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2201U - 电极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2201U
CN219892201U CN202321256152.9U CN202321256152U CN219892201U CN 219892201 U CN219892201 U CN 219892201U CN 202321256152 U CN202321256152 U CN 202321256152U CN 219892201 U CN219892201 U CN 21989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ning
roller
film forming
calendaring
thick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61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明
秦士林
杨利
李永兴
高飞
张放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61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制备装置,电极制备装置包括:集流体收放装置,集流体收放装置包括集流体放卷装置、极片收卷装置和集流体;成膜装置,成膜装置为两个且分别设于集流体两侧,成膜装置包括厚膜成膜装置、压延减薄装置、减薄转移装置和辅助带,厚膜成膜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压延减薄装置包括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减薄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减薄转移辊和第二减薄转移辊,送料装置,送料装置适于向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之间输送电极材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制备装置,实现了极片的连续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极片的制造质量,减小了成膜装置工作时的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电极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设备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干法涂布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之一,其中,干法辊压制片工艺是该工序的关键,干法辊压制片是该工艺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使用的干法辊压制片技术存在工艺复杂,对电极成膜要求高、连续生产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极制备装置,所述电极制备装置实现了电极材料成膜工序和薄电极膜与集流体的复合工序一体化,从而实现了极片的连续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极片的制造质量,减小了成膜装置工作时的机械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包括:集流体收放装置,所述集流体收放装置包括集流体放卷装置、极片收卷装置和集流体,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和所述极片收卷装置间隔设置,所述集流体的一端与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连接且缠绕于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所述集流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连接缠绕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上;成膜装置,所述成膜装置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集流体两侧,所述成膜装置包括厚膜成膜装置、压延减薄装置、减薄转移装置和辅助带,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所述压延减薄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所述减薄转移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减薄转移辊和第二减薄转移辊,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与所述集流体配合,所述辅助带为环形,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和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位于所述辅助带的环形空间内;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适于向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之间输送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在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和所述第二厚膜成膜辊之间成膜后并依次在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和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之间,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和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之间减薄后复合于所述集流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通过设置集流体,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减薄转移辊和第二减薄转移辊,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位于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的靠近集流体的一侧,第一减薄转移辊和第二减薄转移辊位于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的靠近集流体的一侧,且第一减薄转移辊与集流体配合,再设置环形的辅助带,第一厚膜成膜辊、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一减薄转移辊位于辅助带的环形空间内,从而实现了电极材料成膜工序和薄电极膜与集流体的复合工序一体化,从而实现了极片的连续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极片的制造质量,减小了成膜装置工作时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膜装置还包括:辅助辊,所述辅助辊可转动和/或可移动,所述辅助辊位于所述辅助带内且用于张紧所述辅助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辊的直径为50-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与所述第二厚膜成膜辊的直径与线速度相等,且直径为100-4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直径为150-300mm,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直径为100-200mm;和/或,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和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之比为A,所述A满足:1<A≤