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7673U -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7673U
CN219887673U CN202320941820.5U CN202320941820U CN219887673U CN 219887673 U CN219887673 U CN 219887673U CN 202320941820 U CN202320941820 U CN 202320941820U CN 219887673 U CN219887673 U CN 219887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rod
hand
lifting devic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18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建军
叶宇飞
韩柳
陈宝魁
熊进刚
张文斌
陈院忠
徐志朋
余鸿翔
熊学刚
程哓明
郭俊
李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angx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Nanc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angx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Nanc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angx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Nanc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Jiangx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18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7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7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7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横梁、纵梁和支撑单元,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着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沿着纵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纵梁,现浇楼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手摇式升降装置、支撑杆、支撑底座和连接组件,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三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自由的实现特定范围内整体支撑装置高度的粗调和精调并固定,满足不同层高使用,且支拆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后浇带及两侧梁板支撑通常采用一个满堂支撑体系,在后浇带及两侧支设大量钢管和模板,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后,将整个体系拆除后再次支设后浇带模板支撑进行二次回顶,这种支撑体系可能会带来如下问题:二次回顶可能导致主体结构开裂,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当面对不同支撑高度时支撑体系不便于调节高度;支撑体系占用大量施工材料,周转使用率低,费时费力;后浇带下部的施工空间受限,给后续施工带来不便。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通过设置支撑单元能够自由的实现特定范围内整体支撑体系高度的粗调和精调并固定,满足不同层高使用,且支拆快捷,便于重复利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横梁、纵梁和支撑单元,两根所述第一横梁沿着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沿着纵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纵梁,现浇楼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手摇式升降装置、支撑杆、支撑底座和连接组件,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两端,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相连,三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
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杆、外箱、大齿轮、第一小齿轮、卡固齿轮、轴肩螺丝、轴承、和手摇杆,所述外箱呈方框形结构,其底部沿着竖直方向设有所述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部与第一横梁的底部相连,所述升降杆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齿条;所述外箱的侧壁沿着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贯穿有小轴肩螺丝和轴肩螺丝;所述第一小齿轮与所述卡固齿轮分别套接于所述小轴肩螺丝的右端和右侧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小轴肩螺丝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小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与所述卡固齿轮均嵌套有轴承,所述大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分别套接于所述大轴肩螺丝的右侧和中部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大轴肩螺丝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大螺母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小齿轮与所述升降杆上的所述齿条配合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匹配啮合。
所述手摇杆呈Z字型结构,其底端与所述小轴肩螺丝的右端端面相连;所述外箱右侧壁上方设有呈底部开口的方框形安装架,所述小轴肩螺丝的右端贯穿所述安装架,所述卡固齿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小铁片插入的槽口,所述小铁片的底端能够插入所述卡固齿轮的轮齿之间;所述升降杆上部设置有升降顶板,所述升降顶板通过螺孔和六角螺栓与所述第一横梁底部连接。
所述支撑杆包括立杆、带孔插杆、卡固环和插销,所述带孔插杆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立杆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直槽口,所述直槽口为沿着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带孔插杆的底端套装于所述立杆内,两者之间通过插销插入直槽口和通孔相连;所述卡固环包括连接环和垫片,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立杆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环的顶端与所述插销顶紧。
