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1560U -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1560U
CN219911560U CN202321473217.5U CN202321473217U CN219911560U CN 219911560 U CN219911560 U CN 219911560U CN 202321473217 U CN202321473217 U CN 202321473217U CN 219911560 U CN219911560 U CN 219911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odd
shell
rotating hub
clutch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32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彦涛
纪晓辉
唐广清
郭明亮
王学良
白景峰
樊立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Sou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Sou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Sou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Sou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32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1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1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1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设于离合器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摩擦单元,套设于转毂外的结合单元,以及设于结合单元与内壳之间的第一弹性部;结合单元与转毂同步转动,并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油路连通的腔体,结合单元具有能够与外壳传动连接的传动件;腔体内的油压能够驱使结合单元沿转毂的轴向移动,并挤压摩擦单元,以及将传动件与外壳传动相连,以将外壳的扭矩传递至转毂上,第一弹性部用于驱使滑动后的结合单元回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能够使外壳上的扭矩通过摩擦单元及传动件同时向外传递,利于提升其传扭能力,提升离合器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是发动机与变速器动力传递的“开关”,它是一种既能传递动力,又能切断动力的传动机构。然而,受限于现有的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结构,其传扭能力往往较差,为保证足够的动力传输,需要使液压系统提供较大的压力区间,不利于保证控制精度。并且,由于需要摩擦片传递较大的扭矩,容易导致摩擦片磨损,以及因为摩擦片磨损后扭矩容量下降而引发的飞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以提升其传扭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设于离合器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摩擦单元,套设于转毂外的结合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内壳之间的第一弹性部;
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转毂同步转动,并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油路连通的腔体,所述结合单元具有能够与所述外壳传动连接的传动件;
所述腔体内的油压能够驱使所述结合单元沿所述转毂的轴向移动,并挤压所述摩擦单元,以及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外壳传动相连,以将所述外壳的扭矩传递至所述转毂上,所述第一弹性部用于驱使滑动后的所述结合单元回位。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转毂外的执行活塞,所述传动件套设于所述执行活塞外,所述腔体由所述执行活塞、所述传动件和所述转毂围构形成;
所述传动件能够沿所述执行活塞的轴向移动,并在所述执行活塞与所述传动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用于驱使移动后的所述传动件回位,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沿自身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齿槽,所述传动件上设有与多个所述齿槽一一对应的齿牙;
各所述齿牙上设有配合斜面,所述齿槽内设有顶推斜面,所述顶推斜面能够与所述配合斜面抵接,以顶推所述传动件转动,且沿靠近所述齿槽槽口的方向,所述顶推斜面内倾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齿牙上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能够引导所述齿牙进入所述齿槽。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转毂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
所述第三弹性部包括沿所述转毂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件,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结合单元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毂抵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通过设有摩擦单元以及结合单元,能够使外壳上的扭矩通过摩擦单元及传动件同时向外传递,利于提升其传扭能力,减小对液压系统的极限压力需求,便于保证油压控制精度,避免高扭矩段的油压波动导致的扭矩波动的问题,也能够防止因摩擦片磨损后而导致的飞车等问题,提升离合器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使第二弹性部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部的刚度,便于使摩擦单元带动结合单元转动,从而减小传动件在与外壳结合前的转速差,方便传动件与外壳结合。
