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348U -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348U
CN219895348U CN202321287603.5U CN202321287603U CN219895348U CN 219895348 U CN219895348 U CN 219895348U CN 202321287603 U CN202321287603 U CN 202321287603U CN 219895348 U CN219895348 U CN 219895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heating
mounting bracket
cooking container
inn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76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达
陈显怀
袁伟
李长财
朱传斌
夏旺
陈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76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包括:烹饪座,烹饪座限定出容纳腔,用于容纳烹饪容器;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设于烹饪座且包括安装支架和加热件,加热件设于安装支架,用于加热烹饪容器的侧壁;其中,烹饪座具有连接部,安装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部可选择地与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连接,以将加热件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在烹饪座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以对不同烹饪容器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加热件固定设置在外壳罩的内部,加热件只能对其附近的区域处进行加热,无法根据需求调整加热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该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在烹饪座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以对不同烹饪容器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包括:烹饪座,所述烹饪座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容纳烹饪容器;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且包括安装支架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其中,所述烹饪座具有连接部,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以将所述加热件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在烹饪座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以对不同烹饪容器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排布,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加热件彼此靠近的一端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加热件彼此靠近的一端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2,所述L1不等于所述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为卡凸,所述第一配合部为适于与所述卡凸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适于与所述卡凸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座包括:内壳罩;外壳罩,所述外壳罩套装在所述内壳罩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内壳罩与所述外壳罩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内壳罩和/或所述外壳罩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罩和所述外壳罩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内壳罩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外壳罩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内壳罩和所述外壳罩通过紧固件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罩的内周壁构成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内壳罩具有通口,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内壳罩与所述加热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通口相对的位置为透明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罩和/或所述外壳罩的顶部具有朝上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罩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的下部,至少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设于所述烹饪主体,用于开闭所述烹饪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在烹饪座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以对不同烹饪容器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烹饪容器位于容纳腔内。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烹饪主体1,
烹饪座10,容纳腔11,顶部开口111,连接部16,
外壳罩17,内壳罩21,通口212,
第一加热装置25,安装支架250,第一配合部251,第二配合部252,加热件260,
第一支撑凸部281,第二支撑凸部282,
第二加热装置32,
烹饪器具40,烹饪容器41,翻边411,盖体组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包括烹饪座10和第一加热装置25。
烹饪座10限定出容纳腔11,容纳腔11具有顶部开口111,容纳腔11用于容纳烹饪容器41,第一加热装置25设于烹饪座10。
如图5-图7所示,第一加热装置25包括安装支架250和加热件260,加热件260设于安装支架250,加热件260用于加热烹饪容器41的侧壁,以便于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更好烹饪,同时能够减少烹饪容器41内热量的损耗,便于更好地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保温。
在相关技术中,在烹饪器具40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或在烹饪器具40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保温时,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能够从烹饪容器41上部的开口处进入烹饪容器41,冷空气会影响烹饪容器41内的温度,造成烹饪容器41上方的温度较烹饪容器41底部的温度低,进而可能会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造成影响。
因此,本申请利用第一加热装置25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以能够对烹饪容器41进行加热,进而便于减少烹饪容器41内热量的损耗,以能够更好地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更好的实现对烹饪容器41内食材的烹饪,同时便于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此外,在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烹饪容器41上方进入烹饪容器41内时,烹饪容器41上方的空气会吸收烹饪容器41内的热量,进而容易在烹饪容器41的上方产生冷凝水,利用第一加热装置25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以能够对烹饪容器41上方的空气进行加热,便于提高烹饪容器41上方的温度,避免会在烹饪容器41的上方产生过多的冷凝水,避免产生的冷凝水会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造成影响。
