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6588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6588U
CN219916588U CN202320643753.9U CN202320643753U CN219916588U CN 219916588 U CN219916588 U CN 219916588U CN 202320643753 U CN202320643753 U CN 202320643753U CN 219916588 U CN219916588 U CN 219916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etection
detection unit
image acquisi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37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37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6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6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6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和图像采集模组,图像采集模组包括:图像采集组件、检测组件、升降组件和图像处理组件。升降组件的遮挡部在升降过程中遮挡第一检测单元或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以使第一检测单元或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基于获取的光信号产生检测信号。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遮光组件,控制器向图像采集模组发送控制指令,根据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图像采集组件所在位置并接收图像采集模组发送的外部图像信息,遮光组件用于遮挡照射于接收器上的自然光线。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高了对图像采集模组位置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升起与下降控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化显示装置已经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例如网络电视、数字电视以及视频电话等功能逐渐在显示装置中应用开来,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均需要在显示装置上实现。基于对外观美观性需求和隐私保护的需求,显示装置配备的图像采集单元例如摄像头一般设计为升降式,用户可以通过指令控制使用摄像头时将摄像头伸出显示装置,在不使用摄像头时将摄像头隐藏于显示装置中。因此对摄像头位置的检测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光耦检测升降方案对摄像头的位置进行确定,摄像头与遮挡部均连接在同一传动杆上,在摄像头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分别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利用遮挡部是否遮挡发射器发射至接收器的光线从而确定摄像头的实际位置。
相关技术中,新型的显示装置为了追求外观时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搭配,例如白色,白色的机壳遮光性较差,因此自然光线十分容易穿透机壳中照射到电视内部,当自然光线照射到接收器时,导致控制端误认为是发射器发出的光线,从而误判遮挡头未对发射器进行遮挡,进而误判摄像头的具体位置。对摄像头位置的误判一方面会在摄像头升起过程中,误认为摄像头一直未升到最高位置,使电机一直推动摄像头上行,造成电机持续堵转甚至烧毁。另一方面,如果摄像头处于顶端,而被误判为离开了顶端位置,摄像头会自动收回,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摄像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阐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提高了对图像采集模组位置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升起与下降控制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器,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
图像采集模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被具体配置为包括:图像采集组件、检测组件和升降组件和图像处理组件;
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路径的顶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路径的底部;
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在升降过程中遮挡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基于获取的光信号产生检测信号;
所述图像处理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电连接,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用于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升降以及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遮光组件;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以及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送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在位置以及接收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送的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遮光组件位于所述显示器的背板上,所述遮光组件用于遮挡照射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接收器上的自然光线或遮挡照射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上的自然光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器的背板上设置遮光组件,利用遮光组件遮挡照射至接收器的自然光线,以提高对图像采集模组位置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升起与下降控制的准确性,避免了由于自然光线的干扰导致图像采集组件已达到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误判图像采集组件未升到升降路径顶部,使电机持续控制图像采集组件上升,造成电机堵转甚至烧毁,也避免了自然光线的干扰导致图像采集组件未离开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误判图像采集组件已下降,使图像采集组件主动收回,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图像采集组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种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显示装置的配置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使用场景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侧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实用新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多种实施形式,例如,可以是电视、智能电视、显示器(monitor)、电子白板(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电子桌面(electronic table)等。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操作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智能设备300或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装置200的通信可以包括红外协议通信或蓝牙协议通信,及其它短距离通信方式,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装置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300(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以控制显示装置200。例如,使用在智能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控制显示装置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可以不使用上述的智能设备或控制设备接收指令,而是通过触摸或者手势等接收用户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还可以采用除了控制装置100和智能设备300之外的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显示装置200设备内部配置的获取语音指令的模块直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也可以通过显示装置200设备外部设置的语音控制设备来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还与服务器400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装置200通过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和其它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装置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服务器400可以是一个集群,也可以是多个集群,可以包括一类或多类服务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包括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
