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984U -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 Google Patents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984U
CN219920984U CN202321385787.9U CN202321385787U CN219920984U CN 219920984 U CN219920984 U CN 219920984U CN 202321385787 U CN202321385787 U CN 202321385787U CN 219920984 U CN219920984 U CN 219920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oop
cleaning cloth
cleaning
continu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57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布意
岑杰远
林莉军
费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 Run Textil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 Run Textil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 Run Textiles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 Run Textile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57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0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包括连续性布本体,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单片清洁布;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未磨毛且毛圈高度为3~8mm;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优点是成本低、方便取用,方便更换。

Description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把布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平板拖把的拖把清洁布。这种拖把清洁布为纤维纺织布,其适用于干拖和湿拖,且制作成本低,撕拉使用方便。
背景技术
平板拖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拖头包括拖板和连接于拖板下方的清洁布。现有的清洁布主要有几类,一类是通过夹持部与拖板夹住的无纺布,另一个是通过魔术贴与拖板粘合的多层纺织布,此外还有无纺布、皮革、纺织布等面料缝合的复合面料。
无纺布类的清洁布较薄、耐磨性差、吸水性差、清洁能力也比较差,一般仅适用于较为清洁且表面光滑的地面。但其制作成本低,经济实惠,可被作为一次性使用。
授权公布号为CN21087136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拖把布,由吸水纤维和清洁纤维组成,将吸水纤维制成吸水纤维层,将清洁纤维缝编至吸水纤维层制成一次性拖把布;吸水纤维为天然纤维;吸水纤维层的上表面、下表面均缝编有一层无纺布层;清洁纤维为超细纤维;将清洁纤维缝编至吸水纤维层并在吸水纤维层的表面形成均匀布置的毛圈。
申请公布号CN112545405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拖把布,包括擦拭层和吸水层,擦拭层与吸水层通过胶粘复合或者热熔复合;擦拭层为砂状的发泡棉层或者织物与发泡棉的结合层或者胶丝层或者胶丝与发泡棉的结合层;吸水层为发泡棉层。
申请公布号CN189445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拖把布,刚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纤维进行机织/针织并加工,使由刚性纤维聚集而成的刚性纤维区和由高吸收性纤维聚集而成的超吸收性纤维区形成交替排列的方式形成复合面料,刚性纤维为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酯、尼龙等的合成纤维,高吸收性纤维为包括纤度不超过1.0旦的聚酯微纤维、聚酯-尼龙复合微纤维等的微纤维。
上述专利中的清洁布都试图在追求清洁布的吸水性、清洁能力和耐用性。但是因为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导致更换的成本较高,迫使用户不得不反复使用。而当擦拭特别脏的地面时,清洁完毕后,用户往往不愿意清洁后再次使用,这就导致不得不购买较多的高价格的清洁布,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此外这类清洁布往往本身就呈现独立的片状,还会导致收纳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几类清洁布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布组,清洁布组由多个单片清洁布组成连续性布本体,收纳取用方便,通过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单片清洁布可以轻松实现清洁布的取用。
单片清洁布为双面纺织的化纤面料,结构稳定牢固,适用于干湿两用且生产成本较低。单片清洁布一面的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长,便于粘结在平板拖把的粘扣带的刺钩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清洁布组,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
所述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阵列分布,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由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形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
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清洁布组,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第一毛圈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第二毛圈层;
所述第一毛圈层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所述第二毛圈层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的两倍;
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为化纤加热熔融受压冷却形成的条状塑料薄片,沿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撕扯,所述单片清洁布可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开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内凹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平板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的清洁布组沿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分离所得;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清洁布卷,包括所述的清洁布组;
所述清洁布组的连续性布本体沿长度方向卷绕呈筒状结构;
所述的清洁布组的一自由端位于筒状结构的最外层,以使连续性布本体可被延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的清洁布卷沿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分离所得;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平板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与所述拖板下表面的尺寸基本一致,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塑性可撕性连接体连接多个单片清洁布形成这样一种清洁布组的存在形式,便于收纳清洁布,并便于在需要时取用单片清洁布。而且清洁布组由一体编织的纤维布形成,成本低,有利于用户频繁更换。
进一步的,清洁布的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圈柱长,更有利于刺钩勾连,使得其相较于平纹组织、离断的绒毛组织等更容易被粘连,进而使得第一毛圈层与拖板的连接强度更强。