另外,通过设有顶推斜面及配合斜面,便于防止传动件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从而齿槽内脱出。并且,通过设置有引导斜面,方便齿牙进入齿槽内。
再者,通过在结合单元与转毂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便于在结合单元与转毂之间传递扭矩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在传动件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因移动卡滞而导致的扭矩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具有奇数轴的奇数离合组件,以及具有偶数轴的偶数离合组件,且所述偶数轴与所述奇数轴套装设置,所述奇数离合组件和所述偶数离合组件中均设有如上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与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相连;
所述奇数轴上套设有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与外部曲轴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夹设在所述驱动齿轮两侧的驱动壳,以及抵接于所述驱动壳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四弹性部;
所述驱动壳与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传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转毂上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
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所述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转毂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所述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一冷却油路;
所述奇数轴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所述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二冷却油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离合器,通过在奇数离合器组件和偶数离合器组件中均设有实施例一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利于提升各离合器的传扭能力。
此外,通过使驱动齿轮与驱动壳之间抵接有第四弹性部,并使驱动壳与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传动的稳定性较好的同时,传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装配。
另外,通过设有第一油道及第二油道,便于通过第一油道及第二油道分别向奇数离合组件及偶数离合器组件的腔体供油。且通过设置有第一冷却油路及第二冷却油路,便于对偶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及奇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双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有如上所述的双离合器,利于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提升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齿槽及齿牙在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在奇数离合组件工作时扭矩的传递路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在偶数离合组件工作时油液的流动路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在奇数离合组件工作时油液的流动路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在对偶数离合组件进行冷却时油液的流动路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离合器在对奇数离合组件进行冷却时油液的流动路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齿槽;1011、顶推斜面;2、内壳;3、转毂;4、第一弹性部;5、第二弹性部;6、腔体;7、传动件;701、齿牙;7011、配合斜面;7012、引导斜面;8、执行活塞;9、密封活塞;10、推力轴承;
11、第三弹性部;12、钢片;13、摩擦片;14、奇数轴;15、偶数轴;16、驱动齿轮;17、驱动壳;18、第四弹性部;19、限位卡环;20、垫片;21、奇数转毂;2101、储油槽;22、偶数转毂;
23、减震器轴承;24、阻尼环;25、碟簧;26、奇数外壳本体;27、奇数外壳转毂;28、偶数外壳本体;29、偶数外壳转毂;30、外壳转毂轴承;31、奇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2、偶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3、离合器支撑轴承;34、第一油道;35、第二油道;36、第一冷却油路;37、第二冷却油路;
38、变速器壳体;39、第一供油通路;40、第二供油通路;41、第三供油通路;42、第四供油通路;43、密封钢球;44、拉胀堵头;45、双头铆钉;46、密封圈;47、滑套;48、驱动壳转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整体构成上,其包括设于离合器的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摩擦单元,套设于转毂3外的结合单元,以及设于结合单元与内壳2之间的第一弹性部4。其中,结合单元与转毂3同步转动,并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油路连通的腔体6,结合单元具有能够与外壳1传动连接的传动件7。腔体6内的油压能够驱使结合单元沿转毂3的轴向移动,并挤压摩擦单元,以及将传动件7与外壳1传动相连,以将外壳1的扭矩传递至转毂3上,第一弹性部4用于驱使滑动后的结合单元回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摩擦单元以及结合单元,使外壳1上的扭矩可通过摩擦单元及传动件7同时向外传递,利于提升其传扭能力,减小对液压系统的极限压力需求,便于保证油压控制精度,避免高扭矩段的油压波动导致的扭矩波动的问题,也能够防止因摩擦片13磨损后而导致的飞车等问题,提升离合器装置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2中所示。并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单元包括套设于转毂3外的执行活塞8,传动件7套设于执行活塞8外,腔体6由执行活塞8、传动件7和转毂3围构形成。且传动件7能够沿执行活塞8的轴向移动,并在执行活塞8与传动件7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部5,第二弹性部5用于驱使移动后的传动件7回位,且第二弹性部5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部4的刚度。