其中,烹饪座10具有连接部16,安装支架250具有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连接部16可选择地与第一配合部251、第二配合部252连接,以将加热件260固定在烹饪座10上不同高度位置处,进而便于调整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上的高度,调整加热件260相对于容纳腔11的高度,一方面便于对同一个烹饪容器41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以实现不同的加热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调节加热件260的高度,以适配不同尺寸的烹饪容器41,使加热件260能够对多种不同型号的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在第一配合部251与连接部16连接时,若需要调整加热件260相对于烹饪容器41的高度,以对烹饪容器41的指定高度处进行加热,可使第一配合部251与连接部16脱离配合,使第二配合部252与连接部16相配合,以调整加热件260的高度,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260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41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41,以对不同烹饪容器41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在安装支架250的高度方向上排布,加热件260位于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之间,在连接部16与第一配合部251和连接部16与第二配合部252连接时,加热件260位于不同高度处,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地使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中的一个与连接部16连接,以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以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烹饪容器41的高度,进而能够适应性的对不同的烹饪容器41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配合部251与加热件260彼此靠近的一端在安装支架250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1,第二配合部252与加热件260彼此靠近的一端在安装支架250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2,L1不等于L2,以在第一配合部251和连接部16连接时,加热件260能够对与连接部16距离为L1处的烹饪器具40的侧壁进行加热,在第二配合部252与连接部16连接时,加热件260能够对与连接部16距离为L2处的烹饪器具40的侧壁进行加热,以根据需求对同一烹饪容器41不同高度的侧壁进行加热,以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烹饪容器41的高度,进而能够适应性的对烹饪容器41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分别位于安装支架250的高度方向上两端,以在第一配合部251或第二配合部252与连接部16连接时,能够调节加热件260的高度,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器具40不同高度的侧壁进行加热,使加热件260能够适配不同烹饪容器41的高度,进而能够适应性的对不同的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连接部16为卡凸,第一配合部251为第一卡扣,第一卡扣适于与卡凸卡接配合,第二配合部252为第二卡扣,第二卡扣适于与卡凸卡接配合,通过可选择地使卡凸与第一卡扣或第二卡钩卡接配合,能够调整加热件260相对于连接部16的高度,进而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器具40不同高度的侧壁进行加热。
其中,卡凸与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以便于实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与卡凸的可拆卸连接,进而方便使卡凸与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脱离配合,使卡凸与第一卡扣或第二卡扣卡接配合,以能够快速实现安装支架250与烹饪座10的连接和脱离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结构相同,以使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能够以相同的方式与卡凸卡接配合,这样操作员在调节加热件260的高度,需要使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中的一个与卡凸脱离配合,使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中的另一个与卡凸配合时,操作员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对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卡凸进行操作即可,便于简化操作员的操作,减少操作员操作的复杂性。
此外,使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结构相同,以便于降低安装支架250结构的复杂程度,便于降低加工难度,进而便于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烹饪座10包括内壳罩21、外壳罩17,外壳罩17套装在内壳罩21的外侧,其中,第一加热装置25位于内壳罩21与外壳罩17之间,以将第一加热装置25限定在指定位置处,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41的侧壁进行加热。
同时,将第一加热装置25设置在外壳罩17和内壳罩21之间,以能够为第一加热装置25提供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避免处于高温的加热件260会对烹饪主体1的其它零部件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操作员将安装支架250从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取出,或将安装支架250安装在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6设置在内壳罩21上,使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可拆卸地连接,以使连接部16可选择地与第一配合部251或第二配合部252连接,进而能够调节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内的高度,以根据需求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侧壁的指定位置处进行加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50与外壳罩17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操作员将安装支架250从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取出,或将安装支架250安装在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6设置在外壳罩17上,使安装支架250与外壳罩17可拆卸地连接,以使连接部16可选择地与第一配合部251或第二配合部252连接,进而能够调节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内的高度,以根据需求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侧壁的指定位置处进行加热。