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8586U - 采血椅 - Google Patents
采血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78586U CN219878586U CN202321607911.1U CN202321607911U CN219878586U CN 219878586 U CN219878586 U CN 219878586U CN 202321607911 U CN202321607911 U CN 202321607911U CN 219878586 U CN219878586 U CN 2198785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body
- backrest
- base
- cushion
- blood col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41 blood sampl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68 medical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血椅,包括:底座组件,其包括第一底座架体、第二底座架体以及第一动力件,第一底座架体设有用于收容第二底座架体的底座腔以及设于底座腔内的导轨,第二底座架体上设有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第一动力件连接第二底座架体和第一底座架体,第一动力件用于驱使第二底座架体相对底座腔向前伸出;坐垫组件,其包括坐垫架体和坐垫主体;靠背组件,其包括靠背架体、靠背主体和第二动力件,靠背架体与坐垫架体转动连接,靠背主体设于靠背架体上,第二动力件连接坐垫架体和靠背架体,第二动力件用于驱使坐垫架体相对坐垫架体向后翻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靠背组件发生干涉的可能,缩小了采血椅需要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血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心理压力,确保采血过程更舒适愉悦,相关技术提出一款采血椅,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专为献血、采血和输血设计,其适用于血站、医院、医疗单位的献血采血、输血、输液、等医疗过程。
现有的采血椅为提高舒适性多数具有椅子姿态可调功能,而在将采血椅变换为平躺姿态时,采血椅的后背部分容易与医护场所的墙壁发生干涉,导致在放置采血椅时需要预留与墙壁之间的空间,造成采血椅占用空间大,降低了医护场所的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血椅调整姿态时其后背部分容易与医护场所的墙壁发生干涉,导致在放置采血椅时需要预留与墙壁之间的空间,造成采血椅占用空间大,降低了医护场所的空间利用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采血椅,包括:
底座组件,其包括第一底座架体、第二底座架体以及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一底座架体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的底座腔以及设于所述底座腔内的导轨,所述第二底座架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第一动力件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架体和所述第一底座架体,所述第一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相对所述底座腔向前伸出;
坐垫组件,其包括坐垫架体和坐垫主体,所述坐垫架体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架体上,所述坐垫主体设于所述坐垫架体上;
靠背组件,其包括靠背架体、靠背主体和第二动力件,所述靠背架体与所述坐垫架体转动连接,所述靠背主体设于所述靠背架体上,所述第二动力件连接所述坐垫架体和所述靠背架体,所述第二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坐垫架体相对所述坐垫架体向后翻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采血椅从坐姿状态调整为卧姿状态时,靠背组件能够同步进行前移以及向后翻转,拉开了靠背组件与可能存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靠背组件发生干涉的可能,缩小了采血椅需要占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架体还设有多个第一滑动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架体的前侧,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架体的后侧,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组件具有可移动性,同时在底座组件切换坐姿状态和卧姿状态时能够保证底座组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坐垫架体靠近所述靠背架体的侧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靠背架体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靠背架体靠近所述坐垫架体的侧部设有靠背转臂,所述靠背转臂从所述第一转动轴朝所述第一底座架体凸出,所述靠背转臂与所述第二动力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组件与坐垫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靠背架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间隔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平行间隔设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通过扶手连杆连接;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架体和扶手主体,所述扶手架体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扶手主体设于所述扶手架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扶手组件保持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架体上设有平行竖直方向的第三转动轴,所述扶手主体与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三转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扶手组件调整的灵活性,使得扶