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150U - 一种坐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坐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150U
CN219895150U CN202320880255.6U CN202320880255U CN219895150U CN 219895150 U CN219895150 U CN 219895150U CN 202320880255 U CN202320880255 U CN 202320880255U CN 219895150 U CN219895150 U CN 21989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ackrest
limiting
seat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02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炳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02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坐具,包括:坐垫;两个扶手,坐垫的两相对侧各设一扶手;至少部分设于两个扶手之间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轴部,转轴部的两相对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一扶手;靠背,设于两个扶手之间并连接转动组件;靠背可绕转轴部转动,以调整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夹角。此种设计用在靠椅或者沙发等坐具上时,能够通过坐具自身姿态调整,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躺或坐在坐具上,给予使用者更为丰富的乘坐体验,带来更为舒适的使用感受,同时也避免电器元件的设计,从而达到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坐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具。
背景技术
诸如沙发、靠椅等常见的坐具,可用于乘坐以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事务。常规的沙发和靠椅,通常来说其靠背是无法进行角度调整的,这样人们坐于坐具上时无法实现诸如平躺、斜躺等姿态的改变,长期乘坐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而一些电动功能的沙发或靠椅,虽然可进行靠背角度调整,但造价昂贵。
综上,对于沙发、靠椅等带靠背的坐具来说,如何使坐具在实现姿态调整同时降低物料成本,是目前坐具可以进行优化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坐具,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坐具无法同时兼顾姿态可调性能和低造价成本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坐具,包括:坐垫;两个扶手,坐垫的两相对侧各设一扶手;至少部分设于两个扶手之间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轴部,转轴部的两相对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一扶手;靠背,设于两个扶手之间并连接转动组件;靠背可绕转轴部转动,以调整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转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于转轴部的周部,且向转轴部外延伸;坐具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设于扶手,且与限位部对应;靠背可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以驱动限位部随转轴部转动至与止挡件接触,以及使止挡件通过限位部止挡靠背继续转动。
可选地,转轴部中对应靠背的部分,与转轴部中转动连接扶手的部分分别位于限位部两侧;限位部与扶手沿转轴部的轴向限位配合。
可选地,止挡件包括基板部和第一支耳部,基板部连接扶手,第一支耳部连接基板部且向基板部外延伸;第一支耳部设有朝向限位部设置的止挡面,止挡面相对于坐垫倾斜设置,限位部设有限位面;在靠背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面贴合止挡面,靠背平行于止挡面。
可选地,止挡件还设有第二支耳部,第二支耳部连接第一支耳部远离基板部的一端,且向远离基板部的方向延伸;基板部所在位置的高度、第一支耳部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二支耳部所在位置的高度依次递增;第二支耳部远离第一支耳部的一端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限位部任意位置所在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支座,两个扶手相互朝向的一侧各设一支座,支座设有安装孔,转轴部的两相对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一支座的安装孔中。
可选地,扶手朝向转轴部的一侧设有安装腔室,止挡件和支座均设于安装腔室中;转轴部的端部伸入安装腔室,以转动相连于支座;限位部位于安装腔室,以与止挡件止挡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阻尼伸缩件,阻尼伸缩件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转轴部可转动地连接;阻尼伸缩件的第二端与坐垫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阻尼伸缩件可驱动转轴部转动,以带动靠背复位至预设角度位置;靠背可离开预设角度位置,以带动阻尼伸缩件随转轴部的转动进行伸缩。
