通气。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变径部,第二变径部的内径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套管包括管体,管体设置在第一变径部上,第一变径部的一端相对于管体的一端平齐。
进一步地,套管还包括套囊和导气管,套囊设置在管体的外壁上,导气管与套囊连接。通过导气管能够为套囊充放气,充气状态时,套囊能够使得管体的外径变大。
进一步地,外管为硬质圆管,且具有与芯管相同的弧度。外管能够限制支撑组件和套管,防止支撑组件和套管的径向展开;外管上设有缝隙,缝隙设置在外管的一端且在外管的端部开口,导气管穿过缝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接头,转接头与支撑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头包括插接段、大柱段和小柱段,插接段与支撑组件连接,大柱段与插接段连接,小柱段与大柱段连接;大柱段和小柱段能够与呼吸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能够迅速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为患者建立通畅气道。
(2)本实用新型的芯管作为内芯,能够支撑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弯折,保持气管导管的通气;
(3)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支撑组件能够在径向方向上撑开套管,保持套管的畅通,确保气道能够保持通气;
(4)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管体将第一变径部的网格结构与人体气道隔绝开,防止第一变径部的网格结构对人体气道造成伤害,同时管体作为通气管,保持气道通气;
(5)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转接头能够与呼吸机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为患者通气,确保患者的呼吸;
(6)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大柱段和小柱段能够与呼吸机连接,大柱段和小柱段规格不同,以便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能够与不同的呼吸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气管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管导管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芯管;2-支撑组件;3-套管;4-外管;5-转接头;11-第一内芯;12-第二内芯;13-加粗段;14-通气孔;21-第一变径部;22-第二变径部;31-管体;32-套囊;33-导气管;51-插接段;52-大柱段;53-小柱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芯管1、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芯管1、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均为管状,支撑组件2套设在芯管1外,套管3设置在支撑组件2上,外管4套设在套管3外,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能够沿着芯管1滑动,用以释放支撑组件2和套管3。支撑组件2和套管3适用于气道的撑开并保持气道的撑开状态。
优选地,如图2所示,芯管1为硬质圆管;芯管1具有与人体气道相同的弧度,芯管1作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内芯,能够支撑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弯折,保持气管导管的通气。
优选地,芯管1包括第一内芯11、第二内芯12和加粗段13,加粗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芯11和第二内芯12,支撑组件2设置在第一内芯11上,支撑组件2的一端与加粗段13的一端连接,加粗段13的外径大于支撑组件2的内径。加粗段13能够限制支撑组件2向第二内芯12方向运动。
优选地,第一内芯11的一端为水滴状,气管导管插入气道过程中避免对气道造成损伤。芯管1还包括通气孔14,通气孔14设置在第一内芯11一端的侧壁上,使得芯管1的两端保持通气,用于在气管导管插入气道过程中保持气道畅通。
优选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变径部21和第二变径部22。
优选地,第一变径部21由弹性材料制作,以适应气道的形状。
优选地,第一变径部21由多条弹性纤维螺旋编织成的网格结构组成,第一变径部21和第二变径部22的内径均能够调节。支撑组件2用于在径向方向上撑开套管3,保持套管3的畅通,确保气道能够保持通气。
优选地,套管3由弹性材料制作,以适应气道内的形状。
优选地,套管3包括管体31,管体31设置在第一变径部21上,第一变径部21的一端相对于管体31的一端平齐,第一变径部21、第二变径部22和管体31受外管4的约束,处于径向收缩的状态,去除外管4,第一变径部21和第二变径部22能够径向展开,并径向撑开管体31。
管体31将第一变径部21的网格结构与人体气道隔绝开,防止第一变径部21的网格结构对人体气道造成伤害,同时管体31作为通气管,保持气道通气。
优选地,套管3还包括套囊32和导气管33,套囊32设置在管体31的外壁上,导气管33与套囊32连接。通过导气管33能够为套囊32充放气,充气状态时,套囊32能够使得管体31的外径变大。
优选地,套囊32的形状为环状。充气时套囊32的外径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3插入气道后,套囊32能够充气膨胀,直至套囊32与气道内壁连接,防止气体从套管3和气道之间的间隙溢出,改善人工通气环境,提高通气效率。
优选地,外管4为硬质圆管,且具有与芯管1相同的弧度。外管4用以限制支撑组件2和套管3,防止支撑组件2和套管3的径向展开,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顺利插入气道。
优选地,外管4上设有缝隙(图中未示出),缝隙设置在外管4的一端且在外管4的端部开口。在释放套管3时,导气管33能够穿过缝隙,保证套囊32能够充放气。
优选地,芯管1的外径为1-2mm,外管4的外径为2-4mm,套管3展开后的内径小于等于7mm,外径小于等于9mm。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还包括转接头5,转接头5与支撑组件2连接。转接头5能够与呼吸机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为患者通气,确保患者的呼吸。
优选地,如图3所示,转接头5包括插接段51、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插接段51与支撑组件2连接,大柱段52与插接段51连接,小柱段53与大柱段52连接。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能够与呼吸机连接,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规格不同,以便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能够与不同的呼吸机连接。
优选地,插接段51、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均为圆管,大柱段52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小柱段53的外径和内径。
