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7567U -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7567U
CN219887567U CN202321325788.4U CN202321325788U CN219887567U CN 219887567 U CN219887567 U CN 219887567U CN 202321325788 U CN202321325788 U CN 202321325788U CN 219887567 U CN219887567 U CN 219887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template
clamping seat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57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57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7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7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7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卡接座,固定在底座的顶端;模板,插接在卡接座内;固定板,固定在卡接座的顶端一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和支撑机构,第二电机带动双头丝杆转动,双头丝杆带动两个滑块往靠近模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模板的两端被夹紧,从而避免模板往左右方向移动,然后利用第一电机带动调节杆转动,使其调节到合适角度以后,通过将限位杆取出,将插杆往前移动使支撑板与模板的一侧接触,并通过螺接螺栓使支撑板与模板之间固定,随后就可以将限位杆插入连接套和插杆上的圆孔,使插杆固定住,从而根据模板的长度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在使用模板时需要对模板进行固定,从而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7652348U”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模板的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进行安装,并且对建筑工程模板的固定不够稳定,导致建筑工程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现象,导致建筑施工质量下降,给施工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
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上述方案中通过转动转盘带动螺纹杆旋转,从而使螺纹杆卡接住模板,对模板进行固定,但是对于较高的模板,其只对模板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可能会使模板固定的不是很牢固,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包括:
底座;
卡接座,固定在底座的顶端;
模板,插接在卡接座内;
固定板,固定在卡接座的顶端一侧;
移动板,移动在卡接座上,位于固定板的相对侧;
贯穿口,开设在移动板上;
螺杆,固定在固定板与移动板相对的一侧,螺杆贯穿贯穿口;
螺帽,螺接在螺杆上并与移动板的表面接触,用于对模板进行固定;
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的顶端,用于支撑模板;
限位机构,设置在卡接座内,用于对模板的两端进行限位。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转动柱、固定块、第一电机、调节杆和支撑板;
固定块固定在底座的顶端,转动柱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的一端,第一电机固定在固定块的另一端,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后与转动柱的端部相固定;
调节杆固定在转动柱的外壁,支撑板转动连接在调节杆的端部。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双头丝杆、滑块和夹块;
第二电机固定在卡接座的一端,双头丝杆转动连接在卡接座的两侧内壁之间,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卡接座后与双头丝杆的端部相固定;
两个滑块螺接在双头丝杆的两端,夹块固定在滑块的一侧,用于对模板的两端进行限位。
所述调节杆包括:
连接套和插杆;
连接套固定在转动柱的外壁,插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一侧,插杆与连接套活动插接。
所述插杆上开设有多个圆孔,连接套的顶端开设有与插杆大小一致的圆孔,连接套上的圆孔和插杆上的其中一个圆孔之间插接有限位杆。
所述卡接座的顶端开设有倒T形凹槽,移动板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和凹槽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和支撑机构,第二电机带动双头丝杆转动,双头丝杆带动两个滑块往靠近模板的方向移动,使得模板的两端被夹紧,从而避免模板往左右方向移动,然后利用第一电机带动调节杆转动,使其调节到合适角度以后,通过将限位杆取出,将插杆往前移动使支撑板与模板的一侧接触,并通过螺接螺栓使支撑板与模板之间固定,随后就可以将限位杆插入连接套和插杆上的圆孔,使插杆固定住,从而根据模板的长度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进而使得模板被固定支撑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卡接座;3、移动板;4、固定板;5、模板;6、螺杆;7、螺帽;8、支撑机构;801、转动柱;802、固定块;803、第一电机;804、调节杆;805、支撑板;9、限位机构;901、第二电机;902、双头丝杆;903、滑块;904、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建筑模板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专门用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模板5进行固定,从而方便模板5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在使用本设备进行固定作业的过程中,其事先需要确保第一电机803和第二电机901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卡接座2,固定在底座1的顶端;模板5,插接在卡接座2内;固定板4,固定在卡接座2的顶端一侧;移动板3,移动在卡接座2上,位于固定板4的相对侧,卡接座2的顶端开设有倒T形凹槽,移动板3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和凹槽相适配;贯穿口,开设在移动板3上;螺杆6,固定在固定板4与移动板3相对的一侧,螺杆6贯穿贯穿口;螺帽7,螺接在螺杆6上并与移动板3的表面接触,用于对模板5进行固定;支撑机构8,设置在底座1的顶端,用于支撑模板5;限位机构9,设置在卡接座2内,用于对模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将底座1上螺接上螺栓将底座1固定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将模板5插接在卡接座2上,通过移动移动板3,使移动板3带动模板5与固定板4的另一边接触,这时螺杆6贯穿贯穿口,将螺帽7螺接在螺杆6上并与移动板3的一面接触,使得模板5被固定在移动板3和固定板4之间,通过限位机构9对模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之后就可以通过支撑机构8对模板5的上方进行支撑。