手组件能够适应于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椅还包括腿托组件,所述腿托组件包括腿托架体、腿托主体和第三动力件,所述腿托架体与所述坐垫架体的背离所述靠背架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腿托主体设于所述腿托架体上,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坐垫架体和所述腿托架体,所述第三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腿托架体向前翻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使用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托盘,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所述第一支架单元设于所述坐垫架体上,所述第二支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单元上,所述第二支架单元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架单元转动,所述托盘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单元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组件具有多角度调整功能,其调整灵活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和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按键板,所述控制板用于与动力件电连接,所述按键板用于供使用者键入控制所述动力件移动的控制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靠背组件、坐垫组件和底座组件的移动可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椅还包括交互组件,所述交互组件包括交互板以及显示板,所述交互板用于供使用者与所述采血椅进行交互动作,所述显示板用于与控制板电连接以显示所述采血椅的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采血椅的交互能力,提高了采血椅的信息交互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互组件还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和有线充电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采血椅的充电功能,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血椅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血椅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其中,第二底座架体相对第一底座架体前移;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底座组件;2、坐垫组件;3、靠背组件;4、扶手组件;5、腿托组件;6、托盘组件;7、交互组件;8、头枕组件;
11、第一底座架体;12、第二底座架体;13、第一动力件;14、导轨;15、滑块;21、坐垫架体;22、坐垫主体;31、靠背架体;32、靠背主体;33、第二动力件;41、扶手架体;42、扶手主体;43、第三转动轴;51、腿托架体;52、腿托主体;53、第三动力件;61、支架;62、托盘;
111、第一滑动轮;121、第二滑动轮;211、第一转动轴;311、靠背转臂;312、第二转动轴;212、升降连杆;213升降动力件;313、曲轴;314、扶手连杆;611、第一支架单元;612、第二支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血椅,供使用者采用坐姿或者卧姿使用,采血护士或者自动采血设备可以对采血椅上的使用者进行采血作业;相关技术中,采血椅在将靠背调整至卧姿供使用者使用时,由于靠背会向后翻转,如果靠背距离采血场所的墙壁或者其他物件过近的话,那么靠背在调整过程中会发生干涉和碰撞,造成调整失败;因此,在布置该类采血椅时需要在靠背的后侧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采血椅的调整;本实施例提供的采血椅在调整靠背角度时能够将靠背朝前移动,避免靠背与墙壁或者其他物件发生干涉;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血椅包括:底座组件1、坐垫组件2和靠背组件3;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底座组件1,其包括第一底座架体11、第二底座架体12以及第一动力件13,第一底座架体11设有用于收容第二底座架体12的底座腔以及设于底座腔内的导轨14,第二底座架体12上设有与导轨14滑动连接的滑块15,第一动力件13连接第二底座架体12和第一底座架体11,第一动力件13用于驱使第二底座架体12相对底座腔向前伸出;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底座组件1用于支撑坐垫组件2和靠背组件3;具体地,底座组件1包括第一底座架体11、第二底座架体12以及第一动力件13,第一底座架体11设有底座腔,第一底座架体11设有位于底座腔内的导轨14,第二底座架体12能够收容于底座腔内,第二底座架体12上设有滑块15,滑块15与导轨14滑动连接,即滑块15能够沿着导轨14的长度方向移动,这样,由于滑块15与第二底座架体12固定连接,而导轨14与第一底座架体11固定连接,因此在滑块15与导轨14的滑动配合下实现了第二底座架体12与第一底座架体11的滑动连接,最终实现了第二底座架体12能够相对第一底座架体11伸缩,即第二底座架体12能够从底座腔中伸出,或者缩回至底座腔中;第一动力件13连接第一底座架体11和第二底座架体12,第一动力件13用于驱使第二底座架体12相对第一底座架体11伸缩,即第一动力件13能够驱使第二底座架体12朝前伸出或者朝后缩回;
坐垫组件2,其包括坐垫架体21和坐垫主体22,坐垫架体21设于第二底座架体12上,坐垫主体22设于坐垫架体21上;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坐垫组件2主要用于供使用者采用坐姿时使用;具体地,坐垫组件2包括坐垫架体21和坐垫主体22,其中坐垫架体21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架体,而坐垫主体22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高弹海绵和有机硅皮革填充包裹,提供最佳的坐姿支撑和舒适性,有效地减少坐姿造成的身体伤害和疲劳,提升舒适度;另外,坐垫主体22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加热丝,以使得坐垫主体22具有加热功能,同时坐垫主体22还设有感应器,以使得坐垫主体22具有感应采血人员的功能;
