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3216U - 一种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3216U
CN219893216U CN202321206738.4U CN202321206738U CN219893216U CN 219893216 U CN219893216 U CN 219893216U CN 202321206738 U CN202321206738 U CN 202321206738U CN 219893216 U CN219893216 U CN 219893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hotovoltaic
support section
sec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6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麒麟
吴敏君
李科庆
薛新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67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3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3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3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用于在屋顶对光伏组件支撑固定,所述光伏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簧扣件,支撑件固定于屋顶,所述支撑件背向屋顶的一端设置所述簧扣件,所述簧扣件设置有相连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所述第一夹壁与所述第二夹壁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簧扣件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在光伏组件底部夹持固定。上述光伏支架以簧扣件的形式将光伏组件固定于屋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简化了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屋顶光伏系统轻便化和模块化的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与光伏组件同属于光伏系统,光伏支架是对光伏组件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基本构件,光伏系统中的全部光伏支架共同组成光伏支架系统。
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多样化,以屋顶为例,尤其是存量非上人屋顶,因其荷载预留较少,传统的水泥基础光伏支架系统难以继续适用,需要采用更为轻便化和模块化的光伏支架系统。目前,光伏支架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复杂不便,需要多种结构件和紧固件的结合,不利用光伏支架系统轻便化和模块化的实现。另外,光伏支架还会因对光伏组件固定方式的不合理导致光伏组件的上表面不平整,影响外立面整洁和美观的同时,还有可能对光伏效果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以簧扣件的形式将光伏组件固定于屋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简化了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屋顶光伏系统轻便化和模块化的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用于在屋顶对光伏组件支撑固定,所述光伏支架包括:
支撑件,固定于屋顶,所述支撑件背向屋顶的一端设置有簧扣件;
所述簧扣件,设置有相连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所述第一夹壁与所述第二夹壁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簧扣件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在光伏组件底部夹持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侧面抵触以限制光伏组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在屋顶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段与所述簧扣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具有阻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有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段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还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第二支撑段以定位所述挡板且限制所述挡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段与光伏组件的边框侧面抵触且所述阻挡段的上缘不超过光伏组件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第三支撑段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的设置位置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上,所述第三支撑段上,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第三支撑段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所述簧扣件和所述挡板均采用板结构冲压钣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簧扣件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簧扣件为一体式结构。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簧扣件,支撑件固定于屋顶,支撑件背向屋顶的一端设置簧扣件,簧扣件设置有相连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第一夹壁与第二夹壁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簧扣件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在光伏组件底部夹持固定。
在该光伏支架的使用过程中,先将光伏支架的支撑件和簧扣件安装在屋顶上,再通过光伏支架在屋顶对光伏组件支撑固定;其中,通过簧扣件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在光伏组件底部夹持固定,一方面,光伏组件的边框是由簧扣件夹持实现固定的,另一方面,光伏组件的底部直接受到簧扣件及与簧扣件相连的支撑件的支撑。因此,该光伏支架以簧扣件的形式将光伏组件固定于屋顶并通过支撑件支撑,一方面,简化了对光伏组件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屋顶光伏系统轻便化和模块化的实现,另一方面,支撑件通过簧扣件直接对光伏组件的底部提供支撑力,传力路径简洁,有利于提高承载效果和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一种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二种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与挡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光伏支架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光伏组件、2-光伏支架、21-支撑件、22-簧扣件、23-挡板、211-第一支撑段、212-第二支撑段、213-第三支撑段、214-加强结构、221-第一夹壁、222-第二夹壁、231-阻挡段、232-连接段、233-安装孔、234-定位部、2141-第一加强结构、2142-第二加强结构、2143-第三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一种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二种结构侧视图。
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2,其用于在屋顶对光伏组件1支撑固定,这里的屋顶尤其是指非上人屋顶。
需要注意的是,非上人屋顶与上人屋顶的区别之处在于,非上人屋顶并非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人的上顶活动,因此非上人屋顶的荷载预留较少。针对这一类非上人屋顶,传统光伏系统中的水泥基础光伏支架系统已不再适用,对光伏支架及其系统提出了轻便化、模块化等要求。
而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光伏支架2,以简化对光伏组件1的固定方式为改进方向,使改进后的光伏支架2有利于实现上述光伏支架系统的轻便化和模块化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支架2主要包括支撑件21和簧扣件22,支撑件21为光伏支架2的主体结构,支撑件21的作用对象为屋顶以及簧扣件22,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簧扣件22为光伏支架2的主要结构,簧扣件22的作用对象为光伏组件1,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