如图1中所示,第一弹性部4可为设置在执行活塞8与内壳2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二弹性部5可为设置在传动件7与执行活塞8之间的第二弹簧。通过使第二弹性部5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部4的刚度,则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当腔体6内的油压能够克服第一弹性部4的弹性力且未克服第二弹性部5的弹性力时,能够推动执行活塞8轴向移动,直至压紧摩擦单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单元包括交替布置的钢片12和摩擦片13,钢片12与内壳2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摩擦片13与外壳1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如图1中所示,执行活塞8压紧摩擦单元后,能够使钢片12和摩擦片13压紧,而使外壳1的扭矩通过摩擦单元传递至内壳2上。
且内壳2可与转毂3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进而使内壳2上的扭矩传递至转毂3上。此外,如图1中所示,可在内壳2与外壳1之间设有推力轴承10,避免内壳2与外壳1接触磨损。并且可在转毂3上设有对内壳2进行轴向限位的限位卡环19。
当腔体6内的油压继续增大到能够克服第二弹性部5的弹性力时,推动传动件7轴向移动以和外壳1传动相连。由于在传动件7与外壳1连接之前,执行活塞8已与摩擦单元接触,从而使执行活塞8被摩擦单元转动带动,且执行活塞8能够带动传动件7转动,从而减小传动件7与外壳1之间的转速差,便于传动件7与外壳1结合。并且,传动件7与执行活塞8之间可通过花键传动连接。
此外,如图1中所示,为保证腔体6的密封性,在执行活塞8上焊接有密封活塞9,上述的腔体6由传动件7、密封活塞9、执行活塞8以及转毂3围构形成。且在传动件7与执行活塞8之间、传动件7与密封活塞9之间以及执行活塞8与转毂3之间均设有密封圈46,以进一步保证腔体6的密封性,并且上述的密封圈46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密封结构即可,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及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于外壳1上设有沿自身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齿槽101,传动件7上设有与多个齿槽101一一对应的齿牙701。且在各齿牙701上设有配合斜面7011,齿槽101内设有顶推斜面1011,顶推斜面1011能够与配合斜面7011抵接,以顶推传动件7转动,且沿靠近齿槽101槽口的方向,顶推斜面1011内倾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顶推斜面1011在沿靠近齿槽101槽口的方向内倾设置,则在顶推斜面1011与配合斜面7011抵接后,齿槽101对齿牙701施加的力能够分解出指向齿槽101内的分力,从而防止传动件7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从齿槽101内脱出,而对扭矩的传递产生不良影响。
并且,作为一种较优的设置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齿牙701上还设有引导斜面7012,引导斜面7012能够引导齿牙701进入齿槽101。如图2中所示,引导斜面7012可设置在齿牙701上面向齿槽101的一侧,且引导斜面7012的设置可方便齿牙701进入齿槽101内。
为便于实现结合单元与转毂3之间的传动连接,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结合单元与转毂3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11。且第三弹性部11包括沿转毂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件,各弹性件的一端与结合单元抵接,另一端与转毂3抵接。
且在具体实施时,弹性件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弹簧即可。为便于布置,将第三弹性部11设置在执行活塞8与转毂3之间,且弹性件的径向的两端分别与执行活塞8和转毂3抵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结合单元与转毂3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11,便于在结合单元与转毂3之间传递扭矩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在传动件7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因移动卡滞而导致的扭矩波动。
本实施例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在使用时,可先在腔体6内预充有一定的油压,且该油压小于第一弹性部4的弹性力即可,以便于保证离合器压力能够快速响应。当需要离合器传递扭矩时,可向腔体6内注入油液,以使腔体6内的油压增大,从而使执行活塞8克服第一弹性部4的弹性力,并与摩擦单元接触,使传动件7克服第二弹性部5的弹性力,并与外壳1结合,进而实现扭矩由外壳1至转毂3的传递。
此外,当无需传递扭矩时,可降低腔体6内的油压,则传动件7及执行部分别在第二弹性部5及第一弹性部4的作用下回位,且钢片12停止对摩擦片13的压紧。
