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4250U -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4250U
CN219914250U CN202321631222.4U CN202321631222U CN219914250U CN 219914250 U CN219914250 U CN 219914250U CN 202321631222 U CN202321631222 U CN 202321631222U CN 219914250 U CN219914250 U CN 219914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limiting rod
block
measur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12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俊衍
李义燮
肖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Dongy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Dongy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Dongy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Dongy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12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4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4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4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缠绕机构的缠绕轴与检测设备顶端铰接,缠绕轴在检测设备第一侧壁处的一端设有与固定套连接的定位部,固定套两侧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与缠绕固定块滑动连接,测量机构的限位块与检测设备的第二侧壁连接,限位块两侧的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均与测量固定块滑动连接,限位块设有与第二侧壁连通的固定槽,限位块通过锁紧杆与锁紧块的锁紧槽连接,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之间设有测量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可同步工作,缠绕机构对控制线轮进行缠绕线缠绕和标记,测量机构对缠绕线被标记处的长度进行测量,有效控制控制线轮的缠绕量。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线轮缠绕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升降器作为车门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的使用感知。现有常用的一种玻璃升降器主要由钢丝绳、绕线轮和用于驱动绕线轮转动的电机组成,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有铅头。对绕线轮的钢丝绳缠绕量的检测可将次品剔除,绕线轮检测方法时常采用手工绕线的方式,但是,人工缠绕会使得用力不均,从而导致绕线轮检测有误差。且对缠绕量进行长度测量时,需人工将两头拉直进行检测,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结构简单,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可同步工作,缠绕机构对控制线轮进行缠绕线缠绕和标记,测量机构对缠绕线被标记处的长度进行测量,提高检测设备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包括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的缠绕轴与检测设备顶端铰接,所述缠绕轴在所述检测设备第一侧壁处的一端设有与固定套连接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套两侧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与缠绕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的限位块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限位块两侧的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均与测量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中央设有固定槽,所述限位块通过锁紧杆与所述固定槽开口处锁紧块的锁紧槽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设有测量尺。
优选的,所述缠绕固定块顶端连接有缠绕定位块,所述缠绕定位块侧壁铰接的缠绕固定杆一端位于所述缠绕定位块的缠绕定位孔内,所述缠绕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测量固定块顶端设有测量定位块,所述测量定位块侧壁铰接的测量固定杆一端位于所述测量定位块的测量定位孔内,所述测量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锁紧杆与所述限位块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锁紧杆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锁紧槽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缠绕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缠绕轴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设有旋转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顶端均与放置槽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底端连接的安装座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测量定位孔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测量定位孔位于所述测量尺中央。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结构简单,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可同步工作,缠绕机构对控制线轮进行缠绕线缠绕和标记,测量机构对缠绕线被标记处的长度进行测量,提高检测设备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未画固定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限位块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底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上部正视图。
附图标记
1、缠绕轴;2、万向轮;3、固定套;4、第一限位杆;5、第二限位杆;6、缠绕固定块;7、限位块;8、定位部;9、第三限位杆;10、第四限位杆;11、测量固定块;12、固定槽;13、锁紧杆;14、锁紧块;15、锁紧槽;16、测量尺;17、缠绕定位块;18、缠绕定位孔;19、缠绕固定杆;20、测量定位块;21、测量定位孔;22、测量固定杆;23、旋转把手;24、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未画固定套)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限位块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底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上部正视图,如图所示,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包括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缠绕机构的缠绕轴1与检测设备顶端铰接,缠绕轴1在检测设备第一侧壁2处的一端设有与固定套3连接的定位部8,固定套3两侧的第一限位杆4和第二限位杆5均与缠绕固定块6滑动连接。测量机构的限位块7与检测设备的第二侧壁8连接,限位块7两侧的第三限位杆9和第四限位杆10均与测量固定块11滑动连接。限位块7中央设有固定槽12,限位块7通过锁紧杆13与固定槽12开口处锁紧块14的锁紧槽15连接,第二侧壁8在第三限位杆9和第四限位杆10之间设有测量尺16。
缠绕机构通过缠绕线对控制线轮的缠绕量进行确定,测量机构对缠绕线的长度进行测量,进而确定控制线轮的缠绕量。控制线轮与缠绕轴1的定位部8连接后,由固定套3固定在固定套3和缠绕轴1之间。定位部8的直径与控制线轮中心的直径相匹配,定位部8的直径小于缠绕轴1的直径,便于固定套3将控制线轮固定。