所述支撑底座呈方形结构,其上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与所述立杆的外径相等。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扣接杆、连接盘和三角插销,所述连接盘呈圆环形结构,其周向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三角插销插入的插接孔,所述扣接杆两端焊接有杆端扣接头,所述杆端扣接头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同等大小的插接孔,所述三角插销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将扣接杆和连接盘锁紧。
所述现浇楼板通过底部两侧的现浇梁与第一横梁的顶部相连,所述现浇楼板的外表面中间设有后浇带;所述现浇楼板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板后浇带底模和板后浇带两侧底模,所述现浇梁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底模和梁后浇带两侧底模,所述现浇梁的两侧中部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侧模和梁后浇带两侧侧模;所述梁后浇带侧模、梁后浇带两侧侧模和纵梁之间均通过等边角钢相连。
所述现浇楼板通过底部两侧的顶托机构与第一横梁的顶部相连,所述顶托机构包括顶板、顶托底座、顶托卡固环和顶托插销,所述顶板下焊接有顶托带孔插杆,所述顶托带孔插杆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顶托通孔,所述顶托底座上部焊接有顶托立杆,所述顶托立杆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顶托直槽口,所述顶托直槽口为沿着所述顶托立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顶托带孔插杆的底端套装于所述顶托立杆内,两者之间通过顶托插销插入顶托直槽口和通孔相连;所述顶托卡固环包括顶托连接环和顶托垫片,所述顶托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顶托立杆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顶托连接环的顶端与所述顶托插销顶紧,所述顶托底座与第一横梁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单元能够自由的实现特定范围内整体支撑体系高度的粗调和精调并固定,满足不同层高使用,且支拆快捷,便于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支撑体系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支撑体系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摇式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摇式升降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底座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边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摇式升降装置,2支撑杆,3支撑底座,4底托机构,5连接组件,6现浇楼板,7后浇带,8现浇梁,11升降杆,111齿条,112螺孔,113,升降顶板,12外箱,121槽口,122小铁片,13手摇杆,131卡固齿轮,132轴承,13小轴肩螺丝,134第一小齿轮,135小螺母,14大轴肩螺丝,141大螺母,142大齿轮,144第二小齿轮,21立杆,211直槽口,22带孔插杆,221通孔,23卡固环,231垫片,232六角螺栓,233连接环,24插销,31连接套筒,91板后浇带底模,92板后浇带两侧底模,93梁后浇带底模,94梁后浇带两侧底模,95梁后浇带侧模,96梁后浇带两侧侧模,15第一横梁,16纵梁,17第二横梁,18等边角钢。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10。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包括第一横梁15、纵梁16和支撑单元,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5沿着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5之间沿着纵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纵梁16,现浇楼板6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15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15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手摇式升降装置1、支撑杆2、支撑底座3和连接组件5,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15的底部两端,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1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3相连,三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相连,本案通过设置支撑单元能够自由的实现特定范围内整体支撑体系高度的粗调和精调并固定,满足不同层高使用,且支拆快捷,便于重复利用;取消了传统的满堂支撑形式,没有横向的扫地杆和腰部拉杆,可充分释放施工平面操作空间,提高材料周转使用率,整个系统构造简介,操作便利,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手摇式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杆11、外箱12、大齿轮142、第一小齿轮134、卡固齿轮131、轴肩螺丝14、轴承132、和手摇杆13,所述外箱12呈方框形结构,其底部沿着竖直方向设有所述升降杆11,所述升降杆11顶部与第一横梁15的底部相连,所述升降杆11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齿条111;所述外箱12的侧壁沿着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贯穿有小轴肩螺丝133和轴肩螺丝14;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卡固齿轮131分别套接于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和右侧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小轴肩螺丝133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小螺母13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卡固齿轮131均嵌套有轴承132,所述大齿轮142与第二小齿轮144分别套接于所述大轴肩螺丝14的右侧和中部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大轴肩螺丝14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大螺母14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小齿轮144与所述升降杆11上的所述齿条111配合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大齿轮142匹配啮合;手摇杆13呈Z字型结构,其底端与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端面相连;所述外箱12右侧壁上方设有呈底部开口的方框形安装架,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贯穿所述安装架,所述卡固齿轮131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小铁片122插入的槽口121,所述小铁片122的底端能够插入所述卡固齿轮131的轮齿之间;所述升降杆11上部设置有升降顶板113,所述升降顶板113通过螺孔112和六角螺栓232与所述第一横梁15底部连接,手摇式升降装置1升降原理:只需转动手摇杆13就能带动卡固齿轮131