具体而言,支撑件21固定于屋顶。需要注意的是,支撑件21在屋顶上的固定方式应不限于一种,例如,支撑件21可以是在屋顶上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设置在屋顶上的结构再与屋顶固定,都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支撑件21背向屋顶的一端设置簧扣件22。需要注意的是,簧扣件22与支撑件21的设置方式应不限于一种,例如,簧扣件22可以是与支撑件21分体装配的,也可以是与支撑件21一体成型的,都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簧扣件22设置有相连的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第一夹壁221与第二夹壁22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利用第一夹壁221与第二夹壁222的夹持空间,簧扣件22夹持固定光伏组件1。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的设置方式应不限于一种,例如,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可以是分体装配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都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簧扣件22的具体夹持对象为光伏组件1的边框,相当于是将光伏组件1边框的板状结构插入簧扣件22中进行夹持固定。另外,簧扣件22的夹持位置位于光伏组件1的底部。
优选地,簧扣件22应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或簧扣件22应制作成能够产生一定弹性变形的结构;在第二种方式中,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构成了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在具体的夹持过程说明中,光伏组件1边框插入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之间的空间,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受到挤压而产生一定形变,使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之间空间扩张的同时,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对空间中的光伏组件1边框施加压力,使得光伏组件1边框得以在簧扣件22中夹持固定。
在该光伏支架2的使用过程中,先将光伏支架2的支撑件21和簧扣件22安装在屋顶上,再通过光伏支架2在屋顶对光伏组件1支撑固定;其中,通过簧扣件22的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与光伏组件1的边框在光伏组件1底部夹持固定,一方面,光伏组件1的边框是由簧扣件22夹持实现固定的,另一方面,光伏组件1的底部直接受到簧扣件22及与簧扣件22相连的支撑件21的支撑。
该光伏支架2以簧扣件22的形式将光伏组件1固定于屋顶并通过支撑件21支撑,一方面,简化了对光伏组件1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屋顶光伏系统轻便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实现,另一方面,支撑件21通过簧扣件22直接对光伏组件1的底部提供支撑力,传力路径简洁,有利于提高承载效果和整体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中的光伏支架2与图3和图4中的光伏支架2虽然具体结构有所不同,但都符合上述实施例中光伏支架2的说明内容。也就是说,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在对光伏支架2进行初步限定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对光伏支架2的具体结构产生变化,以得到更多的光伏支架2,例如图1和图2中的光伏支架2,以及图3和图4中的光伏支架2。光伏支架2的进一步变化可以体现在形状和尺寸等方面,对于不同变化的光伏支架2,同样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5至图7,其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结构侧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与挡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光伏支架2包括支撑件21、簧扣件22和挡板23,支撑件21和簧扣件22的结构和作用与上述实施例可以相同,这里只对挡板23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3同样设置于支撑件21,挡板23用于与光伏组件1的边框侧面抵触以限制光伏组件1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挡板23的作用在于对光伏组件1提供限位,并且限位的方式为与光伏组件1的边框侧面相抵和接触,能够行而有效的限制光伏组件1的移动。相比于传统压块的下压式限位,因挡板23是在侧面限位,对挡板23的结构强度要求降低,因此采用挡板23这一限位方式能够降低重量和成本,有利于屋顶光伏系统轻便化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只是对光伏支架2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说明,未曾说明的是,单一的光伏支架2能否独立的对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光伏系统中,其光伏支架系统往往包含了数量较多的光伏支架2,也就是说,光伏支架2并非是单一存在的,而多个光伏支架2会在光伏组件1的不同位置提供支撑和固定,此时的光伏组件1应当在多个光伏支架2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支撑和固定。因此,本实施例无需说明和限定单一的光伏支架2能否独立的对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和固定,因为在光伏支架系统中,往往是由多个光伏支架2共同对光伏组件1提供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的。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挡板23设置有阻挡段231,阻挡段231与光伏组件1的边框侧面抵触。可以理解的是,阻挡段231为挡板23向外延伸的实体结构,挡板23对光伏组件1的限位作用是通过阻挡段231与光伏组件1边框的相抵和接触实现的。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段231与光伏组件1边框的抵触位置位于光伏组件1的侧面,并且挡板23的上缘不超过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簧扣件22与光伏组件1在其底部固定,还是挡板23与光伏组件1在其侧面限位,都不会有任何部件的结构会与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产生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简化结构,一方面,保持光伏组件1上表面的平整和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提高对光伏组件1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挡板23包括连接为一体的阻挡段231和连接段232,定位部234此时的挡板23与支撑件21为独立的部件,二者通过装配连接。
具体而言,挡板23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段232的安装孔233和定位部234;与挡板23的安装孔233匹配的是,光伏支架2开设对应的用于安装的孔,以便于挡板23与光伏支架2通过紧固件装配。与挡板23的定位部234匹配的是,光伏支架2开设对应的用于定位的孔,在挡板23与光伏支架2装配时,挡板23的定位部234插入光伏支架2,限制挡板23受紧固件影响转动。阻挡段231的结构和作用与上述实施例可以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簧扣件22一体成型,即簧扣件22的第一夹壁221和第二夹壁222为一体式结构。
示例性的,光伏支架2除挡板23以外的部分一体成型,即支撑件21与簧扣件22为一体式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段211、第二支撑段212和第三支撑段213,第一支撑段211在屋顶固定,第二支撑段212与挡板23相连,第三支撑段213与簧扣件2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三段式的支撑件21呈Z字形结构,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支撑件21的承载效果和整体稳定性的同时,还便于支撑件21的成型,控制支撑件21的制作成本。