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操作员将安装支架250从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取出,或将安装支架250安装在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6设置在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上,使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可拆卸连接,以使连接部16可选择地与第一配合部251或第二配合部252连接,进而能够调节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内的高度,以根据需求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侧壁的指定位置处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可拆卸地连接,以能够将内壳罩21从外壳罩17上取下,进而方便操作员对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之间的第一加热装置25进行操作,进而方便实现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和\或外壳罩17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调整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上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加热装置25安装在烹饪座10上时,可先将安装支架250与内壳罩21安装在一起,然后将第一加热装置25与内壳罩21一起安装至外壳罩17上,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
当然,也可以先将安装支架250安装在外壳罩17上,然后将内壳罩21设置在第一加热装置25的一侧,以将第一加热装置25设置在外壳罩17和内壳罩21之间,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这样设置便于简化安装第一加热装置25的步骤,提高对第一加热装置25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壳罩21具有第一固定孔,外壳罩17具有第二固定孔,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将内壳罩21与外壳罩17紧固连接在一起,进而将内壳罩21固定在外壳罩17上,由于第一加热装置25位于内壳罩21与外壳罩17之间,在将内壳罩21固定在外壳罩17上后,能够将第一加热装置25固定在指定位置处,以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位于第二固定孔的上方,第一固定孔具有内螺纹,第二固定孔为通孔,紧固件从下向上穿过第二固定孔后与第一固定孔螺纹配合,以利用紧固件将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接在一起,进而将内壳罩21和外壳罩17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内壳罩21的内周壁构成容纳腔11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内壳罩21具有通口212,安装支架250设于内壳罩21与加热件260之间,安装支架250与通口212相对的位置为透明件,以使加热件260的至少一部分从通口212处可被观测到,使安装支架250与通口212相对的位置为透明件,以避免安装支架250会对加热件260的观测造成遮挡,进而使用户能够从通口212处对安装支架250和加热件260进行观测,以在第一加热装置25发生故障时,用户能够及时观测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壳罩21具有多个通口212,多个通口212沿内壳罩21的周向间隔设置,通口212与加热件260的位置相对应,安装支架250设置在通口212与加热件260之间,安装支架250与通口212相对的位置为透明件,用户能够从多个通口212处对加热件260进行观测。
在加热件260包括发热件的实施例中,加热件260在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时,会产生热量并发出红光,发出的红光可从通口212处照射至容纳腔11内,一方面便于提高烹饪主体1整体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能够告知用户此时第一加热装置25正在工作,此时加热件260正在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
此外,这样设置便于使加热件26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安装支架250直接从通口212处传递至烹饪容器41,以能够提高加热件260对烹饪容器41的加热效率。同时,在加热件260应该对烹饪容器41侧壁进行加热而未对烹饪容器41侧壁进行加热时,用户能够及时观测到,以在加热件260出现故障时,用户能够及时发现。
当然,加热件260也可以包括电磁加热件、红外加热件等。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260缠绕在安装支架250远离烹饪容器41的一侧,安装支架250包括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设置在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之间,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朝远离第一配合部251和第二配合部252的方向水平延伸。
加热件260位于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之间,以利用第一支撑凸部281和第二支撑凸部282对加热件260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定,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向限定仅为便于对附图进行描述,不会对烹饪主体1的实际设置位置和方向产生限定,其中,加热件260沿竖直方向缠绕,以使加热件260的延伸方向与烹饪容器41侧壁的延伸方向相适配,使加热件260能够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充分的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壳罩21和/或外壳罩17的顶部具有朝上延伸的支撑部(图中未示出),支撑部用于支撑烹饪容器41,以对烹饪容器41沿上下方向的位置进行支撑,进而使烹饪容器41位于容纳腔11内合适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罩21的顶部具有支撑部,支撑部向上延伸,烹饪容器41的边沿处具有翻边411,翻边411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部支撑于翻边411的下表面,以对烹饪容器41进行支撑,以将烹饪容器41设置在容纳腔11内合适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壳罩21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将加热件260与烹饪容器41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烹饪主体1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32,第二加热装置32设于烹饪座10的下部,第二加热装置32至少用于加热烹饪容器41的底部,以从烹饪容器41的底部对烹饪容器41进行加热,以使烹饪器具40能够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充分烹饪。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40。这里的烹饪器具40可以为电饭煲、压力锅、电炖锅等。
如图4-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4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烹饪容器41和盖体组件42。
烹饪容器41可分离地设于容纳腔11内,用户可将烹饪容器41从顶部开口111处放置在容纳腔11内,用户也可以将烹饪容器41从顶部开口111处移出容纳腔11,以方便用户对烹饪容器41进行清洗等操作,这样用户可先将食材放置在烹饪容器41内,然后再将烹饪容器41放置在容纳腔11内,方便用户的操作。
盖体组件42设于烹饪主体1,盖体组件42用于开闭烹饪容器41,以在需要时盖体组件42能够封闭烹饪容器41,使烹饪器具40能够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充分烹饪,在需要时盖体组件42能够打开烹饪容器41,以方便用户将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盛出。