和第一小齿轮134连轴转动,第一小齿轮134带动大齿轮142转动,大齿轮142带动第二小齿轮144连轴转动,第二小齿轮144与升降杆11上的齿条111齿轮配合,使升降顶板113能到灵活升降,待到达所需支撑高度后,将小铁片122插入到安装架顶部设置的槽口121中,以阻止卡固齿轮131转动,从而锁紧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若要再次调节支撑体系高度只需取下小铁片122解除锁定,卡固齿轮131和小铁片122配合能够保证自由调节所需的支撑高度,大小齿轮配合能够起到精调支撑体系支撑高度的作用,操作便利,并且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支撑杆2包括立杆21、带孔插杆22、卡固环23和插销24,所述带孔插杆22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通孔221,所述立杆21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直槽口211,所述直槽口211为沿着所述立杆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带孔插杆22的底端套装于所述立杆21内,两者之间通过插销24插入直槽口211和通孔221相连;所述卡固环23包括连接环233和垫片231,所述连接环233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立杆21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环233的顶端与所述插销24顶紧,带孔插杆22的外径小于立杆21的内径,带孔插杆22插入到立杆21内,带孔插杆22上的通孔221对应立杆21上的直槽口211,卡固环23设有带内螺纹的连接环233和垫片231,连接环233上开设有四个螺孔,垫片231同样开设有螺孔并设置在连接环232之间,立杆21外螺纹段与带内螺纹的连接环233螺纹连接,待到达所需支撑高度后,插销24插入直槽口211和相匹配的通孔221内,卡固环23通过螺纹向上拧紧配合将插销24锁紧,能够起到粗调支撑装置支撑高度的作用。
进一步的,支撑底座3呈方形结构,其上设有连接套筒31,所述连接套筒31的内径与所述立杆21的外径相等,支撑体系底座3的横截面积远大于三根支撑杆2的横截面积,能够增加其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的,连接组件5包括扣接杆51、连接盘52和三角插销53,所述连接盘52呈圆环形结构,其周向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三角插销53插入的插接孔521,所述扣接杆51两端焊接有杆端扣接头511,所述杆端扣接头511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盘52上开设有同等大小的插接孔521,所述三角插销53插入所述插接孔521内将扣接杆51和连接盘52锁紧,便于连接组件5的安装与拆卸;通过设置连接组件5能够提高三根支撑杆2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的,现浇楼板6通过底部两侧的现浇梁8与第一横梁15的顶部相连,所述现浇楼板6的外表面中间设有后浇带7;所述现浇楼板6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板后浇带底模91和板后浇带两侧底模92,所述现浇梁8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底模93和梁后浇带两侧底模94,所述现浇梁8的两侧中部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侧模95和梁后浇带两侧侧模96;所述梁后浇带侧模95、梁后浇带两侧侧模96和纵梁16之间均通过等边角钢18相连,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模板与后浇带模板一同支设,当后浇带两侧的现浇楼板6和现浇梁8满足模板拆除条件时,可直接拆除用于独立支撑后浇带两侧主体结构模板的顶托机构4、等边角钢18和其所支撑的板后浇带两侧底模92与梁后浇带两侧侧模96,能有效的减少材料周转周期。
所述现浇楼板6通过底部两侧的顶托机构4与第一横梁15的顶部相连,所述顶托机构4包括顶板41、顶托底座42、顶托卡固环43和顶托插销44,所述顶板41下焊接有顶托带孔插杆45,所述顶托带孔插杆45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顶托通孔451,所述顶托底座42上部焊接有顶托立杆46,所述顶托立杆46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顶托直槽口461,所述顶托直槽口461为沿着所述顶托立杆4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顶托带孔插杆45的底端套装于所述顶托立杆46内,两者之间通过顶托插销44插入顶托直槽口461和通孔451相连;所述顶托卡固环43包括顶托连接环和顶托垫2,所述顶托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顶托立杆46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顶托连接环231的顶端与所述顶托插销44顶紧,所述顶托底座42与第一横梁15通过螺栓连接,纵梁16上方中部沿着横向横跨有槽钢制成的第二横梁17,用于支撑中间的顶托机构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15)、纵梁(16)和支撑单元,两根所述第一横梁(15)沿着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5)之间沿着纵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所述纵梁(16),现浇楼板(6)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15)的顶部,所述第一横梁(15)的底部两端设有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手摇式升降装置(1)、支撑杆(2)、支撑底座(3)和连接组件(5),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15)的底部两端,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1)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底座(3)相连,三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式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杆(11)、外箱(12)、大齿轮(142)、第一小齿轮(134)、卡固齿轮(131)、轴肩螺丝(14)、轴承(132)、和手摇杆(13),所述外箱(12)呈方框形结构,其底部沿着竖直方向设有所述升降杆(11),所述升降杆(11)顶部与第一横梁(15)的底部相连,所述升降杆(11)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齿条(111);所述外箱(12)的侧壁沿着竖直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贯穿有小轴肩螺丝(133)和轴肩螺丝(14);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卡固齿轮(131)分别套接于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和右侧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小轴肩螺丝(133)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小螺母(13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卡固齿轮(131)均嵌套有轴承(132),所述大齿轮(142)与第二小齿轮(144)分别套接于所述大轴肩螺丝(14)的右侧和中部组成连轴齿轮,所述大轴肩螺丝(14)左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大螺母(14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小齿轮(144