进一步的,清洁布的第一毛圈层的采用亮光复合丝其光亮度大于第二毛圈层,有利于使用者区分粘结层和去污层,结构简单且适用规模化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平板拖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拖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清洁布组的第一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清洁布组的第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清洁布卷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清洁布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拖把100,包括拖把杆101和连接于拖把杆101下端的拖头102,拖头102包括拖板10和拖板10下方的单片清洁布20。拖板10下表面设有粘扣带11,粘扣带11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单片清洁布20包括两个面,一个面朝向拖板10与粘扣带11连接作为粘结层21,另一个面背离拖板10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作为去污层22。优选地,拖把杆101上还设有水箱103甚至蒸汽发生器104,可以用于对单片清洁布20进行湿润,进行深度清洁。
如图3-5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出适用于上述平板拖把100的单片清洁布20的清洁布组,包括连续性布本体202,连续性布本体20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20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20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
如图3-6所示,单片清洁布20包括基层23、位于基层23下侧的第一毛圈层21和位于基层23上侧的第二毛圈层22;第一毛圈层21由第一面纱组Y1编织形成,第二毛圈层22由第二面纱组Y2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22,基层23由底纱组Y3、第一面纱组Y1和第二面纱组Y2的纱线交织形成。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亮光度。
一方面,亮光涤锦复合丝是保持毛圈的长圈柱状态,在染色开纤过程中,不容易被打开,从而形成一个个长圈柱状,而保持长圈柱状态的毛圈有利于平板拖把的粘扣带的刺钩钩住不易掉落,另一方面,呈现亮光的第一面纱组有利于使用者识别,以便于用户作为粘结层。
第一毛圈层21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第二毛圈层22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毛圈层21的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较长的毛圈高度,更加有利于刺钩与第一毛圈层21的毛圈组织勾连,进一步提高粘结层21和拖板10的连接牢固性。
第二毛圈层22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过长的磨毛过的毛圈容易掉毛,影响清洁效果,而1~5mm高度的磨毛毛圈,即可以保证清洁效果和吸水性,又可以因为结构相对较为致密而减小掉毛的概率。
优选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第二面纱组Y2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从而使其去污性,吸水性更佳,绒毛更为柔软,更有利于保护地板表面的光泽度。
如图6所示,第一毛圈层21的毛圈组织S1连续且未磨毛。第一毛圈层21的毛圈组织中的线圈完整性更强,从而更有利于刺钩勾连,使得其相较于平纹组织、磨毛的毛圈组织、离断的绒毛组织等更容易被粘连,进而使得第一毛圈层21与拖板10的连接强度更强,因此非常适合于作为粘结层21。
第二毛圈层22的毛圈组织S2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构造使得第二毛圈层22的比表面积更大,去污能力更强,同时吸水性更强,更有利于湿拖地面。
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是化纤加热熔融受压冷却形成的条状塑料薄片,其强度低,很容易被撕开,因此沿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撕扯,单片清洁布20可从连续性布本体202上分离开来。
通过这样一种清洁布组的存在形式,便于收纳清洁布,并便于在需要时取用单片清洁布20。为了更加便于取用,清洁布组被卷绕呈清洁布卷200。清洁布组的连续性布本体202沿长度方向卷绕呈筒状结构;清洁布组的一自由端位于筒状结构的最外层,以使连续性布本体202可被延展。
优选地,如图5所示,清洁布卷200还包括卷芯201,如图5所示的,卷芯201可被穿设在支架上,更加便于清洁布卷200的收纳和清洁布的取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6所示,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以及未热压处的单片清洁布20。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23、位于基层23下侧的去污层22和位于基层23上侧的粘结层21。粘结层21为由第一面纱组Y1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21,去污层22为由第二面纱组Y2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22,第二面纱组Y2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基层23由底纱组Y3、第一面纱组Y1和第二面纱组Y2的纱线交织形成。第一毛圈层21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第二毛圈层22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毛圈层21和第二毛圈层22的毛圈组织阵列分布,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由基层23、第一毛圈层21和第二毛圈层22同时热熔受压形成。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内凹于第一毛圈层21和第二毛圈层22的表面。
优选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的厚度为0.01~2毫米且宽度为1~5毫米,从而使其在具有可撕性的同时也具有可视性,容易从连续性布本体202表面查看具体位置。
优选地,连续性布本体202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利用热熔切边对基层23、第一毛圈层21和第二毛圈层22的纱线进行封边,避免出现跑丝现象。而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被撕开后,剩余在相邻单片清洁布20边缘的残余塑性物质对清洁布边缘起到封边作用。
如图3-4所示,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20的尺寸一致。连续性布本体202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30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20呈以连续性布本体202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进一步地,单片清洁布20的尺寸与拖板10下表面的尺寸基本一致,单片清洁布20的长边为30~55cm,单片清洁布20的宽边为10~20cm,从而适应于矩形拖板10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清洁布组卷绕呈清洁布卷200时,第二毛圈层22朝内,第一毛圈层21朝外,从而使得去污层22在内,避免去污层22被污染,而且也减少毛圈组织过渡暴露在外而受到损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层纤维纺织布及片状清洁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
所述条状化纤面料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阵列分布,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由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
6.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性布本体,所述连续性布本体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单片清洁布和连接相邻单片清洁布的塑性可撕性连接体;