显示器260用于显示界面,包括用于呈现画面的显示器组件,以及驱动图像显示的驱动组件,用于接收源自控制器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视频内容、图像内容以及菜单操控界面的组件以及用户操控UI界面。
通信器220是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例如:通信器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有线以太网模块等其它网络通信协议芯片或近场通信协议芯片,以及红外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显示装置200可以通过通信器220与控制装置100或服务器400通信连接,即建立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用户接口,可用于接收控制装置100(如:红外遥控器等)的控制信号。
检测器230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例如,检测器230包括光接收器,用于采集环境光线强度的传感器;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图像采集模组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如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场景、用户的属性或用户交互手势,再或者,检测器230包括声音采集器,如麦克风等,用于接收外部声音。
外部装置接口2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模拟或数据高清分量输入接口(分量)、复合视频输入接口(CVBS)、USB输入接口(USB)、RGB端口等任一个或多个接口。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接口形成的复合性的输入/输出接口。
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控制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装置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器250控制显示装置200的整体操作。例如:响应于接收到用于选择在显示器260上显示UI对象的用户命令,控制器250便可以执行与由用户命令选择的对象有关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RAM RandomAccess Memory,RAM),ROM(Read-Only Memory,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通信总线(Bus)等中的至少一种。
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器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硬件或软件架构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基于相近的其他硬件或软件架构,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场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包括:
显示器260,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
图像采集模组230,被配置为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使用场景侧视图,结合图2和图3,检测器230为图像采集模组,图像采集模组包括图像采集组件,例如为摄像头,图像采集组件通过连接装置与显示器260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图像采集组件或者有应用程序使用图像采集组件时,图像采集组件可以升出显示器260,当不需要使用图像采集组件时,可以将图像采集组件下降至显示器260的后壳中,以避免图像采集组件受到损坏。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显示装置通常使用的机壳颜色为黑色或者深色,摄像头包括摄像头升降检测器,均被密封包裹在机壳的内部,外部光线无法穿透机壳进入显示装置的内部。新型的显示装置,为了追求外观时尚,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搭配,比如白色,所以自然界的光线十分容易穿透机壳,照射到电视的内部,而摄像头的检测器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在透射光线的照射之下,造成摄像头位置检测器接收状态发生异常,使摄像头的位置发生误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至图7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器260,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
图像采集模组230,图像采集模组230被具体配置为包括:
图像采集组件1,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均包括发射器211和接收器21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1位于升降组件3的升降路径的顶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2位于升降组件3的升降路径的底部;
升降组件3,图像采集组件1安装在升降组件3上,升降组件3带动图像采集组件1进行升降运动;升降组件3包括遮挡部31;遮挡部31用于在升降过程中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或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以使第一检测单元21或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基于获取的光信号产生检测信号;
图像处理组件4,图像处理组件4分别与图像采集组件1、检测组件和升降组件3电连接,图像处理组件4用于根据控制器250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升降组件3升降以及控制图像采集组件1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250,控制器250分别与显示器以及图像采集模组230电连接;控制器250被配置为向图像采集模组230发送控制指令,根据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图像采集组件1所在位置以及接收图像采集模组230发送的外部图像信息;
遮光组件10,遮光组件10位于显示器260的背板上,遮光组件10用于遮挡照射于接收器212上的自然光线。
具体地,如图4所示,控制器250分别与显示器260和图像采集模组230电连接,控制器25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向图像采集模组230发送控制指令,图像处理组件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升降组件3进行升降,并且控制图像采集组件1采集外部图像信息。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控制器250和图像采集模组230之间通过数据接口例如USB传输控制指令。
为了实现图像采集组件1的升降,可以将图像采集组件1安装在升降组件3上,升降组件3带动图像采集组件1进行升降运动。为了确定图像采集组件1在升降过程中的位置,可以在图像采集模组230中安装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中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中均包括发射器211和接收器212,第一检测单元21设置于升降组件3的升降路径的顶部,第二检测单元22设置于升降组件3的升降路径的底部。
结合图4、图6和图7,升降组件3中包括遮挡部31,由于视角问题,图6和图7中未具体示出遮挡部31。图6中的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时,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图像采集组件1未伸出显示器260,第一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未接收到光信号时产生检测信号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一预设信号确定图像采集组件1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当图像采集组件1上升,遮挡部31不再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接收到光信号时产生的检测信号由第一预设信号变为第二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上升。
图7中的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时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图像采集组件1伸出显示器260,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未接收到光信号时产生检测信号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一预设信号确定图像采集组件1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当图像采集组件1下降,遮挡部31不再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接收到光信号时产生的检测信号由第一预设信号变为第二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信号例如可以为高电平信号,第二预设信号例如可以为低电平信号,第一预设信号和第二预设信号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显示装置使用白色的机壳时,由于白色的机壳透光率高,在强光照射下,自然光线会透过白色机壳照射到接收器212上,导致误检测为发射器211发出来光线,从而认为遮挡部31未进行遮挡。