靠背组件3,其包括靠背架体31、靠背主体32和第二动力件33,靠背架体31与坐垫架体21转动连接,靠背主体32设于靠背架体31上,第二动力件33连接坐垫架体21和靠背架体31,第二动力件33用于驱使坐垫架体21相对坐垫架体21向后翻转。这里,可以理解的是,靠背组件3用于供使用者采用卧姿时使用;具体地,靠背组件3包括靠背架体31、靠背主体32和第二动力件33,靠背架体31可以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架体,而靠背主体32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高弹海绵和有机硅皮革填充包裹,提供最佳的卧姿支撑和舒适性,有效地减少卧姿造成的身体伤害和疲劳,提升舒适度;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由于靠背架体31与坐垫架体21转动连接,即靠背架体31能够带动靠背主体32共同相对坐垫架体21翻转,这样调整靠背组件3相对坐垫组件2的角度,使得采血椅在坐姿状态和卧姿状态之间切换;第二动力件33连接坐垫架体21和靠背架体31,这样第二动力件33能够驱使靠背架体31相对坐垫架体21转动,即第二动力件33能够驱使靠背架体31朝后翻转,使得靠背架体31呈卧姿状态;当然,第二动力件33也能够驱使靠背架体31朝前翻转,使得靠背架体31呈坐姿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血椅的工作原理如下:
采血椅能够在坐姿状态和卧姿状态之间切换,当采血椅从坐姿状态切换为卧姿状态时,靠背组件3从大致与竖直方向平行转变为大致与水平方向平行,即靠背组件3相对坐垫组件2向后翻转,与此同时,第一底座架体11在第一动力件13的驱使下相对第二底座架体12向前伸出,带动坐垫组件2向前移动,这样,同步带动靠背组件3向前移动,拉开靠背组件3与墙壁之间的距离,避免靠背组件3向后翻转时与墙壁发生干涉;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动力件13用于驱使靠背组件3向后翻转,第二动力件33用于驱使第一底座架体11向前伸出,将第一动力件13和第二动力件33设置为同时启动,这样,靠背组件3的前移以及向后翻转同步进行,缩短了靠背组件3调整为卧姿状态的时间。
另外,靠背组件3和坐垫组件2可以同步移动,即当操作人员在面板上输入调整指令后,靠背组件3向后翻转,与此同时坐垫组件2向前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采血椅从坐姿状态调整为卧姿状态时,靠背组件3能够同步进行前移以及向后翻转,拉开了靠背组件3与可能存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靠背组件3发生干涉的可能,缩小了采血椅需要占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架体11还设有多个第一滑动轮111,至少两个第一滑动轮111位于第一底座架体11的前侧,至少两个第一滑动轮111位于第一底座架体11的后侧,第二底座架体12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动轮121。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底座组件1为可移动式,这样能够便于将采血椅移动至目标地点,同时,第一滑动轮111和第二滑动轮121同时用于支撑底座组件1,使得底座组件1切换坐姿状态和卧姿状态时均能够得到支撑;具体地,第一底座架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滑动轮111,多个第一滑动轮111分别位于第一底座架体11的前侧和后侧,第一滑动轮111用于与地面接触以提供支撑力给第一底座架体11;第二底座架体12设有第二滑动轮121,第二滑动轮121位于第二底座架体12的前侧,这样,当第二底座架体12从第一底座架体11伸出时,第二滑动轮121也能够在第二底座架体12的前侧作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组件1具有可移动性,同时在底座组件1切换坐姿状态和卧姿状态时能够保证底座组件1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坐垫架体21靠近靠背架体31的侧部设有第一转动轴211,靠背架体31与第一转动轴211连接并且能够绕第一转动轴211转动,靠背架体31靠近坐垫架体21的侧部设有靠背转臂311,靠背转臂311从第一转动轴211朝第一底座架体11凸出,靠背转臂311与第二动力件3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靠背组件3能够绕第一转动轴211转动以切换靠背组件3与坐垫组件2的相对角度;具体地,坐垫架体21设有第一转动轴211,第一转动轴211位于坐垫架体21靠近靠背架体31的侧部上,靠背架体31与第一转动轴211连接,靠背架体31能够绕第一转动轴211转动,靠背架体31设有靠背转臂311,靠背转臂311位于靠背架体31靠近坐垫架体21的侧部,即,靠背转臂311位于靠背架体31的底部,靠背转臂311与第二动力件3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动力件33的动力输出轴驱使靠背转臂311绕第一转动轴211转动以带动靠背架体31绕第一转动轴211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组件3与坐垫组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请一并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背架体31设有与第一转动轴211平行间隔的第二转动轴312,第二转动轴312上平行间隔设有曲轴313,曲轴313与第一转动轴211之间通过扶手连杆314连接;采血椅还包括扶手组件4,扶手组件4包括扶手架体41和扶手主体42,扶手架体41与第二转动轴312连接,扶手主体42设于扶手架体41上。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扶手组件4用于布置于靠背组件3上适应使用者手臂的位置,一般为靠背组件3中部靠下的位置,将第二转动轴312对应设于靠背架体31的中部靠下的位置并且第二转动轴312与第一转动轴211平行间隔设置,即第二转动轴312的轴向与第一转动轴211的轴向平行,另外,为了使得扶手组件4能够在靠背组件3相对坐垫组件2翻转时保持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状态,第二转动轴312上平行间隔设有曲轴313,曲轴313与第一转动轴211之间通过扶手连杆314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转动轴211转动时能够通过扶手连杆314带动曲轴31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轴312转动,使得第一转动轴211和第二转动轴312之间能够保持相同的角度,当第一转动轴211在坐垫架体21上的绕轴角度不变,那么即使靠背架体31相对坐垫架体21翻转,第二转动轴312的绕轴角度也随着第一转动轴211不变,这样能够扶手架体41的角度不变,即实现了扶手组件4保持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扶手组件4保持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扶手架体41上设有平行竖直方向的第三转动轴43,扶手主体42与第三转动轴43连接并且能够绕第三转动轴43转动。