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8包括:转动柱801、固定块802、第一电机803、调节杆804和支撑板805;固定块802固定在底座1的顶端,转动柱801转动连接在固定块802的一端,第一电机803固定在固定块802的另一端,第一电机803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802后与转动柱801的端部相固定;调节杆804固定在转动柱801的外壁,支撑板805转动连接在调节杆804的端部,调节杆804包括:连接套和插杆;连接套固定在转动柱801的外壁,插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板805的一侧,插杆与连接套活动插接。插杆上开设有多个圆孔,连接套的顶端开设有与插杆大小一致的圆孔,连接套上的圆孔和插杆上的其中一个圆孔之间插接有限位杆。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第一电机803带动调节杆804转动使其调节到合适角度以后,通过将限位杆取出,将插杆往前移动使支撑板805与模板5的一侧接触,并通过螺接螺栓使支撑板805与模板5之间固定,之后就可以将限位杆插入连接套和插杆上的圆孔,使插杆固定住,这样就可以根据模板5的长度调节支撑机构8的高度,进而使得模板5被支撑的更加稳固。
如图3所示,限位机构9包括:第二电机901、双头丝杆902、滑块903和夹块904;第二电机901固定在卡接座2的一端,双头丝杆902转动连接在卡接座2的两侧内壁之间,第二电机901的输出端贯穿卡接座2后与双头丝杆902的端部相固定;两个滑块903螺接在双头丝杆902的两端,夹块904固定在滑块903的一侧,用于对模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卡接座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贯穿滑块903使得滑块903只能进行水平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第二电机901带动双头丝杆902转动,双头丝杆902带动两个滑块903往靠近模板5的方向移动,使得模板5的两端被夹紧,从而避免模板5往左右方向移动。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底座1上螺接上螺栓将底座1固定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将模板5插接在卡接座2上,通过移动移动板3,使移动板3带动模板5与固定板4的另一边接触,这时螺杆6贯穿贯穿口,将螺帽7螺接在螺杆6上并与移动板3的一面接触,使得模板5被固定在移动板3和固定板4之间,之后通过第二电机901带动双头丝杆902转动,双头丝杆902带动两个滑块903往靠近模板5的方向移动,使得模板5的两端被夹紧,从而避免模板5往左右方向移动,随后就可以利用第一电机803带动调节杆804转动使其调节到合适角度以后,将限位杆取出,将插杆往前移动使支撑板805与模板5的一侧接触,并通过螺接螺栓使支撑板805与模板5之间固定,然后就可以将限位杆插入连接套和插杆上的圆孔,使插杆固定住,进而使得模板5被固定和支撑的更加稳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实施例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卡接座(2),固定在底座(1)的顶端;
模板(5),插接在卡接座(2)内;
固定板(4),固定在卡接座(2)的顶端一侧;
移动板(3),移动在卡接座(2)上,位于固定板(4)的相对侧;
贯穿口,开设在移动板(3)上;
螺杆(6),固定在固定板(4)与移动板(3)相对的一侧,螺杆(6)贯穿贯穿口;
螺帽(7),螺接在螺杆(6)上并与移动板(3)的表面接触,用于对模板(5)进行固定;
支撑机构(8),设置在底座(1)的顶端,用于支撑模板(5);
限位机构(9),设置在卡接座(2)内,用于对模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
转动柱(801)、固定块(802)、第一电机(803)、调节杆(804)和支撑板(805);
固定块(802)固定在底座(1)的顶端,转动柱(801)转动连接在固定块(802)的一端,第一电机(803)固定在固定块(802)的另一端,第一电机(803)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802)后与转动柱(801)的端部相固定;
调节杆(804)固定在转动柱(801)的外壁,支撑板(805)转动连接在调节杆(804)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
第二电机(901)、双头丝杆(902)、滑块(903)和夹块(904);
第二电机(901)固定在卡接座(2)的一端,双头丝杆(902)转动连接在卡接座(2)的两侧内壁之间,第二电机(901)的输出端贯穿卡接座(2)后与双头丝杆(902)的端部相固定;
两个滑块(903)螺接在双头丝杆(902)的两端,夹块(904)固定在滑块(903)的一侧,用于对模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804)包括:
连接套和插杆;
连接套固定在转动柱(801)的外壁,插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板(805)的一侧,插杆与连接套活动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上开设有多个圆孔,连接套的顶端开设有与插杆大小一致的圆孔,连接套上的圆孔和插杆上的其中一个圆孔之间插接有限位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座(2)的顶端开设有倒T形凹槽,移动板(3)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和凹槽相适配。
CN202321325788.4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887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788.4U CN2198875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788.4U CN2198875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7567U true CN219887567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5788.4U Active CN219887567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7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9878B (zh) 一种建筑墙体用定位施工架
CN113953756B (zh) 一种石油工程用钢结构制作焊接工装夹具
CN21988756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模板固定装置
CN116728130B (zh) 一种用于工装紧固的无定型挤压机构
CN210909693U (zh) 一种轴承生产用夹具
CN220127464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钢筋折弯装置
CN219450725U (zh) 一种锚杆施工装置
CN113560791B (zh) 一种基于bim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质预制件加工装置
CN215548478U (zh) 一种滑轨组装装置
CN212918307U (zh) 一种焊接管道用的工装夹具
CN113681491A (zh) 一种市政燃气管道对接施工装置
CN110293428B (zh) 一种电机外筒铣削夹具
CN21210518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9287120U (zh) 一种电力线缆安装支架
CN117226760B (zh) 一种波纹管组装用限位夹具
CN221594635U (zh) 一种水利枢纽防洪治理检测装置
CN219451085U (zh) 一种人防门吊钩结构
CN218454580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CN21678155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加工治具
CN217180983U (zh) 一种半导体用测试夹具
CN220955457U (zh) 一种钻机水平找正装置
CN220837553U (zh) 一种带有快拆组件的冷挤压模具
CN221159388U (zh) 一种可调式机床夹具
CN221345137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轨道维修装置
CN217028174U (zh) 一种钢构件倾斜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