本实施的离合器执行机构,通过设有摩擦单元以及结合单元,使外壳1上的扭矩既通过摩擦单元传递至转毂3上,又通过传动件7传递至转毂3上,利于提升其传扭能力,能够以较低的油压传递更大的扭矩。针对大扭矩应用环境,常规离合器需要增加摩擦片数匹配扭矩容量需求,通常导致离合器占用空间大,通过提升其传扭能力可以减小离合器体积需求。且通过在各齿牙701上设有配合斜面7011,在齿槽101内设有顶推斜面1011,能够防止传动件7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从而齿槽101内脱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离合器,整体构成上,该双离合器包括具有奇数轴14的奇数离合组件,以及具有偶数轴15的偶数离合组件,且偶数轴15与奇数轴14套装设置,奇数离合组件和偶数离合组件中均设有实施例一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双离合器,通过在奇数离合器组件和偶数离合器组件中均设有实施例一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利于提升其传扭能力。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3至图8中所示。具体实施时,如图3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包括奇数外壳本体26以及奇数外壳转毂27,奇数外壳转毂27套设在奇数转毂21上,奇数外壳本体26与奇数外壳转毂27焊接相连。并且,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包括偶数外壳本体28及偶数外壳转毂29,偶数外壳转毂29与偶数外壳本体28焊接连接。
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与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相连。且在奇数轴14上套设有减震模块,减震模块包括与外部曲轴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16,夹设在驱动齿轮16两侧的驱动壳17,以及抵接于驱动壳17与驱动齿轮16之间的第四弹性部18。驱动壳17与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传动相连。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仍如图3中所示,在偶数外壳本体28的靠近奇数离合组件的一端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限位卡环19,并将奇数外壳本体26上设有花键的位置卡置在两个限位卡环19之间,以利于辅助两离合器组件的外壳的轴向定位。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奇数离合组件与偶数离合组件间设有推力轴承10及垫片20,从而避免奇数离合组件与偶数离合组件接触造成磨损。
为便于区分,将奇数离合组件的转毂命名为奇数转毂21,将偶数离合组件的转毂命名为偶数转毂22。如图3中所示,减震模块设置在奇数离合器组件的远离偶数离合组件的一侧,如此,便于安装的同时,方便其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连接,便于减震模块的单独使用。
驱动齿轮16上的内孔中过盈压装有减震器轴承23,且减震器轴承23过渡配合套在奇数转毂21上。奇数转毂21套设在奇数轴14上,并与奇数轴14通过花键传动连接。减震器轴承23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双滚珠轴承。并且,在奇数转毂21上设有限位卡环19,且限位卡环19挡置在减震器轴承23的右侧,从而保证离合组件与减震模块的轴向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侧的驱动壳17与驱动齿轮16之间分别夹设有阻尼环24和碟簧25,且两侧的驱动壳17之间可通过双头铆钉45保持在预设的间距,以使碟簧25具有预压紧力,能够为阻尼环24提供轴向载荷,从而使减震模块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初始阻尼,减少中间动力传递失效风险。
此外,第四弹性部18可为安装在驱动齿轮16上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径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驱动壳17抵接。驱动壳17包括驱动壳本体以及驱动壳转毂48,驱动壳本体夹设在驱动齿轮16的两侧,驱动壳转毂48与驱动壳17本体焊接连接,驱动壳转毂48与奇数外壳转毂27通过花键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驱动齿轮16与驱动壳17之间抵接有第四弹性部18,并使驱动壳17与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之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传动的稳定性较好的同时,传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装配。另外,通过将减震模块与离合组件进行集成,使传动结构模块化,便于节省单独研发所耗费的研发成本和负担。
此外,如图3中所示,奇数外壳转毂27上过盈压装有外壳转毂轴承30,并通过外壳转毂轴承30转动设置在奇数转毂21,在该外壳转毂轴承30的右侧设置有限位卡环19,以实现对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的轴向限位。且偶数外壳本体28上也过盈压装有外壳转毂轴承30,并通过外壳转毂轴承30转动设置在偶数转毂22上,且在该外壳转毂轴承30的左侧也设置有限位卡环19,以实现对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的轴向限位。
另外,如图3中所示,偶数转毂22套设在偶数轴15上,奇数转毂21套设在奇数轴14上,且在偶数转毂22与偶数轴15之间设有偶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2,在奇数离合器与奇数轴14之间设有奇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1,并且还在偶数转毂22与奇数轴14之间以及奇数转毂21与奇数轴14之间均设有离合器支撑轴承3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有上述的各滚针轴承及支撑轴承便于对奇数转毂21及偶数转毂22进行复合径向支撑,保证离合器运行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偶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2及奇数离合器滚针轴承31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滚针轴承即可,并且,上述的离合器支撑轴承33及外壳转毂轴承30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滚珠轴承即可。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结合图3及图5和图6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偶数转毂22上设有第一油道34和第二油道35,第一油道34与偶数离合组件的腔体6连通,第二油道35与奇数离合组件的腔体6连通。如此,便于通过第一油道34及第二油道35分别向奇数离合组件及偶数离合器组件的腔体6供油。