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压延减薄装置在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和所述减薄转移装置之间依次排布,成厚膜后的电极依次在多个所述减薄机构中进行减薄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直径为150-300mm,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直径为100-200mm;和/或,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和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之比为B,所述B满足:1<B≤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和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之间以及所述减薄转移装置和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之间至少一处设有修边机构,所述修边机构用于修剪辅助带上厚电极膜或薄电极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体为铜箔或铝箔,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4-20μm;和/或,所述集流体的表面具有碳层、或导电胶层或具有粗糙结构;和/或,所述辅助带为铜箔或钢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极制备装置;
1、集流体收放装置;11、集流体放卷装置;12、极片收卷装置;13、集流体;14、极片;
2、成膜装置;21、厚膜成膜装置;211、第一厚膜成膜辊;212、第二厚膜成膜辊;22、压延减薄装置;221、第一压延减薄辊;222、第二压延减薄辊;23、减薄转移装置;231、第一减薄转移辊;232、第二减薄转移辊;24、辅助带;25、辅助辊;
3、送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1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10,包括集流体收放装置1、成膜装置2和送料装置3。
具体地,参考图1,集流体收放装置1包括集流体放卷装置11、极片收卷装置12和集流体13,集流体放卷装置11和极片收卷装置12间隔设置,集流体13的一端与集流体放卷装置11连接且缠绕于集流体放卷装置11,集流体13的另一端与极片收卷装置12连接缠绕于极片收卷装置12上;
成膜装置2为两个且分别设于集流体13两侧,成膜装置2包括厚膜成膜装置21、压延减薄装置22、减薄转移装置23和辅助带24。厚膜成膜装置21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压延减薄装置22位于厚膜成膜装置21的靠近集流体13的一侧且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减薄转移装置23位于压延减薄装置22的靠近集流体13的一侧且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与集流体13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之间以及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之间存在间隙,当电极材料进入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的间隙时,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对其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电极材料可以成膜,形成厚电极膜,而厚电极膜进入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以及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厚电极膜厚度减小,从而实现减薄,形成薄电极膜。
由此,通过厚膜成膜装置21、压延减薄装置22和减薄转移装置23等装置的多重作用实现电极材料辊压减薄,相比于通过一种辊的单次作用实现电极材料辊压减薄,可以提高电极成膜的效果,同时多个装置中的多个辊共同作用,分担工作压力,可以减小成膜装置2中每一个辊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成膜装置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与集流体13配合,使得薄电极膜可以直接与集流体13复合,形成极片14。相比于将薄电极膜的收卷处理,再将薄电极膜放卷与集流体复合成极片,可以实现了电极材料成膜工序和薄电极膜与集流体13的复合工序一体化,从而实现了极片14的连续生产作业,简化了极片14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辅助带24为环形,第一厚膜成膜辊211、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位于辅助带24的环形空间内。辅助带24位于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之间以及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辅助带24紧贴在第一厚膜成膜辊211、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表面上,而电极材料可以通过厚膜成膜装置21的辊压作用,成膜并吸附在辅助带24的外表面(朝向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第二压延减薄辊222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表面)上,且辅助带24可转动,转动方向为厚膜成膜装置21至压延减薄装置22并至减薄转移装置23方向,从而使得电极材料可以被辅助带24带动,平整地进入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之间以及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之间。从而使得电极材料在制造成厚电极膜以及厚电极膜形成薄电极膜的过程中更加平整,减少褶皱的出现,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
同时,由于电极材料的成膜减薄过程中,成膜装置2需要提供很大的压力去减少褶皱的出现,而辅助带24的设置,使得厚电极膜和薄电极膜在制造过程中更加平整,从而可以减小成膜装置2工作时的机械强度。
送料装置3适于向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输送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在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成膜后并依次在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之间,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之间减薄后复合于集流体13上。
其中,送料装置3为智能均匀控制系统,可根据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的料量自动决策是否进行送料,送料厚度误差(即送料装置3任意两处的电极材料的厚度之差)小于1mm,如0.1mm、0.3mm、0.5mm或0.9mm等,由此,提高了电极材料成膜的均匀性,提高了电极材料成膜的效果。