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架体41设有第三转动轴43,第三转动轴43用于支撑扶手主体42,扶手主体42能够绕第三转动轴43转动,这样,扶手主体42能够切换不同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转动轴43还能够沿着自身轴向升降,这样实现了扶手主体42的升降功能,具体地,第三转动轴43通过丝杆电机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扶手组件4调整的灵活性,使得扶手组件4能够适应于使用者的不同使用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坐垫架体21与第二底座架体12之间设有升降联动机构,升降联动机构包括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升降连杆213,升降连杆213的两端分别与坐垫架体21与第二底座架体12转动连接,坐垫架体21与第二底座架体12之间还设有升降动力件214,升降动力件214用于驱使坐垫架体21相对第二底座架体12平行升降。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血椅还包括腿托组件5,腿托组件5包括腿托架体51、腿托主体52和第三动力件53,腿托架体51与坐垫架体21的背离靠背架体31的一侧转动连接,腿托主体52设于腿托架体51上,第三动力件53连接坐垫架体21和腿托架体51,第三动力件53用于驱使腿托架体51向前翻转。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腿托组件5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腿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使用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血椅还包括托盘组件6,托盘组件6包括支架61和设于支架61上的托盘62,支架61包括第一支架单元611和第二支架单元612,第一支架单元611设于坐垫架体21上,第二支架单元612设于第一支架单元611上,第二支架单元612能够绕第一支架单元611转动,托盘62设于第二支架单元612上。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托盘组件6用于设置交互组件7,例如触摸显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组件6具有多角度调整功能,其调整灵活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血椅还包括头枕组件8,头枕组件8包括头枕架体、头枕主体以及连头枕架体和靠背架体31的第四动力件,第四动力件用于驱使头枕组件沿着靠背架体31的高度方向移动,这样能够使得头枕组件8适应于采血人员的头部高度而作出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血椅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和与控制板电连接的按键板,控制板用于与动力件电连接,按键板用于供使用者键入控制动力件移动的控制信号。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组件用于供使用者键入控制信息以及发送控制信息至动力件以驱使动力件作相应的动作。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可选地,控制板可以设于靠背组件3、坐垫组件2、扶手组件4或者底座组件1内,控制板用于与第一动力件13、第二动力件33、第三动力件53电连接;按键板设于扶手组件4上,这样利于使用者的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靠背组件3、坐垫组件2和底座组件1的移动可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血椅还包括交互组件7,交互组件7包括交互板、显示板以及识别摄像头,交互板用于供使用者与采血椅进行交互动作,显示板用于与控制板电连接以显示采血椅的信息,识别摄像头设于显示板上并且用于识别使用者的信息。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交互组件7用于供使用者于采血椅之间交互信息,交互组件7包括交互板、显示板和识别摄像头,交互板可以为触控板或者键盘,触控板可以集成于显示板中,即显示板为触控显示板,识别摄像头可以为人脸识别摄像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采血椅的交互能力,提高了采血椅的信息交互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交互组件7还包括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和有线充电接口。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充电装置能够提供无线充电功能以及有线充电功能;具体地,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和有线充电接口。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充电装置可以设置于扶手主体42上,这样,使用者可以将待充电的装置放置于扶手主体42上即可实现充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采血椅的充电功能,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采血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其包括第一底座架体、第二底座架体以及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一底座架体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的底座腔以及设于所述底座腔内的导轨,所述第二底座架体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第一动力件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架体和所述第一底座架体,所述第一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相对所述底座腔向前伸出;
坐垫组件,其包括坐垫架体和坐垫主体,所述坐垫架体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架体上,所述坐垫主体设于所述坐垫架体上;