优选地,插接段5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环状凸起,插接段51能够插入第二变径部22,依靠第二变径部22的弹性,保持第二变径部22与插接段51的连接,防止转接头5脱离支撑组件2。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伸入口腔和气道,到位后,向口腔外抽出外管4,由于失去外管4的束缚,支撑组件2和套管3径向展开,从而得到释放;向口腔外抽出芯管1,然后将插接段51插入第二变径部22并连接呼吸机,为患者提供辅助呼吸支持;如果套管3与气道之间还存在间隙,通过导气管33向套囊32充气,封堵套管3与气道之间的间隙,保证呼吸机的气体全部进入患者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气管导管,可以在困难气道状况时,建立气体通路,芯管1作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的内芯,能够支撑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弯折,保持气管导管的通气;支撑组件2能够在径向方向上撑开套管3,保持套管3的畅通,确保气道能够保持通气;管体31将第一变径部21的网格结构与人体气道隔绝开,防止第一变径部21的网格结构对人体气道造成伤害,同时管体31作为通气管,保持气道通气;转接头5能够与呼吸机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为患者通气,确保患者的呼吸;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能够与呼吸机连接,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规格不同,以便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能够与不同的呼吸机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1)、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芯管(1)、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均为管状,支撑组件(2)套设在芯管(1)上,套管(3)设置在支撑组件(2)上,外管(4)套设在套管(3)上,支撑组件(2)、套管(3)和外管(4)能够沿着芯管(1)滑动,支撑组件(2)和套管(3)的内径能够调节;
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变径部(21),第一变径部(21)和套管(3)均由弹性材料制作;外管(4)能够限制第一变径部(21)和套管(3)均处于径向收缩状态;
第一变径部(21)由多条弹性纤维螺旋编织成的网格结构组成,去除外管(4),第一变径部(21)能够径向展开,并径向撑开套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为硬质圆管且有与人体气道相同的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包括第一内芯(11)、第二内芯(12)和加粗段(13),加粗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内芯(11)和第二内芯(12),支撑组件(2)设置在第一内芯(11)上,支撑组件(2)的一端与加粗段(13)的一端连接,加粗段(13)能够限制支撑组件(2)向第二内芯(12)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1)还包括通气孔(14),通气孔(14)设置在第一内芯(11)一端的侧壁上,使得芯管(1)的两端能够保持通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第二变径部(22),第二变径部(22)的内径能够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包括管体(31),管体(31)设置在第一变径部(21)上,第一变径部(21)的一端相对于管体(31)的一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还包括套囊(32)和导气管(33),套囊(32)设置在管体(31)的外壁上,导气管(33)与套囊(32)连接;通过导气管(33)能够为套囊(32)充放气;充气状态时,套囊(32)能够使得管体(31)的外径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为硬质圆管,且具有与芯管(1)相同的弧度;外管(4)能够限制支撑组件(2)和套管(3),防止支撑组件(2)和套管(3)的径向展开;外管(4)上设有缝隙,缝隙设置在外管(4)的一端且在外管(4)的端部开口,导气管(33)穿过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5),转接头(5)与支撑组件(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5)包括插接段(51)、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插接段(51)与支撑组件(2)连接,大柱段(52)与插接段(51)连接,小柱段(53)与大柱段(52)连接;大柱段(52)和小柱段(53)能够与呼吸机连接。
CN202321304351.2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气管导管 Active CN219921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4351.2U CN2199217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气管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4351.2U CN2199217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气管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1771U true CN219921771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4351.2U Active CN2199217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气管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1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1061B2 (en) Tracheostomy system
US7121280B2 (en)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selectively and alternately isolating bronchi or lungs
JP2019122802A (ja) デュアルルーメン気管支内チューブデバイス
US20080115789A1 (en) Variable size endotracheal tube
US20050161048A1 (en) Multiple seal port anesthesia adapter
US9314580B2 (en) Single lung/lobe ventilation endotracheal tube
JPH10118181A (ja) 気道管装置
WO201015171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ocking fluid flow in an intubated trachea
CN106237484A (zh) 一种可伸入支气管的吸痰管
CN106512170A (zh) 一种使用舒适、减少刺激的气管插管
US20110265797A1 (en) Extendable tracheal tube
CN219921771U (zh) 一种气管导管
US10076622B2 (en) Single lung/lobe ventilation endotracheal tube
CN213821888U (zh) 单向支气管植入支架
CN208481837U (zh) 一种气囊扩张式气管插管
CN206809532U (zh) 一种可同步通气的气道球囊扩张导管
CN208243895U (zh) 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
EP2801384A1 (en) Tube for endobronchial intubation
CN102580214A (zh) 肺移植专用气管导管
CN111437483A (zh) 能方便实施单双肺通气的单腔单囊气管导管
CN213252281U (zh) 一种单腔双囊支气管导管
CN111265751A (zh) 单腔单囊单双肺通气导管
CN111346285A (zh) 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
CN215690777U (zh) 一种单管加强型喉罩
CN205569473U (zh) 新型双气囊支气管阻塞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