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第一毛圈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第二毛圈层;
所述第一毛圈层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所述第二毛圈层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为化纤加热熔融受压冷却形成的条状塑料薄片,沿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撕扯,所述单片清洁布可从连续性布本体上分离开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所述第一面纱组的纱线为亮光涤锦复合丝,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普通涤锦复合丝,所述亮光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大于普通涤锦复合丝的光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一体编织的条状化纤面料间隔性线性热压形成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以及未热压处的所述单片清洁布;所述基层、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同时热熔受压,所述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内凹于所述第一毛圈层和第二毛圈层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均一以使每一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一致;
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大于相邻两个塑性可撕性连接体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以使单片清洁布呈以连续性布本体的幅宽为长边的长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布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布本体的长度两侧及宽度两侧均为热熔切边。
13.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由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清洁布组沿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分离所得;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14.清洁布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清洁布组;
所述清洁布组的连续性布本体沿长度方向卷绕呈筒状结构;
所述的清洁布组的一自由端位于筒状结构的最外层,以使连续性布本体可被延展。
15.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由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布卷沿塑性可撕性连接体分离所得;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16.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把杆和连接于拖把杆下端的拖头,所述拖头包括拖板和拖板下方的单片清洁布;
所述单片清洁布包括基层、位于基层下侧的去污层和位于基层上侧的粘结层;
所述粘结层为由第一面纱组编织形成的具有连续的毛圈组织的第一毛圈层,所述去污层为由第二面纱组编织形成的第二毛圈层,所述基层由底纱组、第一面纱组和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交织形成;
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
所述拖板下表面设有粘扣带,所述粘扣带的下表面设有硬质带钩的刺钩;
所述粘结层朝向所述粘扣带,所述刺钩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勾连;
所述去污层背离所述拖板朝下,以用于清洁地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3~8mm;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的毛圈高度为1~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纱组的纱线为纤度小于等于0.1旦的超细纤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圈层的毛圈组织连续且未磨毛,所述第二毛圈层的毛圈组织经磨毛形成向外蓬松伸张的毛绒。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拖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尺寸与所述拖板下表面的尺寸基本一致,所述单片清洁布的长边为30~55cm,所述单片清洁布的宽边为10~20cm。
CN202321385787.9U 2023-06-01 2023-06-01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Active CN219920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5787.9U CN219920984U (zh) 2023-06-01 2023-06-01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5787.9U CN219920984U (zh) 2023-06-01 2023-06-01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984U true CN21992098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5787.9U Active CN219920984U (zh) 2023-06-01 2023-06-01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3965B2 (en) Cleaning Sheet
US20100147329A1 (en) Upkeep article
EP1294560B1 (en) Particle entrapment system
KR100709966B1 (ko) 부직포 루프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5013793A1 (en) Flat mop cover for a mopp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floor cleaning
JP2022501083A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カーペット
PL174979B1 (pl) Materiał pętelkowy dla systemu zapięcia haczykowego i pętelkowego
MXPA06004120A (es) Implemento de limpieza desechable.
CN110421913A (zh) 一种防滑地毯胶垫层
US7533438B1 (en) Tasseled woven mop
CN111904239A (zh) 一种可水洗不变形的三维立体夹层复合地毯
JP2002069819A (ja) かさ高の不織布
CN219920984U (zh) 清洁布卷、清洁布组及平板拖把
EP2359732B1 (en) Mop head cover for use with a flat mop device
US20140041141A1 (en) Textile with Ribs on One Side, Smooth on the Other
JP2004532057A (ja) 両面清掃器具
JP5774002B2 (ja) 耐久性のある不織布アレルゲンバリア積層体
JP3132776B2 (ja) フック・ループ混在型の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219930413U (zh) 卷式可撕性擦拭布
WO2022088719A1 (zh) 一种可拆卸式地毯
US20050172441A1 (en) Cleaning pad for single-disk or multi-disk cleaning machines
CN217408418U (zh) 一种可拆卸地毯
WO1998057576A1 (en)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op
CN220403944U (zh) 拖把布及拖把
JP2993672B2 (ja) 使い捨てダストクロ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