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8610U -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8610U
CN219878610U CN202320136254.0U CN202320136254U CN219878610U CN 219878610 U CN219878610 U CN 219878610U CN 202320136254 U CN202320136254 U CN 202320136254U CN 219878610 U CN219878610 U CN 219878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track
chute
flexible
massage
massag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62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新鋘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Comf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Comf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Comf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gfa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62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8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8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8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包括机芯,机芯上设有按摩装置和行走齿轮,机芯背面设有第一滑槽;还包括第一柔性轨道、第一压片;第一柔性轨道包括正面、反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滑槽具有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面设有齿条,行走齿轮穿过第一滑槽第一侧壁上的开口与齿条啮合,正面上设有限位条;组装时,第一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第一滑槽内,第一压片固定在第一滑槽上以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第一柔性轨道,第一压片设有挡止块与限位条抵接,第一滑槽的第二侧壁用于与第二侧面抵接,挡止块及第二侧壁用于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所述齿条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轨道能适应不同体形、不同场景使用需求,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部机芯移动行走按摩设备中,由于需要一个壳体作为机芯的运动载体和轨道,所以都有一个塑胶壳体作为机芯运动的腔体。目前,为了使背部机芯能够贴合人体背部曲线按摩,通常是采用将硬质靠背的背可设置成具有弯曲轨道,使得机芯沿着弯曲轨道行走以贴合人体背部曲线。但是,这种曲线弧形壳体的弯曲位置和变形量是固定不变的,是不能随着被放置载体背部的形状而改变,导致按摩设备不能完全贴合人体曲线,影响体验舒适度。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包括行走机构和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的按摩机构,还包括柔性行走条组,行走机构安装于柔性行走条组上并能沿柔性行走条组行走,柔性行走条组能够匹配被按摩者的身体曲线形变,能适应不同体形、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然而,需要采用保持组件、滚轮轴承等与柔性齿条配合,保证即使柔性齿条受压弯曲也能与行走齿轮保持良好接触,所需零部件较多,安装不便且成本高。另外,其柔性行走条组包括两条柔性齿条,分别位于行走机构的两侧,力臂较长,行走按摩过程中,摆动幅度较大,影响按摩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背部机芯按摩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设置第一滑槽与第一压片对第一柔性轨道进行运动限位,行走平稳且安装方便、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包括机芯,所述机芯上设有按摩装置和行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背面设有第一滑槽;还包括第一柔性轨道、第一压片;所述第一柔性轨道为长条形结构,且包括正面、反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滑槽具有槽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面设有齿条,所述行走齿轮穿过第一侧壁上的开口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正面上设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压片上对应所述限位条设有挡止块;
组装时,所述第一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槽上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所述第一柔性轨道,所述第一压片的挡止块用于与所述限位条抵接,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侧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挡止块及所述第二侧壁用于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所述齿条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挡止块的底面抵接在所述第一柔性轨道的正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槽槽底面配合在正反面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夹持。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底面设有若干第一凸部,若干所述第一凸部为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反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机芯背面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靠近所述机芯背面中心线两侧;还包有第二柔性轨道和第二压片,所述第二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压片固定于所述第二滑槽上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所述第二柔性导轨。