连接段232上的安装孔233与第二支撑段21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段232上的定位部234也是与第二支撑段212插入定位,此时的挡板23是与位于中部的第二支撑段212相连的,可以使上段更短,因此采用挡板23与第二支撑段212相连这一安装方式能够降低重量和成本,保持上段的完整,提高支撑件21整体的支撑力。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段211与第二支撑段212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三支撑段213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结合图2,可以看到,在第一种支撑件21中,第一支撑段211与第二支撑段2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三支撑段2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支撑件21的承载效果和整体稳定性。结合图4,可以看到,在第二种支撑件21中,第一支撑段211与第二支撑段21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三支撑段2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支撑件21的承载效果和整体稳定性。
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光伏支架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对比图2和图4并参照图8,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的第一种支撑件21相比于图4中的第二种支撑件21在延伸长度和倾斜角度上均更大,在图8中第一种支撑件21是作为更长更高的后支撑结构,第二种支撑件21是作为稍短和低的前支撑结构,如此设置,可以使光伏组件1能够以向前向下倾斜的方式设置,有利于提高光伏效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无论是上述第一种支撑件21还是第二种支撑件21,其第一支撑段211、第二支撑段212和第三支撑段213与簧扣件22均采用板结构冲压钣金成型;同样的,挡板23也采用板结构冲压钣金成型,如此设置,可以节省支撑件21、簧扣件22和挡板23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支撑件21上设置有加强结构214,加强结构214是为了增强支撑件21的结构强度所设计的,其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凸起的肋板、筋板和凹槽,这里的凹槽相当于向相反的方向凸起的筋板、筋板。
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结构214不仅结构形式不唯一,具体的设置位置同样不唯一,例如,加强结构214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撑段211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支撑段212上、第三支撑段213上、第一支撑段211与第二支撑段212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三支撑段213的连接处,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3,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支撑段211和第二支撑段212上设置的加强结构214为第一加强结构2141,第一支撑段211上的第一加强结构2141朝向第一支撑段211更靠近第二支撑段212的一侧凸起,第二支撑段212上的第一加强结构2141朝向第二支撑段212更靠近第二支撑段212的一侧凹陷。在第一支撑段211与第二支撑段212连接处设置的加强结构214为第二加强结构2142,第二加强结构2142朝向第一支撑段211更靠近第二支撑段212的一侧凸起。在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三支撑段213连接处设置的加强结构214为第三加强结构2143,第三加强结构2143朝向第二支撑段212更靠近第三支撑段213的一侧凸起。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诸多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光伏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架,用于在屋顶对光伏组件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
支撑件,固定于屋顶,所述支撑件背向屋顶的一端设置有簧扣件;
所述簧扣件,设置有相连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所述第一夹壁与所述第二夹壁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簧扣件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在光伏组件底部夹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侧面抵触以限制光伏组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和第三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在屋顶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段与所述簧扣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具有阻挡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有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段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还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插入所述第二支撑段以定位所述挡板且限制所述挡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段与光伏组件的边框侧面抵触且所述阻挡段的上缘不超过光伏组件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第三支撑段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的设置位置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所述第二支撑段上,所述第三支撑段上,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第三支撑段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簧扣件和所述挡板均采用板结构冲压钣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簧扣件的第一夹壁和第二夹壁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簧扣件为一体式结构。
CN202321206738.4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支架 Active CN219893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6738.4U CN2198932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6738.4U CN2198932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3216U true CN219893216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6738.4U Active CN219893216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3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1251B2 (ja) Pvモジュール取り付け組立体
CN219893216U (zh) 一种光伏支架
CN21301486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组件连接构造
CN210486137U (zh) 光伏组件快装固定结构
CN219458993U (zh) 卡接件及光伏组件连接结构
CN219643833U (zh)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支架
CN217255849U (zh) 用于实现两个板材垂直方向连接的金属固定夹
CN219491539U (zh) 一种石塑阴角装饰板模块化快速安装结构
CN210928367U (zh) 模块安装座
CN217581000U (zh) 一种家庭装修设计用装饰板固定组件
CN214205442U (zh) 光伏组件及其边框的支撑结构
CN210599719U (zh) 一种锁扣装置
CN220704991U (zh) 饰面板安装配件及组合饰面板
CN214397023U (zh) 门把手总成、车门总成和车辆
CN216405725U (zh)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螺栓加榫铆联结结构
CN215337027U (zh) 一种空调柜机底部固定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15370451U (zh) 设备转换连接组件及微型电源模块
CN220753244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开关的五金弹片
CN220905191U (zh) 一种组合式后衣架及电动车
CN217872450U (zh) 一种多支承式高承重门窗玻璃垫块
CN219534956U (zh) 重载连接器的固定框架
CN220850279U (zh) 一种家具设计用连接件
CN216522035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2962159U (zh) 一种装饰条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CN218702981U (zh) 一种外后视镜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