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0141U -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0141U
CN219910141U CN202321197442.0U CN202321197442U CN219910141U CN 219910141 U CN219910141 U CN 219910141U CN 202321197442 U CN202321197442 U CN 202321197442U CN 219910141 U CN219910141 U CN 219910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imber
main body
support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74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云龙
陈文斌
曹楠
叶景峰
李彬彬
何国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unt Huangshan Y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unt Huangshan Y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unt Huangshan Y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unt Huangshan Yongzh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74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0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0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0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属于古建筑修复技术,其包括木材主体,所述木材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木材主体插接的插槽,其中一个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底板的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底板上均设有用于对所述木材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本申请具有能够提高木材主体整体修复后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降低古建筑木材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虽然一些古代建筑离现在很遥远,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学习借鉴,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发展现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相关技术中,包括木材主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古建筑木材修复完成后,木材主体整体的牢固程度不是很高,在遇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木材主体晃动的强度可能较大,从而可能导致古建筑木材发生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提高木材主体整体修复后的稳定性,从而能够降低古建筑木材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包括木材主体,所述木材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木材主体插接的插槽,其中一个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底板的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底板上均设有用于对所述木材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底板放置在木材主体的底端,并且将木材主体插接至两个底板上的插槽内,随后可通过连接组件将两个底板进行连接,之后再通过支撑机构对木材进行支撑加固,从而能够提高木材主体整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降低木材主体收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插接杆,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块以及第一弹簧,另外一个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杆插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块滑移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限位块上设有斜面,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以及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所述插接杆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插接杆插接至另外一个底板上的插接槽内,插接杆与插接槽相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能够通过限位块上的斜面推动限位块压缩第一弹簧进行移动,当插接杆移动至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限位块插接至限位槽内,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底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滑移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块;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且延伸至所述底板底板的外侧;所述拉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底板分离时,可向远离底板的方向拉动拉块,拉块移动带动拉杆移动,拉杆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当限位块移动至远离插接杆的位置后,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两个底板进行分离,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加固结构拆除。
优选的,两个所述底板的侧壁均螺纹配合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延伸至所述插槽内,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木材主体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能够抵接于所述木材主体;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安装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两个底板连接后,工作人员可转动手轮,手轮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能够驱动支撑板向靠近木材主体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板抵紧木材主体,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底板在木材主体的底端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移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向杆能够滑移于底板内,从而能够 