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底面设有若干第二凸部,若干所述第二凸部为沿所述第二滑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二柔性轨道反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片相对所述第二柔性轨道一侧设有若干第三凸部,若干所述第三凸部为沿所述第二柔性轨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二柔性轨道对应端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组件包括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所述机芯包括壳体和驱动机构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形成于所述壳体背面,所述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位于所述壳体正面;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按摩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旋转;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和第二柔性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转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的转轴之间。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组和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按摩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按摩头之间;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有固定座,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和所述第二柔性轨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为框体或柔性薄片。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机芯背面设有第一滑槽,将第一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第一滑槽内且设有齿条以与行走齿轮啮合,柔性轨道能适应不同体形、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第一压片固定于第一滑槽上且与第一滑槽的底面共同限制第一柔性轨道在正反面方向上的运动,第一压片通过挡止块和第一滑槽的第二侧壁共同限制第一柔性轨道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机芯行走平稳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第一柔性轨道设有限位条,挡止块的底面抵接在第一柔性轨道的正面,并与第一滑槽底面配合在正反面方向上将第一柔性轨道夹持,即通过第一柔性轨道与第一压片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使得机芯沿第一柔性轨道滑动更为可靠,并确保行走齿轮与齿条之间的啮合更为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芯背面还设有第二滑槽,将第二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机芯背面中心线两侧,从而保证机芯能在轨道上稳定地行走;第一滑槽设有若干第一凸部以与第一柔性轨道对应端面滑动接触,第二滑槽设有若干第二凸部以与第二柔性轨道对应端面滑动接触;第二压片设有若干第三凸部以与第二柔性轨道对应端面滑动接触,通过设置凸部能减少滑动接触的摩擦力,使得机芯行走更为顺畅。
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芯包括壳体和驱动机构,按摩组件包括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驱动机构安装于壳体内且连接驱动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旋转,行走齿轮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柔性轨道和第二柔性轨道位于第一按摩头的转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的转轴之间,采用这种结构能减小力臂,提高按摩舒适度。
5、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置有固定座以安装第一柔性轨道和第二柔性轨道,固定座可为框体或柔性薄片,即保证了轨道的自适应性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机芯支撑和受力,保证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两柔性轨道弯曲位置和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受力可变,且不需要背壳可单独使用,也可同一个机芯可安装在不同外形背壳里用,安装简单灵活,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第一压片结构图;
图5为第二压片结构图;
图6为机芯背面图;
图7为第一柔性轨道结构图;
图8为第二柔性轨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三;
图12为滑槽与柔性轨道配合图;
图13为驱动机构与柔性轨道配合的主视图;
图14为驱动机构与柔性轨道配合的立体图;
图15为柔性轨道安装于固定座示意图;
其中:
10、机芯,11、壳体,12、驱动机构,13、电机,13a、蜗杆,14a、第一传动齿轮组,14b、第二传动齿轮组,14c、小双排齿轮,14d、大双排齿轮,15、第一按摩头,16、第二按摩头,17、第一滑槽,17a、第一凸部,17b、底面,17c、第一侧壁,17d、第二侧壁,18、第二滑槽,18a、第二凸部,19、行走齿轮,20、第一柔性轨道,21、齿条,22、限位条,23、第一滑动面,24、第二滑动面,30、第二柔性轨道,40、第一压片,41、挡止块,42、第三滑动面,43、第四滑动面,50、第二压片,51、第三凸部,6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15,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包括机芯10、第一柔性轨道20、第二柔性轨道30、第一压片40和第二压片50等结构。其中,机芯10设有正面和背面,正面可用于设置相关按摩结构,机芯10背面靠近中心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第一滑槽17与第二滑槽18为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滑槽17具有底面17b、第一侧壁17c及第二侧壁17d。第一柔性轨道20包括正面、反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组装时,其滑动配合地穿设于第一滑槽17且其第一侧面设有齿条21,机芯10内设有行走齿轮19,行走齿轮19穿过第一侧壁17c的开口伸入第一滑槽17与齿条21啮合,使得机芯10能沿着第一柔性轨道20行走,第一柔性轨道20的第二侧面与第一滑槽17的第二侧壁17d抵接。第二柔性轨道30具有底面和两侧壁,其滑动配合地穿设于第二滑槽18,第二柔性轨道30可起到辅助限位的作用,确保机芯10行走更为稳定、可靠。
组装时,第一压片40固定于第一滑槽17外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第一柔性轨道20,即第一压片40与第一滑槽17的底面17b共同限制第一柔性轨道20在垂直正面方向上的运动。第二压片50固定于第二滑槽18外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第二柔性导轨30,即第二压片50与第二滑槽18的底面共同限制第二柔性导轨30在垂直正面方向上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均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长条形结构,其具有柔性,可受压弯曲。第一柔性轨道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还可以是两个、三个等,可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作限定,同样的,第二柔性轨道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还可以是两个、三个等,可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作限定。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设置成内凹的结构即为沉槽,其沿长度方向贯通并设有开口侧,第一压片40和第二压片50分别安装于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的开口侧,从而封闭对应的开口侧。其中,第一滑槽17和第一压片40的数量与第一柔性轨道20的数量相对应,第二滑槽18和第二压片50的数量与第二柔性轨道30的数量相对应。