当电极制造装置进行工作时,送料装置3将电极材料送到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之间,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将电极材料辊压成膜,形成厚电极膜,并吸附在辅助带24上,同时辅助带24工作,使得辅助带24带动厚电极膜朝向压延减薄装置22至减薄转移装置23方向移动,电极膜经过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辊压,再经过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辊压,实现电极膜的进一步减薄,最后形成薄电极膜,再通过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辊压作用,使得辅助带24上的薄电极膜转移到集流体13上,并由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将集流体13和薄电极膜进行辊压复合,从而形成极片1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制备装置10,通过设置集流体13,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设置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位于第一厚膜成膜辊211和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的靠近集流体13的一侧,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位于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靠近集流体13的一侧,且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与集流体13配合,再设置环形的辅助带24,第一厚膜成膜辊211、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位于辅助带24的环形空间内,从而实现了电极材料成膜工序和薄电极膜与集流体13的复合工序一体化,从而实现了极片14的连续生产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减小了成膜装置2工作时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成膜装置2还包括辅助辊25,辅助辊25可转动和/或可移动,辅助辊位于辅助带24内且用于张紧辅助带24。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辅助辊25的移动,可以实现辅助带24的张紧调节,从而使得辅助带24可以更好与第一厚膜成膜辊211、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和第一减薄转移辊231进行配合,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
当需要调紧辅助带24时,辅助辊25朝向远离集流体放卷装置11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辅助带24的调紧。当需要调松辅助带24时,辅助辊25朝向靠近集流体放卷装置11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辅助带24的调松。
通过辅助辊25的转动,可以带动辅助带转动,从而更好地使得电极材料在制造成厚电极膜以及厚电极膜形成薄电极膜的过程中更加平整,减少褶皱的出现,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
由此,当辅助辊25可转动且可移动时,既可以使得电极材料在制造成厚电极膜以及厚电极膜形成薄电极膜的过程中更加平整,减少褶皱的出现,又可以实现辅助带24的张紧调节,从而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辊25的直径为50-150mm,如50mm、70mm、100mm或150mm。若辅助辊25的直径小于50mm,会导致辅助辊25结构强度太小,无法支撑辅助带24,若辅助辊25的直径大于150mm,会使得辅助辊25体积太大,占用过多的空间,不易活动,调节范围小。故此,辅助辊25的直径为50-150mm,既可以保证辅助辊25的结构强度,又使得辅助辊25灵活,调节的范围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厚膜成膜辊211与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的直径与线速度相等,且直径为100-400mm,如100mm、200mm、300mm或400mm等。由此,使得第一厚膜成膜辊211与第二厚膜成膜辊212进行初步辊压电极材料时,可以使得电极材料辊压均匀,便于厚电极膜进行后续的减薄处理。
另外,第一厚膜成膜辊211与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的直径若小于100mm,会使得第一厚膜成膜辊211与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的强度不足,无法承受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成膜装置2的损坏。则与电极材料的接触弧长度较长,会使得辊压电极材料的压力过小,电极材料成膜效果差。故此,第一厚膜成膜辊211与第二厚膜成膜辊212的直径为100-400mm,既可以使得电极材料成膜效果好,又保证了成膜装置2的结构强度,防止成膜装置2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直径大于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直径,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直径为150-300mm,如150mm、200mm、250mm或300mm等,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直径为100-200mm,如100mm、120mm、150mm或200mm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直径大,结构强度高,可以承受足够的压力,提升了第一压延减薄辊221传递高压力的可靠性,从而使得第一压延减薄辊221在辊压厚电极膜时有足够的压力,实现厚电极膜的减薄,形成初步的薄电极膜。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直径小,可以降低成膜装置2机构冗余,减少了成膜装置2的安装空间,增加成膜装置2灵活性。同时由于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直径小,有利于提高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疲劳强度,提高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使用时间,另外,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直径小,刚性高,可以轧制更薄的钢带,提高减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线速度大于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线速度,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线速度和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线速度之比为A,A满足:1<A≤3,如A为1.2、1.4、2.0或3.0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压延减薄辊221的线速度大于第二压延减薄辊222的线速度,则靠近第一压延减薄辊221侧的电极膜移动速度大于靠近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侧的厚电极膜移动速度,从而使得靠近第一压延减薄辊221侧的厚电极膜相对于第二压延减薄辊222侧的厚电极膜向厚电极膜的前进方向延伸,从而使得厚电极膜的长度变长,厚度减小,从而实现差速拉伸减薄,减薄和延伸的效果好。
其中,若A大于3,容易造成第一压延减薄辊221侧的厚电极膜移动速度过快,从而造成厚电极膜产生断裂。故此,A≤3可以避免厚电极膜产生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延减薄装置22为多个,多个压延减薄装置22在厚膜成膜装置21和减薄转移装置23之间依次排布,厚电极膜依次在多个减薄机构中进行减薄处理。