降低支撑板跟随螺纹杆一起转动的可能性,降低了支撑板移动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木材主体的卡箍,所述卡箍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木材主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连接板连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杆向靠近木材主体的方向移动,直至卡箍能够抵接配合于木材主体上,从而能够对木材主体进行支撑,降低了木材主体发生晃动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丝杠,两个所述底板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滑移的第二滑槽,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丝杠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所述丝杠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所述支撑杆螺纹配合于所述丝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能够驱动支撑杆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杆发生移动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卡箍上设置有抵紧板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抵紧板能够抵接于所述木材主体,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抵紧板以及所述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箍向靠近木材主体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抵紧板移动,随后抵紧板能够首先与木材主体相接触,之后卡箍继续移动时,第二弹簧能够被压缩,并且第二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抵紧板抵紧木材主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木材主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底板放置在木材主体的底端,并且将木材主体插接至两个底板上的插槽内,随后可通过连接组件将两个底板进行连接,之后再通过支撑机构对木材进行支撑加固,从而能够提高木材主体整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降低木材主体收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
2.工作人员将插接杆插接至另外一个底板上的插槽内,插接杆与插槽相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能够通过限位块上的斜面推动限位块压缩第一弹簧进行移动,当插接杆移动至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限位块插接至限位槽内,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底板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3.当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底板分离时,可向远离底板的方向拉动拉块,拉块移动带动拉杆移动,拉杆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当限位块移动至远离插接杆的位置后,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两个底板进行分离,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加固结构拆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木材主体;2、底板;3、插槽;4、连接组件;5、支撑机构;6、插接杆;7、限位块;8、第一弹簧;9、插接槽;10、第一滑槽;11、斜面;12、限位槽;13、拉杆;14、拉块;15、螺纹杆;16、支撑板;17、手轮;18、导向杆;19、支撑杆;20、驱动组件;21、卡箍;22、驱动电机;23、丝杠;24、第二滑槽;25、抵紧板;2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包括木材主体1,木材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底板2,底板2呈长方体状,两个底板2沿木材主体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两个底板2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供木材主体1插接的插槽3,其中一个底板2上设有用于连接另外一个底板2的连接组件4;两个底板2上均设有用于对木材主体1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5。
如图1所示,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底板2放置在木材主体1的底端,并且将木材主体1插接至两个底板2上的插槽3内,随后可通过连接组件4将两个底板2进行连接,之后再通过支撑机构5对木材进行支撑加固,从而能够提高木材主体1整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降低木材主体1收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结合图1,其中一个底板2上焊接固定有两个插接杆6,两个插接杆6分别设置于底板2的前后两侧,插接杆6呈长方体状,连接组件4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连接组件4与两个插接杆6对应设置;连接组件4包括限位块7以及第一弹簧8,另外一个底板2上开设有两个供插接杆6插接的插接槽9,两组连接组件4分别设置于两个插接槽9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插接槽9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沿水平方向延伸,限位块7呈长方体状,限位块7沿水平方向滑移于第一滑槽10,限位块7靠近插接杆6的一端设有斜面11;第一弹簧8水平设置,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限位块7以及第一滑槽10远离插接杆6的一端内壁,插接杆6上开设有供限位块7插接的限位槽12。
如图2和图3所示,工作人员将插接杆6插接至另外一个底板2上的插接槽9内,插接杆6与插接槽9相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杆6能够通过限位块7上的斜面11推动限位块7压缩第一弹簧8进行移动,当插接杆6移动至限位块7与限位槽12相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弹簧8的弹力能够推动限位块7插接至限位槽12内,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底板2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槽10内沿水平方向滑移设置有拉杆13,拉杆13呈圆柱体状,拉杆13的一端焊接固定于限位块7;拉杆13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滑槽10远离插接杆6的一端内壁,且延伸至底板2的外侧;拉杆13远离底板2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拉块14,拉块14呈圆板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底板2分离时,可向远离底板2的方向拉动拉块14,拉块14移动带动拉杆13移动,拉杆13移动带动限位块7移动,当限位块7移动至远离插接杆6的位置后,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两个底板2进行分离,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将整个加固结构拆除。
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底板2的侧壁均螺纹配合有螺纹杆15,两个螺纹杆15沿着木材主体1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且螺纹杆15水平设置,螺纹杆15的一端延伸至插槽3内,螺纹杆15靠近木材主体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为弧形板,支撑板16能够抵接于木材主体1;螺纹杆15远离底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轮17。
如图1和图2所示,当工作人员将两个底板2连接后,工作人员可转动手轮17,手轮17转动带动螺纹杆15转动,螺纹杆15转动能够驱动支撑板16向靠近木材主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板16抵紧木材主体1,从而能够降低两个底板2在木材主体1的底端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16上焊接固定有两个导向杆18,导向杆18沿水平方向滑移设置于底板2的侧壁;设置的导向杆18能够滑移于底板2内,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板16跟随螺纹杆15一起转动的可能性,降低了支撑板16移动的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杆19以及用于驱动支撑杆19移动的驱动组件20,支撑杆19的顶端焊接固定有用于紧固木材主体1的卡箍21,卡箍21能够抵接配合于木材主体1;当两个连接板连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驱动组件20驱动支撑杆19向靠近木材主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卡箍21能够抵接配合于木材主体1上,从而能够对木材主体1进行支撑,降低了木材主体1发生晃动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电机22以及丝杠23,两个底板2上均开设有供支撑杆19滑移的第二滑槽24,第二滑槽24沿水平方向延伸,驱动电机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二滑槽24内远离木材主体1的一端内壁上;丝杠23水平设置,丝杠23转动设置于第二滑槽24的内壁,丝杠2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2的转轴,支撑杆19螺纹连接于丝杠23;工作人员可开启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能够驱动丝杠23转动,丝杠23转动能够驱动支撑杆19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杆19发生移动的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卡箍21上设置有抵紧板25以及第二弹簧26,抵紧板25为弧形板,抵紧板25能够抵接于木材主体1,第二弹簧26设置有两个,且第二弹簧26水平设置,第二弹簧26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抵紧板25以及卡箍21的相对内壁,第二弹簧26内设置有套管以及滑杆,套管以及滑杆均水平设置,套管的一端焊接固定于卡箍21,滑杆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抵紧板25,滑杆的另一端滑移于套管的内腔。