进一步的,第一压片40和第一柔性轨道20之间设置有滑动配合结构,第一柔性轨道20的正面设有限位条22,其为外凸于第一柔性轨道20正面,限位条22沿第一柔性轨道20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压片40设有与第一柔性轨道20的限位条22抵接的挡止块41,挡止块41的底面抵接在第一柔性轨道20的正面,并与第一滑槽17底面17b配合在正反面方向上将第一柔性轨道20夹持。而挡止块41的侧边及第一滑槽17的第二侧壁17d用于在左右方向上限制齿条的运动,同时挡止块41和第一滑槽17内的第二侧壁17d共同限制第一柔性轨道20在垂直第二侧面方向上的运动,从而确保齿条21与行走齿轮19之间的稳定可靠的啮合连接。具体的,参见图4、图7和图9,限位条22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23,第一柔性轨道20设有与第一滑动面23垂直且相交的第二滑动面24,即第二滑动面24位于第一柔性轨道20的正面上。第一压片40上的挡止块41为外凸于第一压片40相对第一柔性轨道20一侧,挡止块41设有第三滑动面42和第四滑动面43,第三滑动面42位于挡止块41侧边且与第一滑动面23抵接,第四滑动面43与第三滑动面42垂直相连且与第二滑动面24抵接,。采用挡止块41的不同端面分别与限位条22和第一柔性轨道20抵接配合,配合第一滑槽17的第二侧壁17d和底面17b共同作用即能实现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第一柔性轨道20的运动限位,又能减小直接接触面积,减小滑动摩擦力。
进一步的,第一滑槽17与第一压片40相对的内侧即底面17b设有若干第一凸部17a,若干第一凸部17a为沿第一滑槽17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第一柔性轨道20对应端面即反面抵接。该第一凸部17a可设置成弧形结构。实际应用中,还可在第一滑槽的侧壁设置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部17a,通过设置若干第一凸部17a与第一柔性轨道20抵接,可减小第一滑槽17该内侧与第一柔性轨道20的接触面积,减小滑动摩擦力,使得机芯10行走更为顺畅。
进一步的,第二滑槽18与第二压片50相对的内侧即底面设有若干第二凸部18a,若干第二凸部18a为沿第二滑槽18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第二柔性轨道30对应端面即反面抵接,还可在第二滑槽18的侧壁设置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凸部18a。同样的,在第二压片50相对第二柔性轨道30一侧设有若干第三凸部51,若干第三凸部51为沿第二柔性轨道30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第二柔性轨道30对应端面抵接。第二凸部18a、第三凸部51可设置成弧形结构,通过设置若干第二凸部18a、第三凸部51分别与第二柔性轨道30滑动接触,可分别减小第二滑槽18内侧和第二压片50内侧与第二柔性轨道30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滑动摩擦力,使得机芯10行走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机芯10还包括壳体11、驱动机构12等。壳体11可具有正面和背面。第一滑槽17和第二滑槽18形成于壳体11背面。按摩组件包括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位于壳体11正面,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的转轴为平行间隔设置。驱动机构12安装于壳体11内且连接驱动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旋转。行走齿轮19与驱动机构12传动连接,即驱动机构12可驱动行走齿轮19动作带动机芯10行走。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设置于壳体11背面中心线两侧,且位于第一按摩头15的转轴和第二按摩头16的转轴之间,则机芯10边行走边按摩的过程中,力臂较短,使得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摆动幅度较小,按摩更为精准到位,提高舒适度。
具体的,驱动机构12包括电机13、第一传动齿轮组14a和第二传动齿轮组14b等。电机13可固定于壳体11内,其输出端设有蜗杆13a。第一传动齿轮组14a和第二传动齿轮为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1内,第一传动齿轮组14a传动连接于电机13的输出端和第一按摩头15之间,第二传动齿轮组14b传动连接于电机13的输出端和第二按摩头16之间。行走齿轮19可与第一传动齿轮组14a传动连接,即第一传动齿轮组14a旋转时可带动行走齿轮19旋转。
其中,第一传动齿轮组14a可包括小双排齿轮14c和大双排齿轮14d,其中小双排齿轮14c的输入齿轮与电机13的蜗杆13a啮合,小双排齿轮14c的输出齿轮与大双排齿轮14d的输入齿轮啮合,第一按摩头15与大双排齿轮14d的转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14b结构可与第一传动齿轮组14a结构相同,其也包括小双排齿轮14c和大双排齿轮14d,其中小双排齿轮14c输入齿轮与电机13输出端的蜗杆13a啮合,小双排齿轮14c的输出齿轮与大双排齿轮14d的输入齿轮啮合,第二按摩头16与大双排齿轮14d的转轴传动连接。则电机13带动蜗杆13a旋转时,蜗杆13a同步带动两小双排齿轮14c旋转,小双排齿轮14c带动对应的大双排齿轮14d旋转,两大双排齿轮14d分别带动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旋转进行按摩。
进一步的,行走齿轮19也采用双排齿轮,其输入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组14a的大双排齿轮14d的输出齿轮啮合,输出齿轮与第一柔性轨道20的齿条21啮合,其输出齿轮可局部外露于第一滑槽17侧壁以与齿条21啮合。则电机13带动蜗杆13a旋转时,蜗杆13a同步带动两小双排齿轮14c旋转,小双排齿轮14c带动对应的大双排齿轮14d旋转,第一传动齿轮组14a的大双排齿轮14d可带动行走齿轮19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固定座60,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座60上,即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的两端为固定设置,则两端外的结构可受力弯曲。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可采用螺丝或螺栓锁固于固定座60。实际应用中,固定座60可为框体或柔性薄片。若采用框体结构,则两柔性轨道的两端固定于框体两相对侧上,框体中部开口,柔性轨道的未固定部分位于框体中部开口处,即框架的中部开口可提供柔性轨道弯曲所需空间。若固定座60采用柔性薄片,该柔性薄片可以是塑料薄片,例如PP片,两柔性轨道的两端固定于柔性薄片合适位置上,柔性薄片也可受力形变,即保证了柔性轨道的自适应性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机芯10支撑和受力,保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机芯装置,可单独使用,也可安装在不同外形背壳里使用,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用户背靠于背壳上时,第一柔性轨道20和第二柔性轨道30可受力弯曲,贴合人体背部曲线。