可选地,转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支耳部,连接支耳部设于转轴部的周部,连接支耳部上设有与转轴部间隔设置的销轴,阻尼伸缩件的第一端与销轴可转动地相连。
可选地,转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转轴部的周部,且向转轴部外延伸的骨架部,骨架部连接靠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公开的坐具包括:坐垫;两个扶手,坐垫的两相对侧各设一扶手;至少部分设于两个扶手之间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轴部,转轴部的两相对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一扶手;靠背,设于两个扶手之间并连接转动组件;靠背可绕转轴部转动,以调整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夹角。
举例来说,靠背具有一个初始的预设角度位置,比如靠背可以垂直于坐垫,用于使用者坐于坐具上,靠背也可调整至第一角度位置,此时靠背与坐垫之间夹角增大,使用者可以躺在坐具上。
此种设计用在靠椅或者沙发等坐具上时,能够通过坐具自身姿态调整,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躺或坐在坐具上,给予使用者更为丰富的乘坐体验,带来更为舒适的使用感受,同时也避免电器元件的设计,从而达到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坐具内部转动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坐具的背面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图2的I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限位部与止挡部在预设角度的位置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限位部与止挡部离开预设角度的位置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限位部与止挡部在第一角度位置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阻尼伸缩件在预设角度的位置图;
图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阻尼伸缩件在第一角度的位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坐垫、
20-扶手、
21-安装腔室、
30-转动组件、
31-转轴部、
32-限位部、
321-限位面、322-圆弧面、
33-连接支耳部、
34-骨架部、
35-销轴、
40-靠背、
50-止挡件、
51-基板部、
52-第一支耳部、
521-止挡面、
53-第二支耳部、
60-支座、
61-轴承、
70-阻尼伸缩件、
80-坐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关技术中,诸如沙发、靠椅等带靠背的坐具,通常无法进行姿态调整,而一些带电动功能的坐具又造价昂贵,为此,遂产生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图8进行阐述。
请参考图1、图2、图4和图6,本申请公开一种坐具,坐具可以包括:坐垫10、扶手20、转动组件30和靠背40。
其中,坐垫10用于供使用者乘坐,比如沙发的软质坐垫、皮质坐垫,靠椅的硬质坐垫等。扶手20共设置两个,具体来说坐垫10的两相对侧各设一扶手20。转动组件30的至少部分设于两个扶手20之间,转动组件30可以包括转轴部31,转轴部31的两相对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一扶手20。靠背40设于两个扶手20之间并连接转动组件30。
靠背40可绕转轴部31转动,以调整靠背40与坐垫10之间的夹角,如此,可实现靠背40的姿态可调。
举例来说,靠背40具有一个初始的预设角度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靠背40可以垂直于坐垫10,用于使用者坐于坐具上,靠背40也可调整至图6的第一角度位置,此时靠背40与坐垫10之间夹角增大,使用者可以躺在坐具上。此种设计用在靠椅或者沙发等坐具上时,能够通过坐具自身姿态调整,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躺或坐在坐具上,给予使用者更为丰富的乘坐体验,带来更为舒适的使用感受,同时也避免电器元件的设计,从而达到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
对于转轴部31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扶手20的方式来说,可以直接在扶手20上开设通孔,以将转轴部31的端部转动相连在扶手20上开设的通孔中,以实现与扶手20的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设置后文所述的支座60等部件连接扶手20,并将转轴部31与支座60转动连接,以实现转轴部31与扶手20的间接相连,支座60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详述。
可选地,请参考图1、图4~图6,转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限位部32,限位部32设于转轴部31的周部,且向转轴部31外延伸,比如转轴部31向转轴部31径向延伸形成限位板或者其他结构。坐具还可以包括止挡件50,止挡件50设于扶手20,且与限位部32对应。限位部32和止挡件50相互配合,用于控制靠背40的可调角度,具体阐述如下:
当靠背40处于图4所示的预设角度位置时,使用者可坐于坐具上,此时限位部32和止挡件50之间不产生接触,止挡件50也不对限位部32产生止挡。
当需要调整坐具姿态时,则控制靠背40转动,比如转动至图5所示的角度位置,或者图6所示的角度位置。具体来说,靠背40可转动至图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以驱动限位部32随转轴部31转动至与止挡件50接触,以及使止挡件50通过限位部32止挡靠背40继续转动,此时靠背40可固定在第一角度位置,以便使用者躺在坐具上。如此,通过止挡件50对限位部32的止挡,可以控制靠背40的角度调整范围,以防止靠背40过度转动,并能够使靠背40可保持在某个特定角度不变,比如图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以便用户躺在坐具上。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转轴部31中对应靠背40的部分,与转轴部31中转动连接扶手20的部分分别位于限位部32两侧;限位部32与扶手20沿转轴部31的轴向限位配合。如此,可以防止转轴部31沿自身轴向的窜动,使得坐具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也可以看出,限位部32既能够跟止挡件50止挡配合实现控制靠背40的转动角度,又能够与扶手20限位配合防止轴向窜动,这样就实现了对限位部32的复用。
可选地,限位部3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限位部32相互间隔,两个限位部32之间的部分用于对应靠背40,此种设计可以提高限位部32的轴向限位效果。
可选地,请参考图4~图6,止挡件50可以包括基板部51和第一支耳部52,基板部51连接扶手20,第一支耳部52连接基板部51且向基板部51外延伸。第一支耳部52设有朝向限位部32设置的止挡面521,止挡面521相对于坐垫10倾斜设置,限位部32设有限位面321;在靠背40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限位面321贴合止挡面521,靠背40平行于止挡面521,即通过限位面321与止挡面521的相互贴合,可以使靠背40相对于坐垫10倾斜设置,以使使用者可以斜躺于坐具上,此种斜躺的乘坐体验较为舒适。同时,限位面321和止挡面521相互贴合的设计,使得止挡件50和限位部3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可以实现较佳的止挡效果。
可选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止挡面521相对于坐垫10的倾斜角度可以控制在160°,即靠背40相对于坐垫10的最大倾斜角度为160°,此种角度进行斜躺的舒适度较之其他角度更佳。
可选地,限位面321设置在限位部32周部,同时限位部32周部还设有圆弧面322,圆弧面322连接限位面321靠近止挡面521的一侧。如此,在靠背40由图4所示的预设角度位置,向图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限位部32的圆弧面322首先与止挡面521接触,比如图5所示,此种圆弧面322设计可以保证限位部32在止挡面521上的流畅滑动,进而顺利过度至图6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防止转动过程中出现卡滞等现象。
可选地,止挡件50还设有第二支耳部53,第二支耳部53连接第一支耳部52远离基板部51的一端,且向远离基板部51的方向延伸;基板部51所在位置的高度、第一支耳部52所在位置的高度和第二支耳部53所在位置的高度依次递增;第二支耳部53远离第一支耳部52的一端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限位部32任意位置所在高度。
如此,通过第二支耳部53沿第一支耳部52远端延伸,可以实现对限位部32的进一步限位,以避免限位部32过度运动跑出第二支耳部53和第一支耳部52所限定的区域,对限位部32实现较好的止挡遮罩效果,实现对限位部32的保护。
可选地,坐具还可以包括支座60,两个扶手20相互朝向的一侧各设一支座60,支座60设有安装孔,转轴部31的两相对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一支座60的安装孔中。如此,可以使得本申请的装配结构更加合理,较之直接将转轴部31转动连接在扶手20的方式来说,通过支座60将转轴部31间接安装在扶手20,可在支座60磨损时进行拆卸更换,而不用更换整个扶手20。
可选地,支座60的安装孔内还可以设置轴承61,支座60通过轴承61与转轴部31可转动地相连,能够使转动更加流畅。
可选地,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坐具还可以包括阻尼伸缩件70,阻尼伸缩件70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转轴部31可转动地连接。阻尼伸缩件70的第二端与坐垫1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阻尼伸缩件70可驱动转轴部31转动,以带动靠背40复位至预设角度位置;靠背40可离开预设角度位置,以带动阻尼伸缩件70随转轴部31的转动进行伸缩。
以阻尼伸缩件70为气压杆为例,气压杆的杆件一端可以连接在转轴部31上,而气压杆的气缸一端可以连接在坐垫10上。当靠背40处于图7所示的预设角度位置时,阻尼伸缩件70也处于预设长度,而当使用者想要斜躺于坐具上时,可以用力向后顶以施加给靠背40驱动力,从而使靠背40转动以离开预设角度位置,比如转动至图8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靠背40在转动过程中将带动转轴部31转动,进而使阻尼伸缩件70缩短,此时阻尼伸缩件70内空气被压缩以存储势能。
如果使用者想切换至坐姿,或者离开坐具时,将解除对靠背40的驱动力,此时气压杆将释放势能并进行回弹,于此同时气压杆将驱动转轴部31转动,进而带动靠背40转动以复位至图7所示的预设角度。