)与所述升降杆(11)上的所述齿条(111)配合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134)与所述大齿轮(142)匹配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杆(13)呈Z字型结构,其底端与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端面相连;所述外箱(12)右侧壁上方设有呈底部开口的方框形安装架,所述小轴肩螺丝(133)的右端贯穿所述安装架,所述卡固齿轮(131)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有用于小铁片(122)插入的槽口(121),所述小铁片(122)的底端能够插入所述卡固齿轮(131)的轮齿之间;所述升降杆(11)上部设置有升降顶板(113),所述升降顶板(113)通过螺孔(112)和六角螺栓(232)与所述第一横梁(15)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立杆(21)、带孔插杆(22)、卡固环(23)和插销(24),所述带孔插杆(22)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通孔(221),所述立杆(21)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直槽口(211),所述直槽口(211)为沿着所述立杆(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带孔插杆(22)的底端套装于所述立杆(21)内,两者之间通过插销(24)插入直槽口(211)和通孔(221)相连;所述卡固环(23)包括连接环(233)和垫片(231),所述连接环(233)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立杆(21)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连接环(233)的顶端与所述插销(24)顶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3)呈方形结构,其上设有连接套筒(31),所述连接套筒(31)的内径与所述立杆(21)的外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扣接杆(51)、连接盘(52)和三角插销(53),所述连接盘(52)呈圆环形结构,其周向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三角插销(53)插入的插接孔(521),所述扣接杆(51)两端焊接有杆端扣接头(511),所述杆端扣接头(511)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盘(52)上开设有同等大小的插接孔(521),所述三角插销(53)插入所述插接孔(521)内将扣接杆(51)和连接盘(52)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楼板(6)通过底部两侧的现浇梁(8)与第一横梁(15)的顶部相连,所述现浇楼板(6)的外表面中间设有后浇带(7);所述现浇楼板(6)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板后浇带底模(91)和板后浇带两侧底模(92),所述现浇梁(8)的底部中间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底模(93)和梁后浇带两侧底模(94),所述现浇梁(8)的两侧中部和两侧分别设有梁后浇带侧模(95)和梁后浇带两侧侧模(96);所述梁后浇带侧模(95)、梁后浇带两侧侧模(96)和纵梁(16)之间均通过等边角钢(18)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楼板(6)通过底部两侧的顶托机构(4)与第一横梁(15)的顶部相连,所述顶托机构(4)包括顶板(41)、顶托底座(42)、顶托卡固环(43)和顶托插销(44),所述顶板(41)下焊接有顶托带孔插杆(45),所述顶托带孔插杆(45)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顶托通孔(451),所述顶托底座(42)上部焊接有顶托立杆(46),所述顶托立杆(46)的顶端设有外螺纹和顶托直槽口(461),所述顶托直槽口(461)为沿着所述顶托立杆(4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顶托带孔插杆(45)的底端套装于所述顶托立杆(46)内,两者之间通过顶托插销(44)插入顶托直槽口(461)和通孔(451)相连;所述顶托卡固环(43)包括顶托连接环和顶托垫片,所述顶托连接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顶托立杆(46)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顶托连接环(231)的顶端与所述顶托插销(44)顶紧,所述顶托底座(42)与第一横梁(15)通过螺栓连接。
CN202320941820.5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Active CN219887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1820.5U CN219887673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1820.5U CN219887673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7673U true CN219887673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1820.5U Active CN219887673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7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1510B (zh) 塑料模板早拆体系
CN109914244B (zh) 一种适用于高塔钢混结合横梁钢结构安装及底、顶板混凝土浇筑的弱支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2613769U (zh) 一种剪力墙楼层接茬处外墙模板加固支架
CN111364757A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结构
CN219887673U (zh) 一种带有手摇式升降装置的整体支撑体系
CN2799740Y (zh) 组装式双可调多功能早拆装置
CN111946056B (zh) 一种模板早拆设施
CN106320699A (zh) 桁架式模板支架体系的快速拆装方法
CN208039900U (zh) 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
CN206530077U (zh) 一种支撑架
CN210767763U (zh) 一种钢马凳及支撑梁拆除装置
CN213358916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刚性回顶支撑结构
CN210032563U (zh) 一种外架连墙件
CN201730306U (zh) 一种轻型脚手架
CN219670037U (zh) 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塔吊固定辅助支架
CN218668474U (zh) 一种花篮式悬挑承力架
CN212176556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结构
CN220118153U (zh) 一种隧道围岩支护装置
CN218176636U (zh) 一种梁板支撑装置
CN221066108U (zh) 一种t梁混凝土模板对拉螺杆的螺母紧固装置
CN220952964U (zh) 一种可调节混凝土结构斜面支撑装置
CN112963019B (zh) 一种建筑工程后浇带支撑装置
CN210369831U (zh) 一种钢结构厂房屋面内板施工用支撑平台
CN218467211U (zh) 格构柱式室外电梯车库楼板支撑结构
CN220747233U (zh)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钢结构厂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