当开启按摩功能时,驱动机构12工作,电机13带动蜗杆13a旋转,蜗杆13a同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组14a和第二传动齿轮组14b动作,第一传动齿轮组14a的大双排齿轮14d可带动行走齿轮19旋转,机芯10可沿着第一柔性轨道20移动,同时第一传动齿轮组14a和第二传动齿轮组14b的两大双排齿轮14d分别带动第一按摩头15和第二按摩头16旋转进行按摩。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包括机芯,所述机芯上设有按摩装置和行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背面设有第一滑槽;还包括第一柔性轨道、第一压片;所述第一柔性轨道为长条形结构,且包括正面、反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滑槽具有槽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面设有齿条,所述行走齿轮穿过第一侧壁上的开口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正面上设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压片上对应所述限位条设有挡止块;
组装时,所述第一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槽上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所述第一柔性轨道,所述第一压片的挡止块用于与所述限位条抵接,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侧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挡止块及所述第二侧壁用于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所述齿条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块的底面抵接在所述第一柔性轨道的正面,并与所述第一滑槽槽底面配合在正反面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夹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底面设有若干第一凸部,若干所述第一凸部为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反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背面还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所述机芯背面中心线两侧;还包有第二柔性轨道和第二压片,所述第二柔性轨道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压片固定于所述第二滑槽上且用于在正反面方向上压抵所述第二柔性轨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底面设有若干第二凸部,若干所述第二凸部为沿所述第二滑槽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二柔性轨道反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片相对所述第二柔性轨道一侧设有若干第三凸部,若干所述第三凸部为沿所述第二柔性轨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所述第二柔性轨道对应端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所述机芯包括壳体和驱动机构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形成于所述壳体背面,所述第一按摩头和第二按摩头位于所述壳体正面;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驱动所述第一按摩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旋转;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和第二柔性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按摩头的转轴和所述第二按摩头的转轴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组和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按摩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按摩头之间;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座,所述第一柔性轨道和所述第二柔性轨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框体或柔性薄片。
CN202320136254.0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Active CN219878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6254.0U CN219878610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6254.0U CN219878610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8610U true CN219878610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6254.0U Active CN219878610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8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078550A (ko) 전신안마의자 및 그의 의자 프레임 구조
JP2001017497A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209847814U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JP2012081140A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7165544B (zh) 一种推拉门窗
JP2504627Y2 (ja) 精密秤用風防装置
CN219878610U (zh) 一种自适应按摩机芯装置
CN113090155A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其镜柜
CN215443657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其镜柜
WO2023279855A1 (zh) 一种自适应柔性按摩结构件
CN215190832U (zh) 窗帘开合器
CN217566681U (zh) 一种用于按摩装置的活动连接机构
CN116942497B (zh) 一种具有柔性导轨结构的按摩椅及使用方法
CN219480788U (zh) 一种按摩椅
CN219721219U (zh) 一种柔性超薄揉捏按摩装置
WO2024113973A1 (zh) 一种自适应可变形的按摩机构
CN219451839U (zh) 一种淋浴房玻璃移门
CN216933946U (zh) 一种推脂机及其按摩头
CN220384724U (zh) 导向装置、底架组件及家具
CN219049347U (zh) 背部按摩器机芯
CN215425926U (zh) 一种按摩机芯、机芯活动架和按摩椅
CN218923174U (zh) 一种自适应可变形的按摩机构
CN219109030U (zh) 一种集成优化调节结构的抽屉滑轨组件
CN219022193U (zh) 一种防夹按摩机芯和按摩机
CN218291662U (zh) 一种适用于廊道的吸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