由此,厚电极膜通过多个压延减薄装置22的减薄处理,提高了减薄效果,同时,减薄处理的工作由多个压延减薄装置22共同作用,可以减轻每一个压延减薄装置22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对成膜装置2机械强度的要求,从而实现了较低机械强度的成膜装置2可以制造较薄的极片14,从而增加了电极制备装置10的适用性。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一个成膜装置2中,压延减薄装置22为1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一个成膜装置2中,压延减薄装置22可以为更多个,如2个、3个、4个或6个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直径大于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直径,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直径为150-300mm,如150mm、200mm、250mm或300mm等,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直径为100-200mm,如100mm、120mm、150mm或200mm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直径大,结构强度高,可以承受足够的压力,提升了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传递高压力的可靠性,从而使得第一减薄转移辊231在辊压初步的薄电极膜时有足够的压力,实现薄电极膜的进一步减薄,从而形成足够薄的薄电极膜。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直径小,可以降低成膜装置2机构冗余,减少了成膜装置2的安装空间,增加成膜装置2灵活性。同时由于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直径小,有利于提高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疲劳强度,提高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使用时间,另外,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直径小,刚性高,可以轧制更薄的钢带,提高减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线速度大于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线速度,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线速度和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线速度之比为B,B满足:1<B≤3,B可以为1.5、2.0、2.5或3.0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减薄转移辊231的线速度大于第二减薄转移辊232的线速度,则靠近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侧的电极膜移动速度大于靠近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侧的薄电极膜移动速度,从而使得靠近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侧的薄电极膜相对于第二减薄转移辊232侧的薄电极膜向薄电极膜的前进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薄电极膜的长度变长,厚度减小,从而进一步地进行差速拉伸减薄,提高了薄电极膜减薄和延伸的效果。
其中,如B大于3,容易造成第一减薄转移辊231侧的薄电极膜移动速度过快,从而造成薄电极膜产生断裂。故此,B≤3可以避免电极膜产生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厚膜成膜装置21和压延减薄装置22之间以及减薄转移装置23和压延减薄装置22之间至少一处设有修边机构,修边机构用于修剪辅助带24上的厚电极膜或薄电极膜。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极材料成膜之后,厚膜成膜装置21和压延减薄装置22之间的修边机构可以对厚电极膜的边缘进行修剪,使得厚电极膜的边缘平整,减薄转移装置23和压延减薄装置22之间的修边机构可以对薄厚电极膜的边缘进行修剪,使得薄电极膜的边缘平整,提高了极片14的制造质量。
其中,修边机构可以为刀轮等机构,修边机构设在厚膜成膜装置21和压延减薄装置22之间以及压延减薄装置22和减薄转移装置23之间,可以修剪经过厚膜成膜装置21成膜厚的厚电极膜边缘,或者修剪经过压延减薄装置22减薄后的薄电极膜边缘,使得电极边缘更加平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流体13为铜箔或铝箔,集流体13的厚度为4-20μm,如4μm、8μm、16μm或20μm等,由此,可以提高集流体13的导电性。
集流体13的表面具有碳层、或导电胶层或具有粗糙结构。由此,可以提高集流体13的吸附能力,从而便于薄电极膜脱离辅助带24吸附在集流体13上,有助于薄电极膜和集流体13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极片14的制造质量。
进一步地,辅助带24为铜箔或钢箔。可以理解的是,铜箔和钢箔具有低表面氧气特性,可以附着各种不同基材,如金属,绝缘材料等,且拥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由此,便于辅助带24吸附不同材料如金属或石墨等的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极片14为正极片或负极片。当极片14为正极片时,电极材料可以为三元材料、富锂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锰酸锂或镍锰酸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当极片14为负极片时,电极材料可以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碳、硬碳或硅基材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此,通过改变电极材料可以使得电极制备装置10适用于制造不同的极片1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体收放装置,所述集流体收放装置包括集流体放卷装置、极片收卷装置和集流体,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和所述极片收卷装置间隔设置,所述集流体的一端与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连接且缠绕于所述集流体放卷装置,所述集流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连接缠绕于所述极片收卷装置上;
成膜装置,所述成膜装置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集流体两侧,所述成膜装置包括厚膜成膜装置、压延减薄装置、减薄转移装置和辅助带,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所述压延减薄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压延减薄辊和第二压延减薄辊,所述减薄转移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减薄转移辊和第二减薄转移辊,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与所述集流体配合,所述辅助带为环形,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和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位于所述辅助带的环形空间内;
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适于向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和第二厚膜成膜辊之间输送电极材料,电极材料在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和所述第二厚膜成膜辊之间成膜后并依次在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和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之间,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和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之间减薄后复合于所述集流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装置还包括:
辅助辊,所述辅助辊可转动和/或可移动,所述辅助辊位于所述辅助带内且用于张紧所述辅助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辊的直径为50-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膜成膜辊与所述第二厚膜成膜辊的直径与线速度相等,且直径为10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直径为150-300mm,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直径为100-200mm;
和/或,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所述第一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和所述第二压延减薄辊的线速度之比为A,所述A满足:1<A≤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压延减薄装置在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和所述减薄转移装置之间依次排布,成厚膜后的电极依次在多个所述减薄机构中进行减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直径,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直径为150-300mm,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直径为100-200mm;
和/或,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所述第一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和所述第二减薄转移辊的线速度之比为B,所述B满足:1<B≤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成膜装置和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之间以及所述减薄转移装置和所述压延减薄装置之间至少一处设有修边机构,所述修边机构用于修剪辅助带上厚电极膜或薄电极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铜箔或铝箔,所述集流体的厚度为4-20μm;
和/或,所述集流体的表面具有碳层、或导电胶层或具有粗糙结构;
和/或,所述辅助带为铜箔或钢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正极片或负极片。
CN202321256152.9U 2023-05-22 2023-05-22 电极制备装置 Active CN21989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6152.9U CN2198922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电极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6152.9U CN2198922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电极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2201U true CN219892201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2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6152.9U Active CN219892201U (zh) 2023-05-22 2023-05-22 电极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2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38994A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coating film product
KR102253785B1 (ko) 전리튬화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음극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음극부
US7842418B2 (en)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electrode group for battery,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lectrode plate for battery
US8927068B2 (en) Methods to fabricate variations in porosit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de films
CN10765842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及补锂方法
US20150224529A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coating film product
WO2010082258A1 (ja) 非水系電池用電極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筒形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10135274A1 (en) Pre-lithi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negative electrode unit and negative electrode unit
WO2010082256A1 (ja) 非水系電池用負極板、非水系電池用電極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筒形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86568B2 (en) Method for rolling electrode hoop
CN219892201U (zh) 电极制备装置
CN219892202U (zh) 电极制备装置
CN116826025B (zh) 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20821621U (zh) 电极制备装置
US20220336819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sheet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electrode sheet
JP2000012002A (ja) 帯状電極の製造装置
KR102435606B1 (ko) 전해 동박,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및 리튬-이온 전지
CN113967699B (zh) 超薄锂箔或锂带的拼接方法和设备
US107735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s
JP3969189B2 (ja) 角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14068871A (zh) 双面覆超薄锂层复合带及其制备方法
CN219998263U (zh) 一种涂覆一体的负极片条形间隔预锂化装置
CN115483455B (zh) 电芯制造装置及其方法
US20240170643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re-lithiated electrode and lithium-ion battery cell
CN115020629B (zh) 辊压装置以及压实完毕带状电极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