图8为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种显示装置的背板的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当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时,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并且在背板11上未设置遮光组件,自然光线可以通过背板11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上,当自然光线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上且遮挡部31仍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时,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产生的检测信号由遮挡部31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产生的第一预设信号,变为遮挡部31未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产生的第二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上升,但此时图像采集组件1并未上升,因此会出现图像采集组件1的位置误判。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当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时,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并且在背板11上未设置遮光组件,自然光线可以通过背板11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上,当自然光线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上且遮挡部31仍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时,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产生的检测信号由遮挡部31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产生的第一预设信号,变为遮挡部31未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产生的第二预设信号,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下降,但此时图像采集组件1并未下降,因此会出现图像采集组件1的位置误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设置遮光组件10。结合图6和图7,遮光组件10设置于显示器260的背板11上,利用遮光组件10遮挡照射于接收器212上的自然光线,遮光组件10例如可以为遮光胶带,将遮光胶带粘贴与显示器的背板11上,以使自然光线无法照射至接收器212上。图6和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遮光组件10分别对应遮挡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的光线,也可以设置一个遮光组件10同时遮挡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和第二检测单元22的光线,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当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时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遮光组件10可以遮挡照射至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的自然光线,以避免当遮挡部31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时,自然光线照射至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造成干扰,导致误判为图像采集组件1已经离开升降路径的底部的问题,提高了图像采集组件1位置判断的准确性。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当遮挡部31在升降组件3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时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遮光组件10可以遮挡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的自然光线,以避免当遮挡部31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自然光线照射至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1造成干扰,导致误判图像采集组件1已下降,使图像采集组件1主动收回,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图像采集组件1的问题。也避免了由于自然光线的干扰导致图像采集组件1已达到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误判图像采集组件1未升到升降路径顶部,使电机持续控制图像采集组件1上升,造成电机堵转甚至烧毁的问题。
由此,可以避免在遮挡部31遮挡发射器211发射光线至接收器212时,自然光线照射至接收器212上导致对遮挡部31位置的误检测,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230升起与下降控制的准确性。
另外,图4中也示例性地示出了图像采集模组230中包括图像采集组件电源芯片8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7,图像采集组件电源芯片8和第二电源管理芯片7的具体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内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通过在显示器260的背板上设置遮光组件10,利用遮光组件10遮挡照射至接收器212的自然光线,以提高对图像采集模组230位置判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230升起与下降控制的准确性,避免了由于自然光线的干扰导致图像采集组件1已达到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误判图像采集组件1未升到升降路径顶部,使电机持续控制图像采集组件1上升,造成电机堵转甚至烧毁,也避免了自然光线的干扰导致图像采集组件1未离开升降路径的顶部时,误判图像采集组件1已下降,使图像采集组件1主动收回,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图像采集组件1的问题。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侧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10、图11和图12,遮光组件11包括第一顶点A、第二顶点B和第三顶点C,第一顶点A为接收器212靠近升降路径的顶部的边缘,经遮挡部31靠近接收器312的顶角在背板11上的投影点,第二顶点B为接收器212靠近升降路径的底部的边缘,经光线入射孔径的顶点在背板11上的投影点,第三顶点C为接收器212的边缘经光线入射孔径的底端,沿与第一顶点A和第二顶点B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点;
其中,遮光组件10所构成的遮光区域的长度为第一顶点A和第二顶点B之间的距离,遮光组件10所构成的遮光区域的宽度为第一顶点A和第三顶点C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检测组件还包括检测组件放置座25,为了清晰示意,图11和图12未具体示出发射器211的具体位置。图10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接收器212的a点所在边缘为靠近升降路径底部的边缘,接收器212的b点所在边缘为靠近升降路径顶部的边缘,c点为光线入射孔径的靠近升降路径底部边缘的顶点,d点为光线入射孔径靠近升降路径顶部边缘的顶点,接收器212的长度为l,光线入射孔径为h,b点所在边缘与检测组件的底座靠近升降路径顶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v,遮挡部31达到升降路径的顶部时,遮挡部31的顶面与背板11的距离为D1,背板11与接收器212顶面的距离为D0,遮挡部31的右边缘距离接收器212的底座的左边缘的距离为D2,遮挡部31靠近接收器212一端的顶点为E,则第一顶点A点为a点经E点在背板11上的投影点,第二顶点B点为a点经d点在背板11上的投影点,P点为c点和d点在背板11上的垂直投影,O点为a点和b点在背板11上的投影点。
由此可得,
则OB满足以下公式,
由于PO=h,ab=l,Oa=D0+v+l,bd=h,可得:
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器212的位置确定第二顶点B的位置。
从E点向背板11平面做投影,可得到投影点F,则
因此可推导出AP满足以下公式:
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器212的位置确定第一顶点A的位置。
图12示例性地示出了在接收器212的a1点和b1点所在边缘分别为接收器212的两侧边缘,c1点为光线入射孔径在b1点所在边缘一侧的顶点,d1点为光线入射孔径在a1点所在边缘一侧的顶点,h为接收器表面距离接收器底座靠近遮挡部一侧的边缘的距离,第三顶点C1为b1点沿c1点连线并在与第一顶点A和第二顶点B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点,因此可得出
由于a1b1=w2,b1d1=h,A1B1=S+h,因此:
最终可得出第一顶点A1与第三顶点C1之间的距离w1为
由于最大距离出现在图7中的A点,因此将S=AP代入:
则遮光组件所构成的遮光区域例如为长度为L,宽度为w1的矩形区域。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图像采集模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13,图像采集模组230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51和第二开关单元52;
第一开关单元51分别与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以及图像处理组件4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52分别与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以及图像处理组件4电连接;
图像处理组件4被配置为通过第一开关单元51控制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的开启与关闭;图像处理组件4被配置为通过第二开关单元52控制第二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的开启与关闭。
具体地,图1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开关单元51和第二开关单元52均为NPN三极管,第一开关单元51的NPN三极管的基极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1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52的NPN三极管的基极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2电连接,示例性地,根据NPN三极管的导通特性可知,当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1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51的NPN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2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第二开关单元52的NPN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
示例性地,当图像处理组件4向第一开关单元51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控制导通第一开关单元51,从而使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开启时,发射器211向接收器212发射光信号,当遮挡部31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无法获取光信号,从而产生的检测信号STA1_DET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并将检测信号STA1_DET发送至控制器250,控制器250接收到第一预设信号从而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位于升降路径的顶部。当遮挡部31未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获取光信号后,产生的检测信号STA1_DET例如为第二预设信号,并将检测信号STA1_DET发送至控制器250,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下降。
当图像处理组件4向第一开关单元51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时,第一开关单元5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关闭,当接收器212未接收到自然光线时,此时产生的检测信号STA1_DET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如果此时产生的检测信号STA1_DET例如为第二预设信号,说明接收器212受到了自然光线的干扰,则无法根据产生的检测信号STA1_DET判断图像采集组件1的具体位置。
当图像处理组件4向第二开关单元52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从而使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开启时,发射器211向接收器212发射光信号,当遮挡部31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无法获取光信号,从而产生的检测信号STA2_DET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并将检测信号STA2_DET发送至控制器250,控制器250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从而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位于升降路径的底部。当遮挡部31未遮挡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时,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获取光信号后,产生的检测信号STA2_DET例如为第二预设信号并将检测信号STA2_DET发送至控制器250,控制器250根据第二预设信号判定图像采集组件1已上升。
当图像处理组件4向第二开关单元52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第二开关单元5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关闭,当接收器212未接收到自然光线时,此时产生的检测信号STA2_DET例如为第一预设信号。如果此时产生的检测信号STA2_DET例如为第二预设信号,说明接收器212受到了自然光线的干扰,则无法根据产生的检测信号STA2_DET判断图像采集组件1的具体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检测单元21的发射器211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检测单元21的接收器212包括第一光电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51的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光电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光电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DDIO并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检测端电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检测单元22的接收器212包括第二光电三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52的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光电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光电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DDIO并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二检测端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在第一开关单元51导通后,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射光信号,当遮挡部31未遮挡光信号时,第一光电三极管接收到光信号后导通,第一光电三极管相当于直接被短接到地,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检测端接收到的检测信号STA1_DET为低电平信号。当遮挡部31遮挡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信号时,虽有光线但是无法照射到第一光电三极管上,第一光电三极管无法打开,因此第二光电三极管的第一端通过上拉电阻接入电源信号VDDIO,此时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检测端接收到的检测信号STA1_DET为高电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检测单元22的检测原理可以参照第一检测单元21理解,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像采集模组230还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1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单元51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GPIO2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52的控制端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例如为限流电阻,第一电阻R1可以用于限制流入第一开关单元51的电流,第二电阻R2用于限制流入第二开关单元51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从而烧毁第一开关单元51和第二开关单元52,提高了图像采集模组230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及种类材质可以根据适用于图像采集模组230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像处理组件4还包括状态寄存单元41,状态寄存单元41用于根据检测组件的状态变化存储检测组件的状态位信息。
示例性地,可以在状态寄存单元41内设置4个状态位,例如可以设置状态位为Flag1、Flag2、Flag3和Flag4,表1为状态值与状态位的对应关系。
表1
状态位 Flag1 Flag2 Flag3 Flag4
状态值 0/1 0/1 0/1 0/1