靠背组件,其包括靠背架体、靠背主体和第二动力件,所述靠背架体与所述坐垫架体转动连接,所述靠背主体设于所述靠背架体上,所述第二动力件连接所述坐垫架体和所述靠背架体,所述第二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坐垫架体相对所述坐垫架体向后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架体还设有多个第一滑动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架体的前侧,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轮位于所述第一底座架体的后侧,所述第二底座架体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架体靠近所述靠背架体的侧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靠背架体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靠背架体靠近所述坐垫架体的侧部设有靠背转臂,所述靠背转臂从所述第一转动轴朝所述第一底座架体凸出,所述靠背转臂与所述第二动力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体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间隔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平行间隔设有曲轴,所述曲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之间通过扶手连杆连接;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架体和扶手主体,所述扶手架体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扶手主体设于所述扶手架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体上设有平行竖直方向的第三转动轴,所述扶手主体与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三转动轴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椅还包括腿托组件,所述腿托组件包括腿托架体、腿托主体和第三动力件,所述腿托架体与所述坐垫架体的背离所述靠背架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腿托主体设于所述腿托架体上,所述第三动力件连接所述坐垫架体和所述腿托架体,所述第三动力件用于驱使所述腿托架体向前翻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托盘组件,所述托盘组件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托盘,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所述第一支架单元设于所述坐垫架体上,所述第二支架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单元上,所述第二支架单元能够绕所述第一支架单元转动,所述托盘设于所述第二支架单元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椅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和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按键板,所述控制板用于与动力件电连接,所述按键板用于供使用者键入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椅还包括交互组件,所述交互组件包括交互板以及显示板,所述交互板用于供使用者与所述采血椅进行交互动作,所述显示板用于与控制板电连接以显示所述采血椅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血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组件还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和有线充电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07911.1U CN219878586U (zh) | 2023-06-21 | 2023-06-21 | 采血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07911.1U CN219878586U (zh) | 2023-06-21 | 2023-06-21 | 采血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78586U true CN219878586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40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07911.1U Active CN219878586U (zh) | 2023-06-21 | 2023-06-21 | 采血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78586U (zh) |
-
2023
- 2023-06-21 CN CN202321607911.1U patent/CN2198785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63739B (zh) | 轮椅床 | |
CN102160716B (zh) | 一种可调节靠背位置的椅架 | |
CN110613561B (zh) | 一种多功能训练轮椅 | |
CN109907893B (zh) | 多功能轮椅和轮椅床 | |
CN210144263U (zh) | 一种七段床面升降式电动床 | |
CN111759604A (zh) | 助行康复装置 | |
KR102150594B1 (ko) | 휠체어 | |
CN219878586U (zh) | 采血椅 | |
JP2015002966A (ja) |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 |
CN115737124A (zh) | 控制台脚踏盘调节装置 | |
CN202035760U (zh) | 可调节靠背位置的椅架 | |
CN212214048U (zh) | 助行康复装置 | |
CN214760122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111821113B (zh) | 一种姿态变换康复机器人 | |
CN112932127A (zh) | 一种调节机构及椅子 | |
CN208464483U (zh) | 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 | |
CN221130347U (zh) | 移位装置 | |
CN216676155U (zh) | 结合人机交互技术的新型智能护理轮椅床设备 | |
CN214436204U (zh) | 一种健身床 | |
CN219375248U (zh) | 一种重症患者辅助翻身装置 | |
CN217366349U (zh) | 一种具有靠背腿架联动的全躺式电动轮椅 | |
CN215994716U (zh) | 一种按摩椅 | |
CN216985630U (zh) | 一种按摩椅结构 | |
CN220546020U (zh) | 椅子型按摩装置 | |
CN215532989U (zh) | 一种椅子及调节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