可见,阻尼伸缩件70的设置可以实现靠背40的自动复位,使得坐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同时,阻尼伸缩件70将提供一定的阻尼,比如使用者在驱动靠背40转动的过程中,阻尼伸缩件70将提供一定的反向力,此种阻力效果将使得转动的过程更易于控制。
可选地,阻尼伸缩件70也可以设置为弹簧等伸缩件,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存储势能,也能实现靠背40的自动复位,以及在转动过程中提供阻尼,此处不再详述。
可选地,阻尼伸缩件70可以与转轴部31直接相连,比如在转轴部31上开设沟槽,并在沟槽中设置光轴以转动连接阻尼伸缩件70,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转轴部31的相连。阻尼伸缩件70也可以间接与转轴部31相连,具体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转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连接支耳部33,连接支耳部33设于转轴部31的周部,连接支耳部33上设有与转轴部31间隔设置的销轴35,阻尼伸缩件70的第一端与销轴35可转动地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靠背40复位至图7所示预设角度位置的过程中,阻尼伸缩件70对转轴部31施加的驱动力,将最终转化为转轴部31的输出扭矩,进而驱动靠背40转动,而销轴35的轴线与转轴部31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转轴部31的输出扭矩的力臂,由物理学概念可知,驱动力恒定的情况下,力臂越大则输出扭矩越大。如此,本申请通过设置连接支耳部33和销轴35,从而增大阻尼伸缩件70施加在转轴部31上的力臂大小,增大转轴部31的输出扭矩,从而更为有效的驱动靠背40转动以复位。
可选地,对于销轴35的具体结构来说,销轴35可以是铆接在连接支耳部33上的铆钉,本申请采用螺栓和螺套的组合,具体来说螺栓从连接支耳部33的一端穿入,螺套从连接支耳部33的另一端穿入以螺纹相连于螺杆,从而螺套和螺杆合在一起形成销轴35,便于对销轴35进行拆装。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转轴部31的周部,且向转轴部31外延伸的骨架部34,骨架部34连接靠背40。骨架部34的设置可以实现对靠背40的支撑效果,使靠背40的结构更加稳定;同时,骨架部34的设置也能够更为容易的将对靠背40的驱动力传导至转轴部31,使得转轴部31更为容易的跟随靠背40转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坐垫10可以包括坐腿80,坐垫10、两个扶手20和靠背40围成乘坐区域,以供使用者乘坐。坐腿80部连接于坐垫10背离乘坐区域的一侧,坐腿80可以实现对坐垫10支撑,使得坐垫10处于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更便于使用者进行乘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垫(10);
两个扶手(20),所述坐垫(10)的两相对侧各设一所述扶手(20);
至少部分设于两个所述扶手(20)之间的转动组件(30),所述转动组件(30)包括转轴部(31),所述转轴部(31)的两相对端分别直接或间接可转动地相连一所述扶手(20);
靠背(40),设于两个所述扶手(20)之间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30);
所述靠背(40)可绕所述转轴部(31)转动,以调整所述靠背(40)与所述坐垫(10)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转动组件(30)还包括限位部(32),所述限位部(32)设于所述转轴部(31)的周部,且向所述转轴部(31)外延伸;
所述坐具还包括止挡件(50),所述止挡件(50)设于所述扶手(20),且与所述限位部(32)对应;
所述靠背(40)可转动至第一角度位置,以驱动所述限位部(32)随所述转轴部(31)转动至与所述止挡件(50)接触,以及使所述止挡件(50)通过所述限位部(32)止挡所述靠背(40)继续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部(31)中对应所述靠背(40)的部分,与所述转轴部(31)中转动连接所述扶手(20)的部分分别位于所述限位部(32)两侧;
所述限位部(32)与所述扶手(20)沿所述转轴部(31)的轴向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50)包括基板部(51)和第一支耳部(52),所述基板部(51)连接所述扶手(20),所述第一支耳部(52)连接所述基板部(51)且向所述基板部(51)外延伸;
所述第一支耳部(52)设有朝向所述限位部(32)设置的止挡面(521),所述止挡面(521)相对于所述坐垫(10)倾斜设置,所述限位部(32)设有限位面(321);
在所述靠背(40)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面(321)贴合所述止挡面(521),所述靠背(40)平行于所述止挡面(5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50)还设有第二支耳部(53),所述第二支耳部(53)连接所述第一支耳部(52)远离所述基板部(51)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基板部(51)的方向延伸;
所述基板部(51)所在位置的高度、所述第一支耳部(52)所在位置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支耳部(53)所在位置的高度依次递增;所述第二支耳部(53)远离所述第一支耳部(52)的一端所在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部(32)任意位置所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60),