此外,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偶数转毂22上设有用于对偶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一冷却油路36。奇数轴14上设有用于对奇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二冷却油路37。通过第一冷却油路36及第二冷却油路37的设置,便于对偶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及奇数离合组件的摩擦单元进行冷却。且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冷却油路36及第二冷却油路37上分别设有控制阀,以在该离合器处在非工作状态时,关闭各冷却油路,且冷却油路相互独立,能够减少非工作离合器的冷却流量,降低离合器拖曳扭矩,提升整箱动力传递效率。
具体实施时,在变速器壳体38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油道34、第二油道35、第一冷却油路36、第二冷却油路37连通的第一供油通路39、第二供油通路40、第三供油通路41以及第四供油通路42。并且在偶数转毂22与变速器壳体38之间,以及奇数轴14与变速器壳体38之间均设有滑套47,从而避免在工作过程中造成变速器壳体38、偶数转毂22以及奇数轴14的异常磨损。
此外,可在滑套47与偶数转毂22之间设置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密封圈46,以实现对各供油通路与对应油道的连通位置的密封。且该密封圈46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矩形密封圈46。在滑套47与奇数轴14之间也设有密封圈46,以实现对第四供油通路42与第二冷却油路37的连通位置的密封。
另外,第一油路、第二油路以及第一冷却油路36的左端均设置有密封钢球43对其进行密封。在第二冷却油路37的右端设置有拉胀堵头44对其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在工作时,如图5及图6中所示,驱动齿轮16将扭矩传输至奇数离合器组件的外壳及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上之后,当需要偶数离合组件工作时,通过第一油道34向偶数离合组件的腔体6内供油,需要切换至奇数离合组件工作时,通过第二油道35向奇数离合组件的腔体6内供油即可。
且参考图4中所示,当奇数离合组件工作时,驱动齿轮16将扭矩传输至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上之后,部分经由摩擦单元及内壳2传输至奇数转毂21上,部分经由结合单元传输至奇数转毂21上,之后奇数转毂21上的扭矩经奇数轴14向外传输。偶数离合组件的工作远离与奇数离合组件相同,只是传输至偶数转毂22上的扭矩经偶数轴15向外传输。
此外,如图7中所示,在对偶数离合组件进行冷却润滑时,进入第一冷却油路36内的油液,通过偶数转毂22与内壳2的连通位置进入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与内壳2之间,油液能够经穿经摩擦片13与钢片12之间的预留间隙,对摩擦片13及钢片12进行冷却,之后油液穿过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回到油底壳中。
在对奇数离合组件进行冷却润滑时,如图8中所示,在奇数转毂21上设有储油槽2101,从第二冷却油路37流出的油液进入储油槽2101内,并经储油槽2101后穿过奇数转毂21与奇数离合组件的内壳2上的连通位置,进入奇数离合组件的内壳2与外壳之间,对摩擦单元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的双离合器,通过在奇数离合组件及偶数离合组件中均设有实施例一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利于提升各离合组件的传扭能力。并且通过减震单元与离合组件的结构配合,便于实现二者结构高度集成,占用空间小的同时,于车辆上的装配效率较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实施例二的双离合器。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实施例二的双离合器,利于提升车辆的动力系统工作时的稳定性,提升客户对车辆的满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离合器的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摩擦单元,套设于转毂(3)外的结合单元,以及设于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内壳(2)之间的第一弹性部(4);
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转毂(3)同步转动,并在两者之间围构形成有与油路连通的腔体(6),所述结合单元具有能够与所述外壳(1)传动连接的传动件(7);
所述腔体(6)内的油压能够驱使所述结合单元沿所述转毂(3)的轴向移动,并挤压所述摩擦单元,以及将所述传动件(7)与所述外壳(1)传动相连,以将所述外壳(1)的扭矩传递至所述转毂(3)上,所述第一弹性部(4)用于驱使滑动后的所述结合单元回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单元包括套设于所述转毂(3)外的执行活塞(8),所述传动件(7)套设于所述执行活塞(8)外,所述腔体(6)由所述执行活塞(8)、所述传动件(7)和所述转毂(3)围构形成;
所述传动件(7)能够沿所述执行活塞(8)的轴向移动,并在所述执行活塞(8)与所述传动件(7)之间设有第二弹性部(5),所述第二弹性部(5)用于驱使移动后的所述传动件(7)回位,且所述第二弹性部(5)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弹性部(4)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上设有沿自身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齿槽(101),所述传动件(7)上设有与多个所述齿槽(101)一一对应的齿牙(701);