将缠绕线一端与控制线轮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缠绕固定块6连接。旋转旋转把手23将缠绕线缠绕进控制线轮的线槽内,旋转控制线轮直至缠绕线缠绕至线槽末端,对位于线槽末端的缠绕线处进行标记。
将缠绕线由旋转轴和缠绕固定块6处取下,再将缠绕线两端分别与测量机构的限位块7和测量固定块11连接。读取缠绕线标记处对应测量尺16上的数值,即可明确控制线轮的缠绕量。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可同步工作,把控控制线轮的缠绕量并剔除次品,提高检测设备的工作效率。
缠绕固定块6顶端连接有缠绕定位块17,缠绕定位块17侧壁铰接的缠绕固定杆19一端位于缠绕定位块17的缠绕定位孔18内,缠绕定位块17位于第一限位杆4和第二限位杆5之间。将缠绕线一端放入缠绕定位孔18内部,旋转缠绕固定杆19将缠绕线压紧固定在缠绕定位孔18内。缠绕线与控制线轮的线槽连接时向上运动带动缠绕固定块6沿第一限位杆4和第二限位杆5运动,缠绕固定块6的设置,保证缠绕线未与控制线轮连接处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便于控制线轮与缠绕线的快速连接。
测量固定块11顶端设有测量定位块20,测量定位块20侧壁铰接的测量固定杆22一端位于测量定位块20的测量定位孔21内,测量定位块20位于第三限位杆9和第四限位杆10之间。对控制线轮的缠绕量进行测量时,将缠绕线的一端与限位块7的固定槽12连接,其另一端放入测量定位孔21内,旋转测量固定杆22将缠绕线压紧固定在测量定位孔21内。测量固定块11的设置,将缠绕线固定至与测量尺16水平,便于读取缠绕线标记处在测量尺16上对应的数值。
锁紧杆13与限位块7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锁紧杆13顶端的直径大于锁紧槽15的开口。锁紧块14可与限位块7的固定槽12开口处连接或离开,用于将缠绕线固定放置或取出。锁紧杆13将锁紧块14与限位块7的固定槽12开口处锁紧连接,避免缠绕线在测量时离开固定槽12。锁紧杆13顶端直径的设置,保证锁紧块14与限位块7之间的锁紧连接。
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8之间的夹角为90°,限位块7与缠绕轴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缠绕轴1远离固定套3的一端设有旋转把手23。旋转把手23的设置,便于转动控制线轮,使得缠绕线与控制线轮的线槽快速连接。
第一限位杆4、第二限位杆5、第三限位杆9和第四限位杆10顶端均与放置槽24连接,第一限位杆4、第二限位杆5、第三限位杆9和第四限位杆10底端连接的安装座设有万向轮2。放置槽24用于放置待检测控制线轮,便于快速更换不同的控制线轮进行检测。万向轮2的设置,便于检测设备的快速移动。
固定槽12与测量定位孔21处于同一轴线上,测量定位孔21位于测量尺16中央。固定槽12、测量定位孔21和测量尺16三者之间位置的设置,便于缠绕线标记处在测量尺16上的精准读数。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结构简单,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可同步工作,缠绕机构对控制线轮进行缠绕线缠绕和标记,测量机构对缠绕线被标记处的长度进行测量,提高检测设备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包括缠绕机构和测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机构的缠绕轴与检测设备顶端铰接,所述缠绕轴在所述检测设备第一侧壁处的一端设有与固定套连接的定位部,所述固定套两侧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与缠绕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的限位块与所述检测设备的第二侧壁连接,所述限位块两侧的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均与测量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中央设有固定槽,所述限位块通过锁紧杆与所述固定槽开口处锁紧块的锁紧槽连接,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设有测量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固定块顶端连接有缠绕定位块,所述缠绕定位块侧壁铰接的缠绕固定杆一端位于所述缠绕定位块的缠绕定位孔内,所述缠绕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固定块顶端设有测量定位块,所述测量定位块侧壁铰接的测量固定杆一端位于所述测量定位块的测量定位孔内,所述测量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杆与所述限位块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锁紧杆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锁紧槽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缠绕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缠绕轴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设有旋转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顶端均与放置槽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和所述第四限位杆底端连接的安装座设有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测量定位孔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测量定位孔位于所述测量尺中央。
CN202321631222.4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Active CN219914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1222.4U CN21991425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1222.4U CN21991425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4250U true CN21991425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1222.4U Active CN219914250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4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48699Y1 (ko) 대형 샤프트 굽힘 측정장치
CN219914250U (zh) 一种控制线轮缠绕量的检测设备
CN211601821U (zh) 一种监理用桩孔孔径检测装置
CN210070957U (zh) 建筑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5962704B (zh) 一种高效测量电梯导轨直线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7051195U (zh) 玻璃透射比测定仪定位结构
CN216791863U (zh)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装置
CN212903228U (zh) 一种模板垂直度检查装置
CN109458989A (zh) 一种建筑垂直度质量检测用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5218877A (zh) 一种铝青铜棒生产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09961123U (zh) 一种汽车侧门下垂量测量装置
CN112697026A (zh) 适用于弧形闸门面板外缘曲率半径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CN209116953U (zh) 同轴度测量装置
CN219914448U (zh) 一种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4173264U (zh) 自行车叉骨偏向检测装置
CN220893508U (zh) 自动料位计
CN218469688U (zh) 一种长卷尺刻度尺寸检测设备
CN218822332U (zh)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20932164U (zh) 一种汽车轮重检测装置
CN219006043U (zh) 一种便携式划线装置
CN213481277U (zh) 一种基于零件型面尺寸测量的三维智能传感器
CN214199945U (zh) 适用于弧形闸门面板外缘曲率半径测量的装置
CN215931885U (zh) 一种水泥试块体积安定性检测设备
CN219703315U (zh) 一种钢筋弯锚装置
CN218723705U (zh) 卷丝轮绕线长度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