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9539U -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9539U
CN219909539U CN202321588580.1U CN202321588580U CN219909539U CN 219909539 U CN219909539 U CN 219909539U CN 202321588580 U CN202321588580 U CN 202321588580U CN 219909539 U CN219909539 U CN 219909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dy
upper wall
lower wall
floor slab
composite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85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长亮
姜广才
储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Yuande Tianyu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Yuande Tianyu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Yuande Tianyu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Yuande Tianyu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85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9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9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9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包括第一上墙体,所述第一上墙体的一侧贴合有第二上墙体,所述第二上墙体的一侧贴合有第三上墙体,所述第一上墙体的底部贴合有第一下墙体,所述第一下墙体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二上墙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二下墙体,所述第二下墙体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三上墙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三下墙体。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通过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第三上墙体、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第三下墙体、插板、竖板和加强筋的配合,工作人员可以预制一些较小的楼板,随后拼接出合适尺寸的楼板,可以大大降低制作人员的制作难度,并且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
传统的叠合楼板在进行使用时,大多直接加工出特定长度的板材,但当板材过大时,便给工作人员的加工以及运输作业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对较大的板材进行装配时,装配危险性也大大提高,并不很好的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而且增加了施工难度,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解决了传统的叠合楼板在进行使用时,大多直接加工出特定长度的板材,但当板材过大时,便给工作人员的加工以及运输作业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对较大的板材进行装配时,装配危险性也大大提高,并不很好的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而且增加了施工难度,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包括第一上墙体,所述第一上墙体的一侧贴合有第二上墙体,所述第二上墙体的一侧贴合有第三上墙体,所述第一上墙体的底部贴合有第一下墙体,所述第一下墙体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二上墙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二下墙体,所述第二下墙体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三上墙体底部相贴合的第三下墙体,所述第一上墙体的一侧设有插板,所述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和第三上墙体通过插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通过插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和第三上墙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有竖板,三个所述竖板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的内壁相插接,所述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三个所述加强筋的顶部分别与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和第三上墙体的底部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和第三上墙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和第三下墙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磨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通过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第三上墙体、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第三下墙体、插板、竖板和加强筋的配合,工作人员可以预制一些较小的楼板,随后拼接出合适尺寸的楼板,可以大大降低制作人员的制作难度,并且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运输,而且在进行装配式,由于板材较小,进而可以降低装配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装配时的危险,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加强筋等组件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装配强度,保证了使用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三下墙体、插板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墙体,2、第二上墙体,3、第三上墙体,4、第一下墙体,5、第二下墙体,6、第三下墙体,7、插板,8、加强筋,9、竖板,10、连接筋,11、打磨层,12、保温层,13、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传统的叠合楼板在进行使用时,大多直接加工出特定长度的板材,但当板材过大时,便给工作人员的加工以及运输作业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对较大的板材进行装配时,装配危险性也大大提高,并不很好的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而且增加了施工难度,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通过第一上墙体、第二上墙体、第三上墙体、第一下墙体、第二下墙体、第三下墙体、插板、竖板和加强筋的配合,工作人员可以预制一些较小的楼板,随后拼接出合适尺寸的楼板,可以大大降低制作人员的制作难度,并且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运输,而且在进行装配式,由于板材较小,进而可以降低装配的重量,可以有效降低装配时的危险,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加强筋等组件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装配强度,保证了使用时的质量。
实施例一:由图1、2、3和4可知,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包括第一上墙体1,第一上墙体1的一侧贴合有第二上墙体2,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添加或减少第二上墙体2和第二下墙体5的数量,进而实现不同长度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组装,第二上墙体2的一侧贴合有第三上墙体3,第一上墙体1的底部贴合有第一下墙体4,第一下墙体4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二上墙体2底部相贴合的第二下墙体5,第二下墙体5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三上墙体3底部相贴合的第三下墙体6,第一上墙体1的一侧设有插板7,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通过插板7连接在一起,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通过插板7连接在一起,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底部均固定连有竖板9,插板7和竖板9起到限制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连接组件位置的作用,并且当连接完毕后,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进而保证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连接组件的稳定性,三个竖板9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相插接,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8,加强筋8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整体强度,三个加强筋8的顶部分别与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底部相固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添加或减少第二上墙体2和第二下墙体5的数量,进而实现不同长度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组装,插板7和竖板9起到限制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连接组件位置的作用,并且当连接完毕后,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进而保证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连接组件的稳定性,加强筋8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筋10,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3,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2,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磨层1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连接筋10的设计,使得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可以更加便利的与外界物品进行连接,防水层13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防水能力,保温层12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保温能力,进而提高了居住舒适度,打磨层11的设计,使得施工人员可以更加便利的将刮大白等装饰物品固定在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的外壁;
具体的,在使用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时,首先制作人员制作出合适数量的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组件,这时工作人员将组件运输到需要装配的位置,这时按照安装顺序将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第三上墙体3、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进行组装,随后施工人员往该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注入混凝土,这时等待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完成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包括第一上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墙体(1)的一侧贴合有第二上墙体(2),所述第二上墙体(2)的一侧贴合有第三上墙体(3),所述第一上墙体(1)的底部贴合有第一下墙体(4),所述第一下墙体(4)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二上墙体(2)底部相贴合的第二下墙体(5),所述第二下墙体(5)的一侧贴合有与第三上墙体(3)底部相贴合的第三下墙体(6),所述第一上墙体(1)的一侧设有插板(7),所述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通过插板(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通过插板(7)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底部均固定连有竖板(9),三个所述竖板(9)的外壁分别与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相插接,所述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8),三个所述加强筋(8)的顶部分别与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底部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筋(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墙体(1)、第二上墙体(2)和第三上墙体(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水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墙体(4)、第二下墙体(5)和第三下墙体(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打磨层(11)。
CN202321588580.1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Active CN219909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8580.1U CN2199095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8580.1U CN2199095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9539U true CN219909539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8580.1U Active CN2199095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9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230B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体及其连接方式
CN101265723A (zh) 由复合建筑板材组装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及建造方法
CN102561513A (zh) 一种单元舱式建筑体系
CN107724561B (zh) 装配式墙体结构
CN205000553U (zh) 防火钢柱及楼体
CN206769055U (zh) 一种基于c型钢的别墅预制墙板
CN205444984U (zh) 拼装式环卫室
CN21990953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楼板
KR20110009882A (ko) 가구식 건축물의 맞춤식 공법 및 전통한식 구조
CN207660176U (zh) 轻质预制混凝土外围护墙板
CN215888775U (zh) 一种插入式密拼叠合楼板
CN208870194U (zh) 空间模块化房屋
CN105064552B (zh) 一种轻质抗震隔墙板用组合式异型钢管
CN106284791B (zh) 一种无接缝预制整体式聚氨酯楼板
CN204225270U (zh) 一种轻质高强剪力式组装楼房结构体系
CN104389346B (zh) 一种轻质高强剪力式组装楼房结构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209817211U (zh) 一种减震型轻钢龙骨楼板
CN209799156U (zh) 一种建筑用轻质复合节能墙材
CN206158232U (zh) 一种组合式多变别墅
CN205918178U (zh) 一种高效节能拼装式基站房
CN220521761U (zh) 一种装配式上下水泥房抗震连接装置
CN215888773U (zh) 一种方便吊装的叠合楼板
CA1057526A (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N217998415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木结构墙板
CN210563560U (zh) 可移动模块化警务执勤装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