两个所述扶手(20)相互朝向的一侧各设一所述支座(60),所述支座(60)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部(31)的两相对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一所述支座(60)的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20)朝向所述转轴部(31)的一侧设有安装腔室(21),所述止挡件(50)和所述支座(60)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室(21)中;
转轴部(31)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装腔室(21),以转动相连于所述支座(60);
所述限位部(32)位于所述安装腔室(21),以与所述止挡件(50)止挡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伸缩件(70),
所述阻尼伸缩件(70)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转轴部(31)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阻尼伸缩件(70)的第二端与所述坐垫(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
所述阻尼伸缩件(70)可驱动所述转轴部(31)转动,以带动所述靠背(40)复位至预设角度位置;
所述靠背(40)可离开所述预设角度位置,以带动所述阻尼伸缩件(70)随所述转轴部(31)的转动进行伸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还包括连接支耳部(33),所述连接支耳部(33)设于所述转轴部(31)的周部,所述连接支耳部(33)上设有与所述转轴部(31)间隔设置的销轴(35),所述阻尼伸缩件(70)的第一端与所述销轴(35)可转动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转轴部(31)的周部,且向所述转轴部(31)外延伸的骨架部(34),
所述骨架部(34)连接所述靠背(40)。
CN202320880255.6U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坐具 Active CN21989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0255.6U CN21989515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坐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0255.6U CN21989515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坐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150U true CN21989515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0255.6U Active CN219895150U (zh) 2023-04-18 2023-04-18 一种坐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8095B1 (en) Chair structure and chair
AU2015218473B2 (en) Powered rocker and glid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s
US10021980B2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with power seat drive
US8398165B2 (en) Powered rocker recliner linkage mechanism
KR100872907B1 (ko) 좌판과 등받이의 각도조정이 가능한 의자
CN219895150U (zh) 一种坐具
US11602224B2 (en) Headrest device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CN113116072B (zh) 一种用于零靠背间隙的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CN209915474U (zh) 一种适用于腰托座椅的简易旋转连接结构
JP6588482B2 (ja) 身体支持装置
CN208837379U (zh) 一种多点限位的机械伸展装置
CN105996517A (zh) 一种用于座椅单元的伸缩机架及座椅单元
CN205963485U (zh) 用于座椅单元的伸缩机架及座椅单元
JP6550488B1 (ja) ベッドおよび椅子に用いる台座
CN214548394U (zh) 一种电动办公椅
CN213429250U (zh) 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
CN219720179U (zh) 一种座椅
CN211795471U (zh) 一种沙发
CN220631610U (zh) 一种双状态应用家具办公用椅
CN219306349U (zh) 一种具有追背功能的靠背
CN209825877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躺椅
CN216220880U (zh) 一种电动沙发
CN219661263U (zh) 一种新型办公座椅
CN108402744B (zh) 一种多点限位的机械伸展装置
CN219742238U (zh) 休闲办公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