其中,状态位Flag1代表第一检测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输出状态,为光线导通状态标志位,如果为0则表示光照较强,如果为1则表示无自然光线,显示装置内部无异常光线。状态位Flag2代表第二检测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输出状态,为光线导通状态标志位,如果为0则表示光照较强,如果为1则表示无自然光线,显示装置内部无异常光线。状态位Flag3代表第一检测单元处于开启状态时的输出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标志位,如果为0则表示图像采集组件1未在升降路径的顶部,如果为1则表示图像采集组件1处于升降路径的顶部。状态位Flag4代表第一检测单元处于开启状态时的输出状态,为正常工作状态标志位,如果为0则表示图像采集组件1未在升降路径的底部,如果为1则表示图像采集组件1处于升降路径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寄存单元41状态位所对应的状态值的具体状态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像处理组件4包括第一中断信号接口INT1,控制器250包括第二中断信号接口INT2,第一中断信号接口INT1和第二中断信号接口INT2连接;
图像处理组件4用于感测检测组件的状态变化后通过第一中断信号接口INT1和第二中断信号接口INT2向控制器250发送中断信号。
具体地,图像处理组件4根据检测信号STA1_DET和检测信号STA2_DET确定图像采集组件1所在位置,具体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理解,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示例性地,当检测信号STA1_DET和检测信号STA2_DET的状态未发生变化时,图像处理组件4不做任何处理。当检测信号STA1_DET或检测信号STA2_DET发生变化时,说明图像采集组件1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像处理组件4生成中断信号,通过图像处理组件4的第一中断信号接口INT1向第二中断信号接口INT2发送中断信号,显示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可以检测数据接口例如USB接口的工作状态,并在USB接口空闲的时间读取图像采集组件1中存储的检测信号STA1_DET或检测信号STA2_DET,以获取当前图像采集组件1所在位置。
由此,图像采集组件1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主动通知显示器260,无需显示器260不停读取图像处理组件4,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升降组件3还包括:
电机驱动组件5,电机驱动组件与图像处理组件4电连接;
电机6,电机6与电机驱动组件5电连接;
传动杆32,电机6与传动杆32机械连接,遮挡部31设置在传动杆32上,电机驱动组件5根据图像处理组件4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电机6带动传动杆32进行升降运动,传动杆32带动遮挡部31进行升降。
具体地,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示出升降组件3还包括传动杆32,遮挡部31位于传动杆32上,遮挡部31随传动杆32升降并在升降过程中遮挡第一检测单元21或第二检测单元22的发射器211发射的光信号。图像采集模组230中还包括电机驱动组件5和电机6,示例性地,当图像处理组件4接收到控制器230发出的上升控制指令时,将上升控制指令转换为马达上升控制信号传送给电机驱动组件5,电机驱动组件5控制电机6正向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32推动图像采集组件1升起。当图像处理组件4接收到控制器230发出的下降控制指令时,将下降控制指令转换为马达下降控制信号传送给电机驱动组件5,电机驱动组件5控制电机6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杆32推动图像采集组件1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内部供电电源13,控制器250分别与内部供电电源13和外部供电电源12电连接,控制器250接收外部供电电源12发送的第一供电检测信号和内部供电电源13发送的第二供电检测信号;
控制器250用于根据第一供电检测信号和第二供电检测信号向图像处理组件4发送状态控制信号,图像处理组件4根据状态控制信号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快速启动状态。
相关技术中,图像采集模组230在未进行图像采集时,虽然未工作但由于图像采集组件1有随时打开的需求,图像处理组件1仍处于工作状态,因此会一直耗电,例如每小时耗电1.5W,这对于电池的使用时间影响较大,造成显示装置的功耗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外部供电电源12向控制器250发送第一供电检测信号,内部供电电源13向控制器250发送第二供电检测信号,示例性地,当外部供电电源12处于供电状态时,外部供电电源12向控制器250发送的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当外部供电电源12处于断电状态时,外部供电电源12向控制器250发送的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当内部供电电源13处于供电状态时,内部供电电源13向控制器250发送的第二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当内部供电电源13处于断电状态时,内部供电电源13向控制器250发送的第二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
示例性地,当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并且第二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时,控制器250向图像处理组件41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进入快速启动状态。当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并且第二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时,控制器250向图像处理组件41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进入快速启动状态。当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并且第二检测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时,控制器250向图像处理组件41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进入休眠状态。当第一供电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并且第二检测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时,控制器250向图像处理组件41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进入休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4,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4分别与内部供电电源13和外部供电电源12电连接,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4用于将内部供电电源13的电压转换为显示器的供电电压,以及将外部供电电源12的电压转换为显示器260的供电电压。
具体地,为了使外部供电电源12和内部供电电源13能够为显示器260供电,显示装置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4,利用第一电源管理芯片14可以将外部供电电源12的电压转换为显示器260的供电电压,以及将内部供电电源13的电压转化为显示器260的供电电压,保证外部供电电源12和内部供电电源13能够为显示器26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对显示装置是否为柔性显示装置不作限定,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例如可以应用于曲面屏。另外,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相关内容不在赘述,且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并未罗列出所有的可能组合方式,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的任意组合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被配置为显示图像画面;
图像采集模组,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被具体配置为包括:图像采集组件、检测组件和升降组件和图像处理组件;
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路径的顶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路径的底部;
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用于在升降过程中遮挡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或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基于获取的光信号产生检测信号;
所述图像处理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电连接,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用于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升降以及控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遮光组件;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器以及所述图像采集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向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送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在位置以及接收所述图像采集模组发送的外部图像信息;