各所述齿牙(701)上设有配合斜面(7011),所述齿槽(101)内设有顶推斜面(1011),所述顶推斜面(1011)能够与所述配合斜面(7011)抵接,以顶推所述传动件(7)转动,且沿靠近所述齿槽(101)槽口的方向,所述顶推斜面(1011)内倾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牙(701)上设有引导斜面(7012),所述引导斜面(7012)能够引导所述齿牙(701)进入所述齿槽(10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单元与所述转毂(3)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11);
所述第三弹性部(11)包括沿所述转毂(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弹性件,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结合单元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毂(3)抵接。
6.一种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离合器包括具有奇数轴(14)的奇数离合组件,以及具有偶数轴(15)的偶数离合组件,且所述偶数轴(15)与所述奇数轴(14)套装设置,所述奇数离合组件和所述偶数离合组件中均设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与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相连;
所述奇数轴(14)上套设有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与外部曲轴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16),夹设在所述驱动齿轮(16)两侧的驱动壳(17),以及抵接于所述驱动壳(17)与所述驱动齿轮(16)之间的第四弹性部(18);
所述驱动壳(17)与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外壳通过花键传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转毂上设有第一油道(34)和第二油道(35);
所述第一油道(34)与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所述腔体(6)连通,所述第二油道(35)与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所述腔体(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转毂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偶数离合组件的所述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一冷却油路(36);
所述奇数轴(14)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奇数离合组件的所述摩擦单元冷却的第二冷却油路(37)。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设有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
CN202321473217.5U 2023-06-09 2023-06-09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Active CN219911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217.5U CN21991156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3217.5U CN21991156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1560U true CN21991156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0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3217.5U Active CN21991156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1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13183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040050647A1 (en) Start clutch device
EP3543556B1 (en)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US10458484B2 (en) Dual clutch
US10683908B2 (en) Torque converter
JP4135345B2 (ja) 自動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及びクラッチ装置
CN219911560U (zh) 离合器执行机构、双离合器及车辆
CN113383176B (zh) 摩擦接合装置
CN111765178A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及其离合装置
KR101871916B1 (ko) 차량용 듀얼 클러치 장치
CN217207422U (zh) 离合器结构及车辆
CN113464585B (zh)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离合组件及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13360893U (zh) 一种离合装置
CN212455429U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
CN112352119B (zh) 扭矩缓冲器装置
CN111765235A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
CN113085540A (zh) 离合装置和汽车
CN111853216A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上的润滑结构
CN220101855U (zh) 双离合器装置及车辆
JP200925755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044208B2 (ja) 発進クラッチ
CN212615998U (zh) 用于车辆的离合器和车辆
KR101871917B1 (ko) 차량용 듀얼 클러치 장치
CN21974950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模块
CN212455456U (zh) 一种液力变速箱及其pto轴设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