如图1和图2所示,卡箍21向靠近木材主体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抵紧板25移动,随后抵紧板25能够首先与木材主体1相接触,之后卡箍21继续移动时,第二弹簧26能够被压缩,并且第二弹簧26的弹力能够推动抵紧板25抵紧木材主体1,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木材主体1的稳定性;设置的套管以及滑杆能够降低第二弹簧26发生扭曲损坏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底板2放置在木材主体1的底端,并且将木材主体1插接至两个底板2上的插槽3内,随后可通过连接组件4将两个底板2进行连接,之后再通过支撑机构5对木材进行支撑加固,从而能够提高木材主体1整体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降低木材主体1收到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发生晃动倾倒的可能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包括木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材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底板(2),两个所述底板(2)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木材主体(1)插接的插槽(3),其中一个所述底板(2)上设有用于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底板(2)的连接组件(4);两个所述底板(2)上均设有用于对所述木材主体(1)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底板(2)上固定设置有插接杆(6),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限位块(7)以及第一弹簧(8),另外一个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杆(6)插接的插接槽(9),所述插接槽(9)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限位块(7)滑移于所述第一滑槽(10),所述限位块(7)上设有斜面(11),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7)以及所述第一滑槽(10)的内壁,所述插接杆(6)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7)插接的限位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内滑移设置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块(7);所述拉杆(13)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0)的内壁,且延伸至所述底板(2)的外侧;所述拉杆(13)远离所述底板(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块(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板(2)的侧壁均螺纹配合有螺纹杆(15),且所述螺纹杆(15)延伸至所述插槽(3)内,所述螺纹杆(15)靠近所述木材主体(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能够抵接于所述木材主体(1);所述螺纹杆(15)远离所述底板(2)的一端安装有手轮(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6)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18),所述导向杆(18)滑移设置于所述底板(2)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杆(1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19)移动的驱动组件(20),所述支撑杆(19)上固定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木材主体(1)的卡箍(21),所述卡箍(21)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木材主体(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电机(22)以及丝杠(23),两个所述底板(2)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19)滑移的第二滑槽(24),所述驱动电机(22)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24)内,所述丝杠(2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24)的内壁,所述丝杠(2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22)的转轴,所述支撑杆(19)螺纹配合于所述丝杠(2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21)上设置有抵紧板(25)以及第二弹簧(26),所述抵紧板(25)能够抵接于所述木材主体(1),所述第二弹簧(2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抵紧板(25)以及所述卡箍(21)。
CN202321197442.0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Active CN219910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442.0U CN219910141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7442.0U CN219910141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0141U true CN219910141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7442.0U Active CN219910141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0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64962B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19910141U (zh) 一种古建筑木材修复用加固结构
CN21465881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加固结构
CN208840834U (zh) 一种全自动的快速轴承装配系统
CN212976167U (zh) 一种管道外壁清理装置
CN114541747B (zh) 一种新型构造柱防溢浆施工工艺
CN111119433B (zh) 一种墙体装饰板连接挂件以及墙体装饰板的安装方法
CN113622562B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加固型模板
CN108773291A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电瓶车充电桩桩体
CN208844542U (zh) 一种软基加固装置
CN219638483U (zh)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加固装置
CN2086826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电瓶车充电桩桩体
CN112688122A (zh) 一种在电脑插入u盘时防止插接时接口接触不良装置
CN214451208U (zh) 一种便捷使用的pcb板移动架
CN115111905B (zh) 高速旋转式胶塞清洗硅化干燥机
CN114855665B (zh) 一种建设工程施工用警示装置
CN219383236U (zh) 一种采样管快速生产装置
CN217783143U (zh) 一种高稳定性市政建筑墙板的支撑装置
CN115492254B (zh) 一种设置铅芯滑移隔震支座
CN215104825U (zh) 一种轨道交通快速安装隔声屏体
CN214532908U (zh) 一种基于油田采油抽油机用高强度支撑结构
CN220789793U (zh) 一种边坡桩板墙加固结构
CN114620384B (zh) 核废料的仓储货架
CN217680741U (zh)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边角破损修补装置
CN219952777U (zh) 一种隔墙快速安装固定的承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