所述遮光组件位于所述显示器的背板上,所述遮光组件用于遮挡照射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接收器上的自然光线或遮挡照射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上的自然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顶点、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接收器靠近升降路径的顶部的边缘,经所述遮挡部靠近所述接收器的顶角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点,所述第二顶点为所述接收器靠近升降路径的底部的边缘,经光线入射孔径的顶点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点,所述第三顶点为所述接收器的边缘经光线入射孔径的底端,沿与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点;
其中,所述遮光组件所构成的遮光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之间的距离,所述遮光组件所构成的遮光区域的宽度为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三顶点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发射器以及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以及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
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发射器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的开启与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发射器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接收器包括第一光电三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电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光电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并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的第一检测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发射器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接收器包括第二光电三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三极管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并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的第二检测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还包括状态寄存单元,所述状态寄存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组件的状态变化存储所述检测组件的状态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包括第一中断信号接口,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中断信号接口,所述第一中断信号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信号接口连接;
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用于感测所述检测组件的状态变化后,通过所述第一中断信号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信号接口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中断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
电机驱动组件,所述电机驱动组件与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电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电连接;
传动杆,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杆机械连接,所述遮挡部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电机驱动组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动杆进行升降运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遮挡部进行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还包括内部供电电源,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内部供电电源和外部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外部供电电源发送的第一供电检测信号和所述内部供电电源发送的第二供电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供电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供电检测信号向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发送状态控制信号,所述图像处理组件根据所述状态控制信号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快速启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还包括第一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内部供电电源和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将所述内部供电电源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显示器的供电电压,以及将所述外部供电电源的电压转换为所述显示器的供电电压。
CN202320643753.9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916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753.9U CN21991658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3753.9U CN21991658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6588U true CN21991658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9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3753.9U Active CN21991658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6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07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statuses
US1039560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ing method
US9823783B2 (en) Optical signal output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imaging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201400628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electronic blackboard system
CN110036365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395226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9149208A1 (zh) 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521480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01406047A (zh) 基于投影仪的周边照明系统
KR20150033880A (ko) 전자장치의 화면 표시장치 및 방법
CN111580566A (zh) 显示设备
CN21991658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656767B (zh) 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1031608A1 (zh) 一种摄像头物理开关锁定状态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KR101196761B1 (ko) 제스처 인식을 이용한 콘텐츠 전송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CN113126860B (zh) 电子装置及屏幕上显示界面的显示方法
CN115883896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4476328U (zh) 应用于激光显示设备的激光投影主机和激光显示设备
KR101700121B1 (ko) 인터렉티브 빔 프로젝터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US1182517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4476327U (zh) 应用于激光显示设备的激光投影主机和激光显示设备
CN113965791B (zh) 悬浮窗口的返回方法和显示设备
CN214476325U (zh) 应用于激光显示设备的激光投影主机和激光显示设备
CN204009831U (zh) 三定位组件光学多点触控电子白板
US20230410721A1 (en) Illumination portions on displa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