在相关技术中,在烹饪器具40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烹饪或在烹饪器具40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保温时,即使盖体组件42关闭烹饪容器41的开口,但二者之间存在缝隙,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能够从盖体组件42和烹饪容器41之间的缝隙处到达烹饪容器41的内,冷空气会影响烹饪容器41内的温度,造成烹饪容器41上方的温度较烹饪容器41底部的温度低,进而可能会影响烹饪容器41内部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因此使第一加热装置25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减少烹饪容器41内热量的损耗,进而便于更好地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以更好的实现对烹饪容器41内食材的烹饪,同时便于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
此外,由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的温度低于烹饪容器41内空气的温度,在外界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盖体组件42和烹饪容器41之间的缝隙处进入烹饪容器41上方时,烹饪容器41上方的空气吸收烹饪容器41内的热量容易在烹饪容器41的上方产生冷凝水,形成的冷凝水会附着在盖体组件42上,利用第一加热装置25对烹饪容器41的侧壁上部进行加热,便于减少冷凝水的产生,避免冷凝水会对烹饪容器41内的食材造成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40,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1,可根据需求适应性调整加热件260在烹饪座10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加热件260加热的范围,能够对烹饪容器41不同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能够适配不同的烹饪容器41,以对不同烹饪容器41的指定高度处的侧壁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4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座,所述烹饪座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容纳烹饪容器;
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且包括安装支架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的侧壁;
其中,所述烹饪座具有连接部,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以将所述加热件固定在不同高度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排布,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加热件彼此靠近的一端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加热件彼此靠近的一端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2,所述L1不等于所述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卡凸,所述第一配合部为适于与所述卡凸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配合部为适于与所述卡凸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座包括:
内壳罩;
外壳罩,所述外壳罩套装在所述内壳罩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内壳罩与所述外壳罩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内壳罩和/或所述外壳罩可拆卸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罩和所述外壳罩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罩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外壳罩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内壳罩和所述外壳罩通过紧固件连接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罩的内周壁构成所述容纳腔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内壳罩具有通口,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内壳罩与所述加热件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通口相对的位置为透明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罩和/或所述外壳罩的顶部具有朝上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容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罩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烹饪座的下部,至少用于加热所述烹饪容器的底部。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
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设于所述烹饪主体,用于开闭所述烹饪容器。
CN202321287603.5U 2023-05-24 2023-05-24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895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7603.5U CN219895348U (zh) 2023-05-24 2023-05-24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7603.5U CN219895348U (zh) 2023-05-24 2023-05-24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348U true CN21989534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7603.5U Active CN219895348U (zh) 2023-05-24 2023-05-24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5106B1 (ko) 전기밥솥
US10820736B2 (en) Home appliance with recessed water vessel housing
CN211432279U (zh) 烹饪器具
CN211483987U (zh) 烹饪器具
CN21989534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111329333A (zh) 便携式加热容器
CN220045567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21293935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04556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JP2007029403A (ja) 炊飯器
JP6058520B2 (ja) 調理器
CN210961468U (zh) 高效散热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20045569U (zh) 烹饪器具
CN213075385U (zh) 便携式加热容器
CN208640356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323U (zh) 烹饪器具
CN214595470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82589U (zh) 烹饪器具
CN211704275U (zh) 烹饪器具
CN21665206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738380U (zh) 烹饪箱
CN220695047U (zh) 烹饪器具
CN216317151U (zh) 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11582704U (